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重庆交通大学陈垚课题组JCLP:黄铁矿/生物炭基生物滞留系统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协同脱氮与降碳——性能与机理

重庆交通大学陈垚课题组JCLP:黄铁矿/生物炭基生物滞留系统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协同脱氮与降碳——性能与机理

时间:2024-01-23 来源: 浏览:

重庆交通大学陈垚课题组JCLP:黄铁矿/生物炭基生物滞留系统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协同脱氮与降碳——性能与机理

陈垚教授课题组 环境人Environmentor
环境人Environmentor

Environmentor2017

分享环境领域内学术进展、热点资讯、招聘信息

‍‍‍‍‍‍‍ ‍‍‍‍‍‍‍‍‍‍ ‍‍‍‍‍‍‍‍‍‍‍‍‍‍‍‍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第一作者: 李运晴、唐颖辉
通讯作者: 陈垚
通讯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图片摘要
成果简介

近日,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陈垚教授团队在环境领域著名学术期刊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上发表了题为 “Synergism of nitrogen removal and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 reduction in pyrite/biochar-based bioretention system coupled with microbial fuel cell: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的论文。在这项工作中,作者系统地评估了新型黄铁矿 / 生物炭 - 生物滞留系统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 PBM-BRS )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氮去除、生物发电和温室气体( CHG )排放性能,同时结合生物炭、黄铁矿的材料表征和系统内微生物特性,探讨了 PBM-BRS 协同脱氮与 CHG 减排的机理。该研究成果为提高生物滞留系统的脱氮性能,同时减少 CHG 排放提供了一种新的优化方法

引言

生物滞留系统作为有效的雨水管理措施之一,在过去十年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然而,研究表明,传统生物滞留系统对硝态氮( NO 3 - -N )等溶解营养物质的去除效率可能不稳定,同时传统生物滞留系统和其他用于雨水径流处理的土壤 - 植物生态系统也作为 GHG 的来源,如二氧化碳( CO 2 )、甲烷( CH 4 )和氧化亚氮( N 2 O )往往会释放至大气中,与城市蓝碳系统相悖。以往的改良型生物滞留系统往往难以兼顾强化除氮的同时实现 GHG 的减排,因此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生物滞留系统脱氮降碳 协同增效 的最优策略。本研究建立了一系列强化改良型生物滞留系统,包括生物滞留系统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 M-BRS )、生物炭基物滞留系统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 BM-BRS )、黄铁矿基物滞留系统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 PM-BRS )、黄铁矿 / 生物炭 - 生物滞留系统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 PBM-BRS )以及传统生物滞留系统( C-BRS ),旨在评估不同运行工况下该系统协同除氮降碳的可行性,同时结合生物炭、黄铁矿的材料表征和系统内微生物特性,重点探究了 PBM-BRS 协同除氮降碳的机理

图文导读

如表 1 所示,当进水 C/N13.3 时, PBM-BRS 显著促进了氮的去除,尤其是 NO 3 - -N 。在 GHG 释放方面,与 C-BRS CO 2eq 通量( 2700.32±956.91 mg/(m 2 ·d) )相比, M-BRSBM-BRSPM-BRSPBM-BRS CO 2eq 通量呈下降趋势,分别为 2337.91±329.822449.79.11±490.85729.62±277.51 595.05±779.17 mg/(m 2 ·d) ,其中 PM-BRSPBM-BRS 可显著减少 GHG 排放。此外,稳定后 M-BRSBM-BRSPM-BRSPBM-BRS 的输出电压值分别为 61.0982.1298.88 104.06 mV (图 1 )。与 M-BRS 相比, PBM-BRS 系统的输出电压显著升高( P <0.05

1. 各系统的污染物去除率和温室气体排放通量

1. (a) 不同系统的输出电压和 (b) 电流密度曲线

2 显示了不同 C/N 条件下各系统除氮效果的变化。如图 2 (a) ,在 C/N=26.713.3 时各系统均保持较高的 NH 4 + -N 去除率,且无显著差异( P >0.05 ),这可能与植物根系的吸收有关。当 C/N 比降至 6.7 时, C-BRSM-BRSBM-BRSPM-BRSPBM-BRS NH 4 + -N 的去除率分别下降了 25.26%25.90%19.04%23.28%20.49%P <0.05 )。如图 2 (b)C/N 值与 NO 3 - -N 去除率呈正相关且在 C/N26.7PM-BRSPBM-BRS NO 3 - -N 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 51.07%57.77% ,显著高于 C-BRSP <0.05 )。各系统出水 NO 2 - -N 浓度随着 C/N 值的降低而增加(图 2 (c) ),各系统的出水 NO 2 - -N 浓度仍明显低于 C-BRS1.51 mg/L ),且 PBM-BRS 出水 NO 3 - -N 浓度最低,仅为 0.53 mg/L

2. C/N 对各体系 (a) NH 4 + -N (b) NO 3 - -N (d) TN 去除率和 (c) NO 2 - -N 积累的影响( ns: P >0.5 *: P ≤0.5 * *: P ≤0.01 * * *: P ≤0.001

连续降雨实验过程中各系统出水污染物浓度如图 3 所示。每个系统的淹没区(流出量为 0 L 时)显示出相对较低的 COD NO 3 - -N NO 2 - -N 水平,随着进水量的增加,各系统在流出流量为 2 L4 L 时污染物出现穿透,随后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PM-BRSPBM-BRS 能够在 0 L 和随后的降雨事件中维持出水较低浓度的 NH 4 + -N NO 3 - -N NO 2 - -N ,这表明黄铁矿的存在可以作为一个额外的电子供体,有助于反硝化过程。尽管黄铁矿的电子供应能力低于有机物,但在干旱和随后的降雨期间,黄铁矿的存在可以维持电子供应,从而提高反硝化性能,减少在 0 L 和随后的降雨期间 NO 3 - -N NO 2 - -N 的积累。

3 (a) COD (b) NH 4 + -N (c) NO 3 - -N (d) NO 2 - -N (e) TN(f) TP 在不同接收径流下的出水浓度

4 显示了不同 C/N 值下各系统的 GHG 释放特征。如图 4 (a)(b) 所示,各系统的 CO 2 CH 4 通量与 C/N 值的增加呈负相关,这主要是由于高浓度 CO 2 的释放通常发生在高浓度 NO 3 - -N 存在的情况下,此外好氧 / 缺氧环境的形成导致 CO 2 排放量增加,这有利于产甲烷细菌的生长,从而增加 CH 4 排放量。而在 3C/N 值下, PM-BRSPBM-BRS 体系的 CO 2 CH 4 通量均显著低于其他体系( P <0.05 )。如图 4 (c) 所示,各系统 N 2 O 排放通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 P <0.05 ),且在 3C/N 值下,各改良型生物滞留系统的 N 2 O 排放通量均显著低于 C-BRS ,其中 C/N26.7PBM-BRS 体系的 N 2 O 排放量最低,最小值仅为 0.0266±0.01 mg/(m²·d)

4. 不同 c /N 值下各系统 (a) CO 2 (b) CH 4 (c) N 2 O (d) CO 2eq 的释放通量( ns: P >0.5 *: P ≤0.5 * *: P ≤0.01 ***: P ≤0.001

5 为不同进水 C/N 值下各系统的输出电压和功率密度曲线。究结果表明, C/N 值与输出电压呈正相关,在 C/N26.7 时观察到的最高输出电压(图 5 (a) )。在所有三个 C/N 值上, PBM-BRS 的输出电压明显高于 M-BRSP <0.05 ),分别为 74.50104.80 174.40 mV 。此外,可以观察到,随着 C/N 值和外电阻值的增加,每个系统的功率密度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图 5 (b) )。当 C/N26.7 ,外电阻值为 1000 Ω 时,各系统的最大功率密度达到最大值。其中, M-BRSBM-BRSPM-BRSPBM-BRS 的功率密度分别为 76.7285.60113.20 253.98 mW/m 3

5. 不同 C/N 值下 MFC 系统的发电性能 :(a) 输出电压 ;(b) 功率密度

β 多样性(图 6 (c) )可以看出,不同土层和土壤介质对微生物的影响显著,而生物炭和黄铁矿的添加增强了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在门水平上(图 6 (a) ),观察到 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ota 是所有样品中的优势门。 Proteobacteria 被认为是电化学活性细菌( EAB,MFC 体系淹没层中 Proteobacteria 丰度( 31.70%-42.4% )均高于 C-BRS31.20% ),表明电化学反应促进了阳极区 EAB 的富集。在属水平上,各系统的淹没层中还发现了大量的自养和异养反硝化细菌,包括 Actinobacteri a, Gammaproteobacteria , Thauera , Alphaproteobacteri , 以及 Bacillus (图 6 (b) )。 PM-BRSPBM-BRS 中还发现了 Desulfobacterota 0.77%-2.14% )和 Geobacteraceae0.51%-1.30% )的富集,这表明系统内铁和硫循环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也表明黄铁矿的存在可以通过促进 Fe/S 驱动的自营养反硝化过程来增强 NO 3 - -N 的去除。此外,通过 PICRUSt2 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生物滞留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如图 7 所示,可以发现黄铁矿和生物炭的添加也有助于提高 BRS 中酶丰度,从而提高反硝化性能。

6. 生物滞留系统中门 (a) 和属 (b) 水平细菌群落的分类 (c) 各生物滞留系统 β- 多样性分析的非度量多维尺度可视化。植物层土壤样 (C­_BRS_P, M_BRS_P, BM_BRS_P, PM_BRS_P, PBM_BRS_P) 和淹没层土壤样 (C­_BRS_S, M_BRS_S, BM_BRS_S, PM_BRS_S, PBM_BRS_S)

图7. 与NO 3 - -N去除相关的关键酶的相对丰度

为了深入了解 PBM-BRS 增强 NO 3 - -N 去除和 GHG 减排的机理,对黄铁矿和生物炭使用前后进行了 SEMXPSFTIR 分析。 SEM 图像显示,黄铁矿使用后表面变得更加光滑(图 8 ),呈现出由微生物活动引起的椭圆形凹坑。 XPS 全谱图(图 9 (a) )显示,使用后黄铁矿 S 2p Fe 2p 的峰形向下移动。结合对 Fe 2p 的曲线拟合(图 9 (b) ),发现使用后黄铁矿中 Fe 2+ 的峰值比例下降,这表明黄铁矿被氧化。同时,生物炭的 XPS 全谱图(图 9 (c) )以及 Fe 2p 拟合曲线结果显示(图 9 (d) ),生物炭在使用后显示出明显的 Fe 2p 峰,这表明黄铁矿氧化过程中产生的 Fe 2+ /Fe 3+ 可以被原位修饰,形成生物炭负载的 Fe 2+ /Fe 3+ Fe@BC )。这与生物炭的 FTIR 分析结果一致(图 9 (e) ),即 PBM-BRS 中使用的生物炭在 590 cm -1 处表现出明显的振动峰,该振动峰归因于 Fe-O 键的拉伸振动。先前的研究表明,生物炭的多孔表面结构为铁颗粒提供了吸附位点。由此产生的 Fe@BC 促进了电活性微生物之间的胞外电子传递速率和效率。此外, Fe@BC 可以被视为长期碳封存的替代介质,并通过强化生物源碳的捕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 CO 2 排放,实现降碳。

8. 黄铁矿使用前后的 SEM 图像( abc 为原始黄铁矿; defPBM-BRS 中使用后为黄铁矿)

图9. (a)黄铁矿在PBM-BRS中使用前后的XPS全谱图;(b) PBM-BRS中黄铁矿的Fe 2p 图;(c)生物炭在PBM-BRS中使用前后的全XPS光谱图;(d) PBM-BRS中生物炭的Fe 2p 图;(e)生物炭使用前后的红外光谱
‘’

小结

上所述,据我们所知,本研究首次探讨了 PBM-BRS 的脱氮性能、生物发电能力和 GHG 释放特性。结果表明, PBM-BRS NO 3 - -N 去除效能、降碳能力和输出电压均高于其他体系。此外,生物炭、黄铁矿和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耦合可以实现生物炭上铁的原位改性( Fe@BC )。改性后的材料具有更强的吸附和电子转移性能,可以更有效地驱动微生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去除氮和有机物。该材料还可能具有固碳能力,从而实现减污降碳的协同增效。同时,偶联策略可以间接影响细菌群落的结构,促进功能菌的增殖,进而促进反硝化过程相关酶的丰度。综上所述,由于吸附、微电解和微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 PBM-BRS 在除氮和降碳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潜力,然而离大规模的工程应用还需要开展一系列研究。
‘’

作者简介

李运晴,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污染防控。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 3 篇,授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3
通讯邮箱:
唐颖辉,硕士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新南威尔士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 Ana Deletic 教授团队成员,主要从事水污染防控与城市雨洪管理研究。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 5 篇,授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3 项。
通讯邮箱: yinghui.tang@unsw.edu.au
陈垚,博士,教授,博导 / 博士后合作导师,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研究方向为海绵城市与城市雨洪管理、水污染防控与水体修复等。主持 2 项国家级和 5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 60 余篇, SCI/EI 论文 20 余篇,获优秀科研论文奖 4 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 10 余项;参编学术专著 2 部;参编地方标准(技术导则) 2 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 3 项。
通讯邮箱: chenyao@cqjtu.edu.cn

投稿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陈垚教授团队 投稿、合作 、转载、进群,请添加小编微信Environmentor2020!环境人Environmentor是环境领 最大的学术公号 ,拥有 20W+活跃读者 。由于微 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将环境人Environmentor加为 星标 ,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 “赏” ,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每日的推文! 环境人Environmentor现有综合群、 期刊投稿群、基金申请群、留学申请群、各研究领域群等共20余个,欢迎大家加小编微信Environmentor2020,我们会尽快拉您进入对应的群。

往期推荐

论文推介

ES&T主编/副主编:我的论文为啥未送审就被拒稿?

清华大学曲久辉院士团队Angew: 限域强化利用自由基主导的快速类芬顿反应
耶鲁大学Menachem Elimelech团队和哈工大马军团队Nat. Commun.:Janus电催化膜高选择性合成ROS
清华大学曲久辉院士团队ES&T:绿色芬顿——原子氢介导的双氧水电还原活化过程
同济大学赵红颖、赵国华团队ES&T: 电芬顿阴极氧化-还原协同深度处理含卤污染物
丹麦科大张翼峰 团队ES&T: 导电型的厌氧颗粒污泥应用于污水处理及产电的研究
香港科大劳敏慈团队ES&T: 如何实现水体中磷酸盐选择性吸附去除?
美国范德堡大学林士弘教授ES&T展望:脱盐过程能效的直观理解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文湘华团队WR: 污水可生物降解性决定了 污水厂微生物的构建机制
卡内基梅隆大学Lowry教授团队AM:硫含量和形态调控硫化纳米零价铁的疏水性、电子传递、反应活性和选择性
学术招聘
美国范德堡大学环境工程研究生项目招生 (博士硕士)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与环境工程系门玉洁课题组招收博士生(或博士后)
香港城市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Dr. Sam H. Y. HSU课题组招聘博士
美国圣母大学环境分子与合成生物学实验室拟招收2名全奖博士生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和瑞士Eawag联合招聘全奖博士生(环境方向)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赵华章教授团队招聘博士
学术资讯
耶鲁大学Julie B. Zimmerman教授出任ES&T主编
贝勒大学Bryan W. Brooks教授出任ES&T Letters主编
韩国科学院院士Wonyong Choi将出任ACS ES&T Engineering创刊主编
CEJ Advances创刊 | 潘丙才教授任主编,四位华人学者任副主编
ACS对话 | ACS ES&T Engineering创刊副主编马军院士
专访:Environmental Science & Ecotechnology 主编团队

扫描二维码,快速入群~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