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独家 | 因地制宜编制区域能源集成规划

独家 | 因地制宜编制区域能源集成规划

时间:2020-11-03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 浏览:
因地制宜编制区域能源集成规划
——访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综合规划资深工程师许江风
本刊记者 郑徐光
 
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发展战略公布后,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相关配套的区域能源规划。如何科学编制区域能源规划,促进区域能源优势互补,成为行业关注的新问题。近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综合规划资深工程师许江风接受记者专访,分享了其对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能源发展的观察与思考。
 

 

国家能源规划战略引领顶层设计,区域规划因地制宜

 

记者:目前,国家确定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发展战略,有的地方正在制定配套的能源规划,您对区域能源规划制定有何思考?

 
 

许江风:

 

总体而言,国家确定战略方向,地方因地制宜编制区域规划。国家层面把握好各能源品种和能源分体系发展大势,提出国家能源规划,战略引领顶层设计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不涉及具体能源项目。国家层面作为政府能源管理之手重点在于引领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并调动城市和能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长远看,中国能源发展要立足本土,确立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作为国家主体能源,逐渐替代污染严重的煤炭,压缩燃油消费,限制炼油规模,加大中国本土油气勘探开发力度,降低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国家能源规划要按照“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做出系统顶层设计。此外,我国如何控制住能源消费总量,如何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都需要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其中,我想强调以下几点:

 

一是做好建筑节能,发展建筑+分布式光伏。建议重点区域新建房屋全部实施被动式房屋建筑节能标准,要提前于全国执行更严格标准,否则不予审批。城市已建建筑和农村已建房屋高强度推动更换密封性更好的门窗,给墙体做隔热保温、配套新风系统。新建房屋全部配套分布式光伏或光热,已建房屋如能安装分布式光伏或光热,全部配套安装。据测算,实施建筑节能改造的成本增加1500~1600元/平方米。有的示范项目中,建筑+分布式光伏除满足建筑本身用电,还可以向外部输出。

 

二是强化推动生物质和垃圾分类利用。生物质和垃圾是宝贵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颗粒和垃圾分类后热电技术与环保都已非常成熟。建议“十四五”期间,科学规划部署建设生物质和垃圾热电厂,将可以利用的生物质和垃圾全部燃烧,产生宝贵的热和电,同时彻底解决田间秸秆焚烧、垃圾围城问题。

 

三是LNG接收站和沿海石化基地规划布局原则都是“宜大不宜多”。大型石化基地要以拥有足够环保容量、人烟稀少、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沿海为主,同时配套规划建设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基地,在满足需求前提下,逐渐将大城市周边炼化项目、地方小炼厂逐步关闭。沿海东部省份以进口LNG作为主力气源,西部气源优先满足西部需求,规划好从黑河到三亚南北主干线,东部LNG、西部气源、北部俄气、南部海气协同满足我国中部用气需求。国家油气管网要科学规划、合理匹配油气上下游产业发展。

 

四是推广电动汽车。城市汽车电动化是大势所趋,加快电动车、氢能车等更为清洁的动力燃料车发展速度,逐步压缩燃油消费总量。

 

区域、地方层面立足本地能源供应和需求预测,因地制宜编制自身的能源需求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而且以优先消化本土可再生能源为重要目标。对于不足的能源需求,上报国家,通报煤炭公司、石油公司、电力公司、电网公司、油气管网公司,进行外来能源的规划编制,补充满足其用能增量需求。

 

具体到不同区域能源规划,还需进一步具体分析。比如,京津冀位于寒冷区域,冬季需要较高强度采暖,能源供需要考虑季节性峰谷差。京津冀作为国家首都所在的重点核心区域需要特别的节能与能源战略。京津冀境内煤炭、石油、天然气化石能源燃烧总量已严重超过环保容量,不宜将石油化工作为发展重点,基本满足需求即可。北京小汤山地热资源丰富,河北河间市已发现105摄氏度优质古潜山大型地热田,可满足目前河间市人口十倍需求的冬季地热采暖量,可以调整城市布局规划,打造地热卫星城,或者发展成为工业园区。粤港澳大湾区冬季不需要大规模高强度采暖,冬季用气较平稳,不存在大的峰谷差,可以充分发挥南海气源丰富、沿海接收站海水温度高、气化能力强的优势,海上一些老气田可转为地下储气库,增加大湾区淡季储气冬季调峰能力,再借助国家天然气管网统一规划和调度优势,通过南北相互串气,甚至南气北输的方式,将大湾区丰富天然气气源大规模调往北方,统筹海陆油气资源,助力北方冬季清洁采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沿海地区可加快海上风电发展,还可以大力发展海上风电设备制造大型国际化基地,扩大LNG接收站的建设规模。粤港澳大湾区优先消费西南区域水电、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电力。

 

此外,有的学者提出了能源“不可能三角”(安全、绿色与经济性三个目标不能兼顾)。我认为,上述一体化区域经济相对发达,首先要保能源安全、其次保绿色低碳,不保经济性。在安全、绿色低碳前提下,逐步提高经济性。不保经济性,也是为了倒逼相关区域调整产业结构,更多发展附加值高的产业,但要兜底低收入群体的用能问题。

 

 

长三角能源基础设施战略布局要有更广视野

 

记者: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协同推进跨区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这一区域能源规划与发展,您有何具体建议?

 
 

许江风:

 

长江三角洲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人口与城市高度密集,本土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产量很少,大都要靠区域外输入,海岸线和深水航道港口有限。因此,长江三角洲沿海能源基础设施战略布局不能仅为本省市考虑,要有更广的视野。天然气作为最清洁的化石能源要加大发展力度,除来自西部和北部长输管道气态气源外,规划建设LNG大型接收基地也是重要途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要按照1000万吨至2000万吨,甚至更大规模进行规划布局,已投产LNG接收站要尽快扩建。长江三角洲北部区域江苏盐城和长江三角洲南部区域浙江温州分别规划建设一个外围1000万吨至2000万吨的大站是很有必要的。

 

在人烟稀少、水资源丰富、运输便利、环保容量大的沿海规划建设大型石油化工基地是比较科学的战略规划。长江三角洲区域镇海石化、大榭石化、荣盛舟山石化、上海石化基本符合这一规划理念,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可以逐步扩建和调整石化产品品种。南京金陵石化紧靠江苏省省会南京和长江,一定程度污染南京环境和长江,将金陵石化迁往江苏盐城人烟稀少沿海是比较明智的战略安排,江苏沿海北部大型石化基地将更有效助力江苏经济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沪苏浙皖区域一体化油气管道要进行重点科学规划,要能够满足未来长远需求,最好30年内不需要建设复线,为长江三角洲区域节省宝贵耕地,并减少投资总量和输送成本。

 

沪苏浙皖压缩燃煤消费是大势所趋,现有基础设施应该能够满足煤炭物流配送,逐步减少煤炭物流基础设施也是区域能源一体化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江苏海上风电业务目前在全国发展领先,浙江和上海沿海在非航道海域适度发展海上风电也是可行的,特别是随着海上浮式风电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可以允许长江三角洲在不占用宝贵陆地资源情况下,获得更多海上绿色可再生电力。

 
 
 
 

 

城市主导能源需求预测与区域集成规划

 

记者:做好区域能源规划落实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

 

 

许江风:

 

重点是城市主导能源需求预测与区域集成规划。因为整个能源系统门类众多而繁杂,各能源品种和能源体系汇总编制而成的国家能源规划,很难实现能源品种和能源体系之间有效协同,更难实现与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和高效协同。而且,由于煤、电、油气等实行分行业管理体制,体量巨大的煤炭公司、石油公司、发电公司、电网公司主导规划各自产业体系,实际城市和用户很难有能源规划发展战略选择的主动权,能满足需求就很满意了,难以致力于提升能源系统集成效率和优化升级。同时,城市政府虽是治理大气污染、水土污染等方面的第一责任单位和责任主体,而环境问题的根本在能源,所以对城市而言,权责不统一。以北京市为例,其能掌握本地供热、城市燃气管网建设,但不能左右电力规划建设、气源供应,很难实现供电、供热、供气等不同能源系统的集成优化。

 

城市主导电力、燃气、热力、动力燃料集成规划后,就可以科学规划布局各种能源,优先发展使用本土的各种可再生能源,用尽量少的土地满足城市用能需求,并且确保城市更安全。

 

另一个重点是,石油公司、煤炭公司、发电公司、电网公司、油气管网公司、热网公司根据国家能源规划战略顶层设计和城市能源需求预测和规划,确定重大项目战略规划布局。电网公司、管网公司、热网公司作为能源系统能源输配公司应加强集成规划,增加联合调度力度,电网特高压输配干线、管网大管径高压力输配主干线是中国整个低碳绿色能源系统的龙骨,一定要科学规划高效利用。城市配电网、城市燃气管网、城市热力管网(或工业园区蒸汽管网)则应该就地注册就地纳税,考虑由地方政府联合电力、油气等大型企业发起设立能源基础设施集成公司,电力、油气等大型企业以地方公司的资产入股,以增加城市政府对电网、管网、热网、动力加注网集成协同权利,提高能效,更好治理雾霾。未来随着技术发展,电表、气表、热表“三表合一”是可以实现的,电网、燃气、热力管网统一进入地下管廊是最科学的。

 

 

转变区域能源规划发展理念,推动能源革命

 

记者:以问题为导向,您认为制约区域能源集成规划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应对举措是什么?

 

 

许江风:

 

最重要的是理念问题。城市发展规划匹配城市主导能源集成规划是中国能源体制革命的核心。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能源规划理念也应相应创新。要转变规划编制理念,以能源需求为基础,将城市作为能源规划的主体,以优先发展城市自身及周边本土各种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编制能源发展规划,这也应是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制度安排。

 

其次是能力问题。区域能源集成规划,需要充分掌握本地的能源资源禀赋,做好需求预测,打破能源行业的条块运行壁垒,同时升级能源基础设施,需要较强的技术支撑和财力支持。技术上,如果城市能源主管部门和城市能源研究单位力量不足,可以委托专业咨询机构对城市电力、动力、火力、热力等能源需求做出详细的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积累,每个省市逐步打造出精干能源研究和管理团队。只有准确预测城市的各类能源需求变化特点,才能有针对性确定能源规划编制。

 

三是牵头力量问题。编制跨省的区域能源规划,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占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需要强有力的省份或重点城市牵头主导,像广东省主导编制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能源规划,否则难以完成高质量的系统规划。

 
原文首发于《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2019年12月9日第45、46期
 

THE

END

审核:齐正平

编辑:赵君陶

 

本信息由中电能源情报研究中心运营,致力于传播能源资讯、分享能源观点,发布《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能源情报研究》精华内容,欢迎关注!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