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专稿】X公司建设LNG接收站筹划记(资深专家幽默诙谐语言描绘LNG贸易体系)

【专稿】X公司建设LNG接收站筹划记(资深专家幽默诙谐语言描绘LNG贸易体系)

时间:2020-07-02 来源:天然气与法律 浏览:

编者按:本文出自LNG业内极为资深的专家、一线作战的行家汪总之手。文章以纪实小说的手法,幽默诙谐的语言,生动描绘了各路资本跃跃欲试LNG海外采购的图景。其中对LNG贸易体系里除了价格因素之外如购买方式、储存成本、分销模式、运输半径、需求瓶颈等因素的分析,绝对是干货分享,值得业内一读。

文:汪晔

大年初四,我就收到了X的微信:“回上海了吗?想提早跟您约个时间,再聊聊LNG接收站的事儿。”

X是过年前才认识的一个朋友,就职于一家知名资本机构的青年俊彦,举手投足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和金融圈职业经理人的范儿。他们公司非常看好海外LNG登陆中国的前景,所以一直在寻找LNG运输船和接收站方面的投资机会,过年前快放假了,X还连着到办公室找了我两次,每次都谈的认真而细致。

大年初八毕竟还算是过年,这一次我和X约在了大学路的那家“雕刻时光”咖啡屋。寒暄了几句,X就直奔主题了:“年前谈的接收站项目,公司很有兴趣想投资,可还是有几个问题......”

国际市场LNG价格连年走低,LNG现货到中国的价格原则上可以低到每吨1200元左右,而中国沿海省市LNG市场价均高达每吨3000元以上,巨大的价差使得海上进口LNG成了业内最热的话题。最近两三年来,仅仅是我直接接触的企业中,认真规划筹建LNG接收站的就不下10家,这其中有能源公司、电力企业,也有物流企业、贸易商,甚至还有工程公司、制造企业,可真正能落地实施的,只有一两家而已。那些中途夭折的规划,大都是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根本性的不合理。这些不合理往往是出乎我们预料、甚至是看起来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

如果我们只是要建造一个100万吨的接收站,只需要省政府批准就可以,而且各省政府对待此类项目总体上是支持的,对吗?”这个问题,每回见面X都要重复一次。“从我目前接触这些企业的反馈来看,是这样的。”我的回答还是一样一样的,看了看X期待的眼神,我又补充了一句:“不管怎么说,现在拿到建设接收站的路条,比以前还是容易多了。”

受到鼓舞的X接着问:“所以您的观点是:现阶段建设LNG接收站,相比政府的批准、项目的选址落地,更要紧的是考虑运营的可行性,也就是气卖不卖的掉、钱赚不赚的到的问题?”

【国际气价这么便宜,运到中国怎么会卖不掉、怎么会不赚钱?我在东北的一个好朋友就是这样的观点:“LNG没有品牌差别、也几乎没有质量差别,只有价格差别。价格低,怎么都好做。” 那些中途夭折的规划,最初的雄心万丈大都也源于此念。然而事实往往难遂人愿。LNG贸易体系里除了价格因素(特别是所谓的“国际市场现货价”),还有购买方式、储存成本、分销模式、运输半径、需求瓶颈等诸多重要因素。

1、购买方式:LNG现货前阵子确实非常低廉,但不可能一直低于长期和中短期协议价。建接收站考虑的是长久稳定运行,绝不可能依赖抓现货碰运气的贸易方式,看上去很美的现货价是不可以作为长期运营财务核算的成本参照的,更何况还存在中国人买啥啥涨价的“国际惯例”?举个例子,今冬某燃气公司进了十船LNG,价格就在每吨1800元左右,而不是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每吨不到1200元的现货价。要知道这家燃气公司的国际影响力、海外贸易经验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的,其卓越的议价能力毋容置疑。

2、储存成本:众所周知的储存成本是30~45天一个储存周期每吨400~450元。储存价格背后的问题是:如果你不建接收站而是依赖目前现有的接收站,那么还要考虑入罐的机会成本(到了旺季,别人的接收站还能保时保量给你储存时间储存空间吗?)以及出罐的机会成本(一般情况下你的LNG是要用槽车拉走的,接收站设计的装车能力是否足够?是否能优先保证你的需求?)。如果自己建LNG接收站,那么问题来了:需要多高的运营负荷才能保证建设成本的合理回报?小规模接收站的单位储存成本是否有市场竞争力?自身的市场(或者有保障的市场)体量是否能支撑接收站的满负荷运行?

3、分销模式:进到接收站储罐里的LNG是以何种方式输出的?是进天然气管网还是转卸到LNG槽车里分批拉走?由于天然气管网运营是非市场化的,有的LNG接收站无法接入管网,不得不完全靠LNG槽车运输来实现分销。(在LNG领域,中国人是卓然不群创意无限的:数量惊人的超小型天然气液化工厂、大规模长距离的LNG内陆运输、数以千计的LNG加注站以及几十万辆LNG重卡......现在又加上了一条:完全依赖LNG槽车运输、甚至不接入管网的LNG接收站。)如今要建LNG接收站恐怕都得考虑:是否能接入天然气管网?如果完全依赖液来液去,规模多大合适?无法接入天然气管网的LNG接收站,规模的局限性、运行的稳定性、市场的可靠性、成本的特殊结构都是令人担忧的。

4、运输半径和需求瓶颈:运输越远,LNG成本越高、价格竞争力越低。所以建接收站,要考虑在一定的运输半径内到底有多大的LNG需求?运距太远势同强弩之末,哪里还有市场竞争力?】

不过,”看着X眼里越来越多的困惑,我笑着解释:“宏观地看,我的这些担忧都是杞人忧天。全球LNG供应量越来越大、需求却非常疲软,海上进口LNG价格低于自产气和管道进口气应该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需要更多的接收站来进口更多的LNG,所以三五年后一定会出现很多个LNG接收站,无论是谁建的、无论建在哪里。” 听到这里X也笑了:“所以如果我们要建,好的货源、合适的地点和规模、有保障的需求市场,都要落实、缺一不可的。” 他抿了口咖啡接着说:“我们公司在国际贸易、海上运输方面都非常有经验,资源也很丰富,当务之急是要落实稳定的LNG市场需求。这一点,请您也帮忙牵牵线吧。”我拿起杯子喝了一大口咖啡:“帮忙我自然会尽力,现在找需求市场正是好时机。2017年是煤改气的关键年头,好几个省份都把城市雾霾治理、企业能源改造的最后期限定在了今年下半年,这两年会有很多新的需求冒出来。不过你们的项目来得及赶上这一轮吗?”

从2006年投产的深圳大鹏LNG接收站算起,中国大陆已经有14座LNG接收站建成运行了(未算上马上投产的深圳迭福和广汇启东)。这些接收站投资动辄大几十亿,建设周期甚至长达三五年,所以我对于X公司的投资能力和实施时间满是疑虑。“我们算过投资,建造一个100万吨的接收站,实际投资在20亿以内。如果考虑建50万吨的接收站,”X顿了顿,带着求证的眼神看了看我,“国内现在的单容罐已经可以做到3万立方甚至更大,这样总体投资有可能降到10个亿多一点,要是再能租用或者改造一些合适的闲置码头,投资成本还能大幅度降低。”“时间呢?”“如果手续能拿全,建设时间一年多一点应该够了。”

我对LNG接收站的实际建设并无太多了解,于是换了个问题:“运输船呢?你们怎么考虑的?”这个问题让X一下子兴奋了起来:“这是我们最强的环节,我们计划购买、建造一批2万立方左右的小型LNG运输船,特别适合小型接收站。”“这么小的船,直接从产地远洋运输LNG,运费应该高出不少吧?”“我们仔细核算过,相比大型LNG运输船,同样有竞争力的。”

【海上运输是进口LNG的又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考虑自建LNG接收站的话。采用多大的运输船往往取决于接收码头建了多大的储罐,分销能力则直接决定了船只数量和运输频度。小型LNG运输船的单位运输成本更高一些,则是个不争的事实。】

跟X聊了很久,除了LNG接收站项目,他还详细了解了用集装箱运输进口LNG的一些情况(这个话题比较大,以后会专文介绍)。离开前X告诉我,第二天(也就是农历初九)他们公司不休息,专门开会讨论LNG接收站的项目,而他要做一个专题汇报,所以他要找我再求证落实一些信息。

提笔写下这些的时候,X的公司应该已经开过会了,不知道他们的LNG接收站项目是不是已经确定了下来?无论他们做了何种决定,有一点都是肯定的:三五年后,中国一定会新增很多个接收站,其中一定有一些很小规模、运营方式也很特别的;而接收站的业主中,除了我们熟知的能源公司电力企业,也一定会有一些我们并不熟知甚至出乎预料的新面孔。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