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

时间:2024-01-05 来源: 浏览: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

危废技术网
危废技术网

gh_58913d86f7dc

专注于危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致力于打造全国危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全产业链科技成果转化集成运营服务平台。

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 生态环境部

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

发改环资〔2023〕17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委、管委、局)、生态环境厅 (局) :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污水处理既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领域。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推动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协同推进污水处理全过程污染物削减与温室气体减排,开展源头节水增效、处理过程节能降碳、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全面提高污水处理综合效能,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美丽中国建设。
到2025年,污水处理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积极进展,能效水平和降碳能力持续提升。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建成100座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
二、强化源头节水增效
(一)加强源头节水减排。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减少生产生活新水取用量和污水排放量。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蓄水、渗水和涵养水能力,削减雨水径流污染。推动工业企业和园区废水循环利用,实现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梯级利用,严重缺水地区示范推动工业园区废水应用尽用。规范工业企业、园区和医疗机构排水管理,对于污染物不能被城镇污水处理厂有效处理或可能影响污水处理厂出水稳定达标的废水,严格限制进入市政污水收集处理系统。
(二)提升污水收集效能。加快消除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空白区,建设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示范区。有序推进雨污分流改造,除干旱地区外,新建城区原则上实施雨污分流。以老旧城区为重点,开展老旧破损、混错漏接等问题管网诊断修复更新,实施污水收集管网外水入渗入流、倒灌排查治理。对于进水生化需氧量浓度低于100毫克/升的污水处理厂,从严审批核准新增污水处理能力,推行“一厂一策”整治。合理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鼓励生活污水就近集中处理,减少污水输送距离。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可建设全地下/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鼓励通过建设公园绿化活动场地等方式合理利用地上空间,提升区域环境品质和城市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三、加强污水处理节能降碳
(三)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推广选用高效节能的电机、风机、水泵、照明器具等通用产品设备,结合厂区升级改造,加快淘汰老旧低效的重点用能设备。优化负荷匹配,避免“大马拉小车”。推广建设智慧水务管理系统,开展全过程智能调控与优化,实现精准曝气与回流控制、泵站变频调控与负载匹配、数字计量精准加药等。推广污水源热泵技术,对厂内及周边区域供暖供冷。鼓励发展节能降耗专业服务,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科学开展污水管网清淤管护,减少甲烷排放。支持依法依规将上游生产企业可生化性强的废水作为下游污水处理厂碳源补充。加强高效脱氮除磷等低碳技术应用,减少脱氮过程氧化亚氮逸散。鼓励污水处理厂使用植物除臭剂、环保型絮凝剂等新型绿色药剂。
(五)加大可再生能源应用。在光照资源丰富地区推广“光伏+”模式,在保证厂区建筑安全和功能的前提下,利用厂区屋顶、处理设施、开阔构筑物等闲置空间布置光伏发电设施。积极布局智能微电网、新型储能设施,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稳定性,鼓励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各地结合实际情况,推动污水(污泥)处理厂通过自建可再生能源设施、积极参与绿证交易等方式,扩大可再生能源消纳规模。
(六)推动再生水利用。坚持以需定供、分质利用、就近利用,扩大再生水利用场景,统筹推进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生态用水等。将再生水合理纳入高耗水项目和洗车、高尔夫球场、人工滑雪场等特种行业计划用水管理,对于具备利用条件的用水户充分配置再生水。结合当地自然禀赋及社会发展需要,有序建设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缺水城市新建城区要提前规划布局再生水管网,鼓励沿工业园区建设再生水厂。西北干旱地区因地制宜推广再生水“冬储夏用”。
四、推进污泥处理节能降碳
(七) 推广低碳处理工艺。 在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处置前提下,逐步压减污泥填埋规模,积极采用资源化利用等替代处理方案。 在确保运行参数稳定、配套高效污染治理设施前提下,可利用垃圾焚烧厂、火力发电厂、水泥窑等设施处理能力协同焚烧处置污泥,并将新增废气污染物纳入排污许可管理。污泥单独焚烧时,鼓励干化和焚烧联用,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和余热利用技术,提高污泥热能利用效率。
(八) 加强能源资源回收利用。 加强污泥沼气回收利用,推广沼气热电联产。遵循“安全环保、稳妥可靠”的原则,积极采用好氧发酵、厌氧消化等工艺,回收利用污泥中氮磷等营养物质。 积极推广污泥土地利用,鼓励在满足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将处理后的污泥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用于国土绿化、荒漠改良、矿区修复等。推动污泥焚烧灰渣建材化和资源化利用。加大科普宣传,消除认识误区,畅通污泥资源化产品市场出路。
五、完善支持政策
(九)强化标准引导。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要求,各地方应突出问题导向,基于本地区经济社会情况、流域水环境容量、污水水质等因素,统筹考虑能耗、药耗增加,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制定污水排放地方标准。做好再生水利用系列标准制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城镇污水处理碳排放统计核算、监测计量等相关标准。加快制定《协同降碳绩效评价 城镇污水处理》国家标准,适时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十)加大科技支撑。开展污水处理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突破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高盐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高性能膜材料、环保型药剂、温室气体控制、智能监测与优化控制等关键共性技术,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与污水处理工艺融合发展。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减污降碳协同等创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技术集成示范和应用推广。
(十一)完善激励政策。加大对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升级改造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申请绿色信贷或通过绿色债券融资。推动建立污水处理服务费与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污染物削减量、出水水质、污泥无害化稳定化处理效果挂钩的按效付费机制。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领域税收优惠政策。将污水(污泥)处理厂光伏发电、沼气发电等绿色电力纳入电网企业保障性收购范围,依规向符合条件的项目核发绿色电力证书。
(十二)建设绿色低碳标杆厂。推动建设一批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鼓励标杆厂实施“厂—网—河(湖)”一体化专业化运行维护,开展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的先行先试。加强对配套工程建设的各类要素保障,推动重点工程项目有序实施。总结推广标杆厂建设的经验模式和实践案例,引导全行业对标对表。鼓励各地依托标杆厂打造宣传教育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加强绿色低碳理念的宣传教育。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意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各省(区、市)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抓好工作落实,摸排本省份处理能力10万吨/日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能耗及碳排放情况,明确建设改造目标和建设任务,推动本地区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
生态环境部
2023年12月12日

来源:国家发改委。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图片、观点保持中立,图片文字均来自网络,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消息。版权归原作者。有版权方面不当之处,欢迎回消息告知删稿事宜,本号将尽快处理。谢谢!

危废事业部: 危废技术网聚焦危废领域会议培训、政策咨询、产业研究咨询、科技成果转化、区域综合治理、产业示范项目调研提升、投融资等相关业务。

王欣:15120037260(微信同)

尾矿事业部: 专项负责尾矿综合利用创新论坛,尾矿专项会议、尾矿及重金属专项培训,全面面向矿山企业提供尾矿固废管家咨询服务+矿山企业尾矿综合利用技术解决方案+尾矿综合利用技术选型方案+尾矿产业规划询,面向行业提供尾矿综合利用科技技术成果转化等。深度提供尾矿产业政策,洞悉产业走向,服务矿山企业。

王芳:13911273359(微信同)

科技成果转化标准部: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资源综合利用分会将以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加强政、产、学、研、用、金、介系统创新合作模式,构建资源的规模化、高质化利用模式,形成多元化技术及产业体系,紧跟碳中和、碳达峰发展政策契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方式,以绿色发展为主线,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标准制修订、科技成果评价、固废医生、职业培训等工作。

高蓉:17361645491 (微信同)

规划咨询部: 工业固废网规划咨询部专门为地方政府提供工业固废“十四五”专项规划、产业园规划、碳达峰实施方案,部委无废城市/无废园区/大宗固废/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申报/EOD项目包装/无废城市项目打造、精准招商引资等服务;为产废、利废企业提供整体固废管家、固废一体化技术解决方案(检测试验、中试、工业试生产、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ESG评级报告、骨干企业/无废工厂/绿色制造体系/“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能效领跑者等申报。

杜建磊:18730449128(微信同)

工业固废事业部:

大宗固废全产业链服务: 中国工业固废网作为北京固废通固废资源化有限公司旗下的核心产品,专注于推动尾矿、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钢铁冶金渣、有色冶炼渣、赤泥、建筑垃圾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进步和发展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包括信息集成与宣传推广、会议会展培训、产业咨询、科技成果转化与投融资、产业示范培育、区域资源循环产业规划等。

范海华:13718984266(微信同)

建筑垃圾、赤泥事业部: 专项负责建筑垃圾相关创新论坛会议、专项培训,面向政府和企业提供建筑废弃物管家咨询服务+技术解决方案+产业规划,面向行业提供建筑废弃物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等。深度提供建筑废弃物产业政策,洞悉产业走向,服务相关企业。

刘龙飞:15011463588(微信同)

煤矸石、煤基固废事业部: 煤矸石综合利用专项会议,全面提供煤矸石咨询服务、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解决方案、煤矸石产业规划、提供煤矸石综合利用科技成果转化;全方位解析煤矸石行业政策,全方位服务煤炭企业综合利用难等问题

罗靖宇:15701670706(微信同)

会员服务: 工业固废网以“以实现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健康持续发展”为使命,以“卓越、品质、专注、精准”的服务理念为指导,以六大子平台为支撑,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综合治理服务、投融资服务,助力企业成长,培育先进示范,推动区域产业生态链,打造互联网+产业新模式。特邀请相关固废单位加入我们,期待我们携手同行,共同助力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范海华:13718984266(微信同)

新能源固废事业部: 聚焦废旧锂电池、光伏板、风电叶片等新能源废物循环利用。为固废产出单位、处置单位、技术单位等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提供产业政策研究、市场咨询、成果转化等专业化服务;开展先进技术选型对接、示范工程参观考察、组织召开全国性新能源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行业论坛;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宣传优秀项目和典型案例,推广先进经验,宣传新能源产业废物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助力行业双碳目标实现。

王文军:13522009005(微信同)

危废/固废综合利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产业咨询 | 规划编制 | 可研报告 | 实施方案 
| 技术对接| 技术装备推广   | 产品宣传

 | 投融资服务 | 招商引资|

危废技术网

工业固废网

固废智库

矿山固废智库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丰管路16号(优橙创新中心B座)2号楼3层3003
电话: 010-88335135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