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内蒙古:发力“风光氢储”,能源经济多项指标全国领先

内蒙古:发力“风光氢储”,能源经济多项指标全国领先

时间:2023-06-13 来源: 浏览:

内蒙古:发力“风光氢储”,能源经济多项指标全国领先

能源品牌观察
能源品牌观察

EIBRGC

观察能源行业和企业的品牌建设及培育;聚焦能源产业的品牌研究、品牌集群建设、品牌人物、品牌企业、品牌项目工程和技术产品。同时承担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产业品牌研究与传播中心官方信息发布职能。

收录于合集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6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中环产业园。在生产车间实地察看产品生产流程,详细了解园区企业半导体和光伏材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情况。

他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内蒙古发展的重中之重。

内蒙古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之称,17种矿产资源查明储量全国第一。是继续靠山吃山,还是另谋出路?

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内蒙古能源产业长期以来以煤为主、因煤而生。但是产业太单一不行,多元化发展是方向。能源建设不能光靠传统产业,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绿色中国。”

产业定位

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发展现代能源经济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内蒙古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为现代能源发展插上科技翅膀:延伸能源产业链条,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不断推进“双碳”工作落实,推动由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切实担起保障能源安全责任,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

目标规划

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内蒙古将继续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力争到“十四五”末新能源装机达到1.35亿千瓦以上,率先在全国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按照规划,“十四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将重点打造“一区六基地一走廊”的氢能产业布局,确保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打造全国绿氢生产基地。“北疆绿氢城”的新名片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未来能源产业打造的目标之一。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将加快源网荷储、风光火储一体化、风光制氢一体化综合应用示范,发展壮大风光氢储产业集群。

“十四五”期间,内蒙古规划新增超过9000万千瓦的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到2025年风光氢储四大产业产值均达到1000亿元。

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方面,内蒙古重点围绕风电、光伏、氢能和储能装备4条产业链建设,做大做强呼包鄂通四大风光氢储全产业链装备制造基地,努力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为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内蒙古由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

布局和举措

内蒙古相继编制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等文件,将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发展现代能源经济的重要部署落细落实。

延链增值,打造现代煤化工集群。近年来,内蒙古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重点,高质量发展现代煤化工、煤基新材料等产业,推动煤化工向产业高端化、产品精细化方向发展,实现煤炭产业增加值的跃升。

严控“两高”,节能降耗与经济发展协同。以铁合金为优势产业的乌兰察布市,近年来加大限制类产能淘汰力度,对标国内先进提升工艺技术设备水平,探索能耗达标和经济发展路径。

在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全力推进库布其、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四大沙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形成了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目前,全区在建待建新能源项目总规模达1亿千瓦以上,全区新能源每月并网装机规模将会以百万千瓦计大步跃升。以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吸引行业领军企业,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和运维服务业,壮大“风光氢储”四大产业集群,打造全国乃至国际新能源产业高地。以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多场景应用牵引带动能源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同时在前沿技术领域开展攻关,抢占发展制高点,用最新科研成果提升能源产业发展效能,促进能源产业发展向绿色、数字、创新转型。

进展和成效

库布其沙漠光伏“骏马”电站——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库布其沙漠,一匹由19.6万块光伏板拼成的“骏马”成为当地新地标。这个占地4万多亩、装机规模达10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是当地在沙漠地区建立的首个绿电生产基地。达拉特旗已建成的领跑基地年发绿电可达20亿千瓦时,实现治理6万亩库布其沙漠。全旗将统筹推进“风光火储氢”全链条发展,力争在“十四五”时期末建成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沙戈荒地区开发建设的全球最大规模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2022年底开工建设,总装机规模1600万千瓦,是我国首个开工建设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投运的单机容量最大的“风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200兆瓦“风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已经并网,每年可向电网输送“绿”电6.4亿千瓦时。

国内首个具备独立运行能力的新能源项目——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源网荷储”示范项目已完成建设并初步实现并网供电。

全球单体最大陆上风电、国家能源局批复的首个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平价上网示范项目——乌兰察布600万千瓦风电基地首批240万千瓦风电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内蒙古自治区有亿利和伊泰两大知名的品牌企业,以光伏治沙闻名的亿利集团、以煤炭生产闻名的伊泰集团。发源库布齐沙漠的亿利集团已成为了全国领先的光伏治沙综合服务商和沙漠生态资源开发运营商,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荒漠化治理作出了巨大贡献。

乌兰察布积极发展储能,推进储能在源、网、荷侧的应用,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三峡现代能源创新示范园的“源网荷储”技术研发试验基地,这里是乌兰察布发力新能源储能的重要技术试验基地,也是国内首个储能配置规模达到千兆瓦时的新能源场站。2021年,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一期并网试运行,总建设规模200万千瓦,包括170万千瓦风电项目和3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配套建设55万千瓦×2小时储能系统。

包头已成为全国多晶硅产能最大的城市,包头已投产光伏制造项目22个,2023年还将实施42个项目。包头力争用3~5年,努力打造万亿级光伏产业集群、千亿级半导体产业集群和有机硅产业集群,建设全球硅产业发展中心、先进技术研发中心、应用场景示范中心,建设“世界绿色硅都”。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能源经济多项指标在全国保持领先——煤炭产量达到12.2亿吨,电力总装机达到1.73亿千瓦,新能源建成装机规模达到6500万千瓦,煤炭保供达到9.45亿吨,外送电量达到2640亿千瓦时,对外输电能力达7000万千瓦。

截至目前,内蒙古已建成智能化煤矿126处;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227个,比2020年增加12.6倍。其中,25处露天煤矿开展无人驾驶试验,无人驾驶车辆达233台,比2020年增加12.7倍;82处煤矿井下应用矿山机器人、103处煤矿实现井下固定场所无人值守。

目前,内蒙古煤制烯烃、甲醇产量已居全国首位,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已建成投产煤制油、煤制气项目的省区。2022年1~11月,内蒙古规模以上现代煤化工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6.5%。

2022年,内蒙古新能源建成装机规模达到6500万千瓦,连续两年成为全国唯一一个风电光伏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的省区。2022年,全区新能源项目投资同比增长5倍以上,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2000万千瓦,批复实施约1亿千瓦,建设6类市场化应用场景项目3000多万千瓦,发电1300多亿度、超过三峡工程一年的发电量。

目前,内蒙古在风机整机制造、太阳能电池组件、动力电池制造等多个领域基本实现本地生产。

能源消费方面,2021年至2022年三季度,按国家考核口径,内蒙古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0%以上,已完成“十四五”目标的六成以上。

《中国 ·内蒙古现代能源经 济发展指数(2022)》显示,2021年,内蒙古现代能源经济发展指数达136.82点,同比增长23.45%,年均复合增长11.02%,创近4年最大增幅,彰显出内蒙古现代能源经济的活力和巨大潜力。

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加强品牌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能源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为首届“510能源品牌周”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能源研究会于2023年3月-4月向能源行业免费公开征集“品牌典型案例”,共收到案例共约500个,分为区域能源产业品牌成果、能源产业品牌成果、能源企业品牌建设成果,主要由中国能源研究会通过数月的实地调研、向社会公开征集、以及第三方推荐构成。

“能源品牌观察”近期将部分征集的优秀案例进行介绍分享,深入挖掘并着力介绍我国广大区域转型发展的闪光案例、广大能源行业创新发展、惠及民生、绿色低碳、走向世界的案例;旨在树立行业标杆、发挥示范作用,宣传推广发展成就,引导企业增强品牌建设和品牌培育的意识,进一步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树立榜样。

为您推荐

品牌调研┃内蒙古成熟清洁能源大区再谋新名片布局

青海:全国新能源装机占比最高的省份如何炼就?

微信公众号  | 能源品牌观察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一、未经本公众号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及个人不得转载、复制、重制、改动、展示或使用本公众号的局部或全部原创内容或服务。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公众号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本公众号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不慎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电话:010-53526198

邮箱: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