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群|
进“
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群
” 、“燃料电池汽车群”、“氢储运群”、“电解水制氢群”、“加氢站群”
请加微信18158711612,备注
对应群名称
!
扫
码
关注"氢能之家”公众号!
超震撼|最新议程出炉-国际电解水制氢关键技术年会
目前,业界一直在寻找零度以下燃料电池低温启动的方法策略、材料设计选型、结构设计方法及其验证手段等。
本文分享丰田汽车公司、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JAEA)下属的大强度质子加速器设施中心(J-PARC)和综合科学研究机构(CROSS)使用位于J-PARC的中子
成像装置“
RADEN
”开
发的
车用全尺寸第二代Mirai燃料电池
零度以下
低
温启动
液态水
和冰的可视化识别技术,并且利用该手段阐明发电中燃料电池内部结冰导致性能下降
的过程
。
通过吹扫/估算含水量,并且启动过程优先增加产热量
,丰田已在量产的燃料电池汽车Mirai上实现了可靠的-30℃低温启动能力。低温启动的难点在于电化学产物水聚集和结冰会阻碍反应气进入催化层的通道,导致启动失败。因此,全面理解低温启动过程的水/冰行为对于提高低温启动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分享丰田、J-PARC和CROSS机构针对车规级全尺寸第二代Mirai燃料电池单体进行的低温启动水/冰行为试验研究。
本次试
验在日本质子加速器研究中心(J-PARC)的材料和生命科学试验设施(
MLF
)光束线
22上的中子成像装置“RADEN”中进行,上图1展示了可维持燃料电池在-30℃~60℃温度运行的该在线中子成像系统。
试验对象为一节丰田第二代Mirai单元电池,上图2为该中子成像装置“RADEN”上的第二代Mirai燃料电池单体发电
装置。在中子成像的同时,也同步在Mirai单节电池阴极流场表面从空气入口到出口的四个分区安装
微型热电偶
以监测分区温
度分布。
上图3a展示了第二代Mirai单元电池在-4℃低温启动过程中电流和各分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低温启动过程中,单元电池维持恒定电压
0.2
V,阴阳极干气流量分别为
2.6
和
1.4
L min-1。可以看到,由于电池产热,电池温度升高,电流也随即快速提升。分区温度显示出
T
Tc1
>
T
Tc2
>
T
Tc3
~
T
Tc4
,表明空气侧入口产热量大于出口(上游温度大于下游温度)。电流一度维持在
135
A左右,t
4
时间后开始降低,温度也随之降低。此外,
在接近冰点的时刻发现了由水的
凝固热
引起的温升小高峰。在低温启动11 mins
后,电流降至0 A,低温启动失败。
<iframe allowfullscreen="" class="video_iframe rich_pages" data-cover="http%3A%2F%2Fmmbiz.qpic.cn%2Fsz_mmbiz_jpg%2F3euDiayqiayqsxWoMic0qpf49MQeG8IpJ5Cu0QZ5ISjwhrTfib8sxEfc3ia83dzia9qsFRibkyCIWkYCiapq05xgItLr1A%2F0%3Fwx_fmt%3Djpeg" data-mpvid="wxv_3379506004660355077" data-ratio="1.3825" src="http://www.cnmhg.com/e/admin126459646/showimg.php?url=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3379506004660355077" data-vidtype="2" data-w="1106" frameborder="0" style=" z-index: 1;border-radius: 4px; "></iframe>
上图3b~3f展示了第二代Mirai单元电池在-4℃低温启动过程关键节点的水/冰(该试验中水和冰未可视化分离,因此成像中包括液态水和冰)分布情况。在低温启动过程的所有中子成像中,观察到下部区域有
对应波纹形流场形式的
波纹状水/冰,表明
阳极流道位置存在水/冰聚集现象
。此外,观察到在上部的x区域有直线状的水/冰聚集现象,表明
阴极气体流道也产生水/冰聚集
,并且聚集区域以图中所示的y线条蔓延至空气入口侧。最
后,在y线条的
左侧空入所有区域基本被水/冰完全覆盖
。
(
第二代Mirai阳极板为波纹形流场,阴极板为带收缩特征的直流场,可通过聚集形态判断结冰位置。如聚集显示波纹状,表明水/冰聚集在阳极气体流道
)。
为了深入了解低温启动失败的水状态变化,使用了
基于波长选择技术的在线脉冲中子成像方法
对强制预冷条件下发电的第二代Mirai单元电池开展水/冰识别研究
(该试验中水和冰进行了可视化分离)
。首先,维持恒定电压
0.25
V发电,干氢气和干空气流量分别为
1.5
和
2.5
L min-1;10 mins后开始预冷,保持每隔3分钟降低1℃的降温速率。上图4a展示了强制预冷试验中电流和各分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注意在发电稳定后开始对单元电池强制预冷。预冷开始后,单元电池各分区温度开始按线性趋势下降,并且
T
Tc1
>
T
Tc2
>
T
Tc3
>
T
Tc4
,表明电池温度在冷却剂流动方向(空气流动方向)上逐渐降低。
<iframe allowfullscreen="" class="video_iframe rich_pages" data-cover="http%3A%2F%2Fmmbiz.qpic.cn%2Fsz_mmbiz_jpg%2F3euDiayqiayqsxWoMic0qpf49MQeG8IpJ5CNr0VSTeWL6XUHTvwnIdFhdL4p6rRJhspB4lwOTFxPRzlsW5R53w8ng%2F0%3Fwx_fmt%3Djpeg" data-mpvid="wxv_3379507015940603905" data-ratio="1.5492957746478873" src="http://www.cnmhg.com/e/admin126459646/showimg.php?url=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3379507015940603905" data-vidtype="2" data-w="1100" frameborder="0" style=" z-index: 1;border-radius: 4px; "></iframe>
上图4b~4f展示了在强制预冷发电试验过程中关键节点的结冰分布情况。从图4b可以看出,液态水在电池表面分布均匀,无任何明显的聚集形态,
表明液态水此时聚集在GDL中
,并非气体流道。随着强制预冷进行,在阴极下游发现冰,并且随时间向阴极上游侧蔓延(图4c~4f)。此外,也发现平行直线状的冰聚集(图4d~4f),表明在阴极气体流道产生了冰。此后,结冰区域逐渐向阴极上游漫延,直至上游完全被封堵和启动失败。
在燃料电池低温启动过程中,电化学产物水结冰会抑制通往催化剂的气体供应,降低低温启动能力。在低温启动试验中,丰田通过中子成像技术揭示了车用大型PEFC内部的水/冰行为过程。在强制预冷实验中,深入考察了结冰过程和失效机理。
首先,电化学产物水聚集在GDL内部;接下来,产物水从下游开始冻结,上游的产物水移动到下游的气体通道并冻结;随后,产物水在冻结区的上游积聚,然后向上游冻结;最后,水完全冻结,启动失败,如下图5所示
。
这种低温启动失效是因大尺寸车用PEFC特有的发电面内温差导致
。
丰田提出的PEFC低温启动失效机制可为工业界进行操作条件(如冷却剂/气体流速)优化、电池材料筛选和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未来,丰田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更全面的低温启动可视化结冰观测研究。
声明:
文章来源于燃料电池干货。本公众号基于分享的目的转载,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众号所有,如有涉及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予以核实并删除。
氢能之家
-
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信息知识加氢站!
扫码加入知识星球,不仅可以获取很全的行业报告,还可持续获得最新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报告!
往期部分报告:
一文读懂| PEM制氢膜电极及代表企业
读懂PEM电解槽双极板| 这一篇就够了
读懂SOEC电解槽| 这一篇就够了!
读懂PEM电解槽| 这一篇就够了!
95页PPT讲解氢能的各种生产方式
报告128| 免费下载-势银氢能与燃料电池年度蓝皮书(2023)(终版)
报告127| 《欧盟电解水2023年度报告》
报告126| 最新绿氢-氢能及燃料电池报告
报告125| 氢能及燃料电池-氢能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124| 2023绿氨产业研究与前景展望
报告123| 70MPa 气瓶阀门标准及电解水招标情况
报告122| 澳大利亚国家氢能战略
报告121| 2023中东绿氢项目白皮书
报告120| 2023 年氢能产业洞察白皮书
报告119| 氢能储运—供需错配下亟需解决的核心瓶颈
报告118 |不同制氢工艺的成本对比
报告117 |2023氢储能报告
报告116| 低温液化-海上风电制氢外送的潜在选择
报告115| 2023中国氢能产业报告
报告114| 绿氢加速倡议——中国绿氢赋能措施建议报告
报告113| 2023年全球氢能产业发展白皮书
报告112 |BCG联合欧阳明高院士团队发布《中国氢能产业展望》白皮书
报告111| 氢车未来可期,氢燃料电池蓄势待发
报告110 |2023中国氢能源产业-氢储运&运输环节深度研究报告
报告109| 政策需求共振,氢能电解槽快速增长
报告108| 氢能二轮车市场分析
报告107| 2023 年氢能产业投融资点评
报告106 |氢能设备行业首次覆盖报告
报告105| 2023中国绿氢产业白皮书
报告104| 燃气轮机氢能发电全球技术发展蓝皮书
报告103| BP能源展望2023年英文版
报告102| 餐厨垃圾制氢:“焚烧+”新尝试,固废龙头新选择
报告101| 美国国家清洁氢能战略路线图
报告100|绿电制绿氢是趋势,氢能产业链发展加速
报告99| 从海外公司年报看氢能行业发展之Plug Power
报告98| 重卡与叉车交通领域燃料电池经济性及潜在市场空间分析
报告97| 燃料电池重卡
报告96 |电氢替代迈入进行时
报告95 |绿氢产业发展蓝皮书(2023)
报告94 | 千亿氢储能市场
报告93| 丰田第二代Mirai拆解手册-246页详解
报告92| 质子交换膜PEM70页报告
报告91| 燃料电池检测产业蓝皮书(2023)
报告90(附PDF)| 氢储运短中长期发展推演,气、液、管道逐步过渡
报告89|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绿氢专题报告
报告88| 2022年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报告87| 中国氢能发展现状及前景
报告86| 欧洲氢能发展现状和前景
报告85| 电解水制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