2024年化工企业夏季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pptx 2024年化工企业夏季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pptx

2024年化工企业夏季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pptx

  • HSE类别:
  • 文件大小:14.26MB
  • HSE编号:
  • HSE状态:
  • 更新时间:2024-07-15
  • 下载次数:
HSE资料简介

化工企业夏季安全生产 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主讲人 XXX 2024年6月7日 1 防范高温带来的风险 2 防范暴雨带来的风险 3 防范雷电带来的风险 4 防范台风带来的风险 5 防范夏季人员作业风险 Catalogue 目录能源化工大数据平台-能化人必备 行业首创,不办会员也可扫码下载。 ※100万+标准规范,国标/行标/ASME/ASTM/国际标准全都有。 ※10万+HSE资料,全网最全,安全标准化/隐患排查/双控/法律法规。 ※10万+化工论文/电力论文/安全论文/环保论文。 ※10万+行业分析报告/图集/规范。 ※10万+行业书籍/教材。更多资料,登录www.cnmhg.com VIP会员尊贵权限 # 100万+标准规范随意下。 # 10万+HSE资料随意下 # 10万+化工论文/电力论文/安全论文/环保论文随意下。 # 10万+行业分析报告/图集/规范随意下。 # 10万+行业书籍/教材随意下。 #更有VIP会员合集专享。关注公众号,随时掌握行业动态加小编微信,进群天天享免费资料。 事故起数 死亡人数 根据数据统计 , 近20年 ( 2004-2023年) 来危险化学品行业共发生较大以上事故203起 , 导致 62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事故起数 4 6 6 10 8 6 10 17 8 14 12 15 13 18 13 13 7 5 8 10 死亡人数 22 35 46 51 42 25 62 63 51 118 46 226 44 69 89 143 31 18 24 59 1264人死亡。(源数据来源: 根据应急管理部网站“历史上X月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 危化行业近20年事故数据统计 226 143 150 118 46 46 25 42 44 63 69 31 35 89 51 50 51 24 22 13 13 18 15 10 10 12 17 4 6 6 6 8 8 7 发生在6-9月份的66起危险化学品事故中 ,火灾爆炸事故起数占总数的70% ,火灾爆炸事故 导致的死亡人数为455人 , 占总数的88%。 危化行业近20年事故数据统计 事故起数(按事故类型分) 死亡人数(按事故类型分) 火灾爆炸, 455, 88% 机械伤害, 1, 1% 机械伤害, 4, 1% 火灾爆炸, 46, 70% 中毒窒息, 19, 29% 60, 11% 化工企业夏季安全风险分析 - 夏季高温酷暑 、 台风 、 暴雨 、 雷电等极端天气较多 , 各类生产安全 事故高发 、 易发。 各类安全风险交织叠加 , 安全 管控难度增大。 01 防范高温带来的风险 高温给化工企业带来了诸多风险 , 这些风险 涉及火灾爆炸、 有毒气体挥发、压力容器和压力 管道爆炸、用电安全、物料储存等多个方面。 为应对这些风险 ,化工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 处理能力 ,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稳定发展。 一、 防范高温带来的风险 (1) 火灾爆炸风险 许多危险化学品受热后容易分解 ,如果通 风不良 ,热量积聚不散 ,致使温度升高 ,又会 加快其氧化速度 ,产生更多热量 ,促使温度继 续升高 , 当温度达到 物质的自燃点时就会 自燃起火。 一、 防范高温带来的风险 2015年8月12日,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造成165人遇难,798人受伤 , 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人民币。 事故原因: 硝化棉湿润剂散失 , 出现局部干燥 ,在高温环境作用下 ,加速分解反应 ,产生大量热量 , 由于集装箱散热条件差 , 致使热量不断积聚 ,硝化棉温度持续升高 ,达到其自燃温度 ,发生自燃。 引起周 围硝化棉燃烧 ,放出大量气体 ,箱内温度、 压力升高 , 致使集装箱破损 ,大量硝化棉散落到箱外 ,形成大 面积燃烧 , 其他集装箱(罐) 内的精萘、 硫化钠、 糠醇、 三氯氢硅、 一甲基三氯硅烷、 甲酸等多种危险化 学品相继被引燃并介入燃烧 ,火焰蔓延到邻近的硝酸铵集装箱。 随着温度持续升高 ,硝酸铵分解速度不断 加快 ,达到其爆炸温度。 一、 防范高温带来的风险 2019 年3 月21 日14 时48 分许 ,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生态化工园区的天嘉宜化工有 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嘉宜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爆炸事故 ,造成78人死亡、76人重伤 , 640人住 院治疗 ,直接经济损失198635.07 万元。 事故原因:天嘉宜公司旧固废库内长期违法贮存的硝化废料持续积热升温导致自燃 ,燃烧引 发硝化废料爆炸。 一、 防范高温带来的风险 2009年7月12日 ,某炼油厂石脑油罐(内浮顶罐)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事故原因:储罐浮盘落底后 ,液位继续下降 , 由 于没有氮封 ,导致大量的空气吸入并充满浮盘下方的 气相空间 ,另外由于罐壁长期受硫化氢腐蚀 ,腐蚀生 成的硫化亚铁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放热反应 ,反应产 生的热量在罐内密闭空间内积聚 ,导致温度越来越高, 最终造成气相空间被引爆。 一、 防范高温带来的风险 2009年7月15日1: 30左右 ,河南某公司发生 爆炸 , 巨大的爆炸冲击波将一车间和五车间及部分 厂房夷为平地 , 并形成一直径约20米的爆坑 ,距工 厂约500米范围内的房屋玻璃被爆炸冲击波震碎。事 故共造成8人死亡 , 8人受伤 ,另有周边108名居民 被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震碎的玻璃划伤 , 直接经济损 失1883.155万元。 一、 防范高温带来的风险 (2) 可燃、 有毒气体易挥发风险 爆炸原因分析 2,4-二硝基氯苯在高温下具有爆炸性。 爆燃发生后 , 氯苯计量槽发生着 火爆炸 ,水洗釜距离氯苯计量槽较近 ,爆炸的冲击引发水洗釜中大量的 2,4-二硝基氯苯爆炸 ,后引起五车间的硝化釜中大量的2,4-二硝基氯苯 爆炸。 氯苯计量槽挥发出的氯苯蒸气 ,遇动力线部位的火源 , 引发氯苯蒸气爆 燃 , 引发水洗釜内成品2,4-二硝基氯苯殉爆 ,产生第一次大的爆炸; 继 而引发硝化釜内2,4-二硝基氯苯发生殉爆 ,产生第二次大的爆炸。 动力线部位是着火的引发源 ,动力线绝缘层老化 ,绝缘性能下降 是产生线路故障的重要因素。 氯苯计量槽为不密闭容器 ,挥发出的氯苯蒸气遇电线部位火源, 发生爆燃 ,导致氯苯计量槽着火爆炸。 一、 防范高温带来的风险 2 事故原因分析 可燃蒸汽来源分析 点火源分析 事故过程分析 4 3 2016年8月18日15时13分许 ,某新材料公司苯加工分厂 罐区装置的5000m³粗苯储罐发生爆燃事故 , 事故造成该储罐 损毁 ,相邻储罐部分设施损坏 ,部分防火隔堤和管道、 电缆损 毁 ,爆炸冲击波造成四周部分建筑物玻璃破损 ,事故未造成人 员伤亡 ,直接经济损失175.3317万元。事故直接原因:苯加工 分厂粗苯储罐进料后 ,粗苯液位长期低于浮盘落底位置 ,储罐 内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并窜入与储罐相通的开口的氮气管线。 在未采取盲板隔断、 可燃气体分析和现场确认等安全措施的情 况下 ,违章指挥动火作业切割氮气管线是引发粗苯储罐爆燃的 直接原因。 一、 防范高温带来的风险 内浮盘储罐浮盘落底风险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 (GB 50160-2008)第5.5.6条:两端阀门关 闭且因外界影响可能造成介质压力升高的液 化烃、 甲B、 乙A类液体管道应采取泄压安全 措施。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 (GB 50160-2008)第6.3.9条:液化烃、液 氨等储罐的储存系数不应大于0.9。 化工生产涉及易燃、 易爆、 易挥发的化 学品较多 ,夏季高温时段挥发速度更快 ,气 体、液体因升温造成升压 ,储存设施、输送 管道、 阀门、法兰承压加大 ,增加了危险化 学品泄漏、 爆裂的可能性。 如果设备、 管 道内充满介质 , 由于两端阀门关闭 ,极易引 起设备管道憋压 ,轻则安全阀起跳 ,重则导 致设备管道泄漏 , 引发事故。 一、 防范高温带来的风险 (3) 设备管道超压风险 相关规范要求 某企业液氨卸车结束后管道内介质受温度 影响压力升高 某企业正己烷管道未采取泄压措施导致管 道憋压泄漏 一、 防范高温带来的风险 (4) 用电安全隐患 夏季用电高峰期电网供电负荷不足, 易引发电网断电 ,化工生产装置应按国 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 , 自动化 控制系统设置不间断电源。如果企业供 电设置不合理 ,易引发次生事故。 一、 防范高温带来的风险 2021年9月24日 ,辽宁某地因限电拉闸 ,导致 某公司两台高炉电鼓直接停机 ,烧结机停火 ,高炉煤 气发生泄漏 ,高炉区域多人出现煤气接触反应 , 23 人入院观察 ,所幸无人员死亡和中毒。 一、 防范高温带来的风险 2017年2月21日 , 内蒙古阿拉善盟某化工有限 公司对硝基苯胺车间发生反应釜爆炸事故 , 造成2人 死亡、4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事故企业在应急电源不完备 的情况下 ,于2月17日擅自复产 , 2月20日由于大雪 天气 ,企业所在工业园区全面停电 , 由于缺乏应急电 源 ,对硝基苯胺车间反应釜无法冷却降温 ,其中一个 反应釜超温超压发生爆炸。 尽管事故发生在冬季 ,仍反映出供电设置不合理可能会引发 次生事故 ,应从中汲取教训。 一、 防范高温带来的风险 (图为爆炸后坍塌的厂房) 热胀冷缩将导致容器内部压力增大 ,若超 过了容器所能承受的极限 ,就会引发容器故障, 甚至炸裂。如果容器是敞口的 ,液体膨胀超过 其容量就会外溢 ,易发生跑、 冒、滴、漏。为 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 除了采取防热降温措施以 外 ,还要按规定的充装系数进行灌装。就气体 而言 ,其膨胀系数更大 ,且气体一般都装在钢 瓶里 , 随着温度的升高 ,压力过高 ,钢瓶就有 爆炸危险。 《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XF 1131-2014)第6.1条: 甲、 乙类物品的储存除执行GB 15603的要求外 ,还应满足 以下要求: a)甲、乙类物品和一般物品以及容易相互发生化学反应或灭火方法 不同的物品 ,应分间、分库储存 ,并在醒目处悬挂安全警示牌标明 储存物品的名称、性质和灭火方法; b)甲、乙类桶装液体 ,不应露天存放。必须露天存放时 ,在炎热季 节应采取隔热、降温措施; c)甲、乙类物品的包装容器应牢固、密封 ,发现破损、残缺 ,变形 和物品变质、分解等情况时 ,应及时进行安全处理 ,防止跑、 冒、 滴、漏; d)易自燃或遇水分解的物品应在温度较低、通风良好和空气干燥的 场所储存 ,并安装专用仪器定时检测 ,严格控制湿度与温度。 一、 防范高温带来的风险 (5)物料储存风险 相关规范要求 2023 年7 月15 日17 时左右 , 山东某公司4 号仓库外临时存放区堆放的瓶装杀虫气雾剂(主 要成分为丙烷、丁烷等)发生泄漏 ,遇静电起火, 引燃附近仓库并发生火灾 , 19 时许火灾被控制 , 截至16 日凌晨1 时左右 , 明火全部被扑灭 ,无人 员伤亡。 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企业将杀虫气雾剂成 品露天临时存放 , 由于天气炎热、 阳光暴晒 ,导 致杀虫气雾剂瓶内体积膨胀 ,最终发生泄漏。 一、 防范高温带来的风险 2020 年 7 月 15 日 15 时 30 分许 , 东营港经济 开发区坤德停车场发生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罐体泄漏火 灾事故 , 造成8人受伤、 36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烧毁, 直接经济损失约 792 万元。 直接原因 : 蒙Jxxxxx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罐体顶 部呼吸阀与罐体间阀门关闭 , 加之长途运输、 天气高温 等原因致使车辆罐体内压力升高; 驾驶人滕某某强行打 开罐体顶部紧急泄放装置导致油气喷出; 另一名驾驶人 于某某发现运输车罐体油气泄漏后 ,欲驾驶车辆离开, 启动该车时引发爆燃。 一、 防范高温带来的风险 三是控制点火源。 甲乙类车间现场电气线路应穿管敷设 ,减少接头外露;规范使用防爆 电气设备。完善异常工况的处置措施 ,尤其是停电、晃电、超温、超压等情况。 一是严格控制反应参数。 明确工艺指标控制范围 ,合理采用冷却降温介质 ,严禁超温、 超压、超负荷运行;对于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屋面要采取隔热措施 ,在仓库内设置可燃有 毒气体探测器和通风装置 ,根据物料特性确保仓库内的储存条件满足化学品的储存条件。 四是重点管控储罐风险。对于甲B、 乙类危险化学品储罐 ,在设置氮气密封系统的同时 , 设置事故泄压设施 ,定期对阻火呼吸阀进行检验 ,确保通气量 , 防止堵塞; 要防止内浮 顶储罐浮盘落底 ,严格控制输送物料流速 ,减少可燃物料与空气接触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二是定期检测与泄漏预防。泄漏事故的发生往往跟生产设备状况不良有直接的关系。利 用有关仪器对生产装置进行定期检测和在线检测 ,分析并预测发展趋势提前预测和发现 问题 ,在泄漏发生之前对设备进行维修 ,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一、 防范高温带来的风险 防范措施: 02 防范暴雨带来的风险 暴雨可能导致洪水泛滥或内涝现象 ,这对化 工企业的生产和设施构成了严重威胁。洪水可能会 冲毁设施 ,而内涝则可能导致设备受损或电气系统 短路 ,进而影响生产线的正常运行。还有可能对化 学品的储存带来风险 ,如部分化学品在遇水时可能 发生化学反应 , 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并可能产生 有毒气体 ,导致中毒窒息事故。 暴雨还可能引发物料泄漏的风险 ,尤其是那些 储存在露天或易受潮的区域的化学物料。 二、 防范暴雨带来的风险 二、 防范暴雨带来的风险 2010年7月 , 吉林市永吉县的温德河出现洪峰, 导致某化工企业的库房被洪水冲毁 , 有约3000只装有 三甲基一氯硅烷、 六甲基二硅氮烷等物质的物料桶被 冲入松花江。 二、 防范暴雨带来的风险 2017年8月31日 , 受飓风哈维影响 ,美国得 克萨斯州阿克玛-克罗斯比化工厂被洪水淹没后 , 储存在冷藏拖车里有机过氧化物发生分解 ,导致过 氧化物和拖车燃烧 ,燃烧的烟雾致使21人中毒。 几天后 ,8辆储存过氧化物的冷藏车再次发生火灾。 事故总计有超过35万磅的有机过氧化物分解燃烧, 事故地点半径1.5英里内的居民撤离。 事故原因:该化工厂厂区被飓风哈维引发的洪 灾淹没 ,导致工厂电力中断 ,冷却系统停止运作, 冷藏车内的有机过氧化物分解积热自燃。 二、 防范暴雨带来的风险 2021年7月1日 ,浙江省常山县一公 司库存物资冒烟 ,该仓库因雨水与连二 亚硫酸钠发生反应 ,产生大量烟雾 , 随 程中遇到二次爆炸 ,导致一名消防员受伤。 起火原因判定为厂房内存放的200公斤金 属钠遇雨水后爆炸燃烧。 2021年7月21日 ,河南舞钢市铁山 街道发生一起因电石遇水引发燃爆 ,爆燃 2015年5月29日 , 一停产十个月的 药厂内发生爆炸起火 ,消防人员在灭火过 眉公路上侧翻 , 由于事故发生地正在下 雨 , 五硫化二磷遇水生成剧毒化学品。 后硫酸钠出现明火 ,被及时扑灭。 事故 未造成人员伤亡。 2015年9月8日 , 一辆装载有27.6 吨五硫化二磷的半挂车在行驶至眉县姜 二、 防范暴雨带来的风险 面积约60平方米 , 3名群众轻伤。 事故案例 四是应急处置。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 ,编制防汛、 防雨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定期组织防汛、 防雨、等抗灾抢险应急演 练 ,以提高企业全员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一是提前预警。根据气象台发布的气象预报或预警 ,提前做好防汛准备 ,人员和物资要 到位 ,必要时根据情况启动应急预案。要加强管理 ,责任到人 ,对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和 紧急报警系统的管理要进行经常性检查。 三是做好隔离防护。加强仓储及室外电气设施管理 ,如采用托盘、罩棚等措施有效隔离 忌水物料;采用雨搭或临时围挡降低室外机泵设备进水漏电风险。 二是基础设施预防排查。做好重点设备设施检查、维护保养和室外设备的防雨工作;如 机械设备的接地、应急泵完好性、各蓄水池液位、进出水闸门等关键设备和部位的巡视 和监控;配备必要的铁锨、编织袋、排水泵、 防洪沙、通讯设备等应急工具和物品。 二、 防范暴雨带来的风险 防范措施: 03 防范雷电带来的风险 夏季雷暴天气有可能给化工企业带来灾难 性的后果。化工企业通常有大量金属设备 , 当 这些设备受到雷击时 ,会产生与雷电极性相反 的电荷 ,这些电荷产生的静电感应电压可能导 致电火花 ,进而击穿空气间隙并引发火灾或爆 炸。雷电还可能对化工企业的生产装置、储存 设施等关键部位造成直接损害 ,如安全阀、排 空口等部位 ,一旦受到雷电打击 ,很容易发生 火灾。雷电天气可能导致电气事故频发 ,使得 生产装置出现晃电或停电现象 ,影响生产的稳 定性。 三、 防范雷电带来的风险 三、 防范雷电带来的风险 2008年6月3日18时32分 , 中石化茂名石化乙烯厂主要电 源在距离榭坪岭变电站11公里处发生雷击 , 造成外线路短时间 断电 , 致使乙烯厂总变北站1#主变、 南站1#主变也立即发生断 电 , 造成1#聚丙烯、 2#聚丙烯等装置跳车。 装置跳车后 , 按照 预案的要求 ,往火炬管网紧急泄压。 其中2#裂解等4套装置同时 向D火炬管网泄压。 由于多套装置同时向D火炬管网排放 , 管网 压力急剧升高。 18: 55分 , D火炬管网压力(0.45MPa) 超过 了裂解炉出口管线的设计压力(0.35MPa) , 导致2#裂解炉出 口膨胀节泄漏 , 高温裂解气喷出着火。 三、 防范雷电带来的风险 2022年8月5日下午 ,古巴马坦萨斯省石油储备基地因避雷针出现故障 ,原油储罐被闪电 击中引发大火 , 刚开始火势得到了一定控制 ,但第二天凌晨强风促使大火蔓延 ,导致另一个储 油罐引发四次爆炸。 古巴最大储油基地火势持续近一周 ,造成77人受伤 ,另有17名消防人员 失踪。此次大火导致古巴40%的燃油储备被烧毁 ,还造成大面积停电。 三、 防范雷电带来的风险 三是应急处置。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 ,编制雷电雷暴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高企业全员的应急意 识和能力。 二是做好设备设施排查。加强对避雷针、避雷网、接闪器、 引下线、接地装置等设施的 巡检及排查工作 ,确保无断线、短路的情况。重点关注生产装置及储罐的阻火器、 呼吸 阀、透光孔、 呼吸窗、安全阀等附件遭遇雷击及物料泄漏风险。 一是提前预警。根据气象台发布的气象预报或预警 ,提前做好雷电、 雷暴来临前的准备 工作 ,重点关注高塔、烟囱、火炬等高风险设备设施。 四是做好设施维护保养。 定期开展防雷设施检测工作 ,确保防雷防静电设施完好 ,做到 防患于未然。 三、 防范雷电带来的风险 防范措施: 04 防范台风带来的风险 台风伴随的强风和暴雨可能导致化 工企业的室外设施、设备受损 ,如高耸 的塔器等设备、简易棚房、 隔离围档、 受到严重破坏。 同时 ,生产装置和储存 设备的薄弱环节部位可能因台风进而引 发断裂、损坏等次生事故。 其次 ,台风带来的暴雨、洪灾等也 可能给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产生严重的 影响。 四、 防范台风带来的风险 2005年8月 ,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美国墨菲石油公司在路易斯安那州的炼油厂发生漏油。地 上储罐移位 ,约25110桶原油泄漏 ,影响了2.6 平方公里的地区 ,包括邻近住宅区的数条运河。 2017年8月31日 ,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化工厂厂区被飓风哈维引发的洪灾淹没 ,导致工厂生 产被破坏 , 电力中断 ,冷却系统停止运作 , 因化学品不能被正常冷却发生引燃导致爆炸 ,造成 10人受伤。 四、 防范台风带来的风险 美国墨菲石油公司炼油厂漏油事故: 美国得克萨斯州某公司停电事故: 2015年10月4日 , 广东某液化公司的3个球形储 罐(合计储量800吨) 受强台风“彩虹”袭击导致罐 体泄漏 , 3个球罐的液位计、 温度计等设施均被台风 摧毁 ,经过近40个小时的鏖战 , 险情最终被成功排除。 四、 防范台风带来的风险 直接原因 : 根据气象分析报告 , 事故发生当晚, 当地风力达到7级 , 由于事故现场无气象监测资料 , 受地形影响 , 狭管效应可能导致事故现场产生8级以 上大风 , 由于强大的风力 , 以及未按照《气柜维护检 修规程》 规定内容进行全面检修 , 事发前氯乙烯气柜 卡顿、 倾斜 , 开始泄漏 , 压缩机入口压力降低 , 操作 人员没有及时发现气柜卡顿 , 仍然按照常规操作方式 调大压缩机回流 , 进入气柜的气量加大 , 加之调大过 快 , 氯乙烯冲破环形水封泄漏 , 向低洼处扩散 , 遇火 源发生燃爆。 2019年4月24日2时34分 , 内蒙古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氯乙烯气柜泄漏扩散至电石冷却车间 ,遇火源 发生燃爆 , 事故共造成4人死亡、 3人重伤、 33人轻伤 , 直接经济损失4154万元。 四、 防范台风带来的风险 四是应急处置。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 ,编制台风等极端天气灾害事故应急救 援预案 , 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 有效地应对;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高企业全员 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一是提前预警。根据气象台发布的气象预报或预警 ,提前做好台风等极端天气来临前的 准备工作 ,特别是对高塔、 火炬、 气柜等室外高处设备及构筑物的防范准备工作; 严格 落实台风期间不能施工的要求 ,停止非必要施工作业。 三是物质配备与预防工作。提前清理全厂所有明沟 ,确保明沟畅通;配备必要的铁锨、 排水泵、 防洪沙、通讯设备等应急工具和物品 ,要加强管理 ,责任到人 ,对抢险救灾物 资储备和紧急报警系统的管理要进行经常性检查 ,根据需要及时补充必要的救灾物资。 二是做好基础设施排查与加固。好台风来临前建构筑物的加固及封堵、室外设备设施的 紧固、室外堆场及罐区的防风防护措施。 四、 防范台风带来的风险 防范措施: 05 防范夏季人员作业风险 高温中暑与疲劳 违规操作与失误 防护用品穿戴不到位 巡检与监控不到位 特种作业操作不当 新员工入职培训不到位 夏季是化工企业生产活动的高峰期 , 同时也是各类安全风险的高发期。 由于高温、潮湿 等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 ,化工企业人员方面面临着诸多风险。主要体现在: 五、 防范夏季人员作业风险 山东临沂金誉石化罐车爆炸10死9伤 2017年6月5日凌晨1时左右 , 临沂市金誉石化有限 公司储运部装卸区的一辆液化石油气运输罐车在卸车作 业过程中发生液化气泄漏 , 引起重大爆炸着火事故 , 造 成10人死亡 , 9人受伤 , 直接经济损失4468万元。 事故直接原因: 临沂金誉物流有限公司驾驶员唐志锋 驾驶豫Jxxxxx液化气运输罐车经过长途奔波、 连续作业 后在极度疲惫状态下 , 操作出现严重失误 , 装卸臂快接 口两个定位锁止扳把没有闭合 , 致使快接接口与罐车液 相卸料管未能可靠连接快接接口与罐车液相卸料管未能 可靠连接 , 在开启罐车液相球阀瞬间发生脱离 , 造成罐 体内液化气大量泄漏。 1.夏季气温高 ,化工企业的工作环境往往更加恶劣。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 ,易使员工产生 疲劳感 , 降低工作效率和注意力 ,增加操作失误的风险。 五、 防范夏季人员作业风险 江西某企业雷尼镍闪爆致1死 2022年7月26日凌晨1时20分 , 江西省某化工有限 公司操作工拆卸至第四个釜卡时发生闪爆 , 人孔盖飞出砸 中闵某头部 ,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事故直接原因: 102车间班长闵某虎违反操作规程 , 未进行氮气置换 , 擅自拆解催化剂活化釜人孔盖釜卡 , 致 使空气进入釜内 , 造成釜壁残留的铝镍合金粉自燃 , 引燃 爆炸性混合气体(雷尼镍活化产生氢气并与釜内空气形成 爆炸性混合气体) , 釜内瞬间高压冲击人孔盖 ,砸中闵某 虎头部 ,导致其颅脑外伤而死亡。 2.夏季高温易使员工产生急躁情绪 ,或因疲劳而注意力不集中 ,可能导致违规操作或操作失误的 增多。例如 ,员工可能因急于完成任务而忽视安全操作规程 ,导致操作不当。这些行为都可能引 发安全事故 ,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严重损失。 五、 防范夏季人员作业风险 2009年8月10日 , 安徽某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5万 吨无水乙醇项目在分子筛装填过程中发生乙醇中毒事故, 导致3人死亡、 1人受伤。 事故直接原因 : 承建单位施工人员在未办理进入受限 空间作业票、 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分子筛罐 内作业 , 吸入乙醇蒸气中毒晕倒。 2名监护人员发现后, 未采取防护措施进入罐内救人 ,最终导致3人死亡。 3.夏季高温使得员工在穿戴防护用品时感到不适 ,可能导致部分员工减少或不穿戴必要的防护用 品 ,如防护服、 防毒面具等。这种行为将大大降低员工的防护能力 ,增加受到伤害的风险。 安徽某化工企业“8·10”较大中毒事故 五、 防范夏季人员作业风险 2015年7月16日7时39分 , 山东某企业液化烃球罐在 倒罐作业时发生泄漏着火 , 引起爆炸 ,在事故救援过程中 造成2名消防队员受轻伤 , 直接经济损失2812万元。 事故直接原因 :该公司在进行倒罐作业过程中 ,违规 采取注水倒罐置换的方法 ,且在切水过程中无人现场值守, 致使液化石油气在水排完后从排水口泄出 ,泄漏过程中产 生的静电放电或消防水带剧烈舞动金属接口及捆绑铁丝与 设备或管道撞击产生火花引起爆燃。 违规倒罐、 无人监守 是导致本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4.夏季化工企业的生产活动更加频繁 ,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也更容易发生。若员工在巡检和监控 方面存在疏忽或不到位的情况 ,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山东某企业液化烃球罐爆炸事故 五、 防范夏季人员作业风险 某气体有限公司“8·31”较大爆炸事故 2019年8月31日 , 某化工气体有限公司在停 产检修期间 , 1名安全员与2名检修作业人员在对湿 式乙炔气柜进行动火作业时 , 乙炔气柜发生闪爆造 成3人死亡。 事故直接原因 : 该公司雇佣无资质人员实施动 火作业 , 作业前没有对气柜内乙炔气体进行置换排 气和浓度检测 , 违章指挥动火作业 , 引起气柜内残 余乙炔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闪爆。 5.在夏季 , 由于高温和潮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特种作业的难度和风险都会增加。若员工在进行 特种作业时操作不当或未严格遵守安全规程 ,极易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 五、 防范夏季人员作业风险 9月29日13时10分许 , 宁波某公司员工孙某 在厂房西侧一层灌装车间用电磁炉加热制作香水异 构烷烃混合物。 在将加热后的混合物倒入塑料桶时 因静电放电引起可燃蒸汽起火燃烧。 孙某并没有就 近用灭火器灭火 , 而是采用纸板扑打、 覆盖塑料桶、 用嘴吹等方法灭火 , 持续4分多钟 , 灭火未成功 , 火势渐大并烧熔塑料桶 , 引燃周边易燃可燃物 , 一 层车间迅速进入全面燃烧状态并发生了数次爆炸。 事故造成19人死亡(含企业主要负责人) , 3人受 伤 , 过 火 总 面 积 约 110 0 ㎡ , 直 接 经 济 损 失 约 2380.4万元。 6.夏季 ,大量从学校毕业的学生身份转变为化工企业员工 ,如果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员 工不能掌握岗位应知应会知识 ,应急情况下不能正确处置 ,可能会导致事态扩大。 宁波某公司火灾致19人死亡 , 3人受伤事故 五、 防范夏季人员作业风险 一是提前预防。根据气象台发布的气象预报或高温预警 ,合理安排室外及高温场所作业 时段 ,做好员工防暑降温准备及应急处置工作 ,排除异常情绪带来的误操作隐患。 三是合理落实工作安排。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所在区域历年天气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 的在高温、酷暑条件下的合理安排人员工作时间 ,并通过班前会等形式 ,进一步宣贯安 全生产的要求 ,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 ,改善现场的工作环境 ,加强人员管控。 四是制度管控。严格落实企业领导带班和值班值守制度 ,加强重点部位、重点岗位和关 键环节的巡检力度 ,通过加强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力度 ,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科学 合理组织生产经营 ,减少高温时段现场作业频次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坚决杜绝 “三违”行为。 二是教育培训。开展多维度的教育培训 ,使员工能够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 ,提 高工作技能水平 ,减少工作中的错误和失误。 五、 防范夏季人员作业风险 防范措施: 六、结束语 化工企业在夏季应特别关注高温作业风险、 化学品存储管理、 设备冷却系统、 防火防爆措施等方面的工作 , 确保安全生产。 同时 , 要加强员工安全防护和教育 培训 ,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通过全面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 , 共同 营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让化工更安全·让生活更美好

HSE资料截图
下一条:返回列表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