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一文读懂“绿碳”与“蓝碳”

一文读懂“绿碳”与“蓝碳”

时间:2022-10-09 来源: 浏览:

一文读懂“绿碳”与“蓝碳”

能源互联网时代
能源互联网时代

stdgas

解读能源互联网,助力综合能源服务。关注行业热点,传播深度洞见,链接行业资源,打造专业媒体、智库和平台。

收录于合集
文丨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年来,“双碳”观念深入人心,“绿碳”和“蓝碳”也逐渐从概念走向行动。

“绿碳”与“蓝碳”是什么?

所谓“绿碳”是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如扩大森林绿地面积、保有健康的湿地、给高楼和立交桥架的水泥立面种上爬山虎等都是绿碳的重要组成部分。

“蓝碳”是指利用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在我国分布相对广泛,单位面积固碳潜力较大。

“蓝碳”与“绿碳”各有哪些优势?

与绿色碳汇等其他碳汇相比,蓝碳具有固碳量大、效率高、储存时间长等特点。森林、草原等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储存周期最长只有几十年,而蓝色碳汇可长达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碳汇效果显著。因此,蓝碳可有效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前沿领域。发展蓝碳是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可进一步丰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的内容。

我国的“蓝碳”发展

在我国,发展蓝碳的自然条件可谓得天独厚。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海草床、红树林、盐沼这三大蓝碳生态系统的国家之一,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和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670万公顷的滨海湿地,这些辽阔的区域恰恰是蓝碳发展的空间。不仅如此,我国海水养殖产量常年位居世界前列,贝类和大型藻类产量占总产量85%左右,不仅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还能消氮除磷、净化海水,贡献了优质的食物和工业原料。

作为海洋大国,我国拥有辽阔的陆架海、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雄厚的海水养殖业和扎实的海洋碳汇科研实力。增强我国的海洋碳汇能力,促进实现碳中和,亟须改善我国海岸、海域和海岛生态环境功能,在海岸带及近海形成科学、可持续的碳循环系统。

“蓝碳”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
陆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
被称为“绿碳”
相对于陆地上的“绿碳”
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
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的过程
被称为“蓝碳”
“蓝碳”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
是陆地碳库的20倍
大气碳库的50倍
海洋储碳周期可达数千年
红树林、海草床和滨海盐沼
组成了“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
按全球平均值估算
我国“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的年碳汇量
最高可达308万吨左右
这三类生态系统的覆盖面积
虽然不到海床的0.5%
却是储碳固碳的高手
小身板 大能量
“蓝碳”生态系统了解一下
红树林、海草床和滨海盐沼 能够捕获和储存大量的碳
具有极高的固碳效率
以海草床为例
海草是唯一可以生活在水下的开花植物
它能够吸收空气和海水中
大量的二氧化碳

海草床的全球分布面积
大概占海域面积不到0.2%
它的固碳量
可以达到海洋固碳量的10%以上
专家介绍
经测算,修复养护1万亩的海草床
可以中和20万辆汽车每年的碳排放量
(汽车每年平均行驶2万公里)

红树林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0.1%
其固碳量却占全球总固碳量的5%
它的植被和沉积物的固碳量
大约是热带雨林的3~4倍
滨海盐沼的储碳固碳能力如何?
戳视频,一同了解!

<iframe allowfullscreen="" class="video_iframe rich_pages" data-cover="http%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jpg%2FXvS8d7XmQ8ymcKu9b6b9ZzWkuIccFkd3zKMF8ZjP5BToCCAUh10yzjZsPROpMXVX8SEEWPonj1t9ygVFs09MPw%2F0%3Fwx_fmt%3Djpeg" data-mpvid="wxv_2444284607702482949" data-ratio="1.7777777777777777" src="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444284607702482949" data-vidtype="5" data-w="1280" frameborder="0" style="border-radius: 4px;"></iframe>
保护修复海洋生态系统
提高海洋碳汇能力
我国通过保护、修复
红树林、海草床等生态系统
增强海洋碳汇能力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面积4000亩左右的红树林
郁郁葱葱,长势良好
这是福建漳州近年来
修复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植物群落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种植了750亩的海草
为湿地底栖生物、鸟类等
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场所和觅食地
最新监测结果显示
我国红树林、海草床等生态系统
得到有效保护
2021年全年
全国新造红树林面积2878公顷
总面积达到3万公顷左右
辽宁兴城、河北曹妃甸、山东青岛等
主要海草床分布区
海草床面积有所增加
自然资源部北海监测中心
高级工程师于庆云介绍
通过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包括滨海湿地修复
红树林保护、岸线整治等
近岸海域生态状况呈现稳中向好趋势
对助力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来源:  灵碳星球

记得点赞、赏、关注哦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