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管理专题培训课件丨67页pptx 电梯安全管理专题培训课件丨67页pptx

电梯安全管理专题培训课件丨67页pptx

  • HSE类别:
  • 文件大小:20.52MB
  • HSE编号:
  • HSE状态:
  • 更新时间:2025-11-13
  • 下载次数:
HSE资料简介

电梯安全管理培训 什么是电梯? 谁是使用单位? 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是什么? 日常管理的项目有哪些? 日常管理中设备本体注意的地方有哪些? 警钟长鸣 PART 01什么是电梯? 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非公共场所安装且仅供单一家庭使用的电梯除外。什么是电梯?|曳引驱动乘客电梯曳引驱动载货电梯01什么是电梯?|杂物电梯 又称传菜电梯、食梯、餐梯或多用杂物电梯。 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它具有一个轿厢,就其尺寸和结构型式而言,轿厢内不允许进入人员。轿厢借助于钢丝绳或链条悬挂或柱塞支撑,由电力或液压驱动运行在两列垂直的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上运行。 为满足不得进入人员的条件,轿厢尺寸不得超过: a)轿底面积:1.0平方米 b)轿厢深度:1.0米 c)轿厢高度:1.20米 d)载重:不大于300公斤 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电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并将传菜梯作为排查整治的重点,要求排查不符合要求的杂物电梯。以餐饮经营等单位为重点,加大杂物电梯排查力度,对不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各类“传菜梯”,按照《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要求,责令停止使用,限期予以拆除或者重新安装符合要求的杂物电梯。可见“传菜梯”作为如假包换的特种设备,如若不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管理、检验,会存在巨大安全隐患。什么是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01什么是电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的区别PART 02谁是使用单位? 使用单位,是指具有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权的单位或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一般是特种设备的产权单位,也可以是产权单位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关系确立的特种设备实际使用管理者。特种设备属于共有的,共有人可以委托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特种设备,受托人是使用单位;共有人未委托的,实际管理人是使用单位; 没有实际管理人的,共有人是使用单位。 特种设备用于出租的,出租期间,出租单位是使用单位;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合同约定的,从其规定或者约定。特别规定 新安装未移交业主的电梯,项目建设单位是使用单位;委托物业服务单位管理的电梯,物业服务单位是使用单位;产权单位自行管理的电梯,产权单位是使用单位。PART 03 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是什么?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TSG 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74号令)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承担特种设备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电梯使用单位 安全主体责任2.建立并实施电梯安全管理制度1.使用单位及主要负责人对使用的电梯安全负责,是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十三条 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对其生产、经营、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负责。电梯使用单位 安全主体责任4.设置电梯安全管理机构(需要设置时)3.采购、使用取得许可生产且检验合格的电梯设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特种设备的类别、品种、用途、数量等情况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逐台落实安全责任人: (1)使用为公众提供运营服务电梯的(注 2-2),或者在公众聚集场所(注 2-3)使用30 台以上(含 30 台)电梯的; (2)使用特种设备(不含气瓶)总量 50 台以上(含 50 台)的。 注 2-2:为公众提供运营服务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是指以特种设备作为经营工具的使用单位。 注 2-3: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车站、机场、客运码头、商场、餐饮场所、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宾馆、影剧院、图书馆、儿童活动中心、公共浴池、养老机构等。电梯使用单位 安全主体责任5.办理使用登记《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三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三十日内,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电梯使用单位 安全主体责任6.建立电梯台账及技术档案电梯使用单位 安全主体责任7.对作业人员作业情况进行检查电梯使用单位 安全主体责任8.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第三十一条 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依照本条例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或者电梯制造单位进行。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电梯使用单位 安全主体责任9.制定电梯应急专项预案,定期演练电梯使用单位 安全主体责任11.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10.保证电梯安全必要的投入电梯安全管理制度电梯技术档案 (逐台建立)2.设计文件、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书、监督检验证书、型式试验证书等3.电梯安装、改造和修理的方案、图样和施工质量证明文件、安装改造修理监督检验报告、验收报告等4.电梯定期检验报告5.电梯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电梯维护保养记录6.电梯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及事故处理报告1.电梯使用登记证及使用登记表PART 04 日常管理的项目有哪些? 2.管理制度3.人员管理4.技术档案5.应急管理1.管理机构6.设备本体是否需要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需设置管理机构的,提供组织架构图、任命书、相关机构职责和人员职责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制度是否齐全;制度是否落实,且有相关记录;制度是否上墙是否以文件形式明确安全管理负责人;是否配备特种设备安全总监、安全员;是否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且有记录技术档案是否建立;档案是否齐全;是否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台帐;是否一梯一档存档是否制定应急演练预案,每年至少演练一次并记录;是否配备相应应急救援装备设施和工具使用标志及安全警示;检验情况;安全保护装置;显示信号系统;维保情况管理机构类:机构设置、组织架构 管理制度类:(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需要设置时)和相关人员岗位职责; (2)特种设备经常性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和有关记录制度; (3)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定期检验申请实施管理制度; (4)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5)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管理和培训制度; (6)特种设备采购、安装、改造、修理、报废等管理制度; (7)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8)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9)电梯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电梯安全总监职责、电梯安全员守则等制度。 04 日常管理的项目有哪些? 本单位设立的电梯安全总监是指管理层中负责电梯使用安全的管理人员。安全总监直接对本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承担下列职责: (一)协助主要负责人履行本单位电梯安全的领导职责,确保本单位电梯的安全使用; (二)组织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电梯维护保养规则》等电梯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 (三)组织制定本单位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制度,督促落实电梯使用安全责任制,组织开展电梯安全合规管理,组织制定《电梯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四)落实本单位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 (五)组织制定电梯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 (六)落实电梯安全事故报告义务,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七)对电梯安全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监督、指导电梯安全员做好相关工作; (八)按照规定组织开展电梯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工作,拟定并督促落实电梯使用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九)组织建立电梯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并有效实施; (十)对本单位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分析研判电梯使用安全管理情况,研究解决日管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主要负责人报告有关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十一)督促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全面履约维护保养合同,依法合规实施电梯维护保养; (十二)协调解决电梯投诉和纠纷; (十三)接受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电梯安全监督检查、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和事故调查等工作,如实提供有关材料; (十四)履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和本单位要求的其他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职责。电梯安全总监职责04 日常管理的项目有哪些? 本单位设立的电梯安全员是指具体负责电梯使用安全的检查人员。电梯安全员对电梯安全总监或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承担下列职责: (一)按《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和《电梯维护保养规则》要求,建立健全电梯安全技术档案,并办理本单位电梯使用登记、变更、停用、报废(注销)手续; (二)妥善保管电梯专用钥匙和工具; (三)对电梯进行日常巡检,引导和监督正确使用电梯; (四)确保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正常使用,督促值班人员保持24小时在岗,及时接听电梯紧急报警电话,保持电梯应急救援通道畅通,在发生故障和困人等突发情况时,立即安抚相关人员,并组织维护保养单位救援; (五)对电梯维护保养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确认,配合做好现场安全工作,及时公示电梯维护保养相关信息; (六)编制电梯自行检测和定期检验计划,及时申请定期检验或督促落实电梯自行检测,并做好后续整改工作; (七)落实电梯安全日管控工作制度,按规定检查、记录、报告; (八)按照规定报告电梯事故,参加电梯事故救援,协助进行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 (九)履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和本单位要求的其他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职责。电梯安全员守则04 日常管理的项目有哪些? 电梯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第一条 为建立并落实电梯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清单。 第二条 本单位风险管控清单按照电梯使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和环境上的缺陷4个类别及动态风险进行划分。 第三条 人员类风险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按规定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 (二)作业人员未持有相应资格证件; (三)未按规定对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四)作业人员未遵守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或到岗值守情况不符合要求。 第四条 管理类风险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购国家命令禁止或淘汰的电梯产品; (二)未按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三)未按规定建立未建立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四)未按规定建立安全技术档案; (五)未按规定及时办理使用登记和变更登记; (四)未按规定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五)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未按规定取得相应的许可资质。 04 日常管理的项目有哪些?第五条 设备类风险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用国家命令禁止或淘汰的电梯产品; (二)未按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或合同约定进行维护保养; (三)机房、通道(通道门)、手动紧急操作装置和应急救援程序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四)未按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安排定期检验或自行检测。 第六条 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类风险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轿厢内报警装置、对讲系统和轿门防撞击保护装置是否有效; (二)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急停开关是否有效,且有清晰的永久性标识。 第七条 环境类风险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梯运行环境存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情况。 (二)未按有关规定设置警示标志或说明; (三)电梯使用场所是否在易腐蚀、易燃易爆或人员密集场所; 第八条 其他来自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通报、预警,投诉举报和舆情信息等动态风险。人员管理类:(1)以文件形式明确的安全管理负责人任命文件; 人员管理类:(2)以文件形式明确的安全总监、安全员任命文件; 人员管理类:(3)人员配备及台账; 人员管理类: (4)安全管理人员证书; 人员管理类: (5)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和现场照片。 技术档案类:(1)使用登记证及使用登记表; (2)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含合格证及其数据表、质量证明书)、 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书、型式试验证书等; (3)特种设备安装、改造和修理的方案、图样、材料质量证明书和施工质 量证明文件、安装改造修理监督检验报告、验收报告等; (4)特种设备定期自行检查记录和定期检验报告; (5)“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记录; (6)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及事故处理报告; (7)特种设备台账,作业人员台账。 应急管理类: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记录。PART 05 日常管理中设备本体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 1.温度:机房内的空气温度应保持在+5~+40℃之间; 2.湿度:运行地点的空气相对湿度在最高温度为+40℃时不超过 50%,在较低温度下可有较高的相对湿度,最湿月的月平均最低温度不超过+25℃,该月的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超过 90%。3.凝露:若可能在电器设备上产生凝露,应采取相应措施; 4.额定电压:供电电压相对于额定电压的波动应在±7%范围内; 5.环境空气:环境空气中不应含有腐蚀性和易燃性气体。1.通风:井道、机器空间和滑轮间不应用于非电梯用房的通风; 2.防尘:应保护电动机、设备等,使其不受灰尘的损害; 3.杂物:机房内不应堆放杂物及易燃易爆物品。 观察制动器动作是否灵活,制动闸瓦是否紧密贴合,制动衬是否磨损。1.观察钢丝绳有无出现出现笼状畸变、绳股挤出、扭结、部分压扁、弯折; 2.观察钢丝绳有无断丝、断股的情况; 3.观察钢丝绳是否严重锈蚀,铁锈填满绳股间隙。 观察弹簧、螺母、开口销或者压板等连接部件有无松动、缺损。 通过绳头痕迹观察有无缺少钢丝绳。 观察驱动主机曳引轮是否有防护装置。 进行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验证其有效性。 1.轿厢内设置的紧急报警装置和紧急照明应有效; 2.应在断开220V电源的情况下试验功能。 1.在电梯轿厢内应设置特种设备使用标志、乘客须知、96366标识牌、救援电话等标识; 2.检查标识是否完整,所示信息是否准确; 04 日常管理的项目有哪些? 3.检查特种设备使用标志的有效期; 4.对于载货电梯,在从层站装卸区域总可看见的位置上设置标志,表明该载货电梯的额定载重量,长宽高限制等; 在电梯未运行情况下,用手轻按层轿门门扇四周,检查有无较大晃动及出现较大门间隙。 在电梯平层打开层门和轿门的情况下,目测轿厢地坎与层门地坎之间的垂直距离。平层精度要求在±10mm。 电梯防夹装置有光幕和防夹触板等形式。在电梯层轿门关闭行程的前半程,用物体在层轿门关闭路径上进行止挡,确认防夹装置功能是否正常。 检查轿厢壁、层门玻璃、轿门玻璃固定是否牢固,玻璃是否破损。 1.检查底坑开关是否有效; 2.底坑是否有积水或者渗水现象; 3.底坑清洁。 观察缓冲器是否破损、生锈,是否有偏斜现象。 以正常运行速度上、下运行,呼梯、楼层显示等信号应系统功能有效、指示正确、动作无误,轿厢平层良好,无异常现象发生。 1.为了维护和救援,通道(例如:通往底坑、层站、机器空间和滑轮间的通道)不应经过私人空间; 2.建筑物内的救援通道保持通畅,以便相关人员无阻碍地抵达实施紧急操作的位置和层站等处。 1.对于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在其出入口要检查安全乘梯标识以及停止标识设置情况。检查急停开 关动作情况。 2.在其出入口要检查梳齿板断齿及梳齿板开关动作情况。 3.在扶手带出入口要检查扶手带开关动作情况。4.在与楼板交叉处以及各交叉设置的自动扶梯或者自动人行道之间,检查按要求装设防护挡板情况(扶手带外缘与任何障碍物之间距离大于等于400mm的除外)。 防护挡板高度不应小于0.3m, 无锐利边缘的垂直固定封闭 防护挡板,位于扶手带上方, 且延伸至扶手带外缘下至少 25mm。 PART 06 警钟长鸣 事故频发,给生命带来的是不能承受的痛 一起起血淋淋的事故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特种设备安全不容忽视感谢观看

HSE资料截图
下一条:返回列表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