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大咖说!标准价值是什么?

大咖说!标准价值是什么?

时间:2023-10-29 来源: 浏览:

大咖说!标准价值是什么?

和你一起 学习标准化
学习标准化

study_1014

中国首家标准化知识共享平台

收录于合集

今天是您《学习标准化》第   1264

近日,《中国标准化》杂志社邀请华为、中兴、腾讯、海尔和联想等相关企业大咖,展开了一场标准化深度对话。今天,分享各位大咖关于标准价值的主要观点。据 《中国标准化》微信公众号。

观点一:标准价值要回归初心。 把标准价值放在更宽视野,瞄准经济和社会效益,标准的应用就有了较好的基础。如WTO是解决政治问题的国际框架,所需的技术支撑由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完成,其主张的标准价值是便利国际贸易和技术转化。这里技术转化也不只是技术本身,而是为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以对准标准的终极价值,可以减少为标准而标准。标准化发展要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回归初心,从标准化终极目标出发做标准,有助于对准产业的需求,促进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观点二:标准化的价值是多元的。 标准化的与企业发展阶段有关,与标准所应用的行业有关,与标准化对象也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做不做标准、做什么类型的标准、做多少数量的标准,完全取决于企业和行业的发展阶段和业务诉求,不应该用单一的指标来衡量。但是我们可以从四个维度来认识标准化的价值。一是拓展产业空间。市场空间来自于客户采购投资,特别是新产业,标准化凝聚产业共识,降低采购决策风险,促进商业投资,这对产业发展及各利益相关方都有利。二是减少产业碎片化。产业碎片化不利于规模经济,让系统无法互联互通,不能互换,这是标准化擅长解决的问题。在标准化初期,可能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竞争的标准路线同时存在,最终由产业及客户认可度所牵引,逐渐收敛到主流标准。这就是标准化基于广泛共识、收敛技术路线、防止产业碎片化、促进规模经济的价值体现。三是设定质量门槛。标准化设定与产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合理的产品质量门槛,能够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牵引产业竞争格局,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四是促进技术创新。标准化是很好的协同创新场所,如果一个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天花板就是这个企业,标准化平台中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协商,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优化。与此同时,技术升级换代的节奏很重要,不是越快越好。技术升级太快不利于创新者收回投资,挫伤创新意愿;太慢则不能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切实促成合适产业节奏,标准是很好的风向标,标准化基本上就是新技术大规模进入市场的闸口。

观点三: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观点。一是从技术创新来说,标准实际上就是风向标。对于通信行业来说,很多时候先有标准,一个成熟的标准组织具有笼络这个产业上下游各方广泛参与标准化工作的能力,然后。通过标准进一步形成凝聚共识,再做出产品落地,具有相当充分的市场价值,所以产业会到标准组织来讨论,直接决定了一个产品的技术路线以及产品会被市场接受的窗口期。标准可能是一种风向标或是一个指路牌。很多时候是各方最终妥协的结果,参与目的是为了了解形成过程,在产品真正落地的过程当中可以少走弯路。我们经常说唯快不破,标准研发基本上同步,产品在标准成型之后的第一时间生产出来。如果做到领路者并形成广泛的影响力,对技术产品走向的控制力就会更强。二是从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来说,标准是企业做全球化、国际化企业的必要条件。标准治理和全球治理,包括技术经贸、安全等方面的研究都是企业国际化经营必要动作。只有把这些东西都研究清楚了,从正向间接收益可能不太好描述,如果从反向的转化的思路去描述,深入标准工作提供了一种去风险或者说应对不确定性的途径,可以更好地阐明标准的价值。

观点四:在整体价值释放的过程中体现出标准的作用。 标准化是系统性的工作,标准价值很难单独去呈现,它更多的是结合相关场景,与广泛参与标准的政、企、学、研各方在协同的每个环节产生关联,最终在整体价值释放的过程中体现出标准的作用。比如合规方面,当我们在制定或参与主管部门推动的合规类标准和政策性标准的时候,我们内部也在思考如何去适配这些标准,为自身的产品合规提供更详细、更适宜、可落地的适配标准方案,通常也会吸收学习外部标准的一些经验和做法,然后以国家相关要求为基线,进行落地探索。因此,标准就成为了衡量每一项合规指标的关键依据,也成为产研侧如何进行技术创新和业务迭代升级方面的重要基准。再比如司法方面,我们也注意到标准开始作为司法裁定的依据出现,陆续有出现被司法引用的案例。当没有法律清晰约定时,标准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和补充,价值也得到凸显。但这里还要注意对标准进行区分,特别是指南类标准不适宜成为司法裁定的依据。因为本质上来说指南标准的功能是提供指导或建议,其条款表述上都使用推荐型或陈述型条款,这类标准的内容只是一种方案,并不是唯一和必选项,更不能理解为通过标准就获得授权或背书,如果再被司法引用就不适合了。

观点五:标准支撑企业全球化战略。 全球化即面向全球的产品销售。所有的产品卖到相应的市场,首先要合规,合规的保障基础就是标准法规。我们标准化部门承担的职责之一就是要跟踪所有销售国家的标准法规的动态变化,重点关注标准法规在制定过程中的变化信息,以便产品在研发过程提前应对。

观点六:标准提升企业效率与质量。 回归标准的本质,标准的本质就是统一,统一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最佳秩序,其实这背后的意思就是质量和效率。这方面,主要是以企业标准的形式来体现。在海尔,企业标准范围涉及比较广,包括产品标准的统一、设计规范的统一、物料(物料接口)的统一等。在此基础上质量才会提升,效率也会提升。企业标准很大程度是通过统一企业内部的行为来实现企业运营效率的最佳化,也就是说运营的高质量高效率,这在企业中表现的非常明显。

观点七:标准增强市场竞争力。 企业的市场竞争是技术和品牌的竞争,标准对技术和品牌的支撑作用,不仅是标准本身,还是整个技术的载体。通过标准的推广实施,促使相关创新技术深入人心,成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技术品牌,有力地提升了用户对海尔品牌的认可。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标准在企业内部可以去推动技术创新,在行业同样可以推动创新,分配行业的研发资源,有利于促进标准创新,增强标准竞争力。同时,市场准入类标准的价值肯定是毋庸置疑的,联想如果达不到这些标准要求根本没法出货,或联想产品没及时跟踪到最新的标准变化,就可能被市场淘汰。联想产品销售到全球一百八十多个国家,这些市场准入的标准基本上都成为联想产品最低的标准了。为此,联想内部建立了四十多个实验室,投入数百名相关的工程师和上千种设备进行产品测试和验证,这就是标准在联想的具体表现。

观点八:认可一流企业做标准,但我们理解不太一样。 我们觉得一流企业做标准和现在积极参与IEC、ISO标准,以及国家标准意义是不一样的。如像联想进入IT快40年的历史了,但联想和老牌的IT厂家(比如IBM,HP)相比还是后加入者。ISO/IEC/JTC 1(对应中国的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是绝大部分信息技术标准的制定组织,其秘书处就设在HP,HP在这方面投资其实非常多,但实际上HP并没有从标准中获得较多的成长和效益。对比来看,苹果公司并不是一定要积极地参与标准制定,只是在重点的领域布局。但是苹果的企业标准化工作做的非常好,产品标准化也做的也非常好。在苹果看来,他们的标准能成为业界的标准是最好的结果,或者至少成为产业生态圈,成为产业链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化工作是收益最大的。如果能够与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相融合,将对整个企业的效益有非常大的拉动作用。

声明:公益传播,侵删;添加编辑微信(hanyipp)入群共享内部资讯。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