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曲久辉院士:环境工程学科几个重要方向性问题

曲久辉院士:环境工程学科几个重要方向性问题

时间:2023-09-25 来源: 浏览:

曲久辉院士:环境工程学科几个重要方向性问题

固废观察
固废观察

zhyi1961

由上海环联董事长张益创办,整合环联固废产业平台资源,打造最具影响力的固废智库平台。

收录于合集

以下文章来源于NewMIT ,作者NewMIT

NewMIT .

清华大学NEW-MIT团队公众号,旨在宣传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追踪环保科技前沿动态,介绍团队最新科研进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曲久辉在深圳举办的第三届环境工程青年学者学术沙龙上作了主题为《环境工程学科几个重要方向性问题》的特邀报告。 曲久辉院士在报告中首先指出,开放性科学体系能够促使新知识不断扩展和传播。随着科学内容、工具和进程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开放科学新范式将形成增强可再现性、透明度、共享和合作,并将这种做法融进科学事业。

(一)新知识交互融合下的环境工程学科基础

曲久辉院士指出, 环境工程学者们善于交叉、学习、跟踪新知识。但这也导致缺乏原创性知识,即探索和补充现有知识体系中缺失的部分,难以真正做到“从0到1”的 源头创新

环境工程学科以生物、化学、物理、材料等成熟知识体系为学科基础,最终形成一种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学问 。合理运用基础知识进行组合并形成环境工程学科系统,可以获得 交叉性知识 ,认知其他学科无法认知的 科学规律 第六次科技革命 促进着人类社会科学向交叉学科方向迈进,这恰恰符合环境工程学科知识发展所具备的 交叉性 环境工程学科工作者应以新知识为基础与启示,在交叉学科领域做出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曲久辉院士以减污降碳协同的太阳能工程、治理过程中原位生物合成、水处理过程中的原位自组装等 新时代科学问题 为例,指出 应用性知识是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新原理及新方法

(二)面向人与自然共同体需求的环境工程颠覆性技术

曲久辉院士 认为 新知识伴随着 颠覆性技术 的产生,颠覆性技术具有 突变而非连续性的突破、对原有理论或原理的颠覆或填补缺失、可以改变现状或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对创新范式有重大变革的特点

环境领域首先产生具有颠覆性特性的是 认知 ,人类对自然的无节制干预遭到了报复,在敲响警钟的同时首先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在环境技术领域,尽管存在活性污泥法、饮用水处理工艺等新工艺方法,但我们对环境工程领域的颠覆性概念仍缺乏自信,即环境工程技术领域仍 缺乏实质性创新和颠覆性、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技术

他还说道:“我们环境工程领域学者需要对创新技术的缺失现状进行反思, 这种状况在 本质上体现了 实质性和颠覆性 思想的缺失。此外,我们还没有跟上 科技革命 的步伐。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新知识的探索仍然是亦步亦趋,我们还没有进入 现代主流科技 的内核。作为折叠式的弱势群体的我们,更多情况下是服从式驱动地解决问题。

青年学者们应努力解决 颠覆性环境问题 ,这需要做非即成的,自我思维定式的突破,这要求青年学者个体和群体思维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和重构,有穿越即成和透视陌生的眼光,突破环境工程的限定,做 更有眼界和高度的科研 。”

(三)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性灾害的环境系统构建

曲久辉院士认为气候变化不仅限于温室气体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是 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 。缓慢、广泛的、能量释放巨大的、影响长远而深刻的气候问题的核心是 能量的不平衡 。因此在研究和认识气候变化时,要从 能量驱动和能量平衡角度 看待和解释 问题

突发性灾害可能爆发或积累导致的突发。而最可怕的是人为性的突发灾害问题,当有不知情,没有检测手段,不能识别病原微生物污染水源时,人类将会面临灭顶之灾。因此,青年学者研究突发性灾害问题是有价值的。

为了应对气候突发性变化,应构建具有 弹性、韧性 的环境体系。以能量平衡、环境友好、冗余性、恢复性、系统性为 准则 ,持续探索局部或整体环境系统的自适应性与外部扰动的 动力学机制

曲久辉院士总结道:“ 科研范式的变革 是必要的。如何在研究者的自由探索和进行有组织的科研二者之间进行平衡,如何坚持独立性的探索,是实现技术上 原创性、颠覆性突破和创造新知识的关键 。高度重视科学问题的凝练科学问题,一定要将研究思想与科学本源共振。”

来源 |  NewMIT

往期热文回顾

好文推荐 | 戴晓虎团队:循环经济背景下污水厂污泥中铝盐的分离与回收技术研究进展

隐蔽的餐厨废弃油脂商业帝国——油脂危害

碳中和约束下中国其他垃圾能源化:挑战与展望

不止绿电!垃圾焚烧是时候回归服务属性了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