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黑色能源绿色发展—-访广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阳贤

黑色能源绿色发展—-访广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阳贤

时间:2023-08-06 来源: 浏览:

黑色能源绿色发展—-访广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阳贤

兰炭分会
兰炭分会

ccpua-lantan

“兰炭分会”公众号 是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兰炭分会对外服务的信息平台,主要发布业内市场动态、政策法规、技术工艺等资讯信息

收录于合集

当前,新疆正加快建设“八大产业集群”,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集群作为其中之一,发展驶入快车道。作为新疆本土能源上市企业,广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汇能源”)立足现有煤炭产业布局,通过不断向下游延链、补链、强链,探索黑色能源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对此记者对广汇能源副总经理阳贤进行专访。

   煤炭行业景气周期或仍将延续

  自2021年以来,煤炭行业进入高景气周期。受益煤炭价格快速上涨、需求旺盛等因素,部分煤炭上市企业业绩大幅增长。以广汇能源为例,财报显示,2022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广汇能源实现营业收入594.09亿元,同比增长138.93%。值得注意的是,这家上市企业在国内外同时拥有“煤、油、气”三种资源,煤炭业务营收占其总营收近三成。

  不过,随着进口煤供应增加以及全球煤炭供应逐步宽松,今年以来国内动力煤价格处于下行通道,尽管6月以来煤炭价格略有反弹,但相比去年同期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虽然今年煤炭价格略有回落,但目前来看价格或已触底企稳,该行业景气周期仍将持续。”阳贤表示。

  据他分析,一方面,下半年随着欧洲、日本等新一轮煤炭进口的增加,海外煤炭价格可能会稳步上涨,进口煤炭数量增速或将放缓,加之国内部分煤炭主产区增产能力受限,国内煤价可能迎来止跌甚至上涨行情。

  另一方面,基于国内“富煤贫油少气”资源禀赋特点,在可预见的相当一段时期内,国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改变,因此煤炭消费的绝对量将稳步增加,这也决定了煤炭在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中的兜底保障作用不会改变。此外,国内火电发电占比居高,意味着对煤的需求量依然很大。

  “在当前供需背景下,煤炭作为国家能源安全‘压舱石’的作用还将进一步凸显,而新疆就是煤炭增产的最大潜力区。” 阳贤表示。

  新疆的煤矿主要分布于准东煤田、伊犁煤田、吐哈煤田、库拜煤田,记者注意到,2022年新疆煤炭产量突破4亿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煤炭增产稳价保供任务。

  正是看好新疆煤炭有着巨大增产潜力这一优势,近几年广汇能源立足吐哈煤田淖毛湖矿区,围绕煤炭分级分质利用和煤制甲醇/天然气两条产业链,构建起集资源开发、就地转化、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链。仅2023年一季度,广汇能源煤制天然气产量1.97亿方,同比增长2.06%;煤制甲醇产量29.90万吨,同比增长0.73%;提质煤产量105.92万吨,同比增长11.78%。

  不止于广汇能源,立足资源禀赋,近年来不少企业纷纷投身煤炭行业,新疆煤化工得以迅速发展。然而,煤炭综合开放利用在为国内能源稳产保供及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显性价值的同时,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却令人忧心。

  如何既增产又增绿,考验着经营者的智慧与魄力。

   探索黑色能源绿色发展新路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部门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疆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6%;原煤产量21151.12万吨,同比增长16.5%。随着煤炭开采及使用量不断增加,难免加剧二氧化碳排放。“双碳”目标之下,这一矛盾如何处理?

  “在煤炭清洁化利用过程中,广汇能源不是旁观者,而是重要的参与者。”阳贤说。在他看来,转变用能方式、提高碳利用率,是化石能源实现低碳化的重要路径。

  近几年,广汇能源将目光瞄向清洁能源——氢能。阳贤介绍,淖毛湖区域煤炭运输需求量大,因此柴油重卡进出频繁,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如果能用氢能完成对传统柴油重卡的替代,将极大减轻碳排放的压力,而哈密有着丰富的“风光”资源,制氢优势突出。

  今年6月,广汇能源与嘉兴申能诚创、上海重塑能源将成立合资公司,在氢资源获取、氢能产业开发、新能源开发及配套装备制造方面进行合作。在氢能资源获取方面,将根据哈密淖毛湖地区风光热资源及工业副产氢资源,有序推进绿电制氢及工业副产氢提纯;氢能产业开发方面,将在淖毛湖地区开展氢能重卡推广,并开展制氢、储运、加氢站等项目建设,实现氢气销售。

  转变用能方式的同时,广汇能源还致力于提高二氧化碳的利用率。阳贤介绍,二氧化碳并不完全是“负担”,若利用妥当,甚至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比如驱油作为一种较好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手段,如果能将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再运输到油田驱动原油开采,既可提高油藏采收率达到增油的目的,还能将二氧化碳永久埋存到地下”。

  事实上,近年来新疆部分油田已先后开展CCUS先导试验,将从炼化企业捕获来的二氧化碳提纯、压缩后,用槽车运输到油田驱动原油开采,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3月25日,广汇能源首期“1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示范项目”竣工试运行,并产出合格液态二氧化碳产品。该项目以新疆广汇 新能源 有限公司煤制甲醇低温甲醇洗装置高浓度二氧化碳尾气为原料,采用“氨制冷+低温液化精馏”的低成本碳捕集技术方案,经压缩、净化、低温液化精馏等工艺,生产液体二氧化碳产品,并用于周缘油田驱油。

  阳贤介绍,该项目预计每年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1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万棵;可通过周缘油田预计实现原油采收率提升20%以上,预计未来15年实现增油50万吨以上,并实现节水300万吨以上。目前广汇能源正加快推进300万吨/年CCUS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待条件成熟后适时启动建设。

  为进一步“变碳为宝”,广汇能源还投资43.3亿元建成国内首套荒煤气综合利用制乙二醇项目,以其他煤化工项目副产的荒煤气为原料,通过气体净化分离装置提纯获得合格的一氧化碳、氢气,再经草酸酯法生产乙二醇等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可有效节省标煤60万吨,每年可直接减排二氧化碳60万吨,间接减排二氧化碳170万吨。

  “未来广汇能源还将把握好新疆‘八大产业集群’和‘三通道一基地’建设机遇,继续探索优化绿色能源、清洁能源、环境治理的有效实施路径,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阳贤表示。

关于召开 2023煤炭深加工与新能源 产业耦合发展大会”的通知

各会员及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推动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按照“双碳”目标的要求,引导煤炭深加工和现代煤化工产业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耦合发展,提高煤炭加工转化和风光新能源的综合效能,减少煤化工碳排放和西部地区弃风弃光,最终实现现代煤化工园区“厂内碳中和”和风电光伏电力的就地转化(储能、载能),使西部富油煤和风光优势资源得到更好的协同开发利用。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定于2023年8月22日-25日在新疆哈密市举办“2023煤炭深加工与新能源产业耦合发展大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会主题:
多能融合,多元发展,升级示范,打造新型“零碳”能源化工园区(企业)
二、时间地点:
时间:2023年8月22日-25日,22日全天报到;
地点:哈密市哈密宾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迎宾路4号,电话:0902-2233140)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

联合主办、协办、支持单位:邀请确认中

承办单位:协会煤转化分会、兰炭分会、氢能分会(筹)、北京泛地能源咨询中心

四、大会主要内容
(一)政策解读和院士论坛
主要内容:多维度权威解读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围绕“国家富油煤开发利用,建设国家级哈密油气战略储备基地,推进布局一批煤制油气重大项目”重大需求,从富油煤清洁高效利用、煤制油气外输通道建设、煤炭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技术路径、产业路径、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二)现代综合能源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
主要内容:围绕“充分发挥新疆哈密风光资源优势,打造国家级现代综合能源产业化示范基地,布局一批现代煤化工重大项目”重大需求,从现代煤化工,煤化工与风光新能源耦合,煤化工与绿氢、绿氧耦合;绿色甲醇、绿氨等CCUS碳循环利用;“零碳”化工园区建设等方面,对其技术路径、产业路径、模式创新路径、政策路径等维度进行深入研讨。
(三)风光电氢储能技术发展
主要内容:围绕“加快新能源基地规模化开发,协同匹配调峰电源和特高压输送通道建设,形成一体化低碳能源基地、提高疆外输送能力”重大目标,面向风电、光伏、氢能、储能调峰、特高压电网建设等,从技术路径、产业路径、模式创新路径、政策路径等维度进行深入研讨。
(四)煤制油气与煤基新材料绿色发展
主要内容:探讨双碳背景下煤化工、煤基新材料产业政策与市场趋势,煤制烯烃与新材料耦合绿氢、绿氨与绿醇,煤制烯烃与新材料耦合绿氢煤基可降解材料,煤基光伏材料,煤基锂电池材料,煤基a烯烃与茂金属聚烯烃等技术与市场前景。
(五)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和园区考察调研
五、其他事项:
1.本次会议具体会务事宜由北京泛地能源咨询中心为主负责;会议按规定收取会务费(标准为:非会员单位4000元/人,会员单位3500元/人);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指定收款账户:户名:北京泛地能源咨询中心,开户银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账号:0200203009200000432。
2.大会将采用“主题报告+互动讨论+成果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讨交流,并编辑《2023煤炭深加工与新能源产业耦合发展大会报告集》。欢迎各位专家、技术人员提交与上述议题有关的论文、资料。同时,也欢迎相关技术单位在《报告集》和《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期刊上投放广告。并最迟于8月15日前发送至邮箱。
3. 会议期间安排有专题装备、技术展览展示,欢迎相关技术单位安排现场装备、技术展示,有需求的单位请及时与会务组对接展位事宜。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朱永光13611027607、冯晓培13661032031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