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绝对零度下工作的分子温度计
接近绝对零度下工作的分子温度计
cpsjournals
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www.cpsjournals.cn)是我国最权威的物理学综合信息网站,有物理期刊集群、精品报告视频、热点专题网页、海内外新闻、学术讲座,会议展览培训、人物访谈等栏目,是为物理学习和工作者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的公众平台。
北京大学 王树峰 编译自Sophia Chen. Physics ,October 20,2023
本文选自《物理》2023年第12期
为了研究微电子元件等微小系统,研究人员希望绘制低温下纳米尺度的温度分布图。但目前的技术总会引入部分热量,破坏测量的结果。最近一个研究小组展示了一种低温温度计,它可以达到微尺度分辨率,并且对被测量系统的温度影响很小。它把微小晶体中嵌入的单分子作为传感器,具有毫开尔文的灵敏度。该技术可广泛用于低温下纳米结构表面的热特性研究。
温度有多高? 激光束(黄色)加热图案化的硅膜,而另一束激光(红色)则激发膜表面一块晶体中包裹的单个二苯并三萘(DBT)分子。发射光子(红色椭圆)的谱线线形揭示了DBT分子所在位置的温度,表面温度在3—30 K之间
在各种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理解和控制材料中的热量流动至关重要。例如,研究人员使用低温冷却的石墨烯等二维材料,将热量从微电子设备中的热点传导出去。低温下,热量可以在这些材料中长距离传输而不耗散,使得这些材料成为极其有效的热导体。然而,人们对这种热传输的精确机制仍然知之甚少。更普遍地说,研究人员还希望深入理解材料在低温下的其他反常热特性,例如热以波的形式流动的状态。
意大利国家光学研究所(INO)的Victoria Esteso和她的同事希望绘制表面温度分布图,以便理解这些特性。但目前能够在低温下提供微米级分辨率的技术并不适合,因为它们会向被测系统传输大量能量。尽管这对于某些类型的测量无关紧要,但在温度分布测量中就无法接受了。因此Esteso和她的同事们尝试了一种新的方法。
他们采用的温度计是纳米晶体,晶体内含有几个包裹在蒽基质中的二苯并三萘(DBT)分子。当用红色激光照射时,DBT分子会发出荧光,其光谱线宽随着温度升高而变宽。因此,通过测量线宽即可得到纳米晶体的温度。
Esteso和她的同事在一个以三角形微孔作为格点的硅膜系统上测试了该技术。这些孔有400 nm宽,占据了膜面积的60%,这种类型的“纳米结构”膜可用于管理某类微电子设备中的热流。研究人员首先将DBT和蒽混合在水中,并从溶液中生长出纳米晶体。然后他们将一层薄薄的含有纳米晶体的液体覆盖在膜上,让水蒸发。随后,研究小组使用激光束依次加热膜上距晶体不同距离的一系列点,并使用另一束激光照射晶体并测量每种情况下的温度。所得温度与距离的关系与理论模型相符,验证了测温技术。
在另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加热了膜上的一个点,并照射了在面上散布的发光晶体,从而创建了具有微米分辨率的温度分布图,由此确定膜的导热率。
INO团队负责人Costanza Toninelli表示,用于在DBT分子中激发荧光的激光功率低至纳瓦,因此其加热效果可以忽略不计。她说:“在分子和膜之间没有明显热传递的条件下,我们测得了温度”。
该温度计在3—20 K的温度下工作效果最佳。虽然研究人员的目标是使用这项技术来研究纳米结构膜中的传热,但他们表示该方法也可以实现商业应用。Toninelli表示,一家德国纳米技术公司有兴趣使用这种方法来探测其低温恒温器内的温度分布。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使用单分子光谱是非常独特的”,葡萄牙阿威罗大学研究光子学和纳米材料的Carlos Brites认为,在相对较新的纳米测温领域,拥有针对新应用的新技术是有帮助的。
中子弹是怎么一回事?|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晶体缺陷研究的历史回顾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相变和临界现象(Ⅰ)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相变和临界现象(Ⅱ)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相变和临界现象(Ⅲ)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凝聚态物理的回顾与展望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声学与海洋开发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模型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我对吴有训、叶企孙、萨本栋先生的点滴回忆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物理学界的一支奇葩(Ⅰ)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物理学界的一支奇葩(Ⅱ)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原子核裂变的发现:历史与教训——纪念原子核裂变现象发现6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回顾与展望——纪念量子论诞生10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我的研究生涯——黄昆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结合的典范——回顾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对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研究的历史性贡献(上)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结合的典范——回顾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对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研究的历史性贡献(下)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为了忘却的怀念——回忆晚年的叶企孙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从分子生物学的历程看学科交叉——纪念金螺旋论文发表5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美丽是可以表述的——描述花卉形态的数理方程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爱因斯坦:邮票上的画传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趣谈球类运动的物理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转瞬九十载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一本培养了几代物理学家的经典著作 ——评《晶格动力学理论》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朗道百年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以天之语,解物之道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软物质物理——物理学的新学科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宇宙学这80年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熵非商——the Myth of Entropy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物理学中的演生现象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普渡琐记——从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谈起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天气预报——由经验到物理数学理论和超级计算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纪念Bohr的《伟大的三部曲》发表100周年暨北京大学物理专业建系10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同步辐射历史及现状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麦克斯韦方程和规范理论的观念起源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空间科学——探索与发现之源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及其作用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凝聚态材料中的拓扑相与拓扑相变——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我所熟悉的几位中国物理学大师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量子力学诠释问题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高温超导研究面临的挑战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非常规超导体及其物性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真空不空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通用量子计算机和容错量子计算——概念、现状和展望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谈书说人之一:《理论物理学教程》是怎样写成的?|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奋斗 机遇 物理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关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时空奇点和黑洞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凝聚态物理学的新篇章——超越朗道范式的拓扑量子物态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物理学思维的艺术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对于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变换的低速极限是伽利略变换吗?|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杨振宁先生的研究品味和风格及其对培育杰出人才的启示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庞加莱的狭义相对论之一:洛伦兹群的发现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
2023年血糖新标准公布,不是3.9-6.1,快来看看你的血糖正常吗? 2023-02-07
-
2023年各省最新电价一览!8省中午执行谷段电价! 2023-01-03
-
GB 55009-2021《燃气工程项目规范》(含条文说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2021-11-07
-
PPT导出高分辨率图片的四种方法 2022-09-22
-
2023年最新!国家电网27家省级电力公司负责人大盘点 2023-03-14
-
全国消防救援总队主官及简历(2023.2) 2023-02-10
-
盘点 l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现任领导班子 2023-02-28
-
我们的前辈!历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完整名单! 2022-11-18
-
关于某送变电公司“4·22”人身死亡事故的快报 2022-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