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江苏省公布排污许可违法违规典型案例(上)

江苏省公布排污许可违法违规典型案例(上)

时间:2022-08-13 来源: 浏览:

江苏省公布排污许可违法违规典型案例(上)

环评爱好者网
环评爱好者网

eiafansbbs

依托环评爱好者网,传播环评业界信息,建立环评专业人士的沟通平台。

收录于合集

 提示: 点击上方 ↑↑↑ 环评爱好者网 一键关注

以下为正文

一、江苏垶恒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案

案情简介:2021年7月23日,镇江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对江苏垶恒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该单位因存在环保手续不完善,未按环保要求规范化设置排污口,未建立排污口档案等问题。2020年7月10日,镇江市生态环境局对其下达了《排污限期整改通知书》(通知书编号:91321181MA1MMND55B001R),要求其在2021年5月11日前完成两项整改工作并取得排污许可证。现场检查时该单位三条短纤维生产线均正常生产,配套建设的熔融固化废气、真空煅烧废气治理设施正在运行。生物质锅炉正在使用,配套的废气治理设施正在运行。该单位未在整改期限内完成整改工作,且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存在无证排污行为。

典型意义:《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的实施是规范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排污行为,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本案例中排污单位存在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违法事实,对此类企业应加大指导帮扶,常态化宣传《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引导企业履行好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定期开展后督查,督促企业做好问题整改。排污单位应严格按照《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规定,做到持证排污、按证排污。

 

二、南京华狮新材料有限公司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申请延续仍排放废水案

案情简介:2022年4月16日,南京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发现,南京华狮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肥皂及合成洗涤剂制造企业,该单位排污许可证(许可证编号:91320100762147287T001X)有效期至2021年12月5日,管理类别为重点管理,排污许可证到期后未申请延续。检查时该单位正在停产改造,通过调阅该单位废水排口在线监控数据发现,该单位2021年12月至检查当日有多次间歇性废水排放行为,最后一次废水排放为2022年2月18日,废水日排放量为91.24吨。

查处情况:上述行为违反了《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排污单位需要继续排放污染物的,应当于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60日前向审批部门提出申请”的规定。依据《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二)项的规定,责令该单位立即改正违法行为,拟处罚款24万元。

典型意义:本案中,该单位正在停产改造,存在排污许可证到期后,未及时申请延续并取得排污许可证,继续排放废水的违法行为。实践中,部分排污单位认为处于停产或者关闭状态时,无需落实排污许可管理相关要求的错误认识应当纠正。只要排污单位还存在污染物排放行为,就仍应持有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应在排污单位被依法终止不再有排污行为后,由排污单位申请注销排污许可证。

 

三、泰兴协联众达化学有限公司未重新申领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案

案情简介:2021年11月3日,泰州市泰兴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对泰兴协联众达化学有限公司现场检查发现,该单位二套萘法苯酐装置使用含有硫茚杂质的工业萘作为原料,在氧化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污染物二氧化硫。二套萘法苯酐装置配套建设碱喷淋处理设施进行脱硫,脱硫废水经蒸馏后的残液属于危险废物(危废代码772-006-49),年产生量为1500吨。查阅该单位排污许可证(许可证编号:91321283666380935Y001P)发现,该单位二套萘法苯酐项目新增二氧化硫和蒸馏残液污染物排放,未重新申领排污许可证。

查处情况:上述行为违反了《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十五条第(三)项:“在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内,排污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重新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三)污染物排放口数量或者污染物排放种类、排放量、排放浓度增加”的规定。根据《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第(四)项的相关规定,责令该单位按程序重新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在取得新排污许可证前,严格按照现有排污许可证许可内容排放污染物,不得擅自增加污染物排放,并处罚款41.6万元。

典型意义:实施《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是落实企事业单位治污主体责任,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有力举措,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形成公平规范的环境守法秩序。企业应当严格落实许可证要求,及时做好许可证变更或重新申领工作。

 

四、江苏忠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沛县鹿湾一分厂涉嫌超过许可排放浓度排放水污染物案

案情简介:2022年2月18日,徐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对江苏忠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沛县鹿湾一分厂进行现场检查,该单位正在生产,污水处理设施正在运行,废水综合排放口正在排水,检测人员在该单位废水综合排放口进行采样检测。该单位已于2021年10月25日申领排污许可证(许可证编号为:91320322MA1WMKK50R001P)。根据检测报告显示,该单位废水综合排放口出水总磷浓度为1.18mg/L、总氮浓度为38.0mg/L,分别超过排污许可证排放许可限值(总磷许可排放浓度限值0.5mg/L,总氮许可排放浓度限值15mg/L)。

查处情况:上述行为违反了《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排污单位应当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按照生态环境管理要求运行和维护污染防治设施,建立环境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的规定。依据《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对该单位超过许可排放浓度排放水污染物的行为责令改正,并处罚款24.8万元。

典型意义:排污许可制度规定了排污单位允许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允许排放的污染物量和允许排放的污染物方向。通过适用《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查处一批超许可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有利于提升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水平与执法监管效能;有利于增强企事业单位治污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排污许可证,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达标排放、自行监测、环境管理台账、信息公开、执行报告等管理要求。

 

五、常熟市飞宇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控制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案

案情简介:2022年3月31日,苏州市常熟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对常熟市飞宇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开展大气专项执法检查,该单位已申领排污许可证(许可证编号:91320581699313421K001Q),该单位许可证要求打磨、焊接工序应配套除尘系统,相关废气经除尘系统处理后无组织排放,但检查时该单位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对打磨、焊接废气收集处理。

查处情况:上述行为违反了《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排污单位应当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按照生态环境管理要求运行和维护污染防治设施,建立环境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的规定。根据《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项,责令该单位改正违法行为,并处罚款5万元。

典型意义:在对常熟市飞宇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违法案件办理中,将排污许可证中相关要求作为执法依据,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向排污许可制度转变的体现。在排污许可制度逐渐完善的前提下,对排污单位建设项目投产后,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等内容将通过排污许可证全面体现,排污许可证将成为生态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

 

六、江阴市志翔铝盖有限公司污染物排放方式或者排放去向不符合排污许可证规定案

案情简介:2021年11月16日,执法人员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时发现,江阴市志翔铝盖有限公司已申领排污许可证(许可证编号为:91320281142267413U001P),该单位主要从事铝盖生产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磷酸性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生产,产生的氧化清洗废水经调节池-沉淀-终沉等工序处理后接管至江阴市月城综合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经调查,2021年8月开始,该单位将产生的氧化清洗废水加片碱中和处理后、直接泵入含磷酸性废水中一同处理,并回用于生产。该单位污染物排放方式、排放去向发生变化,均与排污许可证规定不符。

查处情况:上述行为违反了《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十八条第(二)项“污染物排放口位置和数量、污染物排放方式和排放去向应当与排污许可证规定相符”的规定。依据《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责令该单位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并处罚款3.8万元。

典型意义:《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将排污口规范化建设作为排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明确了污染物排放口管理要求,即建设规范化污染物排放口,并设置标志牌,强调了排污单位实际情况与排污许可证的一致性。

 

七、连云港贵科药业有限公司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安装、使用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案

案情简介:2022年1月15日,连云港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对连云港贵科药业有限公司废水排放口自动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开展现场检查,该单位于2021年9月取得排污许可证(许可证编号:9132070079088900XK001P),属于重点管理单位。经查,该单位污水排口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安装、使用总磷自动监测设备。

查处情况:上述行为违反了《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应当依法安装、使用、维护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的规定。依据《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第(四)项的规定,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责令该单位改正违法行为,并处罚款2.9万元。

典型意义:《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应当依法安装、使用、维护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该单位属于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依法应当安装、使用、维护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但现场检查时,该单位未履行上述安装、使用、维护、联网义务,属于违反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的环境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八、常州蓝翼飞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按照规定制定自行监测方案并开展自行监测案

案情简介:2022年2月17日,常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对常州蓝翼飞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进行检查,发现该单位主要从事压力容器的生产,已申领了排污许可证(许可证编号:913204006689580755001Q),制定了2021年企业自行监测方案并开展了自行监测,但自行监测的污染因子与排污许可证规定的要求不符。经调查,该单位排污许可证要求为:废气排放口1和废气排放口2监测项目污染物名称均为二甲苯、颗粒物和非甲烷总烃(监测频次为1年1次),废气排放口6监测项目污染物名称为非甲烷总烃(监测频次为1年1次),厂界监测项目污染物为二甲苯、颗粒物和非甲烷总烃(监测频次为1年1次)。经查阅该单位制定的2021年自行监测方案,发现存在遗漏废气排放口6监测项目的情况。根据该单位出示的2021年自行监测报告,未对废气排放口6非甲烷总烃开展监测。

查处情况:上述行为违反了《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和有关标准规范,依法开展自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原始监测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5年”的规定。依据《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五)项规定,常州市生态环境局于2022年3月28日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该单位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并处罚款2万元。

典型意义:

1、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排污单位,应按排污可许证的要求制定自行监测方案并开展自行监测,违法排污将被处2-20万元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

2、企业取得排污许可证后应认真学习、理解、落实排污许可证的持证管理要求,应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和有关标准规范排污行为,依法开展自行监测、建立环境管理台账并保存监测记录;依法提交执行报告、如实公开污染物排放信息,按要求公示相关环境信息等。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还应当依法安装、使用、维护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

3、提醒广大排污单位在申领到排污许可证后,仔细阅读,清楚了解本单位环境管理职责,严格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切实落实主体责任。

P.S.

你见过最老的环评报告是哪年的?

什么叫好的环评报告 你知道吗?

环评新手应着重培养自身的修养

环评版《大腕》 超级搞笑!

环评人的职业病,你有几种?

环评其实就是那什么点事!

环评人士——环评人写照

环评人都是天生的段子手!

环评人有多忙,看看办公桌就知道了

环评圈名词新解,环评人必看!

转行,环评人可以干什么?

环评人现身说法:其实我觉得吧,压力也没那么大!

一句话概括环评人的一生

做环评的都被狗追过!

两个做环评的要结婚……

原来你是这样的环评!

你适不适合做环评,看完这篇文章就知道了

人类高质量环评人行为大赏

单身小哥哥们请点: 娶个环评MM的N大好处

单身小姐姐们请点: 单身小姐姐们,遇见环评小哥哥就嫁了吧!

近日热点:

指南 | 如何发布建设项目环评、验收报告信息公开公示

环评爱好者网提供自主验收和环评公示平台

环评、验收公示,就上环评爱好者网 !

环评爱好者网微信关注环评行业资讯、政策、标准、技术和考试等最新动态,传播环评业界信息,打造最有影响力的环评行业微信服务平台。投稿请联系QQ:553978613

点“赏”,Ta会看见 ↓↓

充分发挥环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用

   刘志全 今年以来,我们坚决扛起生态环境部门在稳经济大盘这个大局中的责任,既守牢生态环境底线,又主动担当作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印发实施《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审批4.78万个项目环评,涉及总投资超过8.4万亿元,同比上升28.9%。二是依托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全力服务重大项目环评。今年上半年我部共审批重大项目环评文件91个,其中铁路、水利、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和煤炭保供等项目45个,涉及总投资约7000亿。三是持续推进环评与排污许可改革,加快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地应用,持续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

发布会上有哪些精彩片段
小编带您一起盘点一下

荔枝新闻: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请问目前通知的落实情况怎么样?后续还会有哪些考虑?谢谢。

   刘志全: 为落实《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生态环境部加快重大项目环评审批,加大统筹调度和宣传力度,6月以来,已批复重大项目环评文件16项,涉及总投资超过3800亿元。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结合地方实际出台了配套落实文件,建立环评管理台账,加快环评审批;提前介入指导,创新审批方式;推动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减轻企业负担。

,时长 00:20

南方都市报: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出现了不少困难,请问一年来在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还将在哪些方面继续深化。

   刘志全: 生态环境部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服务“六稳”“六保”工作。一是落实改革政策,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指导地方落实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对降低的51个二级行业环评类别和取消的40个二级行业登记表的项目,严格落实简政放权举措,明确“名录之外无环评”。二是狠抓放管并重,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持续落实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行动计划,强化对环评与排污许可的质量与落实两方面的监管。同时坚持“零容忍”态度严惩环评弄虚作假。三是优化审批服务,加强企业和基层帮扶。帮助基层审批部门及小微企业解决环评审批问题1600多个,通过部长信箱解答环评问题近2500个。

,时长 00:19

北京青年报: 因为环评资质的取消,环评机构数量众多,但是质量良莠不齐,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环评打假力度持续加大,严查环评文件质量问题,请问还将如何推动解决这些问题,谢谢。

   刘志全: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对环评弄虚作假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严格依法处理处罚,2021年以来,已将265家单位和217人列入环评失信“黑名单”或限期整改名单;推动刑事司法衔接,环评弄虚作假违法行为已经写入《刑法》;强化智能精准监管,对全国审批的十几万份环评文件开展智能校核;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对建立诚信档案的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进行全面排查,坚决清理“空壳”环评公司和“挂靠”环评工程师,保持严惩重罚的态势。

,时长 00:34

南方周末记者: 近期,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要求加强源头防控,请问环评领域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有什么考虑,下一步采取什么具体措施?

   刘志全: 为贯彻落实《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从环评领域加快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组织9个省(区、市)聚焦电力、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研究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和减排潜力,探索污染物和碳排放协同管控的技术方法和管理路径。截至目前,已有256个试点项目完成环评审批。二是探索“三线一单”和规划环评领域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路径。组织15个地市探索开展“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三是推动温室气体纳入环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研究。开展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的专题论证,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修法建议。

,时长 00:34

封面新闻: 今年5月,国办印发了关于新污染治理行动方案,该如何进一步完善对新污染物的环评管理,谢谢。

   刘志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高度重视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新污染物的控制,目前部分已经出台排放标准的新污染物已纳入了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对不符合禁止生产或限制使用化学物质管理要求的建设项目,依法不予审批,严格环境准入把关;对已纳入排放标准的新污染物严格管控,确保排放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环境影响可接受。

,时长 00:22

澎湃新闻: 伴随着中央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今年预计还会有大批项目上马。请问,环评工作如何保障重大工程顺利开展的同时守住“底线”?

   刘志全: 生态环境部门在服务重大项目的过程中,既要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提高审批效率,也要守住生态环境底线,确保环评审批质量。要严守法律底线,严守生态环境质量底线,严守环境风险防范底线,维护公众权益底线。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重大投资项目环评要求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建设单位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强化重大投资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执法,压实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的属地监管责任;加大“未批先建”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将问题突出的地方和企业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时长 00:23

新华社: 近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臭氧浓度有所反弹。请问反弹原因是什么?针对臭氧污染采取了哪些治理举措?成效如何?如何继续加强臭氧治理?

   刘友宾: 今年上半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五降一升”。臭氧浓度有所反弹,主要是由于前体物排放仍处于高位、今年4—6月,重点区域气象条件接近5年最差水平,总体偏不利。我部自5月起正式启动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夏季监督帮扶工作,截至7月20日,共向89个城市推送问题线索5000余条。下一步,将抓紧推动出台《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计划》,继续强化PM 2.5 污染防治的同时,深入开展VOCs综合治理和源头替代,推进VOCs和NOx协同减排,有效遏制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到2025年,VOCs和NOx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实现PM 2.5 和O 3 协同控制,全面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时长 01:46

每日经济新闻: 我们注意到生态环境部为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推出了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和绿色通道机制,请问实施效果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谢谢。

   刘志全: 生态环境部建立了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和绿色通道机制,纳入台账的上千个重大项目环评文件顺利获批,172项重大水利工程、雄商高铁等重大铁路项目以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一批重大项目环评保障工作圆满完成。通过发挥机制作用,国务院确定今年重点推进的55个重大水利项目中,38个已批或在批,环评完成率近70%;国家今年重点推进的重大铁路项目,12个已批或在批,涉及总投资超过5285亿元,环评完成率超过50%;去年10月启动保供以来,102个重大煤矿项目环评文件已批或在批,涉及总产能5.1亿吨/年。

,时长 00:34

紫荆杂志: 今年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20周年,请问20年来环评法对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怎样的意义?下一步在环评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刘志全: 环评制度是环境管理的一项基础制度,自上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以2002年《环评法》的颁布为里程碑,我国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体系、管理和技术体系、队伍支撑体系等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污染物减排、推动加强生态保护、积极服务“六稳”“六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时长 00:35


视频剪辑 | 欧阳近人、单浩田、汪婧玉、尹凌秀

编辑 | 尚玉
审核 | 张冰

充分发挥环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用

   刘志全 今年以来,我们坚决扛起生态环境部门在稳经济大盘这个大局中的责任,既守牢生态环境底线,又主动担当作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印发实施《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审批4.78万个项目环评,涉及总投资超过8.4万亿元,同比上升28.9%。二是依托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全力服务重大项目环评。今年上半年我部共审批重大项目环评文件91个,其中铁路、水利、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和煤炭保供等项目45个,涉及总投资约7000亿。三是持续推进环评与排污许可改革,加快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地应用,持续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

发布会上有哪些精彩片段
小编带您一起盘点一下

荔枝新闻: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请问目前通知的落实情况怎么样?后续还会有哪些考虑?谢谢。

   刘志全: 为落实《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生态环境部加快重大项目环评审批,加大统筹调度和宣传力度,6月以来,已批复重大项目环评文件16项,涉及总投资超过3800亿元。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结合地方实际出台了配套落实文件,建立环评管理台账,加快环评审批;提前介入指导,创新审批方式;推动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减轻企业负担。

,时长 00:20

南方都市报: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出现了不少困难,请问一年来在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还将在哪些方面继续深化。

   刘志全: 生态环境部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服务“六稳”“六保”工作。一是落实改革政策,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指导地方落实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对降低的51个二级行业环评类别和取消的40个二级行业登记表的项目,严格落实简政放权举措,明确“名录之外无环评”。二是狠抓放管并重,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持续落实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行动计划,强化对环评与排污许可的质量与落实两方面的监管。同时坚持“零容忍”态度严惩环评弄虚作假。三是优化审批服务,加强企业和基层帮扶。帮助基层审批部门及小微企业解决环评审批问题1600多个,通过部长信箱解答环评问题近2500个。

,时长 00:19

北京青年报: 因为环评资质的取消,环评机构数量众多,但是质量良莠不齐,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环评打假力度持续加大,严查环评文件质量问题,请问还将如何推动解决这些问题,谢谢。

   刘志全: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对环评弄虚作假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严格依法处理处罚,2021年以来,已将265家单位和217人列入环评失信“黑名单”或限期整改名单;推动刑事司法衔接,环评弄虚作假违法行为已经写入《刑法》;强化智能精准监管,对全国审批的十几万份环评文件开展智能校核;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对建立诚信档案的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进行全面排查,坚决清理“空壳”环评公司和“挂靠”环评工程师,保持严惩重罚的态势。

,时长 00:34

南方周末记者: 近期,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要求加强源头防控,请问环评领域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有什么考虑,下一步采取什么具体措施?

   刘志全: 为贯彻落实《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从环评领域加快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组织9个省(区、市)聚焦电力、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研究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和减排潜力,探索污染物和碳排放协同管控的技术方法和管理路径。截至目前,已有256个试点项目完成环评审批。二是探索“三线一单”和规划环评领域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路径。组织15个地市探索开展“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三是推动温室气体纳入环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研究。开展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的专题论证,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修法建议。

,时长 00:34

封面新闻: 今年5月,国办印发了关于新污染治理行动方案,该如何进一步完善对新污染物的环评管理,谢谢。

   刘志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高度重视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新污染物的控制,目前部分已经出台排放标准的新污染物已纳入了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对不符合禁止生产或限制使用化学物质管理要求的建设项目,依法不予审批,严格环境准入把关;对已纳入排放标准的新污染物严格管控,确保排放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环境影响可接受。

,时长 00:22

澎湃新闻: 伴随着中央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今年预计还会有大批项目上马。请问,环评工作如何保障重大工程顺利开展的同时守住“底线”?

   刘志全: 生态环境部门在服务重大项目的过程中,既要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提高审批效率,也要守住生态环境底线,确保环评审批质量。要严守法律底线,严守生态环境质量底线,严守环境风险防范底线,维护公众权益底线。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重大投资项目环评要求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建设单位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强化重大投资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执法,压实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的属地监管责任;加大“未批先建”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将问题突出的地方和企业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时长 00:23

新华社: 近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臭氧浓度有所反弹。请问反弹原因是什么?针对臭氧污染采取了哪些治理举措?成效如何?如何继续加强臭氧治理?

   刘友宾: 今年上半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五降一升”。臭氧浓度有所反弹,主要是由于前体物排放仍处于高位、今年4—6月,重点区域气象条件接近5年最差水平,总体偏不利。我部自5月起正式启动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夏季监督帮扶工作,截至7月20日,共向89个城市推送问题线索5000余条。下一步,将抓紧推动出台《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计划》,继续强化PM 2.5 污染防治的同时,深入开展VOCs综合治理和源头替代,推进VOCs和NOx协同减排,有效遏制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到2025年,VOCs和NOx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实现PM 2.5 和O 3 协同控制,全面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时长 01:46

每日经济新闻: 我们注意到生态环境部为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推出了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和绿色通道机制,请问实施效果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谢谢。

   刘志全: 生态环境部建立了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和绿色通道机制,纳入台账的上千个重大项目环评文件顺利获批,172项重大水利工程、雄商高铁等重大铁路项目以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一批重大项目环评保障工作圆满完成。通过发挥机制作用,国务院确定今年重点推进的55个重大水利项目中,38个已批或在批,环评完成率近70%;国家今年重点推进的重大铁路项目,12个已批或在批,涉及总投资超过5285亿元,环评完成率超过50%;去年10月启动保供以来,102个重大煤矿项目环评文件已批或在批,涉及总产能5.1亿吨/年。

,时长 00:34

紫荆杂志: 今年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20周年,请问20年来环评法对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怎样的意义?下一步在环评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刘志全: 环评制度是环境管理的一项基础制度,自上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以2002年《环评法》的颁布为里程碑,我国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体系、管理和技术体系、队伍支撑体系等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污染物减排、推动加强生态保护、积极服务“六稳”“六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时长 00:35


视频剪辑 | 欧阳近人、单浩田、汪婧玉、尹凌秀

编辑 | 尚玉
审核 | 张冰

充分发挥环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用

   刘志全 今年以来,我们坚决扛起生态环境部门在稳经济大盘这个大局中的责任,既守牢生态环境底线,又主动担当作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印发实施《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审批4.78万个项目环评,涉及总投资超过8.4万亿元,同比上升28.9%。二是依托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全力服务重大项目环评。今年上半年我部共审批重大项目环评文件91个,其中铁路、水利、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和煤炭保供等项目45个,涉及总投资约7000亿。三是持续推进环评与排污许可改革,加快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地应用,持续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

发布会上有哪些精彩片段
小编带您一起盘点一下

荔枝新闻: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请问目前通知的落实情况怎么样?后续还会有哪些考虑?谢谢。

   刘志全: 为落实《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生态环境部加快重大项目环评审批,加大统筹调度和宣传力度,6月以来,已批复重大项目环评文件16项,涉及总投资超过3800亿元。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结合地方实际出台了配套落实文件,建立环评管理台账,加快环评审批;提前介入指导,创新审批方式;推动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减轻企业负担。

,时长 00:20

南方都市报: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出现了不少困难,请问一年来在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还将在哪些方面继续深化。

   刘志全: 生态环境部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服务“六稳”“六保”工作。一是落实改革政策,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指导地方落实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对降低的51个二级行业环评类别和取消的40个二级行业登记表的项目,严格落实简政放权举措,明确“名录之外无环评”。二是狠抓放管并重,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持续落实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行动计划,强化对环评与排污许可的质量与落实两方面的监管。同时坚持“零容忍”态度严惩环评弄虚作假。三是优化审批服务,加强企业和基层帮扶。帮助基层审批部门及小微企业解决环评审批问题1600多个,通过部长信箱解答环评问题近2500个。

,时长 00:19

北京青年报: 因为环评资质的取消,环评机构数量众多,但是质量良莠不齐,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环评打假力度持续加大,严查环评文件质量问题,请问还将如何推动解决这些问题,谢谢。

   刘志全: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对环评弄虚作假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严格依法处理处罚,2021年以来,已将265家单位和217人列入环评失信“黑名单”或限期整改名单;推动刑事司法衔接,环评弄虚作假违法行为已经写入《刑法》;强化智能精准监管,对全国审批的十几万份环评文件开展智能校核;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对建立诚信档案的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进行全面排查,坚决清理“空壳”环评公司和“挂靠”环评工程师,保持严惩重罚的态势。

,时长 00:34

南方周末记者: 近期,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要求加强源头防控,请问环评领域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有什么考虑,下一步采取什么具体措施?

   刘志全: 为贯彻落实《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从环评领域加快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组织9个省(区、市)聚焦电力、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研究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和减排潜力,探索污染物和碳排放协同管控的技术方法和管理路径。截至目前,已有256个试点项目完成环评审批。二是探索“三线一单”和规划环评领域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路径。组织15个地市探索开展“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三是推动温室气体纳入环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研究。开展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的专题论证,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修法建议。

,时长 00:34

封面新闻: 今年5月,国办印发了关于新污染治理行动方案,该如何进一步完善对新污染物的环评管理,谢谢。

   刘志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高度重视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新污染物的控制,目前部分已经出台排放标准的新污染物已纳入了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对不符合禁止生产或限制使用化学物质管理要求的建设项目,依法不予审批,严格环境准入把关;对已纳入排放标准的新污染物严格管控,确保排放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环境影响可接受。

,时长 00:22

澎湃新闻: 伴随着中央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今年预计还会有大批项目上马。请问,环评工作如何保障重大工程顺利开展的同时守住“底线”?

   刘志全: 生态环境部门在服务重大项目的过程中,既要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提高审批效率,也要守住生态环境底线,确保环评审批质量。要严守法律底线,严守生态环境质量底线,严守环境风险防范底线,维护公众权益底线。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重大投资项目环评要求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建设单位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强化重大投资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执法,压实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的属地监管责任;加大“未批先建”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将问题突出的地方和企业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时长 00:23

新华社: 近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臭氧浓度有所反弹。请问反弹原因是什么?针对臭氧污染采取了哪些治理举措?成效如何?如何继续加强臭氧治理?

   刘友宾: 今年上半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五降一升”。臭氧浓度有所反弹,主要是由于前体物排放仍处于高位、今年4—6月,重点区域气象条件接近5年最差水平,总体偏不利。我部自5月起正式启动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夏季监督帮扶工作,截至7月20日,共向89个城市推送问题线索5000余条。下一步,将抓紧推动出台《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计划》,继续强化PM 2.5 污染防治的同时,深入开展VOCs综合治理和源头替代,推进VOCs和NOx协同减排,有效遏制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到2025年,VOCs和NOx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实现PM 2.5 和O 3 协同控制,全面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时长 01:46

每日经济新闻: 我们注意到生态环境部为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推出了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和绿色通道机制,请问实施效果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谢谢。

   刘志全: 生态环境部建立了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和绿色通道机制,纳入台账的上千个重大项目环评文件顺利获批,172项重大水利工程、雄商高铁等重大铁路项目以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一批重大项目环评保障工作圆满完成。通过发挥机制作用,国务院确定今年重点推进的55个重大水利项目中,38个已批或在批,环评完成率近70%;国家今年重点推进的重大铁路项目,12个已批或在批,涉及总投资超过5285亿元,环评完成率超过50%;去年10月启动保供以来,102个重大煤矿项目环评文件已批或在批,涉及总产能5.1亿吨/年。

,时长 00:34

紫荆杂志: 今年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20周年,请问20年来环评法对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怎样的意义?下一步在环评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刘志全: 环评制度是环境管理的一项基础制度,自上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以2002年《环评法》的颁布为里程碑,我国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体系、管理和技术体系、队伍支撑体系等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污染物减排、推动加强生态保护、积极服务“六稳”“六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时长 00:35


视频剪辑 | 欧阳近人、单浩田、汪婧玉、尹凌秀

编辑 | 尚玉
审核 | 张冰

充分发挥环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用

   刘志全 今年以来,我们坚决扛起生态环境部门在稳经济大盘这个大局中的责任,既守牢生态环境底线,又主动担当作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印发实施《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审批4.78万个项目环评,涉及总投资超过8.4万亿元,同比上升28.9%。二是依托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全力服务重大项目环评。今年上半年我部共审批重大项目环评文件91个,其中铁路、水利、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和煤炭保供等项目45个,涉及总投资约7000亿。三是持续推进环评与排污许可改革,加快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地应用,持续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

发布会上有哪些精彩片段
小编带您一起盘点一下

荔枝新闻: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请问目前通知的落实情况怎么样?后续还会有哪些考虑?谢谢。

   刘志全: 为落实《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生态环境部加快重大项目环评审批,加大统筹调度和宣传力度,6月以来,已批复重大项目环评文件16项,涉及总投资超过3800亿元。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结合地方实际出台了配套落实文件,建立环评管理台账,加快环评审批;提前介入指导,创新审批方式;推动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减轻企业负担。

,时长 00:20

南方都市报: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出现了不少困难,请问一年来在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还将在哪些方面继续深化。

   刘志全: 生态环境部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服务“六稳”“六保”工作。一是落实改革政策,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指导地方落实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对降低的51个二级行业环评类别和取消的40个二级行业登记表的项目,严格落实简政放权举措,明确“名录之外无环评”。二是狠抓放管并重,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持续落实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行动计划,强化对环评与排污许可的质量与落实两方面的监管。同时坚持“零容忍”态度严惩环评弄虚作假。三是优化审批服务,加强企业和基层帮扶。帮助基层审批部门及小微企业解决环评审批问题1600多个,通过部长信箱解答环评问题近2500个。

,时长 00:19

北京青年报: 因为环评资质的取消,环评机构数量众多,但是质量良莠不齐,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环评打假力度持续加大,严查环评文件质量问题,请问还将如何推动解决这些问题,谢谢。

   刘志全: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对环评弄虚作假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严格依法处理处罚,2021年以来,已将265家单位和217人列入环评失信“黑名单”或限期整改名单;推动刑事司法衔接,环评弄虚作假违法行为已经写入《刑法》;强化智能精准监管,对全国审批的十几万份环评文件开展智能校核;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对建立诚信档案的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进行全面排查,坚决清理“空壳”环评公司和“挂靠”环评工程师,保持严惩重罚的态势。

,时长 00:34

南方周末记者: 近期,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要求加强源头防控,请问环评领域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有什么考虑,下一步采取什么具体措施?

   刘志全: 为贯彻落实《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从环评领域加快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组织9个省(区、市)聚焦电力、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研究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和减排潜力,探索污染物和碳排放协同管控的技术方法和管理路径。截至目前,已有256个试点项目完成环评审批。二是探索“三线一单”和规划环评领域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路径。组织15个地市探索开展“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三是推动温室气体纳入环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研究。开展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的专题论证,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修法建议。

,时长 00:34

封面新闻: 今年5月,国办印发了关于新污染治理行动方案,该如何进一步完善对新污染物的环评管理,谢谢。

   刘志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高度重视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新污染物的控制,目前部分已经出台排放标准的新污染物已纳入了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对不符合禁止生产或限制使用化学物质管理要求的建设项目,依法不予审批,严格环境准入把关;对已纳入排放标准的新污染物严格管控,确保排放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环境影响可接受。

,时长 00:22

澎湃新闻: 伴随着中央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今年预计还会有大批项目上马。请问,环评工作如何保障重大工程顺利开展的同时守住“底线”?

   刘志全: 生态环境部门在服务重大项目的过程中,既要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提高审批效率,也要守住生态环境底线,确保环评审批质量。要严守法律底线,严守生态环境质量底线,严守环境风险防范底线,维护公众权益底线。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重大投资项目环评要求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建设单位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强化重大投资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执法,压实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的属地监管责任;加大“未批先建”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将问题突出的地方和企业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时长 00:23

新华社: 近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臭氧浓度有所反弹。请问反弹原因是什么?针对臭氧污染采取了哪些治理举措?成效如何?如何继续加强臭氧治理?

   刘友宾: 今年上半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五降一升”。臭氧浓度有所反弹,主要是由于前体物排放仍处于高位、今年4—6月,重点区域气象条件接近5年最差水平,总体偏不利。我部自5月起正式启动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夏季监督帮扶工作,截至7月20日,共向89个城市推送问题线索5000余条。下一步,将抓紧推动出台《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计划》,继续强化PM 2.5 污染防治的同时,深入开展VOCs综合治理和源头替代,推进VOCs和NOx协同减排,有效遏制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到2025年,VOCs和NOx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实现PM 2.5 和O 3 协同控制,全面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时长 01:46

每日经济新闻: 我们注意到生态环境部为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推出了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和绿色通道机制,请问实施效果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谢谢。

   刘志全: 生态环境部建立了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和绿色通道机制,纳入台账的上千个重大项目环评文件顺利获批,172项重大水利工程、雄商高铁等重大铁路项目以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一批重大项目环评保障工作圆满完成。通过发挥机制作用,国务院确定今年重点推进的55个重大水利项目中,38个已批或在批,环评完成率近70%;国家今年重点推进的重大铁路项目,12个已批或在批,涉及总投资超过5285亿元,环评完成率超过50%;去年10月启动保供以来,102个重大煤矿项目环评文件已批或在批,涉及总产能5.1亿吨/年。

,时长 00:34

紫荆杂志: 今年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20周年,请问20年来环评法对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怎样的意义?下一步在环评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刘志全: 环评制度是环境管理的一项基础制度,自上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以2002年《环评法》的颁布为里程碑,我国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体系、管理和技术体系、队伍支撑体系等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污染物减排、推动加强生态保护、积极服务“六稳”“六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时长 00:35


视频剪辑 | 欧阳近人、单浩田、汪婧玉、尹凌秀

编辑 | 尚玉
审核 | 张冰

充分发挥环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用

   刘志全 今年以来,我们坚决扛起生态环境部门在稳经济大盘这个大局中的责任,既守牢生态环境底线,又主动担当作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印发实施《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审批4.78万个项目环评,涉及总投资超过8.4万亿元,同比上升28.9%。二是依托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全力服务重大项目环评。今年上半年我部共审批重大项目环评文件91个,其中铁路、水利、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和煤炭保供等项目45个,涉及总投资约7000亿。三是持续推进环评与排污许可改革,加快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地应用,持续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

发布会上有哪些精彩片段
小编带您一起盘点一下

荔枝新闻: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请问目前通知的落实情况怎么样?后续还会有哪些考虑?谢谢。

   刘志全: 为落实《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生态环境部加快重大项目环评审批,加大统筹调度和宣传力度,6月以来,已批复重大项目环评文件16项,涉及总投资超过3800亿元。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结合地方实际出台了配套落实文件,建立环评管理台账,加快环评审批;提前介入指导,创新审批方式;推动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减轻企业负担。

,时长 00:20

南方都市报: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出现了不少困难,请问一年来在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还将在哪些方面继续深化。

   刘志全: 生态环境部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服务“六稳”“六保”工作。一是落实改革政策,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指导地方落实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对降低的51个二级行业环评类别和取消的40个二级行业登记表的项目,严格落实简政放权举措,明确“名录之外无环评”。二是狠抓放管并重,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持续落实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行动计划,强化对环评与排污许可的质量与落实两方面的监管。同时坚持“零容忍”态度严惩环评弄虚作假。三是优化审批服务,加强企业和基层帮扶。帮助基层审批部门及小微企业解决环评审批问题1600多个,通过部长信箱解答环评问题近2500个。

,时长 00:19

北京青年报: 因为环评资质的取消,环评机构数量众多,但是质量良莠不齐,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环评打假力度持续加大,严查环评文件质量问题,请问还将如何推动解决这些问题,谢谢。

   刘志全: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对环评弄虚作假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严格依法处理处罚,2021年以来,已将265家单位和217人列入环评失信“黑名单”或限期整改名单;推动刑事司法衔接,环评弄虚作假违法行为已经写入《刑法》;强化智能精准监管,对全国审批的十几万份环评文件开展智能校核;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对建立诚信档案的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进行全面排查,坚决清理“空壳”环评公司和“挂靠”环评工程师,保持严惩重罚的态势。

,时长 00:34

南方周末记者: 近期,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要求加强源头防控,请问环评领域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有什么考虑,下一步采取什么具体措施?

   刘志全: 为贯彻落实《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从环评领域加快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组织9个省(区、市)聚焦电力、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研究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和减排潜力,探索污染物和碳排放协同管控的技术方法和管理路径。截至目前,已有256个试点项目完成环评审批。二是探索“三线一单”和规划环评领域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路径。组织15个地市探索开展“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三是推动温室气体纳入环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研究。开展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的专题论证,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修法建议。

,时长 00:34

封面新闻: 今年5月,国办印发了关于新污染治理行动方案,该如何进一步完善对新污染物的环评管理,谢谢。

   刘志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高度重视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新污染物的控制,目前部分已经出台排放标准的新污染物已纳入了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对不符合禁止生产或限制使用化学物质管理要求的建设项目,依法不予审批,严格环境准入把关;对已纳入排放标准的新污染物严格管控,确保排放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环境影响可接受。

,时长 00:22

澎湃新闻: 伴随着中央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今年预计还会有大批项目上马。请问,环评工作如何保障重大工程顺利开展的同时守住“底线”?

   刘志全: 生态环境部门在服务重大项目的过程中,既要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提高审批效率,也要守住生态环境底线,确保环评审批质量。要严守法律底线,严守生态环境质量底线,严守环境风险防范底线,维护公众权益底线。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重大投资项目环评要求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建设单位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强化重大投资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执法,压实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的属地监管责任;加大“未批先建”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将问题突出的地方和企业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时长 00:23

新华社: 近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臭氧浓度有所反弹。请问反弹原因是什么?针对臭氧污染采取了哪些治理举措?成效如何?如何继续加强臭氧治理?

   刘友宾: 今年上半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五降一升”。臭氧浓度有所反弹,主要是由于前体物排放仍处于高位、今年4—6月,重点区域气象条件接近5年最差水平,总体偏不利。我部自5月起正式启动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夏季监督帮扶工作,截至7月20日,共向89个城市推送问题线索5000余条。下一步,将抓紧推动出台《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计划》,继续强化PM 2.5 污染防治的同时,深入开展VOCs综合治理和源头替代,推进VOCs和NOx协同减排,有效遏制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到2025年,VOCs和NOx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实现PM 2.5 和O 3 协同控制,全面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时长 01:46

每日经济新闻: 我们注意到生态环境部为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推出了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和绿色通道机制,请问实施效果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谢谢。

   刘志全: 生态环境部建立了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和绿色通道机制,纳入台账的上千个重大项目环评文件顺利获批,172项重大水利工程、雄商高铁等重大铁路项目以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一批重大项目环评保障工作圆满完成。通过发挥机制作用,国务院确定今年重点推进的55个重大水利项目中,38个已批或在批,环评完成率近70%;国家今年重点推进的重大铁路项目,12个已批或在批,涉及总投资超过5285亿元,环评完成率超过50%;去年10月启动保供以来,102个重大煤矿项目环评文件已批或在批,涉及总产能5.1亿吨/年。

,时长 00:34

紫荆杂志: 今年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20周年,请问20年来环评法对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怎样的意义?下一步在环评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刘志全: 环评制度是环境管理的一项基础制度,自上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以2002年《环评法》的颁布为里程碑,我国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体系、管理和技术体系、队伍支撑体系等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污染物减排、推动加强生态保护、积极服务“六稳”“六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时长 00:35


视频剪辑 | 欧阳近人、单浩田、汪婧玉、尹凌秀

编辑 | 尚玉
审核 | 张冰

充分发挥环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用

   刘志全 今年以来,我们坚决扛起生态环境部门在稳经济大盘这个大局中的责任,既守牢生态环境底线,又主动担当作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印发实施《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审批4.78万个项目环评,涉及总投资超过8.4万亿元,同比上升28.9%。二是依托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全力服务重大项目环评。今年上半年我部共审批重大项目环评文件91个,其中铁路、水利、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和煤炭保供等项目45个,涉及总投资约7000亿。三是持续推进环评与排污许可改革,加快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地应用,持续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

发布会上有哪些精彩片段
小编带您一起盘点一下

荔枝新闻: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请问目前通知的落实情况怎么样?后续还会有哪些考虑?谢谢。

   刘志全: 为落实《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生态环境部加快重大项目环评审批,加大统筹调度和宣传力度,6月以来,已批复重大项目环评文件16项,涉及总投资超过3800亿元。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结合地方实际出台了配套落实文件,建立环评管理台账,加快环评审批;提前介入指导,创新审批方式;推动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减轻企业负担。

,时长 00:20

南方都市报: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出现了不少困难,请问一年来在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还将在哪些方面继续深化。

   刘志全: 生态环境部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服务“六稳”“六保”工作。一是落实改革政策,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指导地方落实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对降低的51个二级行业环评类别和取消的40个二级行业登记表的项目,严格落实简政放权举措,明确“名录之外无环评”。二是狠抓放管并重,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持续落实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行动计划,强化对环评与排污许可的质量与落实两方面的监管。同时坚持“零容忍”态度严惩环评弄虚作假。三是优化审批服务,加强企业和基层帮扶。帮助基层审批部门及小微企业解决环评审批问题1600多个,通过部长信箱解答环评问题近2500个。

,时长 00:19

北京青年报: 因为环评资质的取消,环评机构数量众多,但是质量良莠不齐,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环评打假力度持续加大,严查环评文件质量问题,请问还将如何推动解决这些问题,谢谢。

   刘志全: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对环评弄虚作假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严格依法处理处罚,2021年以来,已将265家单位和217人列入环评失信“黑名单”或限期整改名单;推动刑事司法衔接,环评弄虚作假违法行为已经写入《刑法》;强化智能精准监管,对全国审批的十几万份环评文件开展智能校核;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对建立诚信档案的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进行全面排查,坚决清理“空壳”环评公司和“挂靠”环评工程师,保持严惩重罚的态势。

,时长 00:34

南方周末记者: 近期,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要求加强源头防控,请问环评领域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有什么考虑,下一步采取什么具体措施?

   刘志全: 为贯彻落实《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从环评领域加快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组织9个省(区、市)聚焦电力、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研究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和减排潜力,探索污染物和碳排放协同管控的技术方法和管理路径。截至目前,已有256个试点项目完成环评审批。二是探索“三线一单”和规划环评领域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路径。组织15个地市探索开展“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三是推动温室气体纳入环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研究。开展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的专题论证,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修法建议。

,时长 00:34

封面新闻: 今年5月,国办印发了关于新污染治理行动方案,该如何进一步完善对新污染物的环评管理,谢谢。

   刘志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高度重视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新污染物的控制,目前部分已经出台排放标准的新污染物已纳入了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对不符合禁止生产或限制使用化学物质管理要求的建设项目,依法不予审批,严格环境准入把关;对已纳入排放标准的新污染物严格管控,确保排放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环境影响可接受。

,时长 00:22

澎湃新闻: 伴随着中央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今年预计还会有大批项目上马。请问,环评工作如何保障重大工程顺利开展的同时守住“底线”?

   刘志全: 生态环境部门在服务重大项目的过程中,既要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提高审批效率,也要守住生态环境底线,确保环评审批质量。要严守法律底线,严守生态环境质量底线,严守环境风险防范底线,维护公众权益底线。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重大投资项目环评要求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建设单位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强化重大投资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执法,压实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的属地监管责任;加大“未批先建”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将问题突出的地方和企业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时长 00:23

新华社: 近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臭氧浓度有所反弹。请问反弹原因是什么?针对臭氧污染采取了哪些治理举措?成效如何?如何继续加强臭氧治理?

   刘友宾: 今年上半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五降一升”。臭氧浓度有所反弹,主要是由于前体物排放仍处于高位、今年4—6月,重点区域气象条件接近5年最差水平,总体偏不利。我部自5月起正式启动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夏季监督帮扶工作,截至7月20日,共向89个城市推送问题线索5000余条。下一步,将抓紧推动出台《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计划》,继续强化PM 2.5 污染防治的同时,深入开展VOCs综合治理和源头替代,推进VOCs和NOx协同减排,有效遏制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到2025年,VOCs和NOx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实现PM 2.5 和O 3 协同控制,全面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时长 01:46

每日经济新闻: 我们注意到生态环境部为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推出了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和绿色通道机制,请问实施效果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谢谢。

   刘志全: 生态环境部建立了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和绿色通道机制,纳入台账的上千个重大项目环评文件顺利获批,172项重大水利工程、雄商高铁等重大铁路项目以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一批重大项目环评保障工作圆满完成。通过发挥机制作用,国务院确定今年重点推进的55个重大水利项目中,38个已批或在批,环评完成率近70%;国家今年重点推进的重大铁路项目,12个已批或在批,涉及总投资超过5285亿元,环评完成率超过50%;去年10月启动保供以来,102个重大煤矿项目环评文件已批或在批,涉及总产能5.1亿吨/年。

,时长 00:34

紫荆杂志: 今年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20周年,请问20年来环评法对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怎样的意义?下一步在环评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刘志全: 环评制度是环境管理的一项基础制度,自上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以2002年《环评法》的颁布为里程碑,我国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体系、管理和技术体系、队伍支撑体系等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污染物减排、推动加强生态保护、积极服务“六稳”“六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时长 00:35

来源: 生态环境部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