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踏青安全培训(59页)pptx
- HSE类别:
- 文件大小:7.80MB
- HSE编号:
- HSE状态:
- 更新时间:2025-11-19
- 下载次数:次
清明节踏青安全培训目 录01交通安全02祭扫安全03急救安全04防疫安全05饮食安全06清明简介第一篇 清明简介清明 由来清明 传统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清明 传统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清明 诗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马上逢寒食, 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 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 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 日夜柳条新 第二篇 祭扫安全根据往年情况分析,每年清明节都是火灾的高发期。人们有在墓前焚烧纸钱拜祭先人的风俗,非常容易导致意外伤害或火灾等事故发生。 在墓地焚烧纸钱、点蜡烛引发火灾,以及祭祀者乱扔烟头,小孩祭祀时玩火、燃放鞭炮等引发火灾,占清明节火灾总数的95%防火安全的重要性拜祭结束后一定要把火种完全浇灭再离开,提倡无明火绿色祭拜!倡导绿色环保扫墓:不改“追思缅怀”初心 清明节是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国家法定的节假日。 在缅怀与追思中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倡导参加郊游、踏青,迎春健身,陶冶情操,培育科学健康的节日生活方式。绿色环保扫墓之一:网上祭祀、云上缅怀弘扬庄重、简朴过清明的良好传统,倡导 “网上祭奠”、“云上缅怀” 等新的祭奠形式。 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祭扫陋习和封建迷信活动,使清明节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节日。绿色环保扫墓之二:鲜花代替烧纸鲜花祭扫逐渐成为主流 主动用鲜花替代锡箔、黄纸等 此外,还可用绿色盆景 或描碑服务等方式祭奠亲人绿色环保扫墓之三:电子蜡烛代替明火电子蜡烛无烟、无污染 节能环保又安全 电子蜡烛代替明火燃烧 更能常亮于墓前,更持久绿色环保扫墓之四:音乐追思过往 在清明扫墓时 为亲人播放一曲他生前喜爱的音乐 在音乐声中追思过往 也是一种很恰当的祭奠方式绿色环保扫墓之五:植树缅怀逝者 植树祭扫是通过植树寄托哀思 在树上挂上追思卡缅怀故人 培一锹黄土,扫一扫尘埃 栽种下的是浓浓的思念之情 既祭奠亲人又保护环境绿色环保扫墓之六:与时俱进、不忘初心花开花谢、旭日东升 生命是一个循环 与时俱进、不忘初心 不论用何种方式缅怀 都是生者与逝者的对话 寄托哀思,获得重新出发的力量传统扫墓防火安全:常识一防止儿童玩火,教育孩子不要随意玩火。 在山上或其他场所进行祭祀扫墓时,请勿吸烟、燃放烟花爆竹等,防止火烧连“林”。 如需烧纸,烧纸前应尽量清理干净燃烧点周围的枯枝落叶等可燃物,在事先圈定好的阻燃围栏、挖好的深坑或自带的桶、盆中进行。待烧完纸钱后,一定要将燃灰清理干净,以免死灰复燃,切记要等纸钱、香烛等余火燃尽方可离去。切忌乱扔烟头。春天天气还很干燥,山林中遍地是枯枝落叶,一点儿火星就可能引起火灾,因此不要留烟头火种。传统扫墓防火安全:常识二严禁在草坪上、燃气管道旁、高压线下、汽车附近焚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防止因燃气泄漏或引燃沼气而发生爆燃。传统扫墓防火安全:常识三自行驾车前往墓地扫墓时,莫将车辆停放在消防车道上,保证消防车道的畅通。传统扫墓防火安全:常识四防止儿童玩火,教育孩子不要随意玩火。传统扫墓防火安全:常识五祭扫最好到指定地点烧纸、焚香、放炮。传统扫墓防火安全:常识六推行文明扫墓,提倡无烟祭祀。市民要严格遵守墓区的防火规定,特别是在山林、杂草密集地段严禁使用明火、焚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等。传统扫墓防火安全:常识七一旦突遇火灾,要保持镇静,及时拔打119或110。逃生时,不要盲目跟从人流乱冲乱撞,要判明火势,火苗燃烧方向,逆风逃生,果断地迎风跑出火灾包围圈,切勿顺风而逃。被大火包围在半山腰时,应当使用湿毛巾遮住口鼻,快速向山下跑,切忌往山上跑,躲避不及时,应选在附近没有可燃物的平地卧地避烟,不可选择低洼地或坑、洞等容易沉淀烟尘的地方。传统扫墓防火安全:常识八第三篇 防疫安全 返乡注意事项执行卫健部门要求 以当地防疫部门最新要求为准,如:落实返乡持7日内核酸阴性证明,跨省实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123返乡前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如何获得? 返乡人员可在出发地或目的地的任意一家有核酸检测资质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凭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包含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信息的健康通行码“绿码”返回老家地区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乡后是否需要隔离? 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乡后不需要隔离,但需要进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做好体温、症状监测,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必须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并在返乡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做一次核酸检测从我做起、从当下做起, 做好日常防疫措施:正确戴口罩正确洗手保持心态平稳,不急不躁 应及时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 特别应注意的是,诊疗过程中应全程佩戴外科口罩,以保护自己和他人。如果感觉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应怎么办乘坐公共交通注意事项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备好口罩、消毒湿纸巾或免洗洗手液等物品。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佩戴口罩,咳嗽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挡。 注意手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接触口、眼、鼻。不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饮食。 出租车、网约车载客期间乘客和司机全程佩戴口罩,勤开窗通风。 行共享单车前,建议用消毒湿纸巾擦拭车把和坐垫部分。 尽量使用线上购票、扫码支付等非接触购票和支付方式。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结束后,摘下口罩,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手部消毒,将外穿衣物置于通风处。超市、商场、农贸市场注意事项前往超市、商场、农贸市场,应尽量避开客流高峰期,备好口罩、消毒湿纸巾或免洗洗手液。 尽量采用步行、骑行、驾乘私家车等交通方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尽量选择楼梯步行方式。如到楼层比较高的地方购物,优先使用扶梯,乘坐扶梯时与前后人员保持距离。乘坐厢式电梯应避免同梯人员过多过密。 全程佩戴口罩,及时做好手卫生,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挡。 购买商品时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尽量缩短排队和购物时间。尽量使用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支付方式。外出、住宿注意事项尽量避免外出,外出时要提前关注目的地的疫情风险等级,备好口罩、消毒湿纸巾或免洗洗手液,与他人保持1m安全距离。 乘坐飞机、高铁、火车、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在候车厅、车厢或机舱内应加强个人防护,全程佩戴口罩。 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挡。 做好手卫生,乘车、机时减少接触座椅、扶手、车门等公共物品和设施,避免用未清洁的手接触口、眼、鼻。 入住酒店或宾馆后,加强房间通风,对客房的公共接触台面等先用消毒湿纸巾消毒,并及时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低楼层尽量选择楼梯步行方式,高楼层乘坐厢式电梯时应佩戴口罩。 外出就餐时,应选择正规、环境整洁的餐厅。排队等候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提倡分餐制,对无法分餐的,应使用公筷公勺,防止交叉污染。第四篇 交通安全 清明放假期间人多、车多,要注意遵守相关交通法规,过马路注意来往车辆,走路要走人行道,靠右行,注意行路文明。到户外扫墓时,驾车、骑车、乘车或走路都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乘坐超载车辆、非载客车辆。注意交通安全安全驾驶做任何事情,能否取得成功,在于我们对做这件事情的准备是否充分。 安全驾驶车辆能否实现安全抵达目的,也是靠我门在驾驶前、驾驶中、收车后系列安全准备工作,坚持“安全驾驶,始于有备”的做法,遵循安全行车黄金法则“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提前预防”,才能实现安全驾驶目的。两轮车(电单车、摩托):行车前检查项目反光镜电门灯光灯光灯光轮胎轮胎刹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 突然变道和急转弯 违章装载、带人 无证驾驶 超速行驶 酒后或疲劳驾车 交通安全意识薄弱两轮车(电单车、摩托):消除下列事故原因在划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自行车应在非机动车道行驶; 在没有划分中心线和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机动车在中间行驶,行车应靠右边行驶; 骑车上路不要扶身并行,更不可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 要集中精力,骑车不打手机、不带耳机听录音或广播、不准在机动车上骑车; 雨天骑车雨披应固定、避免一边撑伞一边骑车; 自行车转弯前须减速慢行,向后瞭望,伸手示意,不准突然猛拐弯; 超越前车时,不准妨碍被超车的行驶; 通过陡坡,横穿四条以上机动车道或途中车闸失效时,须下车推行,下车前须伸手上下摆动示意,不准妨碍后面车辆行驶; 不准双手离把攀扶其他车辆或手中持物。两轮车(电单车、摩托):行车安全事项四轮车(小汽车等):行车前安全检查超速行驶 驾车不系安全带 驾车接听或拨打手持电话 变道或超车不开转向灯 违法停车 人行横道线前不让行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 违法超载超限 疲劳驾驶机动车 低速在高速行车道行驶避免如下违反、违规行为驾车频繁变更车道 长时间骑轧虚线行驶 超车后迅速向右转向 一边驾车,一边吸烟 会车时开前照明灯抢行 在车辆拥挤的路段加塞 随意或长时间鸣喇叭 穿拖鞋开车 驾车时向窗外吐痰或弃物 夜间会车不关闭无光灯 怒路症 跟下列陋习说“不”保持安全车速、不超速行驶:行车中自觉遵守速度规定,注意观察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标线,保持平和心态,各行其道礼让行车,不超速;在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和遇恶劣气象条件下是,要降低车速行驶。 不超载、超员:驾驶货运车辆载物应当符合核定的载质量,载物的长宽、高不违反规定载客;严禁超载、超员。 转弯前要减速:驾驶车辆通过弯道时,应减速慢行;没弯道右侧行驶,转弯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制动,禁止使用紧急制动。 驾车安全注意事项变道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变更车道时,注意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在不影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的情况下驶入变更车道。不随意变更车道,不频繁变更车道。 到拥堵路段要依次排队行驶: 遇到交叉路口或前方车辆停车排队等候、缓慢行驶时应依次排队,有序通行。不得加塞,不得穿插绕行。驾车安全注意事项停车要遵守规定: 路边停车应遵守交通法规的有关规定,紧靠道路右侧停车,不在路边随意停车;城市公共汽车不在站点发外的路段停车车上下旅客。 正确选择行车道:驾驶车辆应当正确选择行路线,不占道行驶。不高速在低速车道行驶或低速在高速车道行驶;不占用非机动车道行驶或人行道行车;不在紧急停车带或路肩行驶,超车、转弯侵占对方车道,长时间轧分道线或道路中行虚线行驶等。驾车安全注意事项行车中保持安车距:行车中,要与同车道行驶的车辆保持足发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 雨、雾天在高速公路行驶,要按规定使用灯光,低速行驶,加大跟车距离,谨慎驾驶。 酒后、疲劳不驾驶车辆:驾驶员饮酒后,严禁驾驶机动车。 不疲劳驾驶车辆:驾驶员在行车中感到疲劳时,要立即寻找就近服务区或安全停车区休息驾车安全注意事项自驾外出时,避免事故的十大要诀第五篇 急救安全应尽量避免走陡峻的小路,不要独自攀登山林石壁; 凡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随身带好常用的急救药品,备些创口贴和清凉油可处理些简单创口和蚊虫叮咬造成的皮肤瘙痒;老年人腿脚不灵,步态不稳,易发生受伤事故,最好有家人或亲朋好友相伴; 遇到外伤出血可用干净的水冲洗伤口,然后用手巾包扎。若仍出血不止可采用压迫止血法,1小时过后每隔10分钟左右松开一下,以保障血液循环。关节扭伤勿用手揉搓,取冷水、或者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冰块用手帕包扎敷15分钟左右,情况严重应立即送往医院; 如果怀疑骨折,可用夹板或木条将伤处固定;若是从高处摔下伤到脊椎时,将患者放在平坦、硬质的担架上,并固定,不要让身体晃动,然后送往医院; 如遇需紧急救护的情况,请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帮助。第六篇 饮食安全饮食安全卤菜类食品最好在出发当天购买,超过一天应加热,应使用清洁的专用容器或干净的食品袋盛装食品 勿食路边摊贩食物,不要在途中购买来路不明的食品,尤其是熟肉、熟菜及五颜六色的饮料 购买食品时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防食物过期变质真空包装食品打开后别放太久,一经打开,应及时食用。慎吃野菜,最起码要知道所食野菜是否有毒,不认识的野菜最好不吃 外出游玩时,人的精神状态处于紧张和亢奋状态,这时,常使消化系统的血液供应减少,消化液的分泌量下降,胃酸的数量不足,难以杀灭随饮食而进入的各种细菌,因此,旅游中随身带些大蒜、生姜、食醋,在饮食时佐餐,可起到健胃消食作用,以防肠道疾患的发生旅途中应保证每天喝一定量的水或饮料。在天气比较炎热的地区旅游,容易出汗而口渴,更要多喝些水 不能大量吃冷饮,吃冷饮会使胃肠蠕动功能紊乱,破坏胃肠粘膜的保护屏障作用,造成多种病菌乘虚而入途中饮水以开水和净化纯净水最为理想,其次是山泉和深井水;无合格水饮用时可用瓜果代水,但吃瓜果一定要去皮,瓜果除了受农药污染外,在采摘过程中也会受到病菌或寄生虫的污染 不要随便饮用河湖沟涧的泉水、溪水,野外的水源看似透明干净,却往往存有多种病菌,极易感染病毒性肝炎、痢疾、肠炎等疾病谢谢,请指教!
-
最新《危险化学品目录(2022调整版)》pdf 2025-11-19
-
GB 55023-2022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pdf 2025-11-19
-
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pdf 2025-11-19
-
GB 50251-2015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pdf 2025-11-19
-
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五懂五会五能应知应会手册pdf 2025-11-19
-
GB 50016-2014(2018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清版)pdf 2025-11-19
-
安全吹哨人管理制度docx 2025-11-19
-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_T 33000-2016pdf 2025-11-19
-
GB 9448-1999 焊接与切割安全doc 2025-11-19
-
GB-T 644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pdf 2025-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