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员工心理健康培训,打好心理健康站pptx
- HSE类别:
- 文件大小:16.25MB
- HSE编号:
- HSE状态:
- 更新时间:2025-09-07
- 下载次数:次
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安全为王 卓越人生打好心理健康战——员工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授课人:2024前 言PREFACE员工心理健康,就是企业员工有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主要体现在企业员工五大心理状态,职业压力感、职业倦怠感、职业方向感、组织归属感、人际亲和感都是积极均衡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压力并非都是有害的,工作绩效与压力的对应关系呈倒U型曲线。适度的压力能够带来积极的工作动力和乐观的生活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满意度;高负荷的压力却给个人以极大的负面影响。那么如何消除压力的这些负面影响,使员工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这就是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专题所要解决的问题。目录CONTENTS01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概念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报告显示引起心理困扰的原因有:办公室人际关系(52.9%) ,职业生涯规划(52.6%) ,工作压力大(49.4%) ,家庭、工作难以平衡(33.9% )。报告显示96%的人认为企业有必要为员工进行职业心理健康管理,提高员工心理健康水平。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管理,提出员工援助计划以消除心理困扰。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2010年5月25日凌晨,富士康科技集团观澜园区华南培训中心一名员工坠楼死亡。 2010年5月21日4时50分 富士康发生当年“第10跳”,死者为21岁男性员工。 2010年5月14日,在深圳富士康龙华厂区北大门附近的福华宿舍,晚间富士康一名梁姓员工坠楼身亡,安徽籍,21岁。 2010年5月6日凌晨4时30分,富士康再现跳楼悲剧。一名年仅24岁入职不到一年的男性员工从富士康龙华总部招待所6楼房间阳台纵身跳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 。。。。富士康跳楼事件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0 1中国是世界上妇女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自杀人数比男性高25%,而在西方国家,男性的自杀人数是女性的3.6倍。0 2中国有30%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0 3 在中国,男女两性平均一天用于家务劳动时间比:1.31 ׃ 4.010 4 中国的整形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其中女性占91%。75%的女性认为她们太胖。有关专家总结出健康公式如下: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健康指不仅没有身体上的缺失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社会适应能力和有良好地道德观。世界卫生组织健 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懒惰+嗜酒+嗜烟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心理健康的五个标准01对外界与自我认识正常02情绪稳定,只有轻度焦虑03有耐压力与耐挫折的能力与毅力04有责任感、活动性、外向性与独立性05对社会、人际环境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具体到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知之明对自己的需要、动机、情感、优缺点的客观的评价。要自尊自制自己要有行为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能控制自己的心理与行为。善于与人相处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好,较少人际冲突。情绪正常个体活动与社会要求处于良好的和谐状态,能保持心理活动的平衡与稳定。行为适度行为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受意识的支配。乐于工作对工作意义和价值有正确的认识,愿意参加工作并能从中取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简单的心理健康状态判断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在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判断依据抑郁症: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由工作压 力大引起的。我们都是想个人和家庭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除了努力工作,预防职业病也是很重要;只有健康工作,才能创造幸福生活。 人生多有不如意,需随时解脱心中烦恼,以调节心理平衡,保持健康, 快乐生活。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判断依据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 健康,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 1、躯体健康; 2、心理健康; 3、具有社会适应能力。 其中,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就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员工心理健康什么是健康 员工心理健康,就是企业员工有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主要体现在企业员工五大心理状态,职业压力感、职业倦怠感、职业方向感、组织归属感、人际亲和感都是积极均衡的。 了解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可以透视职场“病症”,发现职业状态背后深层的心理原因,通过一些缓解和治疗的手段,帮助员工从职业心理焦虑中解脱出来,缓解压力带来的心理伤害,保持职业心理健康。员工心理健康什么是员工心理健康我国的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总体形势积极向好,初步具备了“后疫情”的阶段性特征。在这个阶段,心理防疫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员工心理健康、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组织文化、提高企业绩效等。一个有效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无穷的效益。 一个人人心理健康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和谐的企业。 员工心理健康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能带来什么? 在“后疫情”阶段,我们的工作需要做好由“生理”向“心理”的重心转移准备,即从“安身”向“安心”的转变,这是符合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治理逻辑的,也有利于从内在心理支持系统的质量调控,切实洞察补齐公共卫生强化制度保障短板的必要努力方向,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在“安身”阶段,工作重心落在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上,如我们前期和当前所投入的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这些都是为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都是为“生命”所提供的“看得见”的庇护。随着疫情形势的积极向好,“安身立命之所”得到基本保证之后,心理防疫这个“看不见”的“战场”将会成为主要“战场”之一。 员工心理健康企业员工从“安身”向“安心”的转变02影响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压力、应激与心理健康调查数据显示:压力的概念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又称职业紧张、职业压力或工作紧张,是指由于工作或与工作有关的因素所引起的压力。压力影响的两重性健 康 与 绩 效低 (苦恼、忧虑) 最适度 (无忧虑)高 (苦恼、忧虑)高低压力水平①刺激不足,缺乏激励 ②低频率或低强度的工作压力反应 ③苛严的工作负荷 ④刺激过度,压力过大压力源分析压力源分类: 常见压力来自何处?社会环境因素经济不景气,社会变迁的速度,噪音、空气污染、交通阻塞、拥挤的空间等工作环境因素⑴任务方面:资源条件不佳、任务过重、任务多样化。 ⑵角色方面:角色负担过重,角色混淆。 ⑶人际关系:同僚的支持与否。 ⑷组织结构:呆板、管道不通。个人能力与期待⑴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⑵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⑶个人的抱负与理想⑷对他人或自己的期待与看法。重大生活事件婚恋、亲子关系、健康工作压力源具体可细分 九种正常的异常心理现象 0 1通常有相应的原因,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良好的休息和适当的娱乐即可消除。0 2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但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现实性焦虑)如面临高考,并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0 3多见于妇女和儿童。有些女性和丈夫吵架尽情发泄、大喊大叫、撕衣毁物、痛打小孩,甚至威胁自杀。不成熟所致。十种正常的异常心理现象 0 4有些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识到没有必要的事,如是不是得罪了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了等。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0 5我们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会出现恐怖感,有时也想到会不会往下跳,甚至于想到跳下去是什么情景。这种想法如果很快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0 6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特别是当亲友、邻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和意外死亡后容易出现。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接受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十种正常的异常心理现象 0 7任何人都有自我牵连倾向,即假设外界事物对自己影射着某种意义,特别是对自己有不利影响、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这时往往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这种现象通常是一过性的,而且经过片刻的疑虑之后就会省悟过来,其性质和内容与当时的处境联系紧密。 0 8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但经重复验证后可迅速纠正。成语“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0 9有些人在独处时自言自语甚至边说边笑,但有客观原因,能选择场合,能自我控制,属正常现象。压力的管理策略组织方面的管理策略压力的管理策略压力的个人调适压力的管理策略问题解决法通过直接排除应激物而消除应激影响的方法 如采用新的工作方法、放弃目前的工作合作者、离开一个工作岗位、寻找新的职业等此方法比较直接和有效,但要注意所采取的行动的社会文化可能性、道德可能性、法律可能性和现实可能性,即不能对他人和自己带来不利的后果。压力的管理策略情绪调节法在不改变应激物的情况下,个人通过改变自己的观念或行为反应来削弱或消除应激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如不苛求高目标、适当学会屈服、学会暂时逃避、找知己倾诉烦恼、放弃与人比较、适当的运动、食物减压、游戏减压等等此方法是间接的调节方法,在应激物无法改变或没有必要改变的情况下效果比较理想。但如果应激物有可能改变,而且不改变无法保证能否真正摆脱应激困扰时,此方法不仅不起作用,还可能带来新的应激因素问题解决法与情绪调节法的比较03影响心理健康的内部因素挫折与心理健康曾几何时, 我们做的一些事情 总会受到周遭的怀疑, 在我们失败、落泪时, 得到的 并不是安慰, 而是落井下石!挫折的定义挫折是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与动机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的情绪反应。挫折与心理健康挫折的产生的原因外部原因有些挫折是由于非人为的环境因素造成的 如一个急于想完成学业以便能负担家庭生活的大学生还必须苦读一二年才能毕业挣钱;身处异国的留学生由于远隔重洋而无法与思念至亲的亲人朋友等。 另一种外部挫折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遭受到人为因素所引起的。 例如,两个相爱至深的大学生,但因男方家庭是农村,遭到女方家庭反对等。挫折与心理健康挫折的产生的原因内部原因个体生理条件的限制动机冲突能力和期望的矛盾人际关系障碍学习上的不适应生活上的创伤挫折与心理健康 挫折能提高人的认识水平 挫折能增强个体的承受力 挫折能激发人的活力减弱个体的成就动机水平 降低个体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水平挫折的作用挫折与心理健康挫折时的心理与行为反应挫折与心理健康挫折时的心理对策心理疏导是指运用一定的心理诱导策略和方法使受挫者在别人引导下发挥内在潜力,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明确前进方向、排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人是这样自寻烦恼的 滚雪球式地扩大事态:让问题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扩大反其道而行之:把别人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而自怨自艾,自寻烦恼盯着消极面: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好的事情上,你就会用消极的方法来制造烦恼“我早就知道会如此”综合症:如果你预料到坏事会出现,它多半是会兑现的。做不可实现的梦:如果你想真正地灰心丧气,就把自己的目标制定的高不可攀吧人是这样自寻烦恼的 蠢人的黄金律:把其他人都看得一钱不值,对他们不屑一顾,自己就变得众叛亲离制造隔阂:绝对不赞扬别人、不使用任何鼓励之词。其次,喋喋不休地批评、挑刺、埋怨、小题大做以殉难者自居:把自己放在受苦受难者的位置上便会制造出恶劣情绪,且能使周围的人感到讨厌,因此你的感觉变得更糟04尊重心理防疫的客观规律尊重心理防疫的客观规律较之于“生理防疫”的显性效果,“心理防疫”取得实效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需要我们不断加强“润物细无声”的心理疏导;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用积极的精神力量引导、用规范的制度操作把心理防疫工作不断规范化和常态化。 要增强心理防疫的科学性,就必须尊重心理防疫的客观规律,只有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科学诊疗,才能真正打赢疫情防控战。尊重心理防疫客观规律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科学区分诊疗对象,因人因时、分类施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尊重心理防疫的客观规律一,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干预和疏导广大新冠肺炎患者是此次疫情的直接受害者,他们对于疫情的感受和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是不一样的。在疫情暴发之初,关于此次疫情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认知,因此,初期的患者会有很强的恐慌感。面对他们,我们要加大心理辅导,不断增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力度,并做好相关社会保障工作;“后疫情”阶段,医疗条件已经有了诸多保障,很多患者可能不会再有最初的恐慌之感,随之而来的则是“比较视野”中的焦虑感,这种焦虑感是与身边的人进行比较进而产生的。它可能来源于一种差异化对待,也可能来源于对于“正常生活”的迫切渴望,因此,面对着这些患者,我们需要考虑他们的特殊性,通过人文关怀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引导社区居民正确对待患者及其家属,杜绝社会歧视,为患者提供精神慰藉、心理抚慰、社会融入等服务;进入“后疫情”阶段后,许多隔离人员也会回归正常生活,对于这个群体,我们也要帮助他们打好心理防疫战。他们遭遇病毒的侵扰,我们就要从心理上帮助他们积极走出阴霾。尊重心理防疫的客观规律二,加强一线工作人员的心理干预和疏导面对此次疫情,中国涌现出一大批“最美逆行者”,包括广大医护工作者、环卫工人、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他们在了解到此次疫情的巨大风险之后依然选择逆向而行,这正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进入“后疫情”阶段后,他们的心理防疫战才刚刚开始。对于一线医护人员,我们要加强关心关爱,在他们轮休期间,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放松训练。在他们返回原单位后,要组织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评估,对于出现明显应激反应的医务人员,要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心理治疗或适当的药物干预。同时,对于广大环卫工、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我们也要提供心理服务,具体到个人,分别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尊重心理防疫的客观规律三,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干预和疏导为了打好这场疫情防控战,各地迅速采取隔离措施,正是这些强力执行的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疫情扩散。但因为长时间隔离,广大人民群众往往会出现焦虑、无聊、愤怒等负面情绪。针对这些心理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做好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并做好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宣传,另一方面要动用各种媒体资源,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社会氛围,及时疏导广大群众因长期隔离带来的负面社会情绪。2024/11/1747一岗双责责任清单编制培训
-
最新《危险化学品目录(2022调整版)》pdf 2025-09-07
-
GB 55023-2022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pdf 2025-09-07
-
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pdf 2025-09-07
-
GB 50251-2015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pdf 2025-09-07
-
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五懂五会五能应知应会手册pdf 2025-09-07
-
GB 50016-2014(2018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清版)pdf 2025-09-07
-
安全吹哨人管理制度docx 2025-09-07
-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_T 33000-2016pdf 2025-09-07
-
GB 9448-1999 焊接与切割安全doc 2025-09-07
-
GB-T 644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pdf 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