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刘久荣/王凤龙等:原位构建Ni/MnO颗粒负载的氮掺杂碳气凝胶,用于高效电磁波吸收
山东大学刘久荣/王凤龙等:原位构建Ni/MnO颗粒负载的氮掺杂碳气凝胶,用于高效电磁波吸收
nanomicroletters
Nano-Micro Letters 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最新高水平科研成果与评论文章及快讯,在 Springer 开放获取(open-access)出版。可免费获取全文,欢迎关注和投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研究背景
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和迭代升级的电子设备对于电磁波吸收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质衍生的碳基气凝胶凭借其轻质、电磁参数可调、阻抗匹配优等特性,在电磁波吸收领域获得了广泛关注。本工作采用了一种简单易行的设计方法,实现了磁/介电组分与生物质衍生碳气凝胶的原位复合和氮掺杂;得益于优化的阻抗匹配和多重衰减机制,镍/氧化锰/碳复合气凝胶表现出优异的电磁波吸收和热管理性能。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3-01244-w
本文亮点
2. 镍和氧化锰颗粒 原位还原并生长 在碳气凝胶上,形成 多组分复合材料 。
3. 气凝胶展示出了出色的 微波损耗、隔热和光热转换能力 。
内容简介
生物质壳聚糖衍生的碳基气凝胶由于轻质、来源丰富、电磁参数可调等优点在电磁波吸收领域正受到广泛的关注。 山东大学刘久荣、王凤龙教 授等以生物质壳聚糖为前驱体,借助冰模板法和一步碳化处理,原位构建了氮掺杂的镍/氧化锰/碳气凝胶。该气凝胶的最小反射损耗数值达到–64.09 dB,在2.95 mm处的有效吸收带宽为7.36 GHz。此外,气凝胶表现出优异的隔热和光热转化能力。这项工作为开发轻质、高性能和功能化的碳基微波吸收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文导读
I 镍/氧化锰/碳气凝胶的合成制备路线、物相结构表征
利用金属离子与壳聚糖分子在酸性溶液中的络合作用,借助冰模板法和一步碳化法制备出碳基气凝胶材料。由于壳聚糖含有丰富的氨基基团,且添加金属离子的悬浮液具有均一稳定的性质,经过冷冻干燥和碳化过程后,碳基气凝胶实现了原位氮掺杂,镍和锰金属离子被还原成磁性镍和氧化锰,颗粒原位生长在碳气凝胶骨架上。X射线衍射、EDS元素分布证实了磁性组分镍和介电组分氧化锰的成功还原。借助冰模板法制备的复合气凝胶的孔径约为30 μm,高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有利于电磁波的散射衰减,磁性/介电组分的存在优化阻抗匹配的同时提供了与碳气凝胶的异质界面,这使得气凝胶具有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
图1. (a)Ni/MnO-CA的制备示意图;(b)加入Ni/Mn离子后的壳聚糖分散液的Zeta电位;(c)碳化前后气凝胶的密度数值;(d)XRD图谱;(e)XPS图谱;(f)Ni/MnO-CA的N 1s轨道;(g)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图2. (a)Ni/MnO-CA的电子照片;BET表面积和孔径分布,(b)CA和(c)Ni/MnO-CA;(d)Ni/MnO-CA的SEM图像,插图是平行于冰晶生长的方向;(e)EDS图谱;(f)高分辨率TEM图像;(g)TGA曲线;(h)Raman图谱;(i)磁滞回线。
I I 电磁波吸收性能
图3. 三维反射损耗图,(a)Ni-CA,(b)MnO-CA,(c)Ni/MnO-CA;反射损耗数值与频率和厚度的二维投影图,(d)Ni-CA,(e)MnO-CA,(f) Ni/MnO-CA;(g)有效吸收带宽和对应的匹配厚度;(h)在不同频率波段下的最小反射损耗数值;(i)Ni/MnO-CA在不同厚度下的反射损耗数值。
I II 电磁波吸收机理分析
分析碳基气凝胶的电磁参数发现,所有材料的介电常数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这符合碳材料的频散效应。碳材料中电导损耗占据主导作用,然而纯碳气凝胶(CA)受限于较高的的电导率,具有过高的介电常数虚部,这会造成电磁波吸收材料的阻抗失配,因此CA具有不足的微波吸收性能。磁性镍和介电氧化锰组分的引入优化了碳气凝胶与自由空间的阻抗匹配,有利于自由空间的电磁波有效地进入到气凝胶材料内部,从而进行衰减,实现突出的电磁波吸收性能。
图4. (a)介电常数实部,(b)介电常数虚部,(c)磁导率;电磁参数,(d)Ni/MnO-CA-1.5和(e)Ni/MnO-CA-2.0;(f)损耗正切角;(g)Cole-Cole图;(h)衰减系数;(i)阻抗匹配。
图5. (a)Ni/MnO-CA的吸波机理图;(b)吸波性能的雷达图;(c)与先前工作的有效吸收带宽和最小反射损耗数值的比较图。
I V 热管理能力
图6. (a)热红外图像;(b)温度-时间变化曲线;(c)碳气凝胶的热导率;红外发射率,(d)3–5 μm,(e)8–14 μm;(f)光热的红外图像;(g)光热曲线,模拟太阳光为180 mW cm⁻² 。
作者简介
本文通讯作者
▍ 主要研究成果
▍ Email: jingqiao@sdu.edu.cn
本文通讯作者
▍ 主要研究成果
▍ Email: jrliu@sdu.edu.cn
本文通讯作者
▍ 主要研究成果
▍ Email: fenglong.wang@sdu.edu.cn
关于我们
Tel: 021-34207624
扫描上方 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 扫描上方小程序码 在免费获取英文原文
-
2023年血糖新标准公布,不是3.9-6.1,快来看看你的血糖正常吗? 2023-02-07
-
2023年各省最新电价一览!8省中午执行谷段电价! 2023-01-03
-
GB 55009-2021《燃气工程项目规范》(含条文说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2021-11-07
-
PPT导出高分辨率图片的四种方法 2022-09-22
-
2023年最新!国家电网27家省级电力公司负责人大盘点 2023-03-14
-
全国消防救援总队主官及简历(2023.2) 2023-02-10
-
盘点 l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现任领导班子 2023-02-28
-
我们的前辈!历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完整名单! 2022-11-18
-
关于某送变电公司“4·22”人身死亡事故的快报 2022-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