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EEH专栏|华中科技大学李森、徐顺清团队:动物感染SARS-CoV-2之模式、传播途径和驱动因素

EEH专栏|华中科技大学李森、徐顺清团队:动物感染SARS-CoV-2之模式、传播途径和驱动因素

时间:2023-12-24 来源: 浏览:

EEH专栏|华中科技大学李森、徐顺清团队:动物感染SARS-CoV-2之模式、传播途径和驱动因素

EEH期刊编辑部 环境人Environmentor
环境人Environmentor

Environmentor2017

分享环境领域内学术进展、热点资讯、招聘信息

小编按: Eco-Environment & Health EEH 期刊编辑部提议,环境人 Environmentor 将与 EEH 期刊合作,推出 “EEH 专栏 ,将期刊上的优质论文及时推送给各位读者,欢迎大家关注!有意投稿的读者请直接与 EEH 编辑部联系。

EEH 期刊是一本由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南京大学共同创立,并由江桂斌院士、任洪强院士担任共同主编的国际性多学科同行评审期刊,目标是成为环境健康领域的旗舰期刊之一。

EEH 聚焦全健康( One Health )理念,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关注生态、环境与健康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机制与干预,范畴包括生态安全、环境健康风险、生态与环境修复。重点方向为: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污染物的环境归趋与生物过程,人体暴露与健康效应,环境风险评价、管理与调控。期刊特色为:快速评审、专属服务、免费图表打磨和文字润色、立体宣传以及前三年免文章出版费等。

研究背景导读

截至 2023年3月10日,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已导致全球约6.76亿人确诊病例,超过 690 万人死亡。SARS-CoV-2的出现可能是多次人畜共患病溢出事件的结果,然而目前人们对 SARS-CoV-2 大流行期间动物疫情爆发的传播路径和影响因素仍存在知识空缺。由于奥密克戎变种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和更低的致死性,该病毒可能会在未来几十年内作为公共卫生威胁持续存在。即使该病毒在人群中被消灭,SARS-CoV-2仍可能通过野生动物中的病毒库继续对人类健康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构成风险。本研究对于了解病毒的传播和进化、制定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以及防范潜在的动物向人类的传染至关重要。

图1. 受感染动物的分布、传播途径、生物物理和人为驱动因素

文章内容概要

采取“同一健康”方法抗击SARS-CoV-2需要一个全面的框架,该框架应包括对传染模式的社会与生态过程的理解以及促进人类、动物和环境健康的协同战略。 华中科技大学李森副教授、徐顺清教授团队 发表在 Eco-Environment & Health 期刊的题为“SARS-CoV-2 infection in animals: Patterns, transmission routes and drivers”的文章回顾了关于SARS-CoV-2动物感染的文献,收集感染相关的生物物理因素和人为驱动因素,指出当前研究空缺,并从“同一个健康”的角度探索潜在的管理策略。本综述的结果以期为协助管理动物SARS-CoV-2疫情风险提供决策支持。

SARS-CoV-2病毒在动物中的传播范围比以往想象的要更广泛大,为了有效控制病毒传播并保护动物健康,了解SARS-CoV-2的跨物种传播机制和危险因素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受感染动物的分布、传播途径、生物物理和人为驱动因素。报告的动物感染病例主要集中在南美洲、北美和欧洲,受影响的物种包括狮子、白尾鹿、穿山甲、水貂和猫。影响SARS-CoV-2动物感染的生物物理因素包括环境因素、景观变化、空气质量和不同动物物种的易感性,而人为因素包括人类行为、集约化畜牧业、动物市场和土地开发。

图2. SARS-CoV-2 的潜在传播途径及相关动物物种

根据现有监测报告的结果,除家畜外,还观察到自由放养、圈养或养殖的野生动物,如大型猫科动物、水貂、雪貂、北美白尾鹿和类人猿感染了SARS-CoV-2。值得注意的是,养殖的水貂和宠物仓鼠已被证实能够将SARS-CoV-2病毒传播给人类。SARS-CoV-2感染引起的症状在不同动物物种之间表现出差异。此外,病毒的持续突变给濒危动物的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突显了监测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图3. 人类行为因素及生物物理因素对病原体传播的潜在影

本文的新颖之处在于它对影响动物SARS-CoV-2感染的生物物理和人为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它为人畜共患疾病传播及其对全球动物健康保护的影响提供了更广泛的视角,强调了气候、人口密度和景观变化对病毒不同传播途径的影响。涉及人与动物活动轨迹重叠的场所,如易感动物的贸易和养殖,被认为是病原体传播的重点地区。世界范围内的部分娱乐活动增加了野生动物与人类的接触,也可能导致病毒的迅速传播。为了全面实施“同一健康”概念,需要进一步了解人与动物共享空间中的SARS-CoV-2传播途径,并制定管理策略以防止种内和种间传播。该研究对关键易感动物物种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助于制定和实施预防战略,以阻断跨种群传播途径并防止生物圈中病原体宿主的进化。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方如莹,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森副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徐顺清教授担任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07458)资助。

文章引用

Ruying Fang, Xin Yang, Yiyang Guo, Bingjie Peng, Ruixuan Dong, Sen Li*, Shunqing Xu*, SARS-CoV-2 infection in animals: Patterns, transmission routes and drivers Eco-Environment & Health  ( Eco-Environ. Health ) , 2024, 3(1), 45-54

https://doi.org/10.1016/j.eehl.2023.09.004

第一作者简介

方如莹 ,硕士,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包括环境健康,空间流行病学与地理信息科学。

通信作者简介

李森 ,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导。入选湖北省高层次人才计划,英国牛津大学大学环境变化研究所荣誉研究员(2017-2021),英国生态水文中心客座研究员(2015-2022)。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健康、环境模拟与预测、环境规划与管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30余篇,参与撰写了多篇欧盟项目报告以及环境、气候管理政策手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重点项目专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10余项科研与社会服务项目。Water-Energy Nexus期刊编委,Zoonoses与Science in One Health期刊青年编委。

徐顺清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健康效应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主持国家973、863、国际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项目,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在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建立了大型的出生队列,揭示了孕妇和儿童环境污染暴露的特征和健康风险,阐明了环境因素在疾病的发育起源中的作用和机制,在New Eng J Med,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Advanced Science, Environ Health Perspect,Environ Science & Techno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0多篇,他引8000余次。成果为WHO的生活饮用水标准、欧盟的土壤和食品标准、美国水质标准、中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提供了重要依据。主要学术兼职:国家环境与健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数据标准与信息共享咨询专家委员主任委员、环境医学与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Eco-Environment & Health, Current Medical Science副主编,Inter J Hygiene Environ Health, J Appl Toxicol等杂志编委。

来源: Eco Environ Health 。投 稿、合作 、转载、进群,请添加小编微信Environmentor2020!环境人Environmentor是环境领 最大的学术公号 ,拥有 20 W+活跃读者 。由于微 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将环境人Environmentor加为 星标 ,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 “赏” ,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每日的推文! 环境人Environmentor现有综合群、 期刊投稿群、基金申请群、留学申请群、各研究领域群等共20余个,欢迎大家加小编微信Environmentor2020,我们会尽快拉您进入对应的群。

往期推荐

论文推介

ES&T主编/副主编:我的论文为啥未送审就被拒稿?

清华大学曲久辉院士团队Angew: 限域强化利用自由基主导的快速类芬顿反应
耶鲁大学Menachem Elimelech团队和哈工大马军团队Nat. Commun.:Janus电催化膜高选择性合成ROS
清华大学曲久辉院士团队ES&T:绿色芬顿——原子氢介导的双氧水电还原活化过程
同济大学赵红颖、赵国华团队ES&T: 电芬顿阴极氧化-还原协同深度处理含卤污染物
丹麦科大张翼峰 团队ES&T: 导电型的厌氧颗粒污泥应用于污水处理及产电的研究
香港科大劳敏慈团队ES&T: 如何实现水体中磷酸盐选择性吸附去除?
美国范德堡大学林士弘教授ES&T展望:脱盐过程能效的直观理解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文湘华团队WR: 污水可生物降解性决定了 污水厂微生物的构建机制
卡内基梅隆大学Lowry教授团队AM:硫含量和形态调控硫化纳米零价铁的疏水性、电子传递、反应活性和选择性
学术招聘
美国范德堡大学环境工程研究生项目招生 (博士硕士)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与环境工程系门玉洁课题组招收博士生(或博士后)
香港城市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Dr. Sam H. Y. HSU课题组招聘博士
美国圣母大学环境分子与合成生物学实验室拟招收2名全奖博士生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和瑞士Eawag联合招聘全奖博士生(环境方向)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赵华章教授团队招聘博士
学术资讯
耶鲁大学Julie B. Zimmerman教授出任ES&T主编
贝勒大学Bryan W. Brooks教授出任ES&T Letters主编
韩国科学院院士Wonyong Choi将出任ACS ES&T Engineering创刊主编
CEJ Advances创刊 | 潘丙才教授任主编,四位华人学者任副主编
ACS对话 | ACS ES&T Engineering创刊副主编马军院士
专访:Environmental Science & Ecotechnology 主编团队

扫描二维码,快速入群~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