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科普 | 今日小暑,你不知道的养生秘诀!

科普 | 今日小暑,你不知道的养生秘诀!

时间:2022-07-07 来源: 浏览:

科普 | 今日小暑,你不知道的养生秘诀!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zgspypjg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社,服务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服务中国食品、药品产业,架设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和食品、药品产业之间的沟通桥梁,是社会各界了解食品、药品的窗口。

收录于合集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此时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故称小暑
这时要重视养生保健
节气养生衣食住行都不能忽略
小圈这就给大家介绍
这个节气应该如何吃,怎么养生~

小暑如何养生

1

避暑避湿

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此时,易感受暑热、暑湿之邪,由于出汗多,耗气伤津,容易出现周身乏力、脾胃不和等症状。因此,在小暑时节的养生要注意两个点: 解暑、养心

要保持温度适宜。 暑天要避开太阳直射、避免高温活动,可以适当开空调,26℃~27℃为宜;也可以增加沐浴的次数,参加游泳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暑湿、暑热。

另外,在饮食方面应多吃一些解暑、健脾的食物,比如用荷叶、莲子、薏苡仁等煲汤或粥,祛湿解暑,可以说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

可以适量多吃些瓜果。 俗话说:“春吃芽,夏吃瓜。”瓜果类含水量高,夏天易出汗,不仅能补充我们消耗掉的水分,还可以补充维生素。

提醒:食用瓜果时,脾胃虚寒的人群要多多注意。

2

小暑养心

中医讲“夏养心”。夏季炎热,人们常常会觉得心烦不得眠、燥热、手心热等等,要注重静心、养心。

小暑养心红色食物最适当 。红豆富含铁质,不仅利水消肿,还非常适合心血不足的女性食用,有行气补血之功效。

因天气炎热,血管扩张,小暑节气前后老年人容易出现体位改变时血压波动,在床上或蹲坐时血压是较为平稳的,但若起立过快,会导致头部血压锐减,从而导致身体不适,头晕,甚至摔倒。 所以在起床、蹲坐起立时不要着急,最好能够活动一下四肢 ,不需要时间太长,半分钟即可,然后慢慢起身,从躺到坐,从坐到站或从蹲到站,从站到走,都最好间隔1分钟以上。

梳五经:

用手指梳头3次~5次,每次不少于3分钟~5分钟,晚上睡前最好再做3次。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神经功能,还能预防失眠、眩晕、心悸等,做完非常舒服。

3

饮食忌贪凉

小暑时节气候闷热,脾胃功能减弱,加上贪食生冷食物,人们更容易出现吐泻、消化不良等不适。

少食冷饮

饮食上不能贪凉,越热越要喝温水,饭后吃冷饮尤其伤脾胃。

消暑可以选择白扁豆、薏米、西瓜、黄瓜等食物,还需佐以葱姜蒜、香菜、韭菜等辛温之物。

清热淡补

中医讲,小暑属长夏,水气上升,要注意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饮食以淡补为主。少食油腻、辛辣的食物,可适量吃些藕,有利于除烦安眠。

将鲜藕用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食用,有助于改善因暑热导致的失眠。也可将鲜藕切片,佐以小葱清炒,味道爽口,同样也有降暑效果。

4

戒骄戒躁 午间补觉

小暑时节之后,天气日渐炎热,容易让人们焦躁、缺乏精神。此时一定要学会稳定情绪,并且以静坐、补充睡眠等方式来调节,心脏机能养护尤为重要,应保持心情舒畅,和缓气血 。

夏季心火旺,加上天热出汗多,而汗为心之液,使心脏负担加重,一定要给心脏休息的时间。

夏季昼长夜短,夜间睡眠时间少, 适当午睡是对精力和体力的补充 。建议23点前入睡,晨练不要太早,以免影响休息。

对于体虚、睡眠不好、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应该格外注意给自己创造一个舒适休息的环境,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由于天热引起的心烦意燥、晚上易醒、失眠等问题,大家可以在日常饮食搭配中加点浮小麦、酸枣仁和百合,三味药食同源的食物皆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尤其适合小暑时节。

5

运动宜缓 注意防晒  

中医认为,汗为津液所化,津和血为同源。现代人大汗淋漓的爆汗运动是对身体的无形伤害,时间久了会出现无精打采、乏力,甚至心慌等问题。

在气候炎热的小暑,运动宜缓不宜剧烈, 避免运动量过大、时间过长 ,更不能挥汗如雨。

建议选择舒缓的运动或练习一些中医传统保健功法,如 快走、慢跑、打太极拳、做八段锦 等都可以。

此外,夏季中午气温最高,阳气最盛,建议大家午间不要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并尽量减少外出,及时补充水分,以免津液大量流失而出现身体不适。

此时天气紫外线很强,要注意防晒, 紫外线是加剧皮肤衰老的“第一杀手”

要做好 物理防晒 ,同时结合 化学防晒 ,比如遮阳伞、防晒衣、防晒霜等。也可以带上太阳镜,防止阳光太强刺伤眼睛。

家里可备藿香正气口服液等防治中暑,但在开车的情况下,要注意选择不含酒精的。

小暑吃什么

1

莲藕

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有“小暑吃藕”的习惯。生莲藕性寒、味甘,无毒。熟藕性温、味甘,亦无毒。中医称其:“主补中养神,益气力”,认为藕有清热凉血、生津润肺等功效。

《本草纲目》中说:莲藕是“灵根”,具有健脾养胃、清热安神的作用。夏季正是吃莲藕的好时节。“大热天”,人们容易烦躁、犯困、没精神,可以来份莲藕,比如凉拌藕片,能清热、除烦。

莲藕有大量碳水,富含钙磷铁钾、多种维生素,但是莲藕富含膳食纤维,大病初愈后腹胀者不宜过早食用。

2

黄鳝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

黄鳝食疗价值很高,有补中益气、明目、解毒、通脉络、除风湿、强筋骨、止痔血的作用。黄鳝性微温,有一定的补益作用,但感冒未痊愈或阴虚内热者不宜食黄鳝。

3

绿豆芽

绿豆芽性凉、味甘,入肝、肾、胃、三焦经。《本草纲目》记载:“解酒毒、热毒、利三焦。”不仅能清暑热、通经脉、解诸毒,还能补肾、利尿、消肿、滋阴壮阳。

4

荷叶粥

中医认为,荷叶性平,味苦、涩,归肝、脾、胃经,有清暑化湿、升阳、凉血止血的功效。

但虚弱者不宜食用荷叶;贫血、低血糖者及孕妇、哺乳期女性不可食用荷叶。

5

瓜果里的泻火经

黄瓜:利水

黄瓜能生津止渴,清热利水,生吃具有控血脂,美白肌肤的功效,但脾胃寒的人最好熟吃。

冬瓜:益寿

冬瓜有抗衰老、减肥降脂、延年益寿的功效。它还是典型的高钾低钠型蔬菜,对高血压、肾病患者大有裨益。

南瓜:滋补

南瓜滋脾胃补中气,是一年四季都可食用的温补食材。体质虚寒的人可多吃,但常腹胀的人少吃。

丝瓜:健脾

丝瓜味甘性凉,能清热利湿、凉血、化痰、止血,有助于顺气健脾、化痰止咳,但胃肠寒的人少吃。

苦瓜:泻火

苦瓜清热泻火、利尿活血,还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苦瓜中还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预防坏血病、提高机体抵抗力。但其性寒凉,孕妇和脾胃虚寒的人少吃,禁生食。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2022年征订启事

2022年定价:48元/期,576元/年

订阅方式

1. 在线订阅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进行订阅。

2. 网络订阅 :登录官网( www.cfdam-health.com/ )进行订阅。

在线订阅

网络订阅

联系方式

邸   娟:010-83025913,13220132996

郑冬艳:010-83025756,13911820299

邮箱:

来源: CCTV生活圈

喜欢就请点个"赏"吧~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