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违章行为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讲解丨64页pptx
- HSE类别:
- 文件大小:1.67MB
- HSE编号:
- HSE状态:
- 更新时间:2025-10-22
- 下载次数:次
员工违章行为原因分析 对策措施CONTENTS目 录一二三四五违章原因分析及对策企业员工违章操作行为的主要表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应该采取的对策事故预防知识违章原因分析及对策一违章原因分析及对策一众所周知,企业规章制度中有关安全生产的条文,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它反映了生产过程中的客观规律,谁也不能随心所欲地违反,否则,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然而在实际生产现场,员工的违章现象,却屡禁不止。大量事实证明,违章不但制约了企业的生产,而且还危害员工的生命安全。事故统计表明,70%的事故是由于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造成的,因此,杜绝违章现象是企业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企业员工违章操作行为的主要表现二企业员工违章操作行为的主要表现二主 观 心 理 因 素自我表现 好胜心态麻痹侥幸 心理马虎敷衍 固执懒惰蛮干, 贪图方便玩世不恭, 逆反心理个别员工认为自己技术比较高,喜欢在别人面前“露一手”,表现一下自己的能力,爱虚荣,这样的人往往会发生违章操作。有这种毛病的人往往不接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经验教训。是重复事故的思想根源所在。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个别员工认为偶尔违章不会产生什么后果,或认为别人也这样做而没有出事,因此,无视有关的操作规程,麻痹大意、不按操作规程办事。有的员工工作不经心,我行我素,将岗位安全责任制、岗位操作规程扔在脑后,把领导的忠告和同事的提醒当作“耳旁风”,一意孤行。有的员工工作时不愿多出力,耍小聪明,总想走捷径,操作时投机取巧,图一时方便,结果造成违章操作。由于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压力,以及管理方法、教育方法欠妥或操作环境不良,使少数员工产生逆反心理,领导在时我注意,领导不在时我随意,甚至产生对抗行为。企业员工违章操作行为的主要表现二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三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三发生事故,其原因多方面的,除自然灾害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应该采取的对策四应该采取的对策四主要是从正面宣传劳动保护的意义、方针政策。加强法制观念,使员工懂得企业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同生产秩序和个人安全密切相关的。从而使广大员工认清自己在安全生产中不单纯是安全管理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安全生产的主人从而提高员工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责任感和积极性。让员工深刻理解安全与自己的生活、工作、家庭、幸福息息相关,一次重大生产事故,不仅给本人和家庭带来不幸,也给企业以及他人带来巨大的损失。教育员工要在工作要在工作中热爱自己的岗位,保持心情舒畅,遵章守纪,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1)发挥教育员工的职能,不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应该采取的对策四通过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员工劳动技能,克服蛮干和习惯违章的不良习惯。使员工熟练掌握一般安全知识和专业安全技术。要积极推行HSE管理体系,认真履行体系中的各项规定,不断提高员工的健康水平安全生产的保障水平、企业环境保护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真正实现无伤害、无事故、无污染、无损失的目标,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杜绝违章。(1)发挥教育员工的职能,不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应该采取的对策四(2)实行通过考核和竞争,使安全管理的“责、权、利”相统一。把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并通过经济杠杆作用将其量化,把安全生产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从而调动广大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度,使安全与每个人或每个集体的荣誉、利益紧紧项相连,促进全员安全意识的提高。应该采取的对策四(3)靠安全管理机制增强防范能力。制定明确的安全管理制度工作规划、目标实施和激励办法,奖罚分明。对及时发现重大隐患、排除事故或事故处理有功的人员、给予表彰和重奖,对违章行为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让员工感受到触目惊心、损失惨重的后果。针对不同季节的生产特点和员工队伍状况,组织开展“安全周”、“安全月”、“百日安全无事故竞赛”、“安全知识竞赛”、“消防演习”、“重点部位事故演习”、“每人查找身边一些隐患”、“我为安全生产献一计”、“青年安全监督岗”等活动,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事故预防知识五事故预防知识五事 故 隐 患六事故隐患六1、事故隐患的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人、机(物)环境系统中潜在的易造成危害的缺陷,它存在于人、机、环境系统之中,比如:生产作业场地的平面和空间布置,管路、机器设备以及生产过中产生的局部过热、噪声和振动、烟尘、辐射等都潜在有隐患,生产过程中使用、储存的爆炸物质、易燃物质、有毒有害物质等露有潜在的破坏力,是重大事故隐患的物质基础;又如:作业者的心理、生理条件、作业技能、行为等,与岗位资格条件要求不相适应而具有的缺陷,也是事故隐患。简单地说,事故隐患就是与安全法规,安全制度、安全规程、安全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等相违背、相抵触的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隐患六2、人的过失预防提高人的思想认识,加强主人翁的责任感人们常以我是"一家之主"来表明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这一方面表明在家中掌管大权,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对家庭的一切承担着主要责任。这里权利和责任也是相符的。没有一个家庭的"当家人"是只说了算,而不尽任何义务的。我们今天的工人,已不是资本家和雇工的关系,而是企业的主人,既然是主人,则必须以主人的姿态,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工作,才无愧于主人的称号。责任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自于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工厂,热爱本职工作的结果。责任感加强了,就能自觉克服不良习惯,工作时就会有高标准严要求,集中精神把工作做好,失误便会大大减少。人的性格、理想、追求等各不相同,但搞好安全生产,保证生命安全和建康这一点则是共同的。发生了事故,工人总是直接受害者。事故的责任者有时在事故中当场受到伤害,但也有许多事故其责任者安危无恙,而造成他人的伤亡。今后随着法律的健全,由于人的过失而造成重大事故的,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国“刑法”第113第、第114条和115条等已作了明文规定。人发生失误事先是意识不到的。因此一起工作的同志应互相提醒,互相督促,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这是非常可贵的。它体现出对同志的真正关心和爱护,也是对工作和自己负责的表现。事故隐患六对此必须加强制造和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工作,把问题消灭在设备投产之前。今后发生类似事故,则应视其情节追究制造、施工等有关人员的责任。 这里主要指机械设备制造、安装质量低劣,日常检修维护质量不高,造成设备隐患。这个问题看起来是个设备问题,而实际上是由于制造安装部门和维修系统的具体工作人员的过失造成的。如焊接质量不好,仪表调试不当,防爆电机防爆面受到损坏,电气设备接触不良,机泵震动,材料配件选用不当等。一旦发生事故,表面看是在生产上,而实际是上道工序遗留的隐患。2、人的过失预防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隐患六2、人的过失预防 执行操作复查制度事故隐患六2、人的过失预防此外,各石油化工企业不但大量生产和使用液化石油气体,而且在家庭生活中也普遍以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由于人们缺乏知识和炉具简陋,也发生过不少事故,为此也在炉具上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堵塞漏洞。 借助科学的手段来弥补人的不足,防止过失12345重要设备或工艺过程,应有程序控制和自保系统,在异常情况下要有紧急停车和放空泄压的安全连锁装置。为防止可燃性气体泄漏发生爆炸着火和有毒气体泄漏造成中毒事故,应安装固定检测报警装置,或配备便携式检测仪器。为防止机械过载或超程,要采用限位开关及声光报警信号。为防止转动设备造成人身伤害,应安装防护罩或自动停车装置。油、气生产,设备繁多,管道密集,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操作错误。尤其是新工人,由于流程不熟,在紧急情况下就更容易发生误操作事故。因此,应将所有设备、管道进行编号、标注,以不同漆色加以区分,还可以根据需要绘制模拟流程图,用形象直观的方法,时时提醒操作人员,以堵塞安全生产上的漏洞。事故隐患六2、人的过失预防事故隐患六2、人的过失预防进入油气生产厂、站安全事项:禁止用石子或铁器等物件敲击高温,压力设备,易燃易爆区域的设备。进入厂、站车辆必须按指定路线行驶, 不超过15公里、弯道、道口和车辆人员比较密集处应在5公里以下。机动车辆未经允许不准随意进入生产装置、罐区、泵区及其它易燃易爆场所。不准随意登高,从事距地面(包括沉坑、井内)二公尺以上的高空作业,妥带好安全带,交叉作业或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无关人员不得选入大型设备起吊现场,起吊重物下不得有人。工作前进行必要的安全讲话,一切人员必须听从指挥,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外来参观人员必须有专人陪同。厂站内一切工作人员均应接受安全监察人员、保卫人员,消防人员及门岗警卫人员所提出意见。 事故隐患六3、机械事故的预防事故隐患六3、机械事故的预防事故隐患六3、机械事故的预防事故隐患六3、机械事故的预防事故隐患六4、触电事故的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事故隐患六4、触电事故的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事故隐患六4、触电事故的预防触电事故有以下的预防措施电气操作属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车间内的电气设备,不得随便乱动。如果电气设备出了故障,应请电工修理,不得擅自修理,更不得带故障运行。经常接触和使用的和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关、按钮开关、插座、插销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安全,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出来。在操作闸刀开关、磁力开关时,必须将盖盖好;电器设备的外壳应按有关安全规程进行防护性接地或接零。12345事故隐患六4、触电事故的预防触电事故有以下的预防措施安设漏电保护器,同时工具的金属外壳应防护接地或接零;若使用单相手用电动工具时,其导线、插销、插座应符合单相三眼的要求,使用三相的手动电动工具,其导线、插销、插座应符合三相四眼的要求;操作时应戴好绝缘手套和站在绝缘板上;不得将工件等重物压在导线上,以防止轧断导线发生触电。在雷雨天,不可走近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20米以内,以免发生跨步电压触电。发生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黄沙、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灭火器材灭火。切不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打扫卫生、擦拭设备时,严禁用水冲洗或用湿布去擦拭电气设备,以防发生短路和触电事故。建筑行业用电,必须遵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技术规程》。678910111213事故隐患六5、起重伤害事故的预防事故隐患六5、起重伤害事故的预防事故隐患六5、起重伤害事故的预防事故隐患六5、起重伤害事故的预防事故隐患六5、起重伤害事故的预防事故隐患六6、车辆运输伤害事故的预防厂内运输车辆虽然只是在厂院内运输作业,但是如果对安全驾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麻痹,违章驾驶、以及车辆带病运行,就容易造成车辆伤害事故。据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工矿企业伤亡事故的统计表明,发生死亡事故最多的是厂内交通运输事故,约占全部工伤事故的25%。因此,车辆运输事故预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决不能掉以轻心。事故隐患六6、车辆运输伤害事故的预防厂内车辆伤害 事故规律 事故隐患六6、车辆运输伤害事故的预防事故隐患六6、车辆运输伤害事故的预防事故隐患六6、车辆运输伤害事故的预防事故隐患六6、车辆运输伤害事故的预防事故隐患六7、火灾事故的预防防火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往往造成巨大的财物损失或人员伤亡。企业火灾事故有以下一些特点:爆炸性火灾多爆炸引起火灾或火灾中产生爆炸是一些生产企业(例如石油、化工、矿山)的显著特点。这些企业生产中所采用的原料、生产的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多数具有易燃易爆的条件。就会发生爆炸并导致火灾,火灾又能引起爆炸。大面积流淌性火灾可燃、易燃液体具有良好的流动特性,当其从设备内泄露时,便会四处流淌,如果遇到明火,极易发生火灾事故。立体性火灾多由于生产企业内存在的易燃易爆物质的流淌扩散性,生产设备密集布置的立体性和企业建筑的互相串通性,一旦初期火灾控制不利,就会使火势上下左右迅速扩展而形成立体火灾。火势发展速度快在一些生产和储存可燃物品集中的场所,起火以后燃烧强度大、火场温度高、辐射热强、可燃气体液体的扩散流淌性极强、建筑的互通性等诸多条件因素的影响,使得火势蔓延速度较快。 事故隐患六7、火灾事故的预防发生火灾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不论固体、液体或气体,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均可称为可燃物质。如碳、氢、硫、钾、木材、纸张、汽油、酒精、乙炔、丙酮、苯等。即通常所说的助燃物质。如空气、氧气、氯气、氯酸钾以及高锰酸钾等。即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如明火焰、烟火头、电(气)焊火花、炽热物体、自燃发热物等。有可燃物质有氧化剂有点火源事故隐患六7、火灾事故的预防企业防火措施主要包括:12345事故隐患六7、火灾事故的预防企业防火措施主要包括:6789事故隐患六7、火灾事故的预防企业防火措施主要包括:1011121314事故隐患六8、爆炸事故的预防事故隐患六8、爆炸事故的预防事故隐患六8、爆炸事故的预防事故隐患六8、爆炸事故的预防事故隐患六9、防中毒窒息事故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要接触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往往是以气体或蒸汽形态出现,看不见、摸不着,危害人体健康,令人防不胜防。中毒以后,轻则引起头痛、头晕、身体不适等症状,重则使人窒息死亡。工业中常见的有毒物质主要有以下这些:铅、汞、锰、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氯、氢氰酸和丙烯氰等。下面对常见的一些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作一些简单介绍:事故隐患六9、防中毒窒息事故铅中毒多为慢性,对人危害较为严重,引发的疾病多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疾病。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这些:铅事故隐患六9、防中毒窒息事故汞事故隐患六9、防中毒窒息事故工业生产中吸入多量氧化锰烟雾可导致“金属烟雾热”;慢性中毒早期以神经衰弱综合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继而出现明显的锥体外系神经受损症状。预防锰中毒的措施主要有:锰事故隐患六9、防中毒窒息事故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应注意以下事项:一氧化碳事故隐患六9、防中毒窒息事故事故隐患六9、防中毒窒息事故常见的氮氧化物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中毒时,若以二氧化氮为主,主要引起肺伤害;若以一氧化氮为主时,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和中枢神经严重损害。氮氧化物事故隐患六9、防中毒窒息事故氯事故隐患六9、防中毒窒息事故氢氰酸事故隐患六9、防中毒窒息事故丙烯氰为无色、易燃、易挥发的液体,具特殊杏仁气味。丙烯氰可竟呼吸道、皮肤和胃肠道进入人体,属高毒类。在1000毫克/立方米浓度中,1~2小时可致死;在300~500毫克/立方米浓度中,5~10分钟出现上呼吸道黏膜灼痛和流泪;在35~220毫克/立方米浓度中,20~40分钟,除黏膜刺激症状外,还出现头部钝痛、兴奋和恐惧感、皮肤发痒。预防丙烯氰中毒的措施主要有:生产车间宜尽量采用露天框架式建筑,便于毒物扩散稀释。进入反应器清前,必须充分排风,以排除残留的毒物。工作时应戴防毒口罩,工作后应用温水和肥皂清洗皮肤。丙烯氰易透过橡皮,故不能戴橡皮手套进行操作,应使用专用手套。丙烯氰事故隐患六10、防高空坠落事故谢 谢 !
-
最新《危险化学品目录(2022调整版)》pdf 2025-10-22
-
GB 55023-2022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pdf 2025-10-22
-
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pdf 2025-10-22
-
GB 50251-2015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pdf 2025-10-22
-
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五懂五会五能应知应会手册pdf 2025-10-22
-
GB 50016-2014(2018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清版)pdf 2025-10-22
-
安全吹哨人管理制度docx 2025-10-22
-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_T 33000-2016pdf 2025-10-22
-
GB 9448-1999 焊接与切割安全doc 2025-10-22
-
GB-T 644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pdf 2025-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