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两会能源观察第十期 | 加快能源行业数字化升级

两会能源观察第十期 | 加快能源行业数字化升级

时间:2023-03-14 来源: 浏览:

两会能源观察第十期 | 加快能源行业数字化升级

CASEnergy 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中心
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中心

CASEnergy

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团队是中科院从事能源战略情报咨询服务的专业智库,致力于能源知识挖掘与分析,密切跟踪能源战略、科技发展、产业布局等最新进展,为决策层战略决策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高端咨询服务。欢迎联系:energy@whlib.ac.cn

收录于合集 #2023年两会能源观察 10个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在数字化浪潮席卷下,传统能源行业迫切需要借助 5G 等先进数字化技术,提效增速、转型升级,顺应时代发展。两会期间,委员代表们就数字中国进程下的能源系统数字化发展建言献策。
一、统筹规划推动能源数字化融合
全国政协委员孟振平 表示,当前数字化、绿色化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正深刻改变全球产业发展竞争格局。建议一是以数字化引领绿色化发展,以绿色化带动数字化升级,以数字电网为关键载体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推动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以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二是将“两化协同”作为重要内容,深化“两型建设”顶层设计,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发展局面,将数字电网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行动项,纳入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一体规划、一体建设。加快数字电网建设,打造“两化协同”标杆示范、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典型实践。三是支持电网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延链强链补链,推动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此外,建议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加强数字技术、绿色技术等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周敬余 表示,不断提高电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有利于实现设备运行数字化在线监控与线下维护处理有机融合,促进运维服务质量提升,确保电网设备运行正常。建议构建具备数字化服务能力的新型能源网络,提升对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建设的支撑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曹志安 建议,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作用,用数字化、互联网思维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加快推动生产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引领带动装备制造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张帆 表示,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未来分布式资源加快发展,综合能源、电动汽车广泛应用,电力系统的随机性、波动性、不确定性将更加凸显,电力系统稳定和平衡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电力装备产业要积极推动传统电力装备的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升级,切实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攻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真正成为高端电力装备领域的技术引领者,支撑电网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
二、数字赋能促进能源行业清洁转型
全国政协委员徐鹏飞 认为,数字化对核电产业的影响是全方面的,推动了核电产业数字化和整个产业的持续升级。引入数字化实现了对原有核电厂设计、建造、调试、运行全过程的全方位升级,提高了核电厂的建设效率与经济性,提升了核电厂运行的操作便捷性与安全性。同时,数字化还有利于形成全核电产业数字化集群,通过推进 5G 、北斗、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正不断加速核电领域核心工业软件国产化进程,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产业互联网平台,助力未来实现更广泛的产业互联互通。
全国人大代表李生权 认为,构建数字技术支撑体系,将有利用数字技术发展红利,推动电网、企业、数字化及市场化“四个转型”,实现跨地区电网互通,促进地区间能源合作、互利共赢,也将提升社会电力获得感,进一步推动现代供电服务体系提质升级。建议聚焦电网运行全环节、设备管理全过程、生态服务全方位、经营治理全场景四个链条,以数字电网建设驱动公司业务流程、管理模式、作业方式和服务方式变革,逐步建成精准反映、状态及时、全域计算、多元协同的数字电网。
全国人大代表尹同跃 建议,构建国家级汽车制造业产业数字化创新研究院。一是工信部、科技部、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管理应用中心等部门联合汽车行业头部企业,成立国家级汽车制造业产业数字化创新研究院,重点研究数字化赋能汽车企业、汽车行业的发展,促进中国汽车企业快速实现换道超车,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世界地位。二是根据汽车全产业链条里的各个环节,建议研究院与地方头部企业合作,成立研究院试点分院,让数字化的力量更全面、更深度地参与产业行业的各个环节中。
全国政协委员邵丹薇 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全国统一的充电监控平台,挖掘大数据价值,集成接入各类充电设施和新能源企业运营平台数据,发挥数据赋能作用,为充电资源的大范围优化配置提供支撑;同时引导企业合作,实现各类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用户充电体验。
三、完善面向“双碳”的数据监测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莫鼎革 介绍,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系统的行业碳足迹数据库。建议一是基于目前原油勘探开发、原油运输、物料进出厂、物料加工、能源消耗、辅助生产、三剂消耗、产品销售等环节已有的数字化基础,通过市场激励和政策引导,发挥云计算和大数据优势,加强各产业链数字化协同管理,进一步完善碳足迹核算和评价工作。二是基于现有的石油化工产品碳足迹核算和评价技术标准、方法学研究,结合石油化工行业主数据、业务流程等标准化成果,快速形成石化行业的碳足迹行业数据库,并形成标准,推广认证,逐步形成主要产品碳标签,实现产品碳足迹对标管理、动态管理。三是采用碳足迹动态数据库支撑石化行业的基准线法碳配额。四是探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和碳标签的应用结合。五是政府加大碳标签技术支持和财政补贴。在碳标签施行初期,政府可以考虑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财政补贴,在全国范围统一碳足迹标签的测算标准,为消费者提供准确有效的参考依据。
全国政协委员杨杰 认为,我国现有的数据中心碳排放评价体系未充分体现数据中心的经济效益和减碳效益。建议一是建立更加科学的数据中心碳排放评价体系。合理测算数据中心拉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能源产出率,科学衡量数据中心赋能全产业体系的碳减排贡献,为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二是加快推进数据中心项目能耗单列进程。建议结合《“十四五”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实施方案》,制定数据中心项目能耗单列的政策指导文件,加强国家部委与地方政府的协同联动,有效解决数据中心供需矛盾。三是有序推进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考核。建议引导各地政府以电能利用效率而非整体能耗作为数据中心管控的重要考核依据,结合各地实际气候条件和能源情况,递进式、差异化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中心性能指标,引导行业企业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数据中心的生产运营过程,不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四、试点示范探索智慧能源系统解决方案
全国政协常委李家杰 强调,要实现零碳城市试点落地,需要政府、产业、高校及研究机构等多个角色的通力协作,构建不同模式的零碳示范城市试点,形成中国城市能源转型之解决方案。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选择试点,整体规划,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对原有能源系统进行优化,通过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对能源数据的实时管控,构建以智慧能源为核心的国家级零碳示范城市。

信息综合编摘自: 中国电力报、中国能源报、新京报、中国证券报、科技日报等

感谢喜欢 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中心 微信公众号的您能够持续保持关注,我们将继续和您一路同行。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