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2023年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事件TOP10 | 等你投票

2023年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事件TOP10 | 等你投票

时间:2023-12-23 来源: 浏览:

2023年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事件TOP10 | 等你投票

原创 中国氢能联盟 氢能联盟CHA
氢能联盟CHA

CHINA_Hydrogen

中国氢能联盟官方社会化发布平台

选出你心中的【2023年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事件TOP10】

1.国家标准委等六部门发布《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

8月8日,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发布《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文件系统性构建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涵盖基础与安全、氢制备、氢储存和输运、氢加注、氢能应用五个子体系,明确近三年国内国际氢能标准化工作重点任务,部署核心标准研制行动和国际标准化提升行动等“两大行动”。到2025年,制修订30项以上氢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国家能源局发布第三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

10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第三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氢能领域共10项技术装备入选,分别为兆瓦级纯氢燃气轮机(国家电投集团北京重燃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研制),燃煤电厂掺氨燃烧成套技术及关键装备(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研制),35千瓦单机/210千瓦示范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广东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等研制),国产2吨/天氦膨胀制冷氢液化系统(航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等研制),兆瓦级质子交换膜制氢及发电系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研制),10千瓦“氨-氢”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福大紫金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采用自主高性能质子传导膜的兆瓦级电解水制氢电解槽(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研制),70兆帕加氢站大流量隔膜压缩机(国家能源集团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等研制),一体化移动式燃料电池用氢气质量分析仪(北京国氢中联氢能科技研究院等研制),基于低依阳极的百千瓦级高电流密度PEM电解槽(嘉庚创新实验室研制)。

3.教育部发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

4月4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根据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结果,确定了同意设置的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中,共3所大学将开设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均为工学,修业4年;包括北京化工大学(专业代码080506TK)、安徽工业大学(专业代码080506TK)和郑州轻工业大学(专业代码080506TK)。

4.《共建中国氢能高速行动倡议》发布

12月1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联合上海市、郑州市等地方政府相关领导,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共同发布《共建中国氢能高速行动倡议》。倡议提出“政策引领、场景先行、创新驱动、协同聚力”等四点重要内容,旨在加快构建以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北和河南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为基础的氢能高速网络建设。

5.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氢能)标准验证中心揭牌

11月30日,首届全国氢能标准化工作大会上,在国家能源局、中国氢能联盟以及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7个涉氢标准化委员会见证下,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氢能公司)正式获得“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氢能)标准验证中心”授牌。该中心依托中国氢能联盟“氢能领跑者行动”和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氢能公司)“绿色氢能关键装备检测实证基地”项目,探索解决目前行业内缺少验证氢能检测方法合理性的基础设施以及缺乏相关标准实证基地等问题,填补了氢能相关技术开发与实证检测基地的空白。

6.全球首个可再生能源制氢减排方法学获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工作组审议通过

9月26日,由中国氢能联盟牵头发起的全球首个可再生能源制氢减排方法学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CDM EB)第119次会议上审批通过,正式成为清洁发展机制(CDM)第124个大型方法学,填补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碳减排方法学的空白。该方法学由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联合国家能源集团氢能科技公司、氢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国内骨干单位制定,可应用于由可再生能源或混合电力支持的电解水制氢项目,助力开发可再生氢碳资产,改善项目收益率,推动氢能产业绿色化和规模化发展。

7.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在福建海试成功

5月26日,由深圳大学/四川大学谢和平院士团队与东方电气集团联合打造的全球首个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装备在福建省福清市兴化湾海上风电场海试成功。该项目利用兴化湾海域海上风电电力,通过漂浮式海上制氢平台“东福一号”进行制氢中试试验,集成原位制氢、智慧能源转换管理、安全检测控制、装卸升降等系统于一体,制氢能力达1.3标方/时,制取每标方氢气电耗5千瓦时,制氢成本11.2-16.8元/公斤。项目核心技术“全新原理实现海水直接电解制氢”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8.河钢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建成投产

5月24日,河钢集团河北张宣高科科技有限公司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建成投产。项目采用“氢气直接还原竖炉+电炉炼钢”短流程工艺,利用钢铁工厂副产焦炉煤气所制氢气对含铁原料进行直接还原,生产高品质直接还原铁(DRI)供电炉炼钢使用。与同等生产规模传统“高炉+转炉”长流程工艺相比,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万吨,减排比例达70%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可分别减少30%、70%和80%以上。

9.国内企业加快上市步伐

1月12日,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2402.HK,共发行17,628,000股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每股发售价60港元,全球发售收取的所得款项净额约9.828亿港元。5月8日,中鼎恒盛气体设备(芜湖)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披露创业板IPO招股说明书,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9月14日,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证监会山东监管局完成辅导备案登记,拟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并在A股上市;12月5日,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9663.HK,每股定价19.66港元,公开发行7952万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为14.56亿港元;12月20日,河南金源氢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2502.HK,每股定价1.20港元,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246.07百万港元,主要用于加氢站建设等用途。

10.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建成投产

8月30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建成投产。该项目利用新疆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发电直接制绿氢,总投资近30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光伏发电、输变电线路、电解水制氢、氢气储输、公用工程及配套辅助生产设施,光伏装机容量300兆瓦,制氢能力2万吨/年、储氢能力21万标方、管道输氢能力2.8万标方/时,所产绿氢就近供应中国石化塔河炼化公司,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

11.国家能源集团600兆瓦燃煤发电机组掺氨燃烧试验成功

11月30日,国家能源集团在中国神华广东台山电厂600兆瓦燃煤发电机组上成功实施高负荷发电工况下煤炭掺氨燃烧试验。该试验采用氨煤预混燃烧技术,实现500兆瓦、300兆瓦等多个负荷工况下燃煤锅炉掺氨燃烧平稳运行,锅炉运行参数正常,氨燃尽率达到99.99%,脱硝装置前氮氧化物浓度与燃煤工况相当,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无变化,项目成套技术及关键设备已入选第三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

12.我国纯氢及掺氢管道试验示范加速推进

4月10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纳入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管道横跨内蒙古、河北省、北京市等3省(市)9个县区,全长400公里。氢气一期输送量10万吨/年并预留50万吨/年远期输送能力,建成后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化石能源制氢,为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

13.绿色零碳甲醇点燃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主火炬

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奥体中心开幕,主火炬燃料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实现循环内零排放。该零碳甲醇火炬由白马湖实验室、浙江大学、吉利控股集团、浙江工业大学等合作开发,核心技术包括绿色甲醇制备技术(由绿氢与烟气中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经催化反应合成,每生产1吨绿色甲醇可消纳1.375吨二氧化碳)、燃烧可控雾化技术(可抗11级暴风强雨)和智能系统控制技术(保证可靠点火和稳定燃烧),为亚运史上首次使用绿色甲醇作为火炬燃料。

14.《中国绿色氢能发展路线图》发布

6月27日,达沃斯论坛(世界经济论坛)举办第14届新领军者年会,与中国氢能联盟和埃森哲共同发布《中国绿色氢能发展路线图》,报告指出,氢能可在加速能源部门向“净零”排放过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发展已成为全球优先事项。绿色氢能将在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政府建立绿色、低碳工业体系的核心,可为中国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的战略目标做出贡献,中国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可为绿色氢能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在借鉴欧洲和日本经验的基础上,报告提出了中国绿色氢能市场的六大发展目标(成本、基础设施、市场需求、行业标准和认证、技术、进化与合作)以及35项支持措施和政策建议。中国氢能联盟理事长,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出席论坛并发表讲话。

15.欧盟委员会发布《净零工业法案》、启动欧洲氢能银行计划并启动首次可再生氢拍卖

3月1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净零工业法案》,目标到2030年,推进欧盟达到能源和气候目标所需的净零技术制造能力,其中至少40%由欧盟本土实现,电解槽本土制造总装机容量目标至少100吉瓦。同日,欧盟委员会启动欧洲氢能银行计划,拟总投资约30亿欧元,以降低可再生氢与传统化石燃料间的成本差距,支持欧盟内部和国际可再生氢发展。11月23日,欧盟启动首次可再生氢试点竞拍,资助总额8亿欧元,试点项目以每公斤制氢固定溢价形式获得补贴,最高限价为4.5欧元/公斤,第二次竞拍计划于2024年春季启动,资助总额越30亿欧元。

16.欧盟理事会正式通过碳边界调整机制

4月25日,欧盟理事会投票正式通过了欧洲碳边界调整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协议。新的CBAM协议提出,2026年起,欧盟将开始对部分进口商品征收碳边境税,第一批纳入征收范围的行业包括钢铁、水泥、电力、化肥、铝和氢气(零碳排放的绿氢将免于碳关税)等;到2030年,欧盟预计将欧盟碳市场涵盖的所有商品囊括进征税范围。该协议预计于2023年10月1日生效。8月17日,欧盟公布CBAM过渡期实施细则并于10月1日正式生效。

17.欧盟理事会通过《可再生能源指令(修订版)》及《ReFuelEU航空法规》

10月9日,欧盟理事会通过《可再生能源指令(Renewables Energy Directive)(修订版)》和《ReFuelEU航空法规》。新版可再生能源指令提出,工业领域到2030年工业用氢气中42%应来自非生物来源可再生燃料(RFNBOs),到2035年比例提升至60%;交通领域到2030年RFNBOs占交通部门供应比例不低于1%。《ReFuelEU航空法规》提出,到2030年合成航空燃料(由二氧化碳与绿氢合成)在航空领域中应用占比达到1.2%,到2050年比例提升至35%。

18.日本发布《氢能基本战略(修订版)》

6月6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氢能基本战略(修订版)》。文件提出,全面推进氢能汽车、氢能轨道交通网络和氢能发电、氢能海空动力、家庭用氢能综合能源系统等构建。到2030年氢气(包含氨)供应量达300万吨/年,成本达30日元/标方(约1.5元/标方),到2050年供应量达2,000万吨/年,成本达20日元/标方(约1元/标方)。预计到2030年,日本国内普及约80万辆乘用车当量,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普及300万台家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系统(Ene-Farm),燃料电池发电效率从40-55%提高至60%。

19.美国发布《国家清洁氢能战略和路线图》

6月5日,美国政府发布《美国国家清洁氢能战略和路线图》。文件聚焦美国清洁氢发展路径,从关键部门的脱碳路径、清洁氢降本路径以及区域清洁氢中心建设三大方面描述了实现清洁氢战略目标的总体部署规划。文件提出,到2030年、2040年、2050年,清洁氢生产能力分别达到 1,000 万吨、2,000万吨和5,000 万吨;通过发展清洁氢,到2050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与2005年相比下降约10%。

20.中美韩日四国牵头修订的联合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获通过表决

6月20-22日,由中国、美国、韩国和日本共同牵头修订的UN GTR No.1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通过表决。该法规于2013年首次发布、2017年启动修订,组织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技术研究、试验验证和沟通协调等有关工作;我国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单位专家参与,对法规的适用范围、储氢气瓶爆破压力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作为重型车辆研究小组组长,牵头开展了重型车储氢气瓶组台车碰撞、储氢气瓶循环寿命以及温度驱动安全泄压装置(TPRD)释放方向等技术内容研讨。

21.德国拟建设氢交易所

9月10日,德国政府宣布,计划在2024年开设全球首个氢交易所。德国氢交易市场将由钢铁巨头卢森堡安赛乐米塔尔公司、巴黎银行等50多家欧洲企业组成的Hintco负责运营,运营系统将由欧洲能源交易所( EEX )提供,氢交易所中卖出价与买入价之间的差额将由德国政府支付。

22.国际氢能管道项目加速推进

2月3日,德国宣布将联合哥本哈根基础设施合作伙伴等共同建设从丹麦博恩霍尔姆岛到德国卢布明市的氢气管道,总长140公里,预计2027年投运;9月8日,德国天然气管网运维公司宣布拟在德国莱茵地区打造长度约300公里氢气管网,满足德国本国大型企业以及法兰克福、汉诺威等地区商业中心用氢需求;9月22日,摩洛哥国家石油和矿产局宣布,拟建造一条非洲到欧洲长5,600公里的绿氢管道,起始于尼日利亚,途径贝宁、多哥、加纳、科特迪瓦、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等共11个西非公家,最终连接欧洲;10月27日,荷兰设计总长为1,200公里的氢气管网项目开工,项目拟将现有天然气管网改造为氢气管网,连接荷兰现有及规划制氢工厂、相关用氢企业及工业园区和海港码头,并延伸至德国和比利时,预计2025年投运;11月20日,德国政府宣布拟联合英国政府共同在北海底建造长度400英里的氢气输送管网,拟利用英国海上风电制绿氢通过管网输送至德国以及欧洲其他邻国,预计2030年中期投运。

23.沙特NEOM 600吨/天绿氢、120万吨/年绿氨项目完成84亿美元融资

5月19日,沙特NEOM绿氢绿氨项目宣布完成共计84亿美元的融资,由23家地方、地区、国际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该项目位于沙特西北部NEOM新城OXAGON地区,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制造绿氢并生产绿氨,配套建设装机容量达4吉瓦的风电和光伏发电厂,绿氢产能约600吨/天,绿氨产能约120万吨/年,预计2026年底投运。

24.全球首艘甲醇动力集装箱船赴丹麦首航

7月16日,全球首艘甲醇动力集装箱船“Laura Maersk”号在韩国蔚山完成1,000吨绿色甲醇燃料加注,并首航前往丹麦哥本哈根。该船由马士基集团运营、现代尾浦造船厂交付,载箱量2,100国际标准箱单位(TEU),采用MAN Energy Solutions双燃料主辅发动机,可使用甲醇作为燃料,正式投运后将前往波罗的海常规航线运营。

25.全球加快氢动力飞机试点示范

3月3日,美国环球氢能公司研制的基于冲锋8-300型支线客机改装“Lightning McClean”氢动力飞机成功试飞,飞行持续15分钟,达到3500英尺高度,为目前全球在飞最大最重氢动力飞机;3月25日,中国一汽联合辽宁通用航空等联合研发的氢内燃机飞机验证机在沈阳首飞,该飞机搭载一汽2.0升氢内燃机,巡航速度180公里/时;9月10日,德国H2FLY公司完成全球首次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氢动力飞机的载人飞行,该飞机采用氢电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系统功率120千瓦,采用液氢储存方式,最大储氢容量24公斤,可持续飞行8小时,飞行搭载2名飞行员共飞行3小时,消耗液氢约10公斤。

扫码投票:

【限时福利】

12月26日24:00截止投票活动

参与投票并在朋友圈转发获赞10个以上

投票后在公众号留言

后台提交小编截图

#TOP10投票+你的联系方式+转发截图 

便可获取 中国氢能联盟 限量

“氢能行业研究成果”大礼包

- THE END -


图文来源于中国氢能联盟及网络等公开渠道

责编 | 卢常佳  编辑 | 刘涛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与/氢/回/顾

2021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事件 TOP 10
2020 全球 | 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事件 TOP10
2021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事件TOP10 | 等你投票
@所有人:「氢能产业2023年TOP10」有你一份?
【榜单揭晓】2022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事件 TOP 10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