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设施安全风险管控丨69页pptx 设备设施安全风险管控丨69页pptx

设备设施安全风险管控丨69页pptx

  • HSE类别:
  • 文件大小:49.86MB
  • HSE编号:
  • HSE状态:
  • 更新时间:2025-10-22
  • 下载次数:
HSE资料简介

01事故发生的源头是什么?危险源的第一种分类——第一类危险源是造成事故发生的内因人的失误会造成物的故障,物的故障也可能诱发人的失误。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替代、封闭、隔离、移开或改变方向等。个体防护措施: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培训教育措施:员工入厂三级培训、每年再培训、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继续教育、其他方面的培训等。管理措施: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减少暴露时间、监测监控、警报和警示信号、安全互助、风险转移等应急措施: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安全风险管控措施“11·28”河北张家口中国化工集团盛华化工公司 爆燃事故02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设备分类 1.按行业特点分类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年1月批准发布了《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4885-94)。该标准按资产属性分类,并兼顾了行业管理的需要。包括了十个门类,其中七类为设备。目前各产业部门对行业设备都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①机械工业将机械设备分为6大类,动力设备分为4大类,共有10大类。其中包括:金属切削机床、锻压设备、起重运输设备、木工铸造设备、专业生产用设备、其他机械设备、动能发生设备、电器设备、工业炉窑和其他动力设备等。   ②化学工业设备可分为反应设备、塔、化工炉、交换器、贮罐、过滤设备、干燥设备、机械泵、破碎机械、起重设备和运输设备等20类。   ③纺织工业设备可分为棉纺织设备,棉印染设备,化纤设备,毛、麻、丝纺织设备,针织设备和纺织仪器,毛、丝、针织、纱线染整设备类等。   ④冶金工业设备由于行业特点,按联动机组加以分类。主要分为高炉、炼钢炉、焦炉、轧钢及锻压设备、烧结机和动力设备6大类。二、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二、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设备分类 2.按照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分类 (1)液体介质输送和给料机械,如各种泵类。 (2)气体输送和压缩机械,如真空泵、风机、压缩机。 (3)固体输送机械,如提升机、皮带运输机、螺旋输送机、刮板输送机等。 (4)粉碎及筛分机械,如破碎机、球磨机、振动筛等。 (5)冷冻机械,如冷冻机和结晶器等。 (6)搅拌与分离机械,如搅拌机、过滤机、离心机、脱水机、压滤机等。 (7)成型和包装机械,如扒料机,石蜡、沥青、硫磺的成型机械和产品的包装机械等。 (8)起重机,如各种桥式起重机、龙门吊等。 (9)金属加工机械,如切削、研磨、刨铣、钻孔机床以及金属材料试验机械等。 (10)动力机械,如汽轮机、发电机、电动机等。 (11)污水处理机械,如刮油机、刮泥机、污泥(油)输送机等。 (12)其他专用机械,如抽油机、水力除焦机、干燥机等。1、物理型态 设备在静止状态下所显现的危险性和有害性,以物理作用方式为主而引发事故。如设备或部件外观有尖角、锐边、粗糙面、凸出物等对人体的割伤、擦伤、卡伤;高温设备或部件表面等均属于物理型不安全状态。(一)设备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形态及其特点二、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2、化学型态 设备所显现的危险性和有害性,以化学作用方式为主而引发事故。如电镀生产设备蒸发的有害蒸气引起中毒事故;管道输送易燃液体、气体泄漏引发的爆炸事故。 化学型态又可分为原生型和次生型两种,原生型是指设备所散发的物质本身就具有危险性和有害性,可直接引发中毒、伤害、燃烧、爆炸等事故。而次生型,设备所散发物质自身并没有直接引发事故的危险性和有害性,而是通过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后形成新的、具有危险性和有害性的物质,所形成的新物质可引发事故。二、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3、行为型态 设备在运动过程或在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显现的危险和有害特性。实际生产中的设备都在不停地运转着,其不安全状态大多在运转过程中显现出来,因此,行为型态是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器具等类设备的一种很普遍的不安全型态。 根据具体表现方式不同, 行为型态又可分为参数超限型、 交叉碰撞型、失控型、挤压型、 咬合型、接触型,见表1-1。 二、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表1-1 设备不安全状态的行为型态特征续表1-1 设备不安全状态的行为型态特征 4、能量型态 上述三种物的不安全型态,在引发事故时都是以一定的能量形式向客体对象(受损物体或受害人)释放。二、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因此,物的不安全型态还体现在其可能释放的能量型态。根据释放的能量类型不同,将能量型态分为机械能型、热能型、电能型、电离辐射能型、化学能型和声能型,见表1-2.按释放能量大小可分为高能、中能、低能;按释放速度分高速、中速、低速,按能量大小与释放速度的组合分为高能-高速,高能-中速,高能-低速,中能-高速,中能-中速,中能-低速,低能-高速,低能-中速,低能-低速。组合形式不同,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也不同,破坏最大的是高能-高速型,最小是低能-低速型。 二、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表1-2 设备不安全状态的能量型态特征续表1-2 设备不安全状态的能量型态特征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能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具有突发性。而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导致疾病的,或能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强调量的积累。 (二)设备的危险与有害因素二、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根据机械类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性质不同,可分为机械性危险、有害因素和非机械性危险、有害因素两大类。前者是指机械设备直接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灾害性因素。后者指在机械设备生产过程及作业环境中能导致伤亡(非机械性损伤)事故或诱发职业病的因素。 1、机械性危险、有害因素 包括设备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下所呈现的各种危险,见表1-3所示。二、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表1-3 机械性危险、有害因素2、非机械性危险、有害因素 (1)电击伤:指采用电气设备作为动力的机械以及机械本身在加工过程产生的静电引起的危险。包括:触电危险,如机械电气设备绝缘不良,错误地接地线或误操作等原因造成的触电伤害事故;静电危险,如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静电,将引起爆炸、电击伤害事故。 (2)灼烫和冷冻危害:如在热加工作业中,被高温金属体和加工件灼烫的危险,或与设备的高温表面接触时被灼烫的危险。在深冷处理时或与低温金属表面接触时被冻伤的危险。 (3)振动危害: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振动工具或机械本身产生的振动所引起的危害,按振动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分为:局部振动,如在以手接触振动工具的方式进行机械加工时,振动通过振动工具、振动机械或振动工件传向操作者的手和臂,从而给操作者造成振动危险。全身振动,由振动源通过身体的支持部分将振动传布全身而引起的振动危险。二、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4)噪声危害:机械加工过程或机械运转过程所产生的噪声而引起的危害。机械引起的噪声包括: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而产生的噪声,如球磨机、电锯、切削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发出的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由于气体压力突变或流体流动而产生的噪声,如液压机械、气压机械设备等在运转过程中发出的噪声。电磁性噪声,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噪声,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在运转过程中发出的噪声。 (5)电离辐射危害:指设备内反射物质,X射线装置,γ射线装置等超出国家标准允许剂量的电离辐射危险。二、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6)非电离辐射危害:非电离辐射指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和射频辐射等,当超出卫生标准规定剂量时引起的危害。如从高频加热装置中产生的高频电磁波或激光加工设备中产生的强激光等非电磁辐射危害。 (7)化学物危害:机械设备在加工过程中作用或产生的各种化学物引起的危害。包括:工业毒物的危害,指机械加工设备在加工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各种有毒物质引起的危害。工业毒物可能是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也可能是副产品、废弃物、夹杂物,或其中含有毒物成分的其他物质。酸碱等化学物质的腐蚀性危害。如在金属的清洗和表面处理时产生的腐蚀性危害。易燃易爆物质的灼伤、火灾和爆炸危险。二、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8)粉尘危害:指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粉尘引起的危害。粉尘来源包括: ①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或粉碎,如金属的抛光、石墨电极的加工; ②某些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所形成的粉尘,如熔炼黄铜时,锌蒸气在空气中冷凝、氧化形成氧化锌烟尘; ③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如木材、焦油、煤炭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 ④铸造加工中,清砂时或在生产中使用的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时产生的以及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的影响再次浮于空气中的粉尘。 ⑤焊接时由于药皮分解,金属蒸发所形成的烟尘。 二、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二、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9)异常生产环境:包括工作区温度过高、过低或急剧变化;工作区湿度过大或过小;工作区气流速度过大、过小或急剧变化;工作区照度不足,照度均度不够,亮度分布不适当,光或色的对比度不当,以及存在频闪效应、眩光效应。03实现设备设施安全的途径三、实现设备设施安全的途径设备的本质安全化采用安全防护装置采用控制技术加以控制实现设备 安全的途径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设备本身防护装置控制隔离管理措施本质安全的提出“本质”之“本”——“根本”, “自有”,是固有的,不是外界赋予的; “本质”之“质”——“特质、特性、特有” “本质”——“固有的特质”“本质安全”就是构成某个系统、过程或者环境的所有元素自身具有这样的特质,既不会因为自身失效对其他元素造成损坏,也不会因为其他元素失效而遭受损坏,从而来保障系统、过程或者环境安全。0102“广义的本质安全”与“狭义的本质安全”广义的本质安全指“人—机—环境—管理”这一系统(就是前文所说的事故系统)表现出的安全性能。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其完整性,使整个系统安全可靠。狭义的本质安全指机器、设备本身所具有的安全性能。当系统发生故障时,机器、设备能够自动防止操作失误或引发事故;即使由于人为操作失误,设备系统也能够自动排除、切换或安全地停止运转,从而保障人身、设备和财产的安全。 备注:狭义的本质安全往往也称为设备本质安全。 设备本质安全管理的定义设备本质安全管理是针对设备如何实现或尽可能接近本质安全,而实施的一系列调节、控制行为或过程的总称,用以保持和持续提升设备的本质安全水平。 设备本质安全管理设备本质安全管理是一种基于“本质安全”理念的安全管理模式,重视企业设备的“固有安全能力”的保持和提升,着眼于提升企业事故预防能力建设,强调对事故的“根源控制”和“超前预防”。“本质安全”理念设备本质安全的功能及性能失误 安全功能 故障 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或技术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自稳性”是指本质安全的设备具有保障本身安全和稳定运行的性能 “他稳性”是指本质安全的设备具有保障本身不对外部输出风险的性能 “抗扰性”是指本质安全的设备具有有效抵御和防范系统外部输入风险影响的性能建立基于设备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模式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操作维修/报废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三.2采用安全防护装置 附加安全装置中有的是保证机械设备安全运转的直接安全技术措施,如联锁装置、保险装置及安全监控装置等;还有的是保障在可能出现危险状态下保护人身安全的间接安全技术措施,如紧急制动装置,防护罩等。 1、安全装置的作用 安全装置是在设备性能结构中或结构外设置的保证人机系统安全的机构或装置,是在设备结构设计时就应考虑和完成的设备组成部分,以便给操作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设备,即人身或设备的安全应该主要靠设备的安全装置来保证,而不是主要靠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经验及小心谨慎来保证。所以,安全装置的作用是杜绝或减少机械设备在正常工作期间,或故障状态下,甚至在操作者失误情况下发生人身或设备事故。有洞必有盖,有台必有栏,有轮必有罩,有轴必有套三.2采用安全防护装置 它的基本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防止机械危险部位引起伤害;二是在操作者一旦进入危险工作状态时,能直接对操作者进行人身安全保护。具体作用表现如下: (1)防止设备因超限运行而发生事故 (2)自动排除或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引起的危险 (3)防止因人为的误操作而引起的事故 (4)防止人误入危险区发生的事故 三.2采用安全防护装置 安全装置必须满足基本要求: ①安全装置本身及其保护性能必须安全可靠; ②安全装置不应产生新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③安全装置应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使用方便,符合人机工程学原则,易拆装、易检查、易维修。 三.2采用安全防护装置2、安全装置的类型与特点 (1)按安全装置的使用功能可分为两大类:安全保护装置和安全控制装置。 安全保护装置是指配置在机械设备上能防止危险部位及危险因素引起伤害,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所有安全装置。当操作者处于危险区或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时,安全保护装置能直接起安全保护作用,如隔离防护安全装置、联锁防护安全装置、超限保险安全装置、紧急制动装置等。 安全控制装置本身并不直接参与人身保护动作,根据其作用方式不同分为安全防护控制装置和安全监测控制装置。三.2采用安全防护装置(2)按控制作用方式及功能不同分类,常见安全装置的特点如下: ①隔离防护安全装置: 分为防护罩和防护屏两种类型。 防护罩:其作用,一是使人体不能进入危险区,二是阻挡高速飞向人体的外来物。为此,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三.2采用安全防护装置a.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结构和布局合理,而且应牢固地固定在设备或基础上。 b.防护罩与运转零部件之间应留有足够的间隙,以免相互接触,干扰运动或碰坏零件。 c.防护罩不能给生产场所带来新的危险,其表面应光滑,不得有毛刺或尖锐棱角。 d.防护罩不应影响操作者的视线和正常作业,应便于设备的检查、保养、维修。 根据防护罩的结构特点,分为固定式、可动式和联锁式。 三.2采用安全防护装置防护屏:是设置在离设备一定距离的地面上,根据需要可以移动。主要适用于不需要人进行操作的设备,它除了可以防止设备伤害外,还可以防止由于灼烫、腐蚀、触电等造成的伤害。防护屏应有足够的强度,一般用金属材料制成,可以采用栅栏、网状结构或孔板结构。常见的有围栏、防护屏、栏杆等。在设计防护屏时,其栅栏的横向或竖向间距、网眼或网孔的最大尺寸和防护屏的高度,以及防护屏放置的最小安全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三.2采用安全防护装置 ②联锁防护安全装置 特点主要体现在“联锁”两字上,它表示既有关系,又相互制约的两种运动或两种操纵动作的协调动作,实现安全控制。它是各类设备用得最多、最理想的一种安全装置。联锁装置可以通过机械的、电气的或液压、气动的方法使设备的操作机构相互联锁或操纵机构与电源开关直接联锁,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的控制:三.2采用安全防护装置a.防止同时接通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干扰的运动,如车床上刀架的纵向与横向运动不允许同时接通;机床的启动或制动不允许同时发生等。 b.防止几个运动同时传动某一个执行部件,如车床的丝杆与光杆不能同时传动刀架。 c.防止颠倒顺序动作,即不允许前一个动作尚未完成,下一个动作已经开始,如机床上工件未夹紧,主轴不能启动;燃气热水器使用中,没有送水,热水器不燃烧;反之,水停,火也自动停等。 d.防止误操作功能相反的按钮或手柄,如启动与停止运动的开与关,液压传动中油路的通与断,防护罩门的开和关与机器的起和停等。三.2采用安全防护装置③超限保险安全装置 机械设备在正常运转时,一般都保持一定的输入、输出运行参数和工作状态参数。当由于某种原因使设备发生故障时,将引起这些参数(振动、噪声、温度、压力、负载、速度、位置等)的变化,而且可能超出规定的极限值,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设备或人身事故。超限安全保险装置就是为防止这类事故发生而设置的,它可以自动排除故障,并一般能自动恢复正常运行。 ④越位安全装置 机械设备以一定速度运动时,有时需要改变其运动方向或运动速度,或需要停止在指定的位置。如自动加工机械中,刀具的运动有快速趋近、慢速工进、停止运动等变速程序要求。设备直行件运动都有一定的行程限度,如果超越规定的行程,就可能发生撞坏设备或撞伤人的事故。为此,必须设置行程限位安全装置。这种装置有机电式、液压式等。三.2采用安全防护装置⑤超压安全装置 其作用是当设备内部的流体介质压力超过规定限值时进行泄压。广泛用于锅炉、压力容器。超压安全装置主要有安全阀、防爆膜、卸压膜等。按结构及泄压方法不同又可分为阀型、断裂型、熔化型及组合型等。其中,安全阀是锅炉、气瓶等压力容器中重要的安全装置。三.2采用安全防护装置⑥制动装置 其作用是当设备出现异常现象(如声音异常、零部件松动、振动剧烈、有人进入危险区域等),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造成人身伤害的紧急时刻,立即将运动零部件制动,中断危险事态的发展。按制动方式不同分有机械制动装置和电力制动装置。机械制动是靠摩擦力产生的制动力或制动力矩来实现制动,而电力制动则是使电动机产生一个与转子转向相反的制动转矩来实现制动。 ⑦监测控制与警示装置 当设备发生故障,或人处于危险区域内时,随时有可能发生设备或人身伤亡事故。在这种情况下,该类装置的监测仪器向操作人员或维修人员发出危险警报信号,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三.2采用安全防护装置⑧防触电安全装置 为保证操作人员及检修人员的安全,设备上一定要设置防触电安全装置及安全措施,常用的方法有: a.断电保险装置 最简单的断电保险装置是联锁开关。如当打开设备的防护罩时,与之相关部分的电源被切断,操作人员及检修人员就可以安全地接触这些部分。关上防护罩后,电源又自动接通。 b.电容器放电装置 当设备内部有储存电荷最大的电容器时,即使切断电源,电容器及其线路仍需要较长时间的放电,人员接触仍有被触电的危险。电容器放电装置的作用就是泄放设备切断电源后,其电容器内尚存的电荷。如果电容器及其线路的电压不能在切断电源后两秒钟内放电降到30伏以下,则必须设置放电装置。 c.接地 为了防止人员受高压伤害,设备的所有机壳、暴露部分都应接地,保持它们的电位与地电位相同。三.3 采用控制技术加以控制控制设备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要消除生产设备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 其实质是在工艺流程中和生产设备上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增加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即使人的不安全行为(如违章作业或误操作)已发生,或者设备的某个零部件发生了故障,也会由于安全装置的作用(如自动保险和失效保护装置等的作用)而避免伤亡事故发生。三.3 采用控制技术加以控制2、减弱原则 当危险和有害因素无法根除时,应采取措施使之降低到人们可接受的水平。如依靠个体防护降低吸入尘毒数量;以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等。 3、距离防护的原则 依照距离危险因素越远,事故的伤害越减弱的道理,采取安全距离防护是有效的。如对触电的防护、放射性或电离辐射的防护,都可应用距离防护的原理来减弱危险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4、防止接近原则 使人不能落入危险、有害因素作用区域,或防止危险、有害因素进入人的操作区域。如采用安全栅栏,冲压设备采用双手按钮等。 5、时间防护原则 使人处于危险和有害因素作用环境中的时间缩短到安全限度之内。如对体力劳动和严重有毒有害作业实行缩短工时制度。三.3 采用控制技术加以控制6、屏蔽和隔离原则 即在危险因素的作用范围内设置障碍,同操作人员隔离开来,避免危险因素对人的伤害。如传动机械的防护罩、发射线的铅板屏蔽、高频的屏蔽等。 7、坚固原则 以安全为目的,提高设备的结构强度,提高安全系数,尤其在设备设计时更要考虑。如起重设备的钢丝绳、坚固性防爆电机外壳等。 8、设置薄弱环节原则 是利用薄弱的元件,在设备上设置薄弱环节,在危险因素未达到极限值以前,已预先将薄弱元件破坏,使危险终止。如电气设备上的保险丝,锅炉、压力容器上的安全阀等。三.3 采用控制技术加以控制 9、闭锁原则 就是以某种方法使一些元件强制发生互相作用,以保证安全操作。如载人或载物的升降机,其安全门不关上就不能合闸开启。 10、取代操作人员的原则 在不能用其他办法消除危险因素的条件下,为摆脱危险因素对 操作人员的伤害,可用机器人或自动控制装置代替人工操作。 11、禁止、警告和报警原则 这是以人为目标,对危险部位给人以文字、声音、颜色、光等信息,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如车间行车运行时,用铃声提醒人们;不同颜色的信号等。三.4 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 1、设备、设施设计与制造的安全保障 (1)生产经营设备、设施应有配套的安全设备或安全警示装置 凡可产生危险、有害因素较大的场所、部位,都应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 (2)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应符合安全标准要求 2、安全设备、设施使用、维护、检测的安全保障 (1)设备安装的安全要求 设备安装好后,应逐项检查设备的安全状态及性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检查的安全项目包括静态和动态两方面,静态检查项目在设备不运行的条件下进行。三.4 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2)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的安全要求 安全设备使用应建立设备使用保养责任制,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实行操作证制度,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 (3)设备安全检测的要求 安全检测是了解设备运行状况,预测设备运行变化趋势的有效手段,其根本目的是避免安全设备故障或事故发生,保证生产经营安全。三.4 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4)设备的报废与淘汰 设备报废或淘汰后,任何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已报废、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与设备。 (5)建立设备安全档案 设备的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为生产经营单位设备安全管理提供信息、资料和数据。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料的整理、分析,可了解设备运行状态,为设备安全检查、检测、故障诊断、隐患整改等提供科学的依据。04设备设施安全风险管控企业开展设备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步骤23451确定范围与边界明确公司设备安全管理的重点区域,形成设备重点管理清单危险识别对清单中的设备存在的危险进行系统识别风险评估运用系统的风险评估工具,对设备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实施与效果评估实施拟定的控制措施,并对效果进行再评估,确认残留风险是否可以接收。确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解决,确定应该采取的控制措施启 动动态优化

HSE资料截图
下一条:返回列表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