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培训丨57页pptx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培训丨57页pptx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培训丨57页pptx

  • HSE类别:
  • 文件大小:4.07MB
  • HSE编号:
  • HSE状态:
  • 更新时间:2025-10-18
  • 下载次数:
HSE资料简介

01几个基本概念01 基本概念 安全 事故 事故性质 事故类别 事故分级 事故报告时限安全定义一: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定义二:无危则安,无损则全 定义三:拆字吧 定义四:可接受了风险 01 基本概念事故 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规范》: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一种事件,可以(但不一定)造成伤害或损坏。 非计划的、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是随机的。 与人的意志相反的,不是人所愿意接受的。 一种迫使生产、生活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01 基本概念事故的等级 01 基本概念事故分类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 •冒顶片帮 •透水 •放炮•瓦斯爆炸 •火药爆炸 •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 01 基本概念02事故调查处理一般要求02 事故调查处理一般要求1.事故报告02 事故调查处理一般要求小贴士:接到事故报告时你该做什么?1.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事故的简要经过;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已经采取的措施;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新情况下,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02 事故调查处理一般要求1、科学严谨,依法依规,事实求是,注重实效 2、逐级上报,分级调查处理02 事故调查的原则02 事故调查处理一般要求 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1986中,关于事故调查程序规定以下几个步骤。 (1)成立事故调查小组 (2)事故的现场处理 (3)物证搜集 (4)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 (5)证人材料搜集 (6)现场摄影 (7)事故图绘制 (8)事故原因分析 (9)事故调查报告编写 (10)事故调查档案归档043 事故调查的程序02 事故调查处理一般要求1、调查组的组成 2、职责划分 3、职责和权利 4、行为规范04 事故调查组02 事故调查处理一般要求◆有关人民政府; ◆安监局; ◆有关主管理部门 ◆监察机关; ◆公安机关; ◆工会; ◆人民检察院。     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组 成调查组组成条件 成员: (一)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 (二)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02 事故调查处理一般要求事故的调查职责划分 02 事故调查处理一般要求3、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四)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五)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4、行为规范  品德操守: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应当诚信公正。 工作操守:恪尽职责 守纪、保蜜: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 信息发布:未经事故调查组组长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擅自发布有关事故的信息。 02 事故调查处理一般要求事故调查组成员应遵循如下规范: 1)对本单位和外单位人员不分亲疏,一视同仁; 2)对信息、事实或物证不得采取歪曲、隐藏或销毁的态度; 3)力求将所有可用于确定事故原因的、经证实的、记录下来的信息,提供给调查组的任何人员; 4)处理任何可能不利于某些人、单位或机构的信息要特别谨慎,必须有事实证明。时刻记住调查过程中的批评始终是对事不对人 ,(包括单位或机构); 5)调查过程中要查明和分析与事故有关的所有事实、情况和状态(必须注意,应善于否定那些不真实的情况)。职权 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必要时,事故调查组可以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不计入事故调查期限。 02 事故调查处理一般要求任务   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02 事故调查处理一般要求03事故调查取证与原因分析03 事故调查取证与事故原因分析事故现场处理事故有关物证的收集事故事实材料的收集证人材料的收集与记录现场摄影与绘图一、事故调查取证 为保证事故调查、取证客观公工地进行,在事故发生后,对事故现场要进行保护。事故现场的处理至少应当做到: (1)事故发生后,应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 (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3)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 (4)保护事故现场区域,仔细对现场进行标记记录或进行拍照、录像并保持记录的准确性。1、事故现场处理03 事故调查取证与事故原因分析小贴士:查封现场的度在哪里?通常收集的物证应包括: (1)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位置等。 (2)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 (3)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 (4)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03 事故调查取证与事故原因分析2、事故有关物证的收集小贴士:遇到好事者怎么办?事故材料的收集应包括两方面内容。 A.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 (1)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 (2)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等。 (3)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 (4)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 (或位置)。 (5)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03 事故调查取证与事故原因分析3、事故事实材料收集B.与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 (1)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 (2)使用的材料,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 (3)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 (4)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道路、工作面情况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 (5)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包括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 (6)出事前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状况。 (7)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03 事故调查取证与事故原因分析3、事故事实材料收集 当事故发生后,应尽快寻找证人,搜集证据,同时要与在事故发生之前曾在现场的人员,以及那些在事故发生之后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的人员进行交谈。要保证每一次交谈记录的准确性。如果需要并得到许可,可以使用录音机。 询访见证人、目击者和当班人员时,应采用谈话的方式,不应采用审问方式。同时,必须寻找见证人,他们可提供与事故调查有关的各方面的信息,包括事故现场状态、周围环境情况及人理因素。洞察力、听觉敏锐力、以及证人的通常状态可能影响他们的观察能力。证人可能忽略了的顺序,原因在于证人可能没有观察到或者没有认识到整个事的顺序的重要性。03 事故调查取证与事故原因分析4、事故人证材料收集记录小贴士:做笔录要注意什么?在收集事故现场的资料时,可能要通过对事故现场进行摄影或拍照来获得更清楚的信息。 (1)显示事故现场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 (2)可能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引起的伤害等要及时拍照。 (3)事故发生现场全貌。 (4)利用摄影或录象,以提供比较完善的信息内容。03 事故调查取证与事故原因分析5、事故现场摄影及事故现场图绘制 对事故发生地点经过全面地初步研究拍照之后,调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绘制事故现场图。 (1)确定事故发生地点坐标、伤亡人员的位置图。 (2)确定涉及事故的设备散落构件的位置并作出标记,测定各构件在该地区的位置。 (3)查看和分析事故发生时留在地面上的痕迹。 (4)必要时,绘制现场剖面图。 03 事故调查取证与事故原因分析5、事故现场摄影及事故现场图绘制二、事故原因分析 对一起事故的原因详细分析,通常有两个层次,即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事故调查分析原因时,主要依据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一1986)。在标准中对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的分析有明确的规定。03 事故调查取证与事故原因分析资料,伤害方式、 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技术 制度 培训 检查 隐患整改 劳动组织 ……事故原因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分析步骤直接原因分析间接原因分析03 事故调查取证与事故原因分析在进行原因分析时,通常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1)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2)分析伤害方式。按以下七项内容进行分析: 1)受伤部位; 2)受伤性质; 3)起因物; 4)致害物; 5)伤害方式; 6)不安全状态; 7)不安全行为。 (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一)事故原因分析的基本步骤03 事故调查取证与事故原因分析 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原则》(GB/6442—1986)中规定,属于下列情况为直接原因: (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 03 事故调查取证与事故原因分析 (二)事故直接原因分析在事故原因分析时通常要明确以下内容: 1.在事故发生之前存在什么样的征兆。 2.不正常的状态是在哪儿发生的。 3.在什么时候首先注意到不正常的状态。 4.不正常状态是如何发生的。 5.事故为什么会发生。 6.事件发生的可能顺序以及可能的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 7.分析可选择的事件发生顺序。03 事故调查取证与事故原因分析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03 事故调查取证与事故原因分析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1)无防护。 其中包括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志、无护拦或护拦损坏、电气为接地、绝缘不良等。 (2)防护不当。 其中包括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防爆装置不当,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等。03 事故调查取证与事故原因分析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1)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 其中包括通道门遮挡视线;制动装置有缺欠;安全间距不够;拦车网有缺欠;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设施上有锋利倒梭等。 (2)强度不够。 其中包括机械强度不够;绝缘强度不够;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等。 (3)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 其中包括设备带 “病”运转;超负荷运转等。 (4)维修、调整不良。 其中包括设备失修;地面不平;保养不当、设备失灵等。03 事故调查取证与事故原因分析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2)所用的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03 事故调查取证与事故原因分析4)生产 (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1)照明光线不良。其中包括:照度不足;作业场地烟雾尘弥漫视物不清;光线过强。 (2)通风不良。 其中包括:无通风;通风系统效率低;风流短路;停电停风时爆破作业;瓦斯排放水达到安全浓度爆破作业;瓦斯超限等。 (3)作业场所狭窄。 (4)作业场地杂乱。其中包括: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采伐时,未开 “安全道”;迎门树、坐殿树、搭挂树未作处理等。 (5)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03 事故调查取证与事故原因分析(6)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7)地面滑。 其中包括:地面有油或其他液体;冰雪覆盖;地面有其他易滑物。 (8)贮存方法不安全。 (9)环境温度、湿度不当。03 事故调查取证与事故原因分析2.人的不安全状态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其中包括: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操作错误 (指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的操作);奔跑作业;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机械超速运转;违章驾驶机动车;酒后作业;客货混载;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工件紧固不牢;用压缩空气吹铁屑等。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其中包括:拆除了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等03 事故调查取证与事故原因分析(3)使用不安全设备。 其中包括: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等。 (4)手代替工具操作。 其中包括: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 (5)物体 (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人危险场所。 其中包括:冒险进入涵洞;接近漏料处 (无安全设施);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人油罐或井中;未 “敲帮问顶”便开始作业;冒进信号;调车场超速上下车;易燃易爆场合明火;私自搭乘矿车;在绞车道行走;未及时镣望等。03 事故调查取证与事故原因分析(7)攀、坐不安全位置 (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其中包括:未戴护目镜或面罩;未戴防护手套;未穿安全鞋;未戴安全帽;未佩戴呼吸护具;未佩戴安全带;未戴工作帽等。 (12)不安全装束。 其中包括: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等。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03 事故调查取证与事故原因分析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其他。(三)事故间接原因的分析03 事故调查取证与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分析和性质认定的依据: 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2.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3.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4. 《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5. 《安全生产法》事故性质的认定03 事故调查取证与事故原因分析04事故责任的认定与追究1)按照事故调查确认的事实; 2)按照有关组织管理 (劳动组织、规程标准、规章制度、教育培训、操作方法)及生产技术因素 (如规划设计、施工、安装、维护检修、生产指标),追究最初造成不安全状态 (事故隐患)的责任; 3)按照有关技术规定的性质、明确程度、技术难度,追究属于明显违反技术规定的责任,不追究属于未知领域的责任; 4)根据事故后果 (性质轻重、损失大小)和责任者应负的责任以及认识态度 (抢救和防治事故扩大的态度、对调查事故的态度和表现)提出处理意见。事故责任分析的步骤04 事故责任的认定与追究05事故调查报告的撰写事故调查报告的含义 事故调查报告是事故调查形成的安全专用文书的主件。在这之前,还要形成事故现场勘察笔录、事故调查询问笔录、事故技术鉴定书等安全专用文书。事故调查报告的撰写事故调查报告的撰写05 事故调查报告的撰写事故调查报告的撰写提纲(八个部分) 一、引言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单位、事故类别、事故性质及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等事故基本情况概述; 事故调查组成立依据,事故调查组的组成情况。 二、事故单位概况 事故单位成立时间、注册地址、所有制性质、隶属关系、经营范围、证照情况、劳动组织及工程(施工)情况等(矿山企业还应包括可采储量、生产能力、开采方式、通风方式及主要灾害等情况)。 05 事故调查报告的撰写三、事故发生、抢救及应急行动情况 (一)事故经过 事故发生过程、主要违章事实、事故后果等。 (二)事故报告、抢救、搜救及政府应急行动情况。 四、事故原因及性质 (一)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二)事故性质: 五、责任认定及处理建议 事故责任者的基本情况(姓名、职务、主管工作等)、责任认定事实、责任追究的法律依据及处理建议,并按以下顺序排列: 05 事故调查报告的撰写 (一)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 (二)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经济处罚的; (三)对事故单位的处罚建议。 六、整改措施和建议 主要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对相关部门和事故单位提出整改措施及建议,并对公司有关部门在制定制度、规程等方面提出建议。 七、调查组成员单位和调查组成员名单及签字 参加调查组的人员姓名、职务、单位05 事故调查报告的撰写八、调查报告附件 (一) 事故造成的伤亡人员基本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情况 1、伤亡人员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族别、年龄、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工种、工龄、本工种工龄、文化程度、职务职称、伤害部位、伤害程度、安全培训教育及个人资质情况(安全生产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等)。 2、直接经济损失情况: 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 、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善后处理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财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05 事故调查报告的撰写(二)现场勘验、技术鉴定以及物证、证人材料 1、现场调查记录、事故现场的设备、作业环境状况; 2、拍摄有关的痕迹和物件的照片(音像资料),绘制有关处所的示意图(事故图)等; 3、有资质的部门出具的技术鉴定结论和试验报告; 4、与事故有关的物证、人证材料和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 5、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 6、有关事故的通报、简报及文件; 7、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及事故有关的情况。 05 事故调查报告的撰写(三)规章制度及组织体系 1、有关规章制度及执行情况;设计工艺技术等资料; 2、事故单位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组织机构; 3、事故受害人或肇事者过去事故记录和事故前的健康状况。 (四)伤亡鉴定证明 1、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死亡证明或出院证明); 2、公安部门死亡通知书(或法医鉴定书);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伤残鉴定证明); 4、善后处理协议与公证书 05 事故调查报告的撰写事故调查报告的必备要素05 事故调查报告的撰写

HSE资料截图
下一条:返回列表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