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会燃烧的二氧化氯消毒品

会燃烧的二氧化氯消毒品

时间:2024-01-04 来源: 浏览:

会燃烧的二氧化氯消毒品

原创 合规化学 合规化学
合规化学

HGmsds2014

专业的化学品安全数据服务平台

2023年1月7日 ,一起航空事故调查报告显示: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波音 777全货机货舱起火原因为主货舱中装载的二氧化氯消毒片剂自燃。此次事故直接导致了约23亿人民币的经济损失。 二氧化氯作为国际上公认安全、无毒的高效消毒灭菌剂,无 "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 ,常被用作环保型杀菌消毒剂,还在食品保鲜、清除异味、漂白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效果。

二氧化氯(化学分子式 ClO 2 ,在11 以上为黄绿色气体,在11 至-59 之间为红褐色液体,在-59 以下为亮橙色晶体 (如图1所示) 二氧化氯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化学物质发生爆炸性反应,氧化剂和腐蚀性都很强。

1 液体二氧化氯和二氧化氯片剂

本期合规解读,小编围绕二氧化氯产品,聊一聊其潜在的危害。这些看似与危险货物不相关的消毒品,实际上却有可能是货真价实的危险货物。

一、二氧化氯的GHS分类

1列出了二氧化氯在不同国家 / 地区的GHS危害分类

表1:二氧化氯的G HS 分类

如表1所示,其中 标红的 H代码 为运输危货分类时需要考虑的危害。 由表 1可得 ,二氧化氯的运输危险性主要有以下几种:

●   物理危害 —— 氧化性危害 H 270 ):

氧化性分类方法和标准详见《试验和标准手册》第三部分第34节中的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划入相应分危险类别,这里不再多阐述二氧化氯物理危害分类。

●    环境危害   —— 水生环境危害( H 400 、H 410 ):

依据欧盟ECHA官方给出的因数M值为10,因此在使用求和法时,需要在原有浓度基础上乘以M值。建议二氧化氯浓度≥2.5%时,产品整体的GHS分类就要考虑划入H400和H410。

●    健康危害   —— 皮肤腐蚀危害( H 314 )和急性毒性危害( H 301 、H 330 ):

除以上影响运输分类的健康危害,还有皮肤刺激、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特异性靶器官毒性、生殖细胞致突变性、致癌性等慢性健康危害。其中,官方数据库均提到二氧化氯具有皮肤腐蚀/刺激、严重眼损伤/眼刺激危害和急性毒性危害,故下面将侧重讲解这些危害分类。

二、 健康危害 分类

二氧化氯易吸附于溶液中,多用于饮用水处理,因此需要关注其不同浓度时的健康危害。表 2 依据欧盟注册卷宗资料,归纳给出其不同浓度建议的健康危害分类:

2 :不同浓度二氧化氯的健康危害分类

注1:试验对象是大鼠

注2:试验对象是大鼠,试验连续吸入烟雾时间为4h。

由表 2 可得:

◆  依据欧盟注册 GLP毒理试验报告资料:

0 .2% 浓度的二氧化氯溶液 急性经口 毒性数值为9 3.86mg/kg ,因此,对应浓度的二氧化氯溶液产品需划入急性毒性危害类别3( H 301 ),在TDG分类上属于第6 .1 项毒性物质;

0 .6% 浓度二氧化氯溶液 急性吸入 毒性数值为 6.83 mg/ L,根据浓度比例的换算,当二氧化氯浓度为  0.82% 时需划入急性毒性危害类别 4 (H 332 );当二氧化氯浓度为  3.83% 时需划入急性毒性危害类别 3 H 331 ),同时划入TDG第6 .1 项毒性物质。

◆  依据欧盟官方给出的浓度阈值:

当二氧化氯浓度≥ 5 % 需划入 H314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对应TDG分类为8类腐蚀;≥ 1 % ,<5 % 时需划入H 315

当二氧化氯浓度≥ 3 % 需划入 H 318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 0.3 % ,< 3% 时需划入H 319

三、二氧化氯的运输危险性分类

依据GHS分类和试验结果,二氧化氯常见运输危险性建议分类有如下几种可能(见表 3 ):

表3:二氧化氯的TDG分类

二氧化氯纯品为气体,按照资料即需考虑划入2 .3 毒性气体危险类别和5 .1 氧化性气体。对于配制品,浓度≥ 0 .2% 即需划入6 .1 毒性危险类别;≥ 5% 即需划入 8 类腐蚀危险;氧化性危险按照试验手册第3 4 节规定的分类方法进行判定。

四、总结

本期合规解读,小编带大家探讨了二氧化氯的G HS 分类和危货分类。通过解读,我们了解到二氧化氯虽然是绿色环保的高效杀菌消毒剂,但本身也同时具备毒性、腐蚀性、氧化性等多种危害,氧化性危害需参照其实验结果进行判定,因此判定二氧化氯危险建议企业将样品送检到相关有资质鉴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严格的判定。因此,小编在此也提醒广大进出口企业,进出口货物切忌涉危不报,高危低报。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