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药品检验方法的验证、确认步骤及详细计算方法

药品检验方法的验证、确认步骤及详细计算方法

时间:2024-04-03 来源: 浏览:

药品检验方法的验证、确认步骤及详细计算方法

药研检测 药品研发驿站
药品研发驿站

PREP_2019

药品研发驿站作为药品研发基础性知识传播平台,目标是成为药品研发、注册、生产等过程综合性知识服务商,欢迎关注并投稿,参与讨论,投稿请发

【识别微信二维码,加入我们的微信群!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点这里,进入医药数据库,搜索下载原文】

对于药厂检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来说,检验方法的验证和步骤的确认是必须了解的知识。本文对检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步骤及详细计算方法进行整理,供各位同仁学习参考。

 

一、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

 

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的起草及审批,检测仪器的确认。

 

适用性验证(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专属性试验等)和结果评价及批准四个的方面。

 

二、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

 

首先是制定验证方案,然后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确认,最关键的一步是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最后是检验方法评价及批准。

 

1、验证方案的制定

 

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通常由质量验证小组提出。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即为质量标准草案。

 

根据质量标准草案确定检查和试验范围,对检验方法拟定具体操作步骤,最后经有关人员审批方可实施。

 

2、大型精密仪器的确认

 

分析测试中所用的检测仪器一般可分为三类:

 

A、普通仪器:崩解仪,折光仪、 分析天平 、酸度计、溶点测定仪、电导仪等:

 

B、较精密仪器:旋光仪、永停滴定仪、费休氏 水分测定仪 、 自动滴定仪、药物溶出度仪、可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

 

C、大型精密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 、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

 

为了保证分析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每台检测仪器在投入正式使用之前都应进行确认。

 

检测仪器的确认是检验方法验证的基础,应在其它验证试验开始之前首先完成。

 

检测仪器确认工作内容应根据仪器类型。技术性能而定,通常包括:安装确认、校正、适用性预试验和再确认。

 

3、校正

 

校正是仪器确认及检验方法验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在验证试验以前进行校正。紫外分光光度计校正包括波长校正、吸收度测试、准确度测试、杂散光检查。

 

气相色谱仪与高效液相色谱仪均要求做系统适用性试验。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色谱柱的最小理论塔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并规定变异系数应不大于2%。

 

对于化学检验中使用的计量仪器包括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分析天平亦均应校正。

 

4、适用性预试验

 

仪器的安装确认完成以后,在其功能试验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应用标准品或对照品对其进行适用性检查,以确认仪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例如对熔点测定仪的适用性预试验是采用已知溶点的甲硝唑做试验,测试结果与已知熔点比较。

 

紫外分光光度计可用已知含量的某标准品试验,测得结果与已知数值对比,确定仪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在完成上述各项试验工作的同时,应做好相应的文件记录等资料归档工作,每一台仪器均应有一套完整的档案资料。

 

5、再确认

 

为了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对于一台新购买的仪器在确认工作结束以后,应根据仪器的类别。确认的经验制定再确认的计划。

 

再确认的时间间隔和内容要根据仪器类别和使用情况决定,一般是3个月、6个月或1年。

 

仪器再确认的内容通常包括线路连接、附件备品消耗检查、清洁工作、功能试验、工作日记等,其中重点安装确认中的功能试验。

 

三、检验方法的适用性验证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在起草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物生产方法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

 

方法验证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标准起草或修订说明中。

 

根据《中国药典》 (2010版)附录XIXA的原则要求,检验方法的验证可分为三种情况处理;

 

1、无需验证的方法。如药典(包括USP、EP、CP、JP等各国药典)的方法,一般只做系统适用性试验,以确认系统是否符合要求(主要指仪器稳定性及柱的分离度是否达标)。

 

2、对比法。已在参比实验室验证过的分析方法,可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来确认方法的可靠性,即将本实验室与参比实验室用同一方法对同批样品所测数据进行比较(如至少取五个批号,每批重复测定五次),判断方法在本实验室的可行性。

 

如有差异需查明原因或设计方案,对方法进行再验证。

 

3、需进行系统验证的方法。

 

四、检验方法的评价及批准

 

安装确认及适用性试验结束后,应将试验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对检验方法作出正确的评价,验证报告的说明及结论部分应简明扼要。

 

试验中的主要偏差应有适当解释。然后,报主管领导审批。检验方法验证的最终产物是一个经过验证的方法—根据验证的结果制订的由有关领导批准的检验方法。

 

五、如何详细计算检出限?

 

在如何正确或准确地估算检出限的问题上,国际分析界一直存有争议。检出限的特殊意义在于可以对一个给定的分析方法在低浓度水平的检测能力进行准确地评估,而考察一个分析方法在低浓度范围的检测性能,可以基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侧重点,如可以从最小信号值与仪器噪音之比来考察,从方法测定空白的平均波动性来统计估算,也可以根据分析方法校准曲线的偏差特性来定量估算等等。

 

检出限是评价一个分析方法及测试仪器性能的重要指标,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在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

 

ACS(美国化学学会)对这一定义作了更简明的概括:检出限是一个分析方法能够可靠地检测出被分析物的最低浓度。

 

1、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定义:

 

在样品中能检出的被测组分的最低浓度(量)称为检测限,即产生信号(峰高)为基线噪音标准差k倍时的样品浓度,一般为信噪比(S/N)2:1或3:1时的浓度,对其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没有确定的要求。目前,一般将检测限定义为信噪比(S/N)3:1时的浓度。

 

2、计算公式为:

 

D=3N/S (1)

 

式中:N——噪音; S——检测器灵敏度;D——检测限

 

而灵敏度的计算公式为:

 

S=I/Q (2)

 

式中:S——灵敏度;I——信号响应值;Q——进样量

 

将式(1)和式(2)合并,得到下式:

 

D=3N×Q/I (3)

 

式中:Q——进样量;N——噪音;I——信号响应值。I/N即为该进样量下的信噪比(S/N),该信噪比可通过工作站对图谱进行自动分析获得,一般的色谱或质谱工作站都可进行信噪比分析计算。这样检测限的计算方法就变得非常方便了。

 

3、计算方法:

 

实际计算时,检出限有2种表示方法:一种是进样瓶中样品检测限,一种是针对原始样品的方法检出限。

 

A、对第一种检测限,只要知道进样量和信噪比即可计算。如进样瓶中样品浓度为1 mg/L,在此浓度下的信噪比为300(由工作站分析获得),则其检测限为:D =(3×1 mg L-1)/300 = 0.01 mg/L。也可用绝对进样量表示,若进样体积为10 ul,则其检测限为:D = 3×(1 mgL-1×10 ul)/300 = 0.1 ng。

 

B、对第二种表示方法,需同时考虑原始样品的取样量和提取样品的定容体积。仍按前述样品计算,若取样量为5克,最后定容体积为5 mL,则方法检测限为:D = 0.01 mgL-1×5 mL/5 g = 0.01 mg/kg。

 

即当原始样品中待检物质的浓度为0.01mg/kg时,若取样量为5g,样品经前处理后定容体积为5mL时,进样瓶中样品的浓度可达0.01mg/L(假定回收率为100%),此时,在其它给定的分析条件下,能产生3倍噪声强度的信号。在实际检测工作中,第二种表示方法更为常见。

 

4、注意事项

 

由式(3)可见,信噪比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检测限的大小。信噪比计算方法的不同,其比值大小有很大不同,这与计算信噪比时基线噪声峰值的定义方式有关,一般有三种不同的定义:

 

A、峰/峰(peak to peak)信噪比,用某一段基线噪声的平均高度;

 

B、峰/半峰(half peak to peak)信噪比, 用某一段基线噪声平均高度的1/2;

 

C、均方根(RMS)信噪比,用某一段基线噪声的均方根值计算。

 

除此之外,信噪比的计算结果还和所取噪声的位置有很大关系,取信号哪一侧基线的噪声,取多长一段基线上的噪声,计算结果都很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一般多取样品峰两侧的噪声峰值计算。

 

5、检出限的确定

 

A、《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监测操作指南》中规定:给定置信水平为95%时,样品测定值与零浓度样品的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即为检出限:

 

L = 4.6Sb

 

式中:L——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

 

Sb ——测定次数为n次的空白平行测定(批内)标准差(重复测定20次以上)。

 

B、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规定对各种光学分析方法,可用下式计算:

 

L = KSb/S

 

L——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

 

Sb——空白多次测量的标准偏差(吸光度);

 

S ——方法的灵敏度(即校准曲线的斜率)

 

为了评估 ,空白测定次数必须足够多,最好能测20次。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极力提倡取k值为3,一般来说,取 相应的置信水平大约为90%。

 

若 =0,并不意味着 ,或检出限无限小。这时需配制一个浓度略大于零浓度的试样系列(能产生一个可测信号值)代替全程序空白试验,求出其标准偏差,用来代替 。

 

此外,有时为了工作方便和便于比较,也规定一个大家能接受的信号值作为检出限,如分光光度法中,规定吸光度为0.010所对应的浓度即为检出限L。

 

C、 美国EPA SW—846规定方法中的检出限为:

 

L=3.143Sb

 

D、某些分光光度法是以吸光度(扣除空白)为0.010相对应的浓度值或绝对量为检出限,这是一种实验室间的协定方案。

 

E、气相色谱法:检测器恰能产生与噪音相区别的响应信号时所需进入色谱的物质最小量为检出限,一般为噪音的二倍。

 

F、离子选择电极法:当校准曲线的直线部分外延的延长线与通过空白电位且平行于浓度轴的直线相交时,其交点所对应的浓度值即为该离子色谱所对电极法的检出限。

 

由测得的空白值计算出的L值不应大于分析方法规定的最低检出浓度值,如大于方法规定值时,必须寻找原因降低空白值,重新测定计算至合格。

 

6、校正曲线绘制:

 

A、按分析方法步骤,通过实测浓度和仪器信号值的直线关系,确定实验室条件下的测定上限。当测定上限低于方法的检测上限时,只能用实测的直线范围。

 

B、绘制校正曲线的分析步骤应与样品分析相同,并且不少于5个浓度值。

 

C、校正曲线绘制与每批测定样品同时进行,对某些分析方法的校正曲线的斜率稳定,批间误差较小,使用原制校正曲线时,应与样品同时测定2份中等浓度标样和2份空白的平行样。

 

测得标准的浓度(减去空白)值与原校正曲线相对应的浓度值的相对偏差,分光光度应小于5%;原子吸收法应小于10%,否则重新制作校正曲线。

 

六、小结

 

最后还要特别强调,检出限和测定下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是评价一个分析方法及测试仪器性能的重要指标,检出限是一个定性概念,而测定下限是一个定量概念,搞清楚两者概念和相互关系,可提高色谱分析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别在痕量分析中,检出限和测定下限的确定对于分析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同样的,对于实验室质量控制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点这里,进入医药数据库,搜索下载原文】

“基于发补资料的M4格式申报资料撰写与药品注册核查案例分析及迎检准备”培训班

时间: 2024年04月18 日-04月20日

地点:南京+腾讯会议

课程概述

  一份高质量的申报资料对药品申报是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切中要点、避免常见问题是关键;同时,通过对“发补通知”的系统分析和深入解读,从审评角度进一步领会药品研发科学要领,不仅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发补通知”回复策略和补充资料的研究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对新的研发项目制定科学合理的研发方案和技术要求,避免出现类似失误,提高药品研发质量、注册的效率和成功率十分重要!为帮助广大制药企业提升药品注册申报资料撰写能力,理解药品注册核查最新政策要求,明确药品注册各阶段核查要点与判定原则,提高注册申报审批效率,我们定于 2024年04月18日-04月20日 举办“ 基于发补资料的 M4 格式申报资料撰写与药品注册核查案例分析及迎检准备培训班

课程时间安排

04月19日    9:00-12:00   13:30-16:30

一、发补资料的解读,沟通与回复

1. 常见发补问题;

2. 发补原因的分析与解读;

3. 发补的预判与准备;

4. 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及准备;

5. 有的放矢的回复

二、基于发补资料案例分享撰写合规的申报资料

1 什么是申报资料撰写的内在逻辑?

2 基于产品特点准确识别处方工艺研究存在风险,写好申报资料

3 如何科学、严谨的进行药学质量研究并逻辑清晰的整理出申报资料

三、 M4 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点、常见问题

1. M4 CTD 申报资料中模块 1 的具体要求

* 各项资料的法规及审查要求

* 撰写实例以及需要重点关注点

2. M4 CTD  申报资料中模块 2 的具体要求

1) 药品研制情况信息表详细要求解读

2 ) 药品生产情况信息表详细要求解读

3) 现场主文件清单详细要求解读 (SMF文件解读).

4) 化药原料药生产工艺信息表详细要求解读

5) 药品注册标准详细要求解读

6) 专家报告,质量综述,原料药编写要求

7) 专家报告,质量综述,制剂编写要求

8) 附录要求

9) 区域性信息要求

3. M4 CTD  申报资料中模块 3 的各项资料具体要求

* 资料内容放置以及常见发补问题介绍

* 对于早期研发和上市申请时,中国特有资料的准备策略

主讲人: 丁老师    资深专家、高级工程师,曾任职于国内知名药企及外资企业高管;近20年具有药物研发、工艺开发、药物分析及生产管理的丰富实践经验。长期对国内外 法规 的研究与实际工作应用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大量接触一线实际,具有丰富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04月20日    9:00-12:00      13:30-16:30

基于风险评价的药品注册(研制和生产)现场检查及迎检要点解析

一、新形势下 “基于风险评价的药品注册现场检查”的概念

1药品注册现场检查体系的总体介绍

2基于风险的注册现场检查考量要素和方法

3“基于技术审评需要的现场检查”的检查计划

二、药品注册核查检验启动原则和程序管理规定(试行)解读

1、药品注册核查与注册检验启动的原则与工作程序一般要求介绍

2、启动注册核查需要考虑哪些风险因素

3、如何判定药品注册申请风险等级

三、《药品注册核查要点与判定原则(药学研制和生产现场)(试行)》关键条款解读

1、研制现场核查要点关键条款解读

2、注册研制现场检查及缺陷分析

3、生产现场核查要点关键条款解读

4、注册生产现场检查及缺陷分析

四、 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药品研发质量管理的难点与误区对现场核查的影响

1、基于对起始原辅料包装材料的核查要求解析

2、基于风险评估的研发物料管理与核查要求解析

3、基于生命周期的工艺研究与核查要求解析

4、贯穿于整个研发过程的核查对偏差的评估、调查、纠正与预防措施要求

5、常见的研发质量管理误区与核查问题举例

、药品研发 GMP管控与核查要点

1注册核查对药品研发生产系统的要求

2注册核查对药品研发质量管理系统的要求

3注册现场核查对药品研发注册阶段验证与确认要求

4药品研发阶段的 变更控制 与核查要点

主讲人: 老师某大型医疗机构 质量总裁    CFDA高研院特聘讲师,医药工程高级工程师,30 余年 药品 管理经验,曾经在国内多家药企担任生产、质量的高管等各管理岗位,现从事药物研发、注册的体系构建与监管。

会务费

培训费: 2600 / 人,包含 ( 专家费、资料费、场地费、现场问答等 ) 。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团队报名可享优惠, 朋友圈积攒最高可优惠500/人

线上同步学习参加: 4000元每单位(会务费包括:发票、培训、答疑、电子版资料视频回放等),可投屏全员观看,堪比内训效果!

培训报名联系人 王老师 

微信/手机:15506140531(微信同号)

更多服务( 培训、检测、技术推广

药驿站公众平台服务窗口:

识别微信二维码,加入我们的微信群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下一条:返回列表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