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16岁读清华,24岁博士毕业,将任985高校准聘副教授!

16岁读清华,24岁博士毕业,将任985高校准聘副教授!

时间:2023-07-20 来源: 浏览:

16岁读清华,24岁博士毕业,将任985高校准聘副教授!

学术志
学术志

xueshuzhi001

以学术为志业,矢志不渝!

收录于合集

来源:募格课堂整理自清华大学公众号、华中师大官网、澎湃新闻、新京报
编辑:学妹   
“作为陕西人,安琪儿希望为家乡高等教育以及科技进步贡献星火之力。临近毕业季,她向国内多家高校投递简历, 24岁的她最终选择加入西北工业大学,任航天学院准聘副教授......
16岁的安琪儿,入选“领军计划”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就读,度过9年学习时光。
读博期间,她致力于攻克感知、控制、通信领域的难点问题,在多机协同领域产出累累硕果,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校级奖学金等多项荣誉,从电子工程跨界航天航空,她立志助力航天智能化技术发展。
把博士研究生的五年看作一场马拉松,终点线是实现“多机协同视觉感知”——安琪儿读博期间的所有研究课题都围绕着其展开。
博士五年来, 安琪儿以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及会议发表共11篇论文,其中SCI期刊文章6篇、EI会议文章5篇。 “博士只有五年的时间,我需要提前规划好在每个时间节点大概完成怎样的任务。”这些不同阶段的小目标,是满足自己求索科学的初心和突破未知的好奇。
安琪儿师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沈渊。在安琪儿看来,沈老师思想开放、循循善诱,她希望在未来能像自己的导师一样,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对于从电子信息到航空航天的专业跨界,安琪儿期待着学科交叉的无限可能,也对跨学科的挑战和困难做好了准备。
“我们国家正处在航天事业智能化转型的关口,想要补齐短板、实现赶超,对智能感知领域一定会产生很强的刚需。到航天学院任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将努力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合适的应用场景发扬光大。”
事实上,从国家层面到各高校之间,近几年都不乏对优秀青年人才破格晋升的措施。

29岁破格晋升副教授

2021年9月,华中师范大学有一位新晋教师邹红军引发关注。
他本科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在东北师范大学 完成硕博连读 ,2021年 刚一毕业便获聘“双一流”高校副教授 。在求学期间,邹红军就已是同学们眼中的学霸,成果颇丰。
一般来说,高校讲师晋升副教授的年限在4~6年。正因如此, 邹红军的破格晋升显得格外“令人羡慕”。
据华中师大官网介绍,邹红军,1992年3月生,重庆奉节人。2016年本科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管理学学士学位,同年推免至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2018年获硕博连读资格,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美国查普曼大学访学,2021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邹红军

以聘用邹红军的华中师大为例,据《华中师范大学教师岗位聘用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经学校认定的特别优秀人才可以不受学历、学位、学缘、履职年限等条件的限制, 按破格条件予以破格聘用 。对于不完全吻合聘用条件但在教学或科研方面特别突出的优秀人才,分别经教学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提名,校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委员会研究通过,可破格晋升高级岗位。

2020年8月,湖南大学官网显示,出生于1994年的工学博士李晟曼已经获聘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晟曼年轻且没有海外经历,26岁便被聘为副教授一事引起了网络热议。
2015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同年 硕博连读 ;2020年6月毕业,被华中科技大学授予工学博士学位;7月, 被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聘为副教授 ——这就是李晟曼的简历。
论出身,李晟曼的确算是“师出名门”。之前上过热搜的、年薪201万的华为“天才少年”左鹏飞和张霁两位博士生都毕业于华科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足见华科光电实力之雄厚。

为吸引高水平师资力量、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政策支持的同时,不少高校已经为教师们开辟了“破格晋升”的畅通渠道

2021年1月,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指导意见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其中提出,鼓励高校对优秀青年人才破格晋升、大胆使用;根据学科特点确定青年教师评价考核周期,鼓励大胆创新、持续研究。

此外, 中南大学 2018年发布的《新进教师选拔与聘用管理办法》中规定,未满足以上高水平大学学历要求或年龄要求,学术业绩特别突出者;在本领域取得重大发明发现或重大成果,在先进技术领域、专利成果转化、工程技术开发等方面有突出业绩者, 可申请破格选拔 。破格选拔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当年学校新进教师总量的 5%。

山东大学 明确,对在学术上有独立见解、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具有突出学术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 可不受任职资历和晋升教授职务条件的限制,破格晋升教授职务; 对部分获得重点国家科研项目、重要人才称号和重大成果奖励的青年人才,可不受当年岗位设置的限制,申报相应专业技术岗位。

而对于高校教授年轻化这一现象,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彭真明曾在科学网博客撰文表示,教授年轻化是高校顺应时代的必然趋势。他指出,给年轻人一个快速成长的平台和机会,也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然之路。至于年轻人,早早晋升教授,在过早的光环下能否把握机遇和促成良性发展,那就看个人了。

想查看经管领域的文章
点击关注

征稿启事

征稿邮箱: zhenggao@zhishen.net.cn
点亮“赏”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