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2018 | 油气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1
政策与大事
1.《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天然气改革架构落地
2018年8月3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和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任务要求,落实能源安全战略,着力破解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有效解决天然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确保国内快速增储上产,供需基本平衡,设施运行安全高效,民生用气保障有力,市场机制进一步理顺,实现天然气产业健康有序安全可持续发展。
该《意见》涉及三个首次:一是首次从上游增产增供、中游基础设施配套、下游市场建设以及应急保障体系完善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二是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强化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三是首次提出建立天然气多元化海外供应体系。
2.新疆首次挂牌出让5个油气勘查区块,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2018年1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交易中心首次挂牌出让5个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的探矿权,来自国内的7家企业参与竞价,申能股份有限公司、新疆能源(集团)石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终成功竞得其中3个区块的探矿权,总成交价达27亿余元。
这是新疆首次以挂牌方式出让油气区块探矿权,也是自2015年新疆公开招标出让4个油气勘查区块、结束油气勘查开采领域长期由国有石油公司专营的局面后,第二轮将油气勘查区块面向社会公开出让。此举旨在进一步放开市场,引入更多社会主体进入油气勘查开采领域,加快推进新疆油气勘查开采,也是我国推进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3.天然气实现居民和非居民价格并轨,价格机制进一步理顺和完善
2018年5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理顺居民用气门站价格的通知》,明确自2018年6月10日起,居民用气基准门站价格上浮,最高为0.35元/立方米,逐步与非居民用气价格并轨。《通知》要求将居民用气由最高门站价格管理改为基准门站价格管理,价格水平按非居民用气基准门站价格水平(增值税税率10%)安排,供需双方可以基准门站价格为基础,在上浮20%、下浮不限的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门站价格。目前居民与非居民用气门站价差较大的,此次最大调整幅度原则上不超过每千立方米350元,剩余价差一年后适时理顺。
这一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和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理顺居民用气门站价格、完善价格机制。
4.天然气管道实现互联互通,有效破解天然气基础设施输送瓶颈
为切实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打通“南气北送”输气通道,消除天然气基础设施输送瓶颈,2018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2018年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加快天然气管道、LNG接收站等项目建设,集中开展管道互联互通重大工程。
2018年9月17日,中国石油中缅天然气管道与中国石化广西管道携手互联互通。11月底,中国石油大港油田滨海分输站与中国石化LNG互联互通工程投运,同时该分输站与中国海油LNG互联互通工程天然气置换也已经顺利完成。至此,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的管道在新区实现互联互通,这将为京津冀地区冬季天然气供应提供更坚实的保障。11项重点工程全部按期投产后,2018年可基本形成向京津冀地区新增供气能力6000万立方米/日。
这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2018年开展的最有成效的工程之一。天然气互联互通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打通管输和调运瓶颈,优化全国及区域干线管网系统,季节调峰、应急保障能力将明显提升,在保障京津冀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冬季天然气供应中作用重大。
5.《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国家油气管网改革实质推进
为提高油气管网设施利用效率,促进油气市场多元竞争,保障油气资源安全稳定供应,2018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办法》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纳入统一规划的油气管网设施,提升油气供应保障能力。在保障现有用户现有服务并具备剩余能力的前提下,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应无歧视地与符合开放条件的用户签订服务合同,按照合同约定向用户提供油气输送、储存、气化、装卸、转运等服务。《办法》还强化了剩余能力信息公开的监管要求,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必须主动提前公开下一自然年度各月剩余能力,并要求实现年度内按月度滚动更新,以保证信息的准确和有效,便于用户提前预计和筹划上下游资源,为申请开放服务创造条件。
6.大型炼化民营企业崛起,未来市场竞争格局潜变
首个民营企业LNG接收站投产。2018年10月19日,经过两个多月的试运营,首个由国家能源局核准,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和管理的大型LNG接收站——新奥舟山LNG接收站试车顺利,各项指标正常,进入正式运营阶段。该接收站的正式投运,进一步完善了浙江自贸区的油气全产业链,不仅为舟山市居民、工商户提供优质天然气,也是浙江省天然气“县县通”和应急保供的重要气源保障。
民营企业恒力集团与俄油签署勘探开发协议。在与沙特阿美签署超36亿美元的原油采购合同后,2018年11月29日,恒力集团与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开始尝试从石化向上游领域挺进。恒力集团正在向世界油企“转变”。
7.成品油消费税新规出台,促国内成品油市场规范发展
2018年2月底,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成品油消费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公告》明确提出,所有成品油发票均须通过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中成品油发票开具模块开具,并且《公告》将于2018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政策的出台将规范开票环节,可以追踪成品油生产经营者的资金流、物流和票流,可以堵住企业变票、改票、调和等行为,防止偷税漏税。其次,调油商将受打击,造成调油料市场的不稳。随着调油商转票难度和成本的大增,进口混芳、LCO等调油料用于调和油的优势将减弱,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混芳、LCO的市场需求量,预计后期该类调油料进口量或将减少。
8.上海原油期货成功上市交易交割,地区价格基准作用尚待确认
2018年3月26日,原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原油期货上市首日“开门红”,截至3月26日收盘,主力合约SC1809报429.9元/桶,涨幅3.34%。
自上市交易以来,上海原油期货运行良好,交易量快速上升。百日之内,日均成交量已经超过迪拜商品交易所阿曼原油期货品种,成为亚洲交易量最大的原油期货合约,仅次于美国纽约WTI原油期货与英国布伦特原油期货,跻身全球交易量前三。不仅仅是在成交方面表现突出,在价格上,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与国际主要原油期货品种的价格联动性不断增强,这也使得越来越多投资者关注上海原油期货,其中,不少国际原油贸易商与中国原油进口商签订类似的原油供应长约协议,将上海原油期货作为定价基准。
经过5个月的稳步运行,原油期货开户数超过3万,金融机构客户占比增至15%,境外客户持仓比增至15%,其影响和作用得到国际能源署等国际机构的高度关注。
9.涪陵气田建成百亿立方米产能,我国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加速
2018年4月18日,中国石化与重庆市政府联合举行涪陵页岩气田百亿方产能基地揭牌仪式,这标志着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如期建成100亿方年产能。截至目前,涪陵页岩气田累计产气突破170亿方,销气达165亿方。2017年,该气田日销售页岩气最高达1670万方,每天可满足3340万户居民的生活用气需求。涪陵页岩气田的勘探开发建设树立了我国能源开发史上新的里程碑,百亿方产能的建成是新时代中国石化在重庆地区页岩气发展的新起点。
10.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推广车用乙醇汽油,清洁化交通替代提速
2018年8月2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措施和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总体布局。会议决定有序扩大车用乙醇汽油推广使用,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11个试点外,2018年进一步在北京、天津、河北等15个省市推广。值得注意的是,根据15部门印发的《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将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全覆盖。2018年10月1日起,天津将在全市范围内封闭销售车用乙醇汽油,成为实现乙醇汽油对传统汽油替换的国内首个大型城市。
2
问题与趋势
1.天然气消费量仍保持高速增长,供需形势依然紧张
2018年国内对于天然气的需求增长仍旧强劲。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行快报统计,2018年10月,我国天然气产量13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9%;天然气进口量9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6.6%;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3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6.3%。1~10月,天然气产量129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天然气进口量98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6.4%;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24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
进入冬季供暖期天然气消费增长将更加明显。随着“煤改气”工程的推进,以及《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的出台,天然气消费仍将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237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3%。有专家预计2018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将达到2780亿立方米左右,新增量仍将保持在330亿立方米左右。
2.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滞后于产业发展速度
一直以来,油气管网的分拆与独立是我国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我国油气管网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集中于少数央企,实行纵向一体化经营。大型石油企业上中下游一体化垄断严重制约了天然气市场的发展。尽管2018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相关部委开始寻求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之间以及天然气管网与LNG接收站之间的互联互通,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瓶颈。由于互联互通主要解决区域性和时段性的供需不平衡,因此常态下的管输负荷率并不高,造成互联互通的经济性也不高。另外,当前包括管网在内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速度,尤其是建设能力远远不能支撑起未来天然气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
天然气业务对基础设施的依赖性比较强,可以说谁拥有了基础设施,谁就拥有了市场。为了体现公平、透明和提高效率,成立独立管道公司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国家管网公司一旦成立,天然气体系机制将随之发生变化,三大石油公司话语权会逐渐弱化,最直接受益的主体则要属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管输成本将变得可控,甚至降低。
3.天然气上游价格上浮,因产业链环节过多导致终端用气成本过高
据不完全统计,供暖季开启以来,面对上游气源价格全面上浮,天津、河北、湖北、陕西、山西、黑龙江、江苏等多地密集听证,对居民和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做了上下游联动和季节性的上调,后期将有更多城市加入涨价大军。
同时,由于产业链环节过多,造成终端用气成本过高。天然气产业链从上游气田至终端用户涉及到长输干支管道、省域管网、城市燃气管网等多个环节。而目前国内省域网和城市配气环节过多、收费过高,妨碍市场公平竞争,天然气上游涨价导致终端用户用气成本过高,造成“煤改气”逆转现象或选用其他替代能源,与加快利用天然气的政策相斥。据测算,在国内主要城市工业用气价格构成中,输配费占比平均水平超过40%,某些城市占比甚至超过50%,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随着我国农村地区大规模推广利用天然气,天然气的消费量将继续增加,这一矛盾也将更加突出,因此,应进一步完善配气环节,降低终端用户的用气成本,提高其可承受能力。
审核:齐正平
编辑:邱丽静
本信息由中电能源情报研究中心运营,致力于传播能源资讯、分享能源观点,发布《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能源情报研究》精华内容,欢迎关注!
-
2023年血糖新标准公布,不是3.9-6.1,快来看看你的血糖正常吗? 2023-02-07
-
2023年各省最新电价一览!8省中午执行谷段电价! 2023-01-03
-
GB 55009-2021《燃气工程项目规范》(含条文说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2021-11-07
-
PPT导出高分辨率图片的四种方法 2022-09-22
-
2023年最新!国家电网27家省级电力公司负责人大盘点 2023-03-14
-
全国消防救援总队主官及简历(2023.2) 2023-02-10
-
盘点 l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现任领导班子 2023-02-28
-
我们的前辈!历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完整名单! 2022-11-18
-
关于某送变电公司“4·22”人身死亡事故的快报 2022-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