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潘嫱一众亮眼的人生履历中,尤为值得一提的就是她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评委的身份。不过或许有人会疑惑,潘嫱何以被任命为诺奖评委呢?除了自身过硬的学术实力外,与诺贝尔奖的评选流程也有一定关系。潘嫱所在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是瑞典斯德哥尔摩著名的医学院,每年诺贝尔奖生理或医学奖的提名和颁布都与这所学院密切相关。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自 1901 年起,便由卡罗琳斯卡医学院举办的诺贝尔大会授予。在准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时,卡罗琳斯卡医学院会选出 50 名教授组成诺贝尔议会(The Nobel Assembly),随后在议会中再选出一批人组成评委会(Committee)。评委会负责提名候选人,通过对当代生命科学家们的贡献和研究进行综合评估,并推荐候选人到议会,然后再由议会投票讨论,选出最终的获奖者。提名的流程示意图每年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选和准备工作,可以说是由卡罗琳斯卡医学院一手包办,也因此该学院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奖项评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而潘嫱被选为诺奖评委,不仅是对她学术成就的认可,也是华人学者的荣光。03
潘嫱与国内学术界互动密切
潘嫱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原发免疫缺陷疾病的遗传机制和治疗,B 细胞发育及免疫球蛋白基因多样性分子基础等。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流行病的频繁爆发,全球健康情况成为科学界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潘嫱的研究直接涉及疾病治疗和预防,因此在近年来成为热门研究领域。2021 年,潘嫱参与了一项研究,共同开发了一种针对 SARS-CoV-2 病毒特定位点的抗体,以防止病毒产生对治疗的抵抗突变。潘嫱是从中山大学出去的学子,同国内学术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2020 年 8 月,潘嫱获得了瑞典研究理事会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的资助,用于新冠病毒和病毒研究的跨学科合作项目。去年 10月,潘嫱还在中国农业大学作了一个「Genomic and transcript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B cell lymphoma」(人B细胞淋巴瘤的基因组和转录组学特征)的报告。
今年 3 月,潘嫱还与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叶菱秀团队合作,在
Science Immunology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揭示了抗体基因缺失和插入事件的 DNA 修复机制。
未来,我们也期待潘嫱在科学研究上有更多的发现,同时也挖掘出更多值得获诺奖的学者。参考资料1.Six researchers elected new members of the Academy.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2.“111引智计划”专家报告.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3.Qiang Pan Hammarström.Karolinska Institutet官网4.6.KI awarded funding for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Sweden for corona and virus research.Karolinska Institutet官网7.Nomination and selection of medicine laureates.THE NOBEL PR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