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金点子】完全原生参数法提高柴达木盆地G 区块堵漏成功率

【金点子】完全原生参数法提高柴达木盆地G 区块堵漏成功率

时间:2023-02-03 来源: 浏览:

【金点子】完全原生参数法提高柴达木盆地G 区块堵漏成功率

原创 王学成 天然气工业
天然气工业

tianranqigongye

创刊于1981年,是由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关注地质勘探、开发工程、钻井工程、集输加工、安全环保、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Ei检索、CSCD核心、中文核心、中国科技核心、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

收录于合集

完全原生参数法提高柴达木盆地G 区块堵漏成功率

1. 目的

柴达木盆地G 区块垂向地层岩性波动大、天然裂缝多处发育、长裸眼段地层压力系统复杂,钻井作业时漏失次数较多,并且呈现漏失类型多、漏点分布规律性差、局部多种漏失叠加等特点。 以近期完钻的10 口井为例,单井平均漏失次数多达9 次。 由于缺乏漏层预测手段,现场钻遇漏失后主要依靠人为经验判断漏失类型,再逐一试验用已有的颗粒、水泥等封堵材料进行封堵,一次堵漏成功率不足40%,单次堵漏需要3 天以上,堵漏材料选择准确率低。 此外,多种材料多次试堵将加大现场材料准备难度和作业周期、增加作业成本。 为此,引入完全原生数据再现技术,建立矿场入井材料性能、施工工艺参数与钻遇漏层后地面可直接获 取信息的定量关系,计算设计工艺下垂向地层漏速分布,实现漏点钻前预测。 通过反算具体漏层漏速下降为零时的入井材料性能、施工工艺参数取值,确保人工选择堵漏材料的准确性,提高矿场漏失控制的成功率。

2. 方法

收集G 区块内10 井次钻完井76 项原生参数的35 万余个数据,以漏失速度为目标函数,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神经网络等数学方法,每10 m 拟合原生参数与实际漏失速度间的定量关系400 套。以自身误差最小为指标,优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的数学关系,代入设计的钻进工艺参数,计算垂向4 000 m 的漏点分布及漏速大小,实现钻前漏层预测。采用扰动分析法逐一筛选各漏层漏速主控因素,反算漏速降至零时,主控因素中一系列入井材料性能与施工工艺的优化值,指导现场封堵材料的选择。如图1 所示,完成了垂深2 480 m 设计工艺钻进漏速预测及应用优化封堵材料漏速预测。

图1 预测垂深2 480 m 处漏点漏速(左)
及应用优化后封堵材料漏速(右)分布图

3.作用和效果

C3-X 井设计垂深约4 050 m,钻前利用漏失主控方程预测出全井筒垂向上共4 处漏点,分布在垂深30 ~ 40 m、2 740 ~ 2 760 m、3 250 ~ 3 270 m、3 370 ~ 3 390 m 等4 个井段内,预测漏速范围为3.20 ~ 28.96 m 3 /h,据此提前制订了适合的堵漏材料性能和施工工艺参数调整方案。实际完钻后全井筒钻遇漏点共5 处,分布在垂深32 ~ 43 m、2 726 ~ 2 738 m、2 751 ~ 2 757 m、3 253 ~ 3 262 m、3 381 ~ 3 385 m 等5 段内,漏层预测准确率达到80%。其中,预测准确的4 个漏点应用推荐的封堵材料与工艺后实际一次封堵成功率为100%,单次堵漏平均损失工时仅1.18 天,较区域平均水平下降了67.10%,封堵材料选择准确,堵漏效率提升明显。


作者简介 王学成,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 究院;魏攀峰,北京力会澜博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作者E-mail :

特约栏目主编: 代娟

编辑   董莎

《天然气工业》

Ei收录期刊

中国百强报刊

CSCD核心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Q1期刊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中国地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T1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


编辑:张  敏

审核:王良锦  黄  东

点击 阅读原文 ,链接到《 天然气工业 》官网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