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我对“30亿大案”的不同思考

我对“30亿大案”的不同思考

时间:2023-12-26 来源: 浏览:

我对“30亿大案”的不同思考

wanghu92002 环评互联网
环评互联网

EiaNet

★☆用互联网服务于环境影响评价,推动环评信息化、资源共享和技术分享。☆★

最近一则消息在环境咨询圈(我不喜欢用环评界定自己的行业,对外总是习惯说环境咨询)很火爆:重庆公安、生态环境 2 部门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专案组,抽丝剥茧、深挖细查,初步查明涉及全国 31 个省份,涉案环评近 10 万份,涉案金额 30 多亿元的违法案件,重庆范围涉案问题环评 112 份,已对 7 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

很多人和文章已经感叹了案件规模,我不想从这个角度多说些什么,我想说的是:

· 劳模环评师 在业内并不是一个新消息,但立案侦查的极少,以前处罚不过是禁业,如今判刑,说明管理在进步,在逐步规范(当然还有问题,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聊)。希望捞快钱的能看清形式,尽早抽离,真正想做事的也不必太过担心,那些典型暂时还抓不过来,我们这些胆小怕事的即便出了问题,也不过扣分禁业(水平太差的不在此列)。

· 大家看数字很振奋,但忘记考虑其他纬度,时间和团队。网传这家公司从 2019 环评资质取消就开始卖证(当然这是那两年的行业惯例,不过后来规范公司都不再敢明目张胆,大张旗鼓的做了),且相关联公司 30 余家。近五年时间,至少几十人去分这 30 个亿,估算每年收益百万级别,高层可能千万。当然这还是有资质开放的机遇,且经济形势不错,当下即便有人有能力再去复刻,也没了业务量支撑。

· 卖证代签降低自身风险,因此也就有胆量弄虚作假,编写成本大幅降低,也就有底气低价竞争(我不是说所有的低价竞争都是这个原因,是说有此种原因)。这则新闻希望能多劝退一些这类公司,多少恢复一下环境咨询的正常价格。

此外,这个案件有些人归因于环评公开,认为公开的报告降低了行业的门槛,造成卖证公司可以浑水摸鱼。确实如此,不过就如改革开放会带来文化冲突、贫富差距、道德滑坡等负面影响,但总体来说我们的生活不是越来越好,发展越来越快吗?环评报告的公开让我们不能躺平在原有的成果和水平之上,逼迫我们不断进步,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此外,如果简单抄一抄就能将窃取成果的话,说明我们的护城河还是不够深,还有挖掘的空间。

此篇文章的有些内容,可能与大家的观点不同。这正是我近期的一种尝试,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菲茨杰拉德说:“一个人同时保有两种对立的品质,还能正常行事,这是一流智慧的表现。”所以,不喜,也欢迎大家留言。

来源: 虎说环评

编辑:君君. 尚云互联

声明: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已申明原创之作品,转载需申请并获本号授权!

| 投稿、授权、商务及其他请加微信 号:eianet2016
本文转自虎说环保公众号,作者wanghu92002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