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分析】中国天然气行业SWOT分析及对策

【分析】中国天然气行业SWOT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0-07-10 来源:天然气与法律 浏览:

我国天然气利用概况

在中国,天然气已经成为21世纪最受瞩目的能源之一,天然气行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天然气年消费量略大于生产量,消费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55%,而生产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43%。2009年天然气消费量约为1 000亿 m3,而生产量约为890亿m3,国内天然气生产和消费间的缺口开始增大。据测算,到2020年,天然气在中国能源需求总量中所占的比例约为l0%,供需缺口将达(300800)百万m3

2我国天然气行业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Strength)

环保性强。天然气是清洁、优质、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天然气代替煤和石油,可使燃烧后的废物排放幅度降低,当天然气的应用范围达到一定程度时,以煤的烟尘、煤与石油产品燃烧后排放的二氧化硫为主体的空气污染将得到有效抑制,城市空气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

价格竞争优势。根据目前国内燃气市场价格,按获得同等热量计算,用户使用天然气的费用比石油少。而且由于环保和高效,天然气使用被政府所鼓励。

方便性。可以通过安全、有效的管道系统输送,方便用户使用。

用途广泛,可用于发电,作化工原料、汽车燃料、城市燃气等。

a.天然气发电是缓解能源紧缺、降低燃煤发电比例、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燃气电厂是稳定、耗气量大的用户,对天然气工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经济效益看,天然气发电的单位装机容量所需投资费用少、建设工期短、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b.天然气化工。天然气是制造氮肥的最佳原料,具有投资费用少、成本低、污染小等特点。天然气占氮肥生产原料的比例,世界平均为80%左右,我国为20%。

c.汽车用压缩天然气。以天然气代替汽油,具有价格低、污染小、安全等优点。目前我国正有计划地加大天然气汽车的发展力度,以节约用油和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污染。

d.城市燃气特别是居民生活用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对天然气的需求明显增加。天然气作为民用燃料的经济效益优于工业燃料,以工业带动民用,稳定发展民用天然气,将是我国天然气利用的主要方向。预计用于城市燃气的天然气中,50%将用于居民生活,30%供工业窑炉,20%供城市商业及其他用户。

22劣势分析(Weakness)

资源分布不合理。我国绝大多数天然气产区地质条件复杂,如产层薄、含气丰度低和地表条件恶劣等,决定了天然气上游成本较高,开发难度大。我国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而消费市场主要在东部地区。燃气消费市场高度集中,燃气销售收入前5位依次为广东省、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天津市,占全国燃气销售总收入的5994%,其中前3位占5033%。天然气资源远离消费终端市场是造成天然气价格偏高的根本原因。

消费结构不合理。我国天然气主要用于化工和工业燃料等工业部门,它们在天然气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在87%以上,其中化肥生产占383%。这些部门对气价升高的承受能力差,而价格承受能力最强的居民用气在天然气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到11%,这无疑加大了输气管网建设的经济风险。

天然气输送干管及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薄弱。天然气输送管网是连接生产企业和市场的必经环节,天然气市场的拓展也必然受制于天然气输送管网的延伸程度。在技术方面,当前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技术都是传统技术,新兴技术比较少,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天然气储备制度。由于没有储备,一旦上游发生紧急状况,城市燃气企业无法提供应急气源。

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为解决天然气供求矛盾,国家在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不断提高国内天然气产量的基础上,还采取从海上、陆上进口的战略,建设LNG接收站和西气东输二线等工程。预计到2020年末,天然气进口量将达到总需求量的33(管道气15%,LNGl8)

天然气市场主体不明确。欧美国家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市场体系,即国家依靠法律法规规范政府与企业的行为,政府对石油天然气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监督,石油天然气企业进行商业化自主运营。而我国政府过多地介入企业的经营活动,导致企业不能按照经济规律运行。

消费者不成熟。消费者具有煤炭、石油消费的依赖思想,环保意识淡薄,对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认识不足。

23面临的机遇分析(Opportunity)

城市化进程增大天然气需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人口增长很快,这将刺激能源消费需求。由于天然气为清洁能源,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需求增大并且迫切需要降低对污染性能源依赖性的背景下,天然气消费需求将不断增大。

国家于2007年发布的《天然气利用政策》将城市燃气列为优先发展类别,包括城镇居民、公共服务设施及天然气汽车对天然气的需求将在政策倾斜下迅速增长。

科技将推动天然气行业进一步发展

由于大多数天然气气田在中西部地区,并且环境恶劣,开发这些天然气存在着技术障碍,科技发展可以攻克技术难关,提高这些气田的开发量,从而增大天然气的供应。同时天然气能够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尤其在化工领域,70%的煤炭或者石油能够被天然气所替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天然气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天然气的供应和消费将会得到空前的发展。

我国不断加大天然气管网建设

随着2004年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投入商业运营,天然气管网建设开始提速。至2009年底,已建成西气东输、川气东送、陕京线、忠武线、涩宁兰等天然气管道,全国主干管网初步形成,西起新疆,南至广州,东达上海。到2015年,将形成全国性天然气管网,可望覆盖30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天然气从储量丰富的中亚、新疆、四川和山西输送至沿海地区。运输问题将得到缓解,供给瓶颈将被打破,天然气利用水平将稳定上升。

气源资源基础雄厚

新气田的开发促进天然气产量提升,年产量增幅平均为ll6%,中国的天然气开发速度仍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从2007年开始,中国不断加快速度探明、开发新气田。2009年在提供全国总产量14的国内最大天然气产区塔里木油田,发现了库车-塔北、塔中北坡、塔西南3个天然气富集区带,并在其中逐步探明了克拉苏大气田,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为l l40 亿 m32009年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产量为l81亿 m3,通过西气东输管道供气逾16亿m3,为西气东输和国内天然气业务大发展奠定了更加雄厚的资源基础。

在加速新气田开发的背景下,我国天然气目标产量从2009年的860亿 m3增加到2010年的1 050 亿 m32011年的l 200 亿 m3,年产量增幅平均为167%。

非常规天然气开采成为供给增长新动力

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中国拥有丰富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据预测,低渗透天然气(包括致密砂岩气)资源量为100万亿 m3,煤层气资源量为2 0万亿m3,页岩气资源量为100万亿 m3。相比北美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已达到总产量的50%,中国受开采技术的制约,非常规天然气的产量还相当低。美国煤层气年开采量已达到800亿m3a,我国仅26亿 m3a;美国页岩气产量为600亿 m3a,我国产量为零。

随着2009年中国首个页岩气开发项目——中石油与壳牌公司合作开发的富顺-永川区块页岩气项目进入实施阶段,中美间非常规天然气开采的技术合作已经展开。此外,晋煤集团、中联煤层气、中石油煤层气开采技术正在加快煤层气的开发。可以预见,由于多分支水平井等非常规天然气开采技术的引进和发展,中国在非常规天然气方面的生产能力将迅速提升,从而为国产天然气的供给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能源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当前国家已明确了未来我国能源政策的三大取向,即调整能源规划、完善法律法规和加强国际合作,新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激发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活力。加快能源勘探步伐、提高能源自给能力是我国保障能源安全的一贯政策。就天然气产业发展而言,政策的基本着力点在于供需结构的调整。

当前,我国《天然气利用政策》已经出台,该政策体系就天然气的利用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和规定,对天然气利用的重点领域和非重点领域、鼓励领域和限制领域均作了详细说明。此政策对于天然气需求结构的合理化将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助于全体国民形成健康的天然气消费理念。

24面临的威胁分析(Threats)

工业需求走软

受全球经济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近来工业生产活动走软,波及能源行业,2010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特别是随着部分中小企业的破产倒闭,工业企业的用气市场出现一定萎缩。

单管供气,存在供气安全风险

现在国内天然气上游主要是三大油气公司各自建设管道向城市门站供气,相当多的城市天然气是单管单气。这种配置方式的最大风险是一旦上游管道因事故停气,城市用气就会中断,势必会影响居民生活和生产的正常进行。

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

天然气生产增量远不能满足需求增量,缺口越拉越大。供气不足对经济发展影响很大,如严重影响了用气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使新建、技改竣工项目无法正常生产,技改项目无法实施和招商引资不能落户等。供气不足除造成直接影响外,还有很大的间接影响,如企业开工不足、员工收入低、社会就业人数减少,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政府财政收入下降,社会保障功能弱化;老化工基地的优势得不到发挥,技术创新乏力,发展后劲不足,久而久之就会失去核心竞争力,优势就会变为劣势等等。最终还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替代品带来的风险

天然气的可替代品包括煤炭、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电力等,以煤炭为例进行分析。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煤炭在燃料和化工原料方面都是天然气的主要竞争对手,煤炭价格的变化对天然气销售有着重要影响。煤炭价格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供求双方的相互作用。近年来煤炭价格呈上升趋势,有利于天然气市场的进一步开发,但由于国际煤炭市场价格回落,以及在煤价上涨的驱动下,我国煤炭产量将会大幅攀升,可能导致煤炭价格下降,给天然气销售带来风险。同时,为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的安全、改善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863计划十五期间首次把洁净煤技术作为能源领域主题之一,重点围绕洁净煤发电技术和洁净煤转化技术,鼓励洁净煤新技术研究开发。在与煤炭的竞争中,增加天然气使用量的主要推动力是环境污染问题,随着洁净煤技术开发和应用水平的逐步提高,煤炭对环境污染程度将降低,天然气市场的开发将变得愈加困难。

另外,新的替代能源不断涌现,例如天然气水合物、氢气等将来有望部分替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能源新宠,它们作为补充气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天然气供应的紧张形势,但是同时也威胁到天然气的地位。

监管体系不健全,价格不合理

到目前为止,我国天然气行业还没有引入独立的监管体制,监管机制不健全。我国目前天然气产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市场参与者、经营行为以及价格与市场紧密相连。因此,天然气价格的制定必须要考虑天然气的勘探勘测和管道输送成本、天然气的热值和环保、开采的风险和时间价值以及国际国内市场的供需关系等因素。天然气价格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体现天然气价格的灵活性、动态性,并为天然气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天然气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政府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政策和法律,但是在天然气中下游仍然没有相关法律和明确的制度,这就为天然气的行业投资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能源安全研究落后

我国天然气资源开发缺乏整体系统的规划。以前对能源安全只注重强调自给自足、能源工业体系完整,我国对国家外界能源依赖程度高、能源在全球配置情况下的国家安全缺乏研究。

3天然气行业发展对策

缓解天然气供需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天然气需求大幅度增长,国内天然气生产不能完全满足市场要求,供需矛盾突出。同时,由于国际天然气市场价格持续攀升,利用境外资源难度增大,天然气供需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制定和实施天然气利用政策,可以有效遏制不合理的需求,促进天然气供求关系协调。

应提高供应能力。国家鼓励加大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进口天然气,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尽可能满足市场需求,缓解供需矛盾。

优化天然气使用结构

我国天然气使用结构不合理,化工用气比例过高。特别是由于气价相对较低,天然气产地及周围地区发展天然气化工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地方盲目发展附加值低、产业链短的甲醇、化肥项目。需要引导合理利用天然气资源,优化用气结构,充分发挥天然气资源的效益。

制定天然气利用规划与计划

各省(区、市)要在充分结合节能减排目标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天然气利用规划,并按量入为出的原则,根据天然气供应落实情况,做好用气计划安排,保证天然气供需平衡,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气荒。天然气利用规划具有前瞻性、长远性,充分认识国内气价逐步与国际气价接轨的必然趋势,防止只顾眼前利益造成天然气利用项目一哄而上。同时,应研究以天然气替代油、液化石油气及设施利用问题,避免经济损失。

促进节能减排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近70%,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对环境压力较大。合理利用天然气可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天然气产业法律法规及监管体系

建立天然气产业法律法规及监管体系,努力打破地区性垄断,推动天然气行业市场化。鉴于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为适应市场开放和变化的要求,根据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政府部门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天然气产业领域各项法律法规,并引入行业监管机制,成立独立监管部门,为天然气产业的顺利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管理保障和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