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四川发现木绒超大型锂矿床,AMT法和地电化学测量有效

四川发现木绒超大型锂矿床,AMT法和地电化学测量有效

时间:2024-03-18 来源: 浏览:

四川发现木绒超大型锂矿床,AMT法和地电化学测量有效

地质矿业信息交流平台
地质矿业信息交流平台

dizhixinxi

宣传发布地质行业资料,传递地质矿业资讯,地矿平台正版书城,销售地矿行业正版图书及创意商品,为让地矿行业工作增添趣味!

木绒锂矿钻探岩心 (来源: 姬长玉,周勇. 中国矿业报,2024-1-20

AMT和地电化学测量法在川西雅江木绒锂矿区深部找矿中的研究及应用

岳大斌 1 ,刘攀峰 2 ,廖兴健 1 ,陈加中 1 ,李杰伟 2 ,杨青松 2 ,杨秀娟 1

1 四川省第三地质大队

2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第一作者:岳大斌 ,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深部找矿工作。
通信作者:刘攀峰 ,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勘查地球化学、表生地球化学及地电化学找矿研究。
           
导读:
2024年1月18日, 据新华社报道,我国在四川雅江探获锂资源近百万吨, 是亚洲迄今探明最大规模伟晶岩型单体锂矿。
“这为我国实现找锂重大突破,起到了示范作用!” 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 在2024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上 兴奋地说。    
历时5年, 累计钻探进尺4万余米,钻孔钻进深度1302.5米,创造了川西地区锂矿深部勘探的记录; 提交超大型矿床1个,Li 2 O平均品位1.62%,探获资源量近100万吨, 其中Ⅰ号主矿体刷新了亚洲最大规模伟晶岩型单体锂矿储量纪录 (姬长玉,周勇。中国矿业报,2024-1-20)。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24-01-18) ,上市公司盛新锂能(002240.SZ)旗下公司拥有木绒矿山探矿权。根据《川西甲基卡烧碳沟地区伟晶岩脉地球化学特征》, 木绒矿所在的大矿脉带就是著名的甲基卡矿区,其邻近矿脉有天齐锂业的雅江县措拉矿和斯诺威的德扯弄巴矿 根据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 2023年8月出具的 《〈四川省雅江县木绒矿区锂矿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 (川矿评储[2023]25号), 探矿权内Ι号、Ⅱ号矿体总计探明的资源情况为: (探明+控制+推断)矿石资源量6109.5万吨, 金属氧化物量Li 2 O(氧化锂)98.963万吨,平均品位1.62%。
地质工作就是科技工作, 为突破传统认识,系统总结成矿规律,改进钻进钻探工艺, 研究团队创立了一套高效的深部找矿技术“组合拳” —— “地质、地球物理(AMT)、地电化学和遥感 多元信息综合找矿技术组合,精确定位深部隐伏矿体,最后使用钻探验证的综合手段” 高原地区寻找稀有金属矿的综合勘查模式 。结合矿物共生组合分带, 还建立了木绒锂矿矿物垂直分带模型,创立了隐伏巨型单脉锂矿找矿模型 (姬长玉,周勇. 中国矿业报,2024-1-20)。 由此可见,地球物理MT方法和地电化学测量法应用效果不错。
川西木绒锂矿区 位于雅江穹窿群北东部、甲基卡稀有金属矿田西部外围, 但受限于高原地区地形切割深、第四系覆盖层厚 ,常规物化探方法(土壤测量、大功率电法测量)找矿效果不佳。 本文介绍了 AMT 和地电化学方法 在木绒锂矿区深部找矿中的研究及应用成果
通过实验研究, 地电化学测量结果显示 在500m以浅Li元素及伴生元素的组合异常 对深部锂矿(化)体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AMT测量方法的 电阻率曲线梯度带 能够反映脉状矿化体、伟晶岩的产出部位及大致埋深 通过钻孔验证 发现两者异常与矿(化)体位置耦合度非常高, 证明该综合手段对深部找矿具有实际意义; 同时在矿区外围开展找矿预测,圈定两处找矿靶区, 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指明方向。
本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203067)、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22GXNSFBA035548、2021JJA150037)、广西中青 年能力提升项目(编号:2022KY0261)及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科技项目(编号:SCDZ-KJXM202306)联合资助。
                 
------内容提纲------
0 引言
1 区域及矿区地质特征
2 物化探方法及采样分析    
2.1 音频大地磁测深(AMT)测量
2.2 地电化学测量
3 找矿应用成效
3.1 音频大地磁测深(AMT)测量
3.1.1 矿区代表性岩石的物理特征
3.1.2 AMT方法可行性试验
3.2 地电化学测量
3.2.1 地电化学测量方法可行性试验
3.2.2 数据分析与异常特征
4 成效对比与潜力评价
4.1 成效对比
4.2 潜力评价
5 结论
-----------
0   引言
甲基卡稀有金属矿集区 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矿床集中产出地 ,前人工作多集中在甲基卡、容须卡穹隆之中,并在甲基卡地区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 但该地区的勘查手段均为传统常规的找矿方法,主要集中在地表或中浅部的找矿工作 而且川西锂矿勘查手段简单,钻孔大多深度不超过 300 m (许志琴等, 2020 ), 有必要针对高原地区地形切割严重、第四系覆盖厚等特点,探索一套高效的深部找矿技术组合。

音频大地电磁测量法( AMT 是一种广泛用于大深度测深的地球物理方法, 易于在电磁干扰程度不高的深切割地区开展工作 为了修正周围其它场源的干扰, 在外部干扰比较大的地方,通常也可使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 CSAMT )来进行深部物理异常的探测工作 虽然地球物理探矿手段众多,但多解性始终存在,直接影响深部找矿的成功率 地电化学测量 是利用地球物理手段获取地球化学信息的 一种非常规综合找矿手段,在人工电场的作用下提取与成矿相关的金属微粒 (罗先熔等, 1989 ),达到寻找隐伏金属矿的目的,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地貌覆盖区的找矿工作, 并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其缺点就是无法定量确定矿致异常体的深度 本次应用地电化学测量和 AMT 测量,对川西木绒锂矿区的 找矿成效进行探讨,同时在矿区深边部开展找矿预测,以期取得更大找矿突破。

1   区域及矿区地质特征
木绒锂矿床 位于松潘 - 甘孜 - 甜水海造山带(图 1a ),是三叠纪末期昆仑地体、羌塘地体和扬子陆块碰撞的产物, 其因产出多个大型 - 超大型硬岩型锂矿(甲基卡、李家沟、党坝、措拉、烧碳沟等)而受世人瞩目 在大规模印支期滑脱逆冲收缩事件之后, 发生晚印支期至燕山期 大量地壳重熔 “S” 型花岗岩侵位, 使冷地壳转变为热地壳, 出现以上升的深熔花岗岩体为中心的“热隆”构造(许志琴等, 1992 ),在松潘 - 甘孜造山带 形成了广泛分布不同类型的穹隆构造群, 雅江穹隆群主要以穹状构造为主 ,由甲基卡穹窿、容须卡穹窿、瓦多穹隆和长征穹隆构造组成(图 1b ),木绒锂矿区位于甲基卡稀有金属矿田西部外围,探矿权面积仅 0.56 km 2 区内主要分布三叠系上统新都桥组二段板岩 与变质粉砂岩、第四系残坡积物和洪积物 (图 2 ),位于瓦多背斜南翼。 区内总体构造为单斜构造,以小型压扭性断层为主 ,未见大型褶皱。 矿体呈顺层产出,向北东侧伏 ,矿体平均产状为 131°~172° 64°~87° 。围岩为三叠系上统新都桥组二段砂板岩、变砂岩,地层产状 141°~159° ,倾角 73°~87° 矿区顺层的劈理构造发育,将原始地层的沉积层理湮灭,在野外工作中只能通过对原始成岩物质颜色和组分变化来辨识地层产状。 由于第四系覆盖层广泛发育,地表仅见含稀有金属的伟晶岩脉零星出露 ,且规模较小,长度仅 100~150 m,出露宽度 1~2 m,为浅部分支,深部复合的单体矿体 目前勘探工作控制锂矿体两条( I 号、 1-1 ), 1-1 号矿体为 I 号矿体的分支矿体 I 号矿体长 800 m,矿体最大斜深 1080 m,矿体厚 1.12~139.82 m,平均厚 35.2m,矿体倾向 131°~172° 、倾角 64°~87° 矿石自然类型为钠长石锂辉石型,工业类型属花岗伟晶岩型 探获控制 + 探明 + 推断的 Li 2 O 总资源量约 104.5 万吨( 编者注:应以储量评审意见书中数据为准 ),Li 2 O 平均品位 1.62% 矿体在地表具分支现象, 往深部复合为单一巨大脉体, 为倾向延深大于走向长度的矿体, 其勘探深度远远超过川西地区的其他稀有金属矿床,矿体深部尚未完全控制。 探明后 Li 2 O 资源量已经超过甲基卡的 X03 88.55 万吨 Li 2 O 资源量(付小方等,2019 ),创造了单矿体资源量最大的亚洲记录。
1 松潘 - 甘孜 - 甜水海造山带构造简图 (a) 及雅江穹隆群空间分布图 (b)

1- 三叠纪深海沉积岩; 2- 古生代沉积岩; 3- 其它构造单元; 4- 逆冲断层; 5- 缝合线; 6- 走滑断层; 7- 矽线石带; 8- 十字石带; 9- 红柱石带; 10- 石榴石带; 11- 黑云母带; 12- 穹隆构造; 13- 花岗岩; 14- 角岩带; 15- 变质相带界线; 16- 锂矿矿集区位置; 17- 劈理产状; 18- 遥感解译的环形构造; 19- 木绒矿区位置; ①- 大红柳滩; ②- 杂乌龙; ③- 可尔因; ④- 雅江穹隆群; ⑤- 打枪岩窝 ;KKF - 喀喇昆仑断裂; ALTF- 阿尔金断裂; LMS- 龙门山断裂; ANAMQS - 东昆仑 - 阿尼玛卿缝合线; JSJS - 金沙江缝合带

               

图2 木绒矿区地质及采样布置简图
1-第四系残坡积物;2-新都桥组二段;3-锂矿体;4-含铌钽花岗伟晶岩脉;5-钻孔控制的锂矿体的投影线;6-地质界线;7-地电化学测量剖面;8-AMT测量剖面;-AMT测量异常体地表投影线
2   物化探方法及采样分析
2.1 音频大地磁测深(AMT)测量
AMT 测量是一种 探测精度高、探测深度适中( 800~1200 m )、 仪器轻便、受地形影响小的 物理探矿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天然场源, 以电阻率的差异来区分岩性及构造体,并依据电阻率阻值大小及在地下的展布形态来 识别地下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和性质。 通过对断面电性信息的分析,可以确定地电断面的性质 。本次使用加拿大凤凰公司生产的 V8 多功能电磁观测系统,其 AMT 部分包括 1 V8-6R 多功能电法仪、 1 RXU-3ER 盒子(辅助采集站)和 2 AMTC-30 磁探头。观测系统见图 3,该套仪器设备系统性能稳定、状态良好,仪器各项参数均符合要求。 在木绒锂矿区 P34 P38 剖面按 20 m 间距布设大地电磁测深测点,在河谷地带有弃点,P30 线北端由于有高压输电线通过,其长度小于地电化学测量 P30 线。 采用陈小斌研发的 MT-Pioneer 软件( MTP 6.0 进行数据处理和二维反演(陈小斌等, 2004 )。
图3 V8多功能电磁观测系统简图
2.2 地电化学测量
地电化学测量 是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之一 ,其理论是利用地质体中的 深部成矿物质,经原电池、微观原电池分解 ,产生电化学溶解并在多种营力作用下(地下水作用、压力泵机制、地气流和电化学作用等) 发生迁移,通过电提取、电吸附作用 将金属成晕物质聚集 从而发现矿致地电异常 ,达到寻找隐伏矿的目的。 本次运用桂林理工大学罗先熔教授团队 自主研发的独立供电偶极子地电提取装置, 装置包括供电电源、提取电极和吸附介质层(罗先熔等, 2008a,2008b )。 整个采样流程简单,具体见图 4 在矿区共布设 5 条采样线(图 2 ),点距 20 m,共采集地电提取泡塑样品 111 件。在中国有色桂林矿产研究院测试中心采用 ICP-MS 分析 Li Be Cs Rb Nb Ta U Th 11 种元素。
图4 地电提取装置及采样流程图
3   找矿应用成效
由于 P18~P26 线均有高压线通过 ,严重干扰了 V 系统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为了验证 AMT 测量 在寻找花岗伟晶岩脉体的适用性,首先选择没有外部电磁干扰、而且浅部见矿效果不好的 P30 线进行试验,测量点距 20 m,在河谷地段有弃点。 P26 线锂矿体在控制深度大于 800 m,不通过河谷地带,地形条件相对较好, 土壤较为发育,工作时弃点相对较少 ,是作为验证地电化学方法 适用性较为理想的勘查线。    
3.1 音频大地磁测深(AMT)测量
3.1.1 矿区代表性岩石的物理特征
1 统计了矿区各类岩石的磁化率和电阻率参数 结果显示区内各类岩石的磁化率均低, 总体来说是花岗伟晶岩 由于含有大量石英、长石等抗磁性矿物,具逆磁性导致其磁化率为负,而变质砂板岩中 由于 后期变质产生少量的长英类矿物,也具有负磁性的特点 (罗孝宽和郭绍雍, 1991 )。 位于矿体外接触带的角岩类矿物 由于其变质后长英质矿物有所增加, 也具有负磁性特征 总体来说,花岗伟晶岩、变质砂板岩和角岩具有微弱的负磁性,在找矿勘查中可以认为该三类岩石的磁化率为零, 这与甲基卡矿集区的伟晶岩可以引起低磁异常 ,而正常场或相对高异常应是由片岩(赋矿围岩)引起的, 有着明显区别(杨荣等, 2017 )。 岩石的电阻率参数表明 木绒矿区主要岩层的电阻率差异较大 ,角岩在伟晶岩顶底板产出,一般厚几十厘米, 因此矿区的电性层大致可分为伟晶岩 变质砂板岩两层
表1 木绒矿区内代表性岩石磁化率和电阻率参数统计表
3.1.2AMT方法可行性试验
经过使用 MT-Pionner6.0 进行反演 (图 5 ),P30 剖面视电阻率特征整体较均匀,表现为层状产出,浅部低阻层与第四系覆盖层对应,局部高阻体为出露板岩所致; P30 剖面上电性特征可分为上下三个电性层 ,呈 K 型特征,上部相对中阻层为海拔 +2800 m 至地表,厚约 200 m, 电阻率以 n X 10 3 ~ n X 10 4 Ω· m 为特征。 中部相对高阻层从海拔 +2800~+2600 m, 厚约 200 m, 电阻率以 n X 10 4 ~ n X 10 5 Ω· m 为特征。 下电性层为相对低阻层,从海拔 +2600~+2000 m,厚约 600 m,电阻率大于 n X 10 2 Ω· m 为特征。

图5 P30线AMT反演综合剖面图

1- 锂矿体; 2- 钻孔; 3- 验证钻孔; 4- 推测物探异常体; 5- 物探异常体编号

           

P30 线上可以圈出两处异常体 No1 No2 ),ZK3001 ZK3002 ZK3004 为控制的 I 号锂矿体浅部施工的钻孔,在三个钻孔中,矿体为相互平行的三条细脉,有尖灭的趋势。 为了验证该物探异常的深部地质情况,施工了 ZK3006 ZK3008 (图 5
ZK3006 见矿厚 130 m,Li 2 O 品位 0.6%~2.16% ,平均 1.64% ZK3008 见矿厚 100 m,Li 2 O 品位 0.72%~2.23%,平均 1.61% 钻探成果显示 AMT 测量反演成果能有效分辨出花岗伟晶岩位置和深度,并与实际钻孔施工控制的矿体对应位置吻合 I 号锂辉石矿体位于视卡尼亚电阻率异常梯度带上,并与实际的地质勘查成果完全对应。 这与前人实践成果中的视电阻率曲线上的 突变部位是脉状地质体的产出部位相吻合 (黄利军等, 2006 ;牛洪斌等, 2016 曹创华等, 2022 ;冯军等, 2022 )。 花岗伟晶岩锂辉石矿体的电性特征在海拔 +2300 m 以上非常明显 而在海拔 +2300 m 以下,由于河谷地段的弃点,导致在矿体在海拔 +2300 m 以下的地段的电阻率形态特征有所弱化。
3.2 地电化学测量
3.2.1 地电化学测量方法可行性试验
为了验证方法可行性,选择第四系土壤发育,基岩出露较少的 P26 线进行试验, 剖面方向 164°,点距 20 m,局部无法采样的地方点距为 40 m, 共计采样点 20 个,P26 线有钻孔 7 个(图 6 ),已经控制矿体垂深 778 m 。从图 6 可以看出, 主成矿元素 Li 多分布在 P26 线 7~22 测点,与锂矿体范围重合,特别是 7 号测点,Li Cs 含量峰值与锂矿体地表出露部分完全对应 ,而且成矿伴生元素 Be Nb Ta Rb 也基本与成矿主元素 Li 的峰值相对应,往矿体倾向方向,Li Cs 两种元素含量高值点呈跳跃状,含量随着矿体埋深的增加逐渐降低。 对深部稀有金属矿体的指示效果良好, 说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寻找深部的稀有金属矿化体。
图6 P26线地电化学-地质综合剖面

1-上三叠统新都桥组二段;2-锂矿体及编号;3-角岩

3.2.2 数据分析与异常特征
1 )地电数据多元统计分析
使用 SPSS25 分析 14 种元素 主成矿元素 Li 的相关性,从表 2 可以看出 Li Cs 相关性最高 ,相关系数 r 0.8,为高度相关, Rb Al Fe 为显著相关,即 0.8 ≥r 0.5,与 Th 为低度相关 ,即 0.5 ≥r 0.3,与 U 为弱相关 ,即 0.3 ≥r 0 从中选取了 Li 相关性显著的 Al Fe As Rb Cs Th U 以及 成矿伴生稀有元素 Be Nb Ta 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表2 Li元素与其他元素相关性系数表

               
R 型聚类分析 是根据不同变量之间 相关程度高低进行分类 ,若变量较多且相关较强时,可以将变量聚类为几个大类 ,同一类变量之间有较强相关性,不同变量之间相关程度低,并可以从同类变量中找出典型性变量作为代表,最终减少变量个数达到降维目的。 R 型聚类分析结果如图 7,距离系数为 17,可分为 Al-Fe-Rb-Th-Li-Cs As-U-Be Nb-Ta 三类元素组合。

图7 元素聚类分析谱系图

           

由于 R 型聚类分析 在距离系数选择上多靠经验选取,所以其元素组合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为了更加地体现元素分类特征, R 型聚类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 目的是从变量群中(元素)提取共性因子(元素组合 来代表研究测区的成矿特征。 首先对地电数据进行 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巴特利特的球形度检验所得的 Sig 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 0.05,因此拒绝巴特利特的球形度检验的零假设,适合作因子分析 (时立文,2012 )。 KMO 取样适切性量数为 0.721,大于统计学家 Kaiser 给出的 0.6 的标准适用于因子分析(贾俊平, 2015 )。 本文采用旋转的方式提取主因子 ,旋转的方法为凯撒正态化最大方差法确定并提取公因子与载荷矩阵旋转总解释方差参数。 从表 3 可以看出 F1 因子的元素组合为 Al-Fe-Li-Rb-Cs-Th,Li Cs Rb 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活动性强,属高温 - 中温热液元素, 为典型的稀有金属伟晶岩型矿床成矿元素组合,Al、Fe 为中温元素,在花岗伟晶岩中的含量较高, 并与稀有金属元素伴生产出 ,说明成矿与花岗伟晶岩有关 F2 元素组合为 Be-As-U,该类组合中 Be 为成矿伴生元素,U 在花岗岩类中的丰度值较高,而 As 作为热液矿床的探途元素; F3 元素组合为 Nb Ta,为花岗伟晶岩锂辉石矿床的伴生元素, R 型聚类分析的元素组合分类一致,每个元素组合中都包含稀有金属类元素,说明矿区的热液活动与稀有金属成矿有关
表3 因子分析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2 )地电化学平面异常特征
本次地电化学单元素异常 圈定 借鉴地球化学基准图的制作方法,以累积频率为基础划分 18 个量级基线,并使用四分位数,即累积频率 25% 50% 75% 80% 分别作为低背景、中背景、高背景和异常基线,分别用蓝色、绿色、橙色和红色表述。 80% 对应的含量值就是异常下限基准线,>80% 为异常区,这一区间用红色 - 深红色表示。 组合异常的圈定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将主成矿及伴生元素的单点异常衬度值 K 进行累加 ,其中单点 异常衬度值 K,无量纲量) 是指每个采样点的某一元素原始值与该元素的异常下限之比 K > 1 时,为相对富集 ;当 K 1 时,为相对贫化 。因此, 异常衬度累加值 可以用来表示组合元素的相对富集和贫化的程度,从而进一步探究元素组合的示矿效果。
8 平面图展示 木绒矿区 Li Cs Rb 单元素 和组合元素 Li-Cs-Rb-Al-Fe 异常特征, Li Cs 异常规模、分布基本相似 ,主要集中在矿区中南部,Li-2 Cs-2 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强度高,与已圈定的矿脉位置对应完好,Cs-4 Cs-6 Li-4 Li-6 异常规模小, 浓集中心明显,呈串珠状分 布, 对矿化体的倾向有指示意义 Rb 异常共圈定 6 个,Rb-2 异常规模最大,浓集中心明显, 向东未追索完全,Rb-4 Rb-6 分布范围与 Li、Cs 一致,异常强度高。各元素异常参数见表 4 以衬度累加值异常下限为界共圈定元素组合 Li-Cs-Rb-Al-Fe 异常共圈定6个 ,其中 CA- 2 异常区位于矿区的中部和东部, 横跨 26-34 号线,异常规模大,呈不规则状,浓集中心明显 ,衬度峰值为 10.65,异常面积约 22217.82m 2,累加衬度均值达 7.40,异常未闭合,有向东延伸的趋势 ;CA-4 异常区位于中部, 异常规模中等,浓集中心明显, 呈椭圆状,异常面积约 4548.55m 2,累加衬度均值为 6.15,异常闭合 C A-6 异常区在东南部,异常规模中等,浓集中心明显 ,呈不规则状,异常面积约 8554.23m 2,累加衬度均值为 5.84,异常闭合。
   

图8 地电化学元素Li(a)、Cs(b)、Rb(c)和元素组合(d)异常平面图

1-第四系 物;2-上三 叠统 新都 桥组 二段;3-上三 系新都 桥组 一段;4-地 线 ;5- 锂矿 体;6- 锂矿 体投影 线 ;7-地 点;8-地 学测 量剖面;9-元素 常行 编号
           

表4 木绒矿区Li、Cs、Rb异常区参数统计表

4   成效对比与潜力评价
4.1 成效对比
通过图 9a 可以看出 P30 剖面上地电化学元素折线图 Li 相关性最高的 Cs Rb Al Fe Th 五种元素 (表 2 在剖面上平距 160~260 m 呈现正相关的跳跃性峰值点,完全与下伏的伟晶岩体相对应,随着矿体埋深的增加,它们的含量值逐渐降低。 但在平距 440 m 560m 处这 6 种元素出现了跳跃性峰值点, 特别在平距 560 m 上方,海拔 +2600~+2800 m 对应部分, 电阻率曲线变化部分与地电化学高值点相对应,推测在深部还有规模较小的含矿伟晶岩体(物探异常编号 N4 产出。

图9 P30线 物化探综合对比剖面图(a)和 P38线 AMT反演及异常推断图(b)

1- 锂矿体及编号; 2- 钻孔; - 验证物化探异常的钻孔 ;4-AMT 测量推测异常体; 5- 物探异常体编号

4.2 潜力评价
P30 线取得物探深部验证 发现厚大的(含矿)花岗伟晶岩脉后 (图 9a), P38 线 也进行了 AMT 测量工作 。该线地表 出露岩层为红柱石粉砂质板岩,没有断裂构造通过 。根据使用 MT-Pionner 6.0 的反演结果(图 9b ),P38 线视电阻率特征与 P30 号剖面类似, 剖面纵向上呈现出层状分布,为 “K” 型特征。 P38 线横向上存在 3 条电阻率异常梯度带 ,根据 P30 P38 线物探异常的 地表投影结果(图 2 ),两条测线最南端的异常体在平面上位置相对应,为同一异常体,编号为 No2 P38 线从南往北的其余两条异常体编号分别为 No3 No4 分别为沿剖面约 90~120 m 段的 No3 号异常体、 320~380 m 段的 N4 号异常体以及 860~960 m No2 号异常体 其中 No1 号异常体和 N2 号异常体产状较陡 ,向下延伸大, 同时结合地电化学单元素 Li-2 Cs-2 和元素组合异常 CA-2 向东未追索完全,推测异常体具有一定规模 后经在 P38 线施工的钻孔证实,在约 1000 m 深部发现厚度 6 m 的隐伏花岗伟晶岩脉,该岩脉与 No4 号异常体相对应,由于在其厚度太薄 ,其引起的视卡尼亚电阻率形态不明显; No2 号异常体在 P30 线上产状较陡, 延深大于 400 m在 P38 线上其产状略缓, 由于 P38 线剖面长度限制,深部形态未完全展现 ,推测存在花岗伟晶岩脉, 并有向北东延深加大趋势,推测其深部规模较大。
5   结论
1 )在川西高原地电化学测量方法 能够很好地发现隐伏的稀有金属矿体形成的离子晕异常, 能够发现埋深于地下 500 m 以浅的金属矿化体,通过其平面 / 剖面图还可以很好地判断隐伏矿体的倾向方向。
2 AMT 测量方法 能够发现规模较大脉状矿体的产出部位及大致埋深。 木绒矿区的锂辉石矿体常位于 AMT 电阻率曲线的梯度带上,这也符合大地电磁测量的相关理论及经验。
3 通过本次试验研究 发现地电化学与 AMT 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发现隐伏的伟晶岩体型稀有金属矿体 ,两者优势互补圈定的综合矿致异常 可提高深部找矿的成功率。
4 )木绒矿区的伟晶岩体与围岩的磁化率较为接近,并多为负值,无法用高精度磁测方式 寻找隐伏的含矿伟晶岩体, 与甲基卡矿集区有明显区别, 这点在后续雅江穹窿群实际找矿中要引起关注。
致谢: 在项目资料收集和采样过程中 得到四川省第三地质大队 邵兴隆、杨元良、廖登海、李龙、王章翔工程师们的支持与帮助; 论文撰写过程中罗先熔教授给予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原文来源: 地质与勘探. 2023 7 月.第 59 卷第 4 期. doi 10.12134/j.dzykt.2023.04.006

封面标题、导读评论和排版整理等 《覆盖区找矿》公众号.

正版图书,正规发票,单位采购有优惠,可添加下列客服详谈!

下一条:返回列表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