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治安管理处罚法解读pptx
- HSE类别:
- 文件大小:5.35MB
- HSE编号:
- HSE状态:
- 更新时间:2025-10-19
- 下载次数:次
2025/06/28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解读汇报人:XXXCONTENTS目录01总则02处罚的种类和适用03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04处罚程序05执法监督06附则总则01立法目的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确保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让民众生活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保障公共安全该法通过对各类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的规制,保障公共安全,避免公众生命和财产受到威胁。保护合法权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使其在法律的框架内正常开展活动,不受非法侵害。规范执法职责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确保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治安管理工作原则坚持党的领导治安管理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工作的正确方向,使治安管理与党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坚持综合治理各级人民政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增进社会和谐。适用范围国内领域适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外,适用本法。船舶航空器适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航空器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外,适用本法。国际条约适用在外国船舶和航空器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我国行使管辖权的,适用本法。处罚原则以事实为依据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公开公正原则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教育与处罚结合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充分释法说理,教育公民自觉守法。管辖与责任治安案件管辖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的治安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治安管理工作,治安案件的管辖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民事责任承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人或者其监护人还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不得以治安管理处罚代替刑事处罚。处罚的种类和适用02处罚种类警告警告是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一种较轻的处罚方式,起到警示作用。罚款根据不同的违法情形,处以相应金额的罚款,如扰乱公共秩序情节较重的,可处一千元以下罚款。行政拘留限制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人身自由,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二十日。吊销许可证件针对违反治安管理的特定行为,吊销由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件。对外国人附加处罚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物品处理违禁品收缴办理治安案件所查获的毒品、淫秽物品等违禁品,赌具、赌资,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等,应当收缴并按规定处理。违法所得财物处理违反治安管理所得的财物,追缴退还被侵害人;没有被侵害人的,登记造册,公开拍卖或按国家规定处理,所得款项上缴国库。特殊人群处罚未成年人处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责令监护人严加管教。精神病人与智力残疾人处罚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违反治安管理,不予处罚,但责令监护人加强看护管理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违反治安管理,应给予处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应给予处罚,但可从轻或减轻处罚。盲人或又聋又哑的人处罚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处罚合并与共同违法处罚多种行为处罚合并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处罚。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二十日。共同违法处罚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根据行为人在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处罚。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按照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从轻、从重与不予处罚情形01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情形包括情节轻微、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后果、取得被侵害人谅解、出于他人胁迫或诱骗、主动投案如实陈述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等。02从重处罚情形有较严重后果、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对报案人等打击报复、一年以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等情形,从重处罚。03不予处罚情形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以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03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扰乱单位与公共场所秩序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等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或扰乱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秩序,处警告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聚众实施的首要分子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扰乱考试与大型活动秩序在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等扰乱考试秩序,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等;情节较重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扰乱体育、文化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处警告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其他扰乱公共秩序行为故意散布谣言等扰乱公共秩序,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一千元以下罚款。结伙斗殴等寻衅滋事行为,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或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处罚危险物质相关行为违反国家规定,制造、买卖等危险物质,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危险物质被盗等未按规定报告,处五日以下拘留;故意隐瞒不报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管制器具与公共设施行为非法携带枪支等管制器具,处五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处警告或五百元以下罚款。盗窃、损毁公共设施危及公共安全,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处五日以下拘留。其他妨害公共安全行为未经批准安装电网等,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举办大型活动违反规定有安全事故危险,对相关人员处相应拘留和罚款。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和处罚01侵犯人身自由与尊严组织、胁迫未成年人或残疾人表演,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等,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02暴力伤害与猥亵行为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一千元以下罚款。猥亵他人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情节严重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03侵犯财产权利行为盗窃、诈骗等,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或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故意损毁公私财物,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和处罚01阻碍执法与招摇撞骗拒不执行政府决定、命令,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等,处警告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02伪造证件与非法经营伪造、变造或买卖国家机关公文等,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未经许可擅自经营需公安机关许可的行业,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或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03其他妨害社会管理行为船舶擅自进入禁止水域,对相关人员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处五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娱乐场所等不按规定登记信息,处警告;拒不改正或造成后果,对相关人员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三千元以下罚款。处罚程序04调查立案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行为人主动投案及其他机关移送的治安案件应立即立案调查;若认为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需告知相关人员并说明理由。证据收集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严禁非法手段收集证据,非法证据不得作为处罚依据。刑事案件及其他执法办案机关移送前依法收集的证据可用于治安案件。回避人民警察遇是本案当事人或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等情形应回避,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等也有权要求其回避。警察回避由所属公安机关决定,负责人回避由上一级公安机关决定。决定处罚决定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公安机关决定,警告、一千元以下罚款可由派出所决定。调查结束后,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处罚、不予处罚、移送刑事等决定,复杂或重大案件需集体讨论。告知程序作出处罚决定前,应告知行为人拟处罚内容、事实、理由、依据及享有的权利,行为人有权陈述和申辩,公安机关需复核,不得因申辩加重处罚。不满十八周岁的,还需告知监护人并听取意见。听证程序作出吊销许可证件、处四千元以上罚款等决定或特定未成年人案件、复杂或有重大社会影响案件,行为人要求听证的,公安机关应举行听证,且不得因要求听证加重处罚。执行行政拘留执行被决定行政拘留的人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拘留所执行,异地抓获或有必要时,经批准可在异地执行。遇特定情形可申请暂缓执行,需符合条件的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罚款执行受罚款处罚的人应在十五日内到指定银行或通过电子支付系统缴纳。符合特定情形,警察可当场收缴,当场收缴的需在规定时间内交至所属公安机关,再缴付指定银行。保证金规定交纳保证金暂缓行政拘留或出所后逃避执行的,保证金没收上缴国库,原拘留决定仍执行;处罚决定撤销等情况,保证金应退还交纳人。执法监督05执法要求依法公正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需依法、公正、严格、高效,文明执法,杜绝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行为。尊重人权禁止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打骂、虐待或者侮辱,保障其合法权益,维护人格尊严。监督与检举社会公民监督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应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确保执法透明。检举控告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不严格执法或违法违纪行为,都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监察机关检举、控告,收到检举、控告的机关应依据职责及时处理。违法责任行政处分人民警察若有刑讯逼供、超过询问查证时间限制人身自由等行为,依法给予处分;办理治安案件的公安机关有此类行为,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刑事责任若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赔偿责任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并赔礼道歉。附则06其他法律处罚程序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程序适用其他法律中规定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其处罚程序适用本法规定。特定法律法规处罚程序适用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直接关系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法律、行政法规实施处罚的,其处罚程序适用本法规定。多类型处罚行为处理本法部分条款规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同时规定给予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其他行政处罚的行为,由相关主管部门依照相应规定处罚;需行政拘留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处理。海警机构职权海上治安管理职责海警机构履行海上治安管理职责,行使本法规定的公安机关的职权。特殊情况说明不过,若法律另有规定的,海警机构的职权从其规定。术语解释“以上、以下、以内”含义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例如,五日以上拘留,包含五日。施行日期具体施行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总结与强调立法目的与原则本法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坚持以事实为依据,遵循公开、公正,教育与处罚结合等原则。重点行为处罚对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等行为明确了处罚标准,如组织作弊、强买强卖等。处罚程序严格规定了严格的调查、决定、执行程序,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如询问查证时间限制、听证程序等。互动交流开放提问环节现在预留时间供大家提问和交流,欢迎就治安管理处罚法提出疑问。THE END谢谢
-
最新《危险化学品目录(2022调整版)》pdf 2025-10-19
-
GB 55023-2022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pdf 2025-10-19
-
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pdf 2025-10-19
-
GB 50251-2015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pdf 2025-10-19
-
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五懂五会五能应知应会手册pdf 2025-10-19
-
GB 50016-2014(2018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清版)pdf 2025-10-19
-
安全吹哨人管理制度docx 2025-10-19
-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_T 33000-2016pdf 2025-10-19
-
GB 9448-1999 焊接与切割安全doc 2025-10-19
-
GB-T 644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pdf 2025-1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