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安全人的痛很多,能忍不能说!

安全人的痛很多,能忍不能说!

时间:2023-12-30 来源: 浏览:

安全人的痛很多,能忍不能说!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aqglzs

传播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安全人的痛很多,大多数时候,是敢怒不敢言,能忍不能说,今儿就暂列举十个痛点,没说出来的,欢迎各位在下面后台留言补充:

痛点一:安全管理人员疲于应付应对

一方面,企业生产作业场所多、安全风险高、安全人员配备不足、安全管理责任不清晰,安全管理人员疲于应付;

另一方面,企业各级安全检查频繁,安全管理人员疲于应对;

第三方面,各种体系泛滥,安全资料层出不穷,安全管理人员大部分时间扮演着文秘的角色。

综上,对于那些认认真真做事的安全人来说是一种致命的“打击”。长此以往,踏实做事的安全人也开始人浮于事,随之而来的是“假”“大”“空”的泛滥。

痛点二:安全管理人员没有实权

早前企业安全人员都被认为是闲散人员,惯例是把一些老弱病残之人放置在管理安全的位置上,这给人产生安全人员闲散印象的根本原因;

这些人管起事来没有力度,说话没有份量,本身还要看领导眼色行事,要让他在关键的时候站出来为安全把关也确实是为难了他们。

综上,一个单位一把手必需亲自抓安全,把安全队伍真正提升起来,才是根本之一。

痛点三:安全管理仅挂在嘴边

有的人搞安全管理十分“有经验”,别人花十分的努力去做的事情,他只要几分钟就可以“做到”,这样的人往往是不做实事的,就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就可以在领导面前或会上,把自己表现的完美无缺。

这样的人往往对安全管理的危害最大,他们不仅是起到掩盖事实的作用,还给那些认真做事的人以心灵上打击,让本来就难于做好的事情更加难以去做,如果听取汇报的领导也只是流于形式走马观花,那就危险了。

综上,领导干部到下面去检查工作一定要深入实际,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很可取。

痛点四: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素养不足

打铁必需自身硬,别人才能对你心服口服、说话才有份量、措施才能落实、管理才能到位。

痛点五:企业安全管理无有效良方

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你必需对各个门类都有所了解,而且还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必需是某门类的行家里手,这样说起话来才不至于是空话,办起事来才不会落空,所采取的措施才能有效可靠;

另外,既是管理那就一定和人有关,和人有关的就得与人打交道,与人打交道是要有方式方法的,安全管理有很大的成分是人的管理,管理不同的人就得有不同的方式方法。

痛点六: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普遍不高

很多企业的一线员工多数来自农村,昨天还在地里忙农活今天说不定就到厂里来当工人了,从农民到工人这中间是有一个转变的过程的,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对工厂里的规章和制度是不了解的,对国家法律也知之甚少, 工作的需要不允许他们受到更多的教育和培训, 所以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感到很无助、很无奈。

如何提高他们的素质就要有一个教育培训的过程,但由于人员流动性大的原因多数单位不去认真的去做教育和培训这件事,这也就造成了个体素质提高的缓慢进程,这也是一个全民安全教育的一大问题。

痛点七:个别员工有恃无恐

我是流氓我怕谁”,这虽然是极少部分,但是影响大,“遇到这样的人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既不能硬碰也不能服软,要敢于管理、勇于管理、善于管理,遇到问题绕道走视而不见是大忌。

不光要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还得采用一定的方法让他们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国有国法, 厂有厂纪,总得要服从管理。

痛点八:安全管理没有良好的心态

既不能编造现实,也不能低人一等,在企业就应该在其位谋其政。安全管理不能用来以权谋私,要是把个人的私利放在了第一位那就做不好安全管理工作,也不能打击报复,不能因为别人违章了就借机报复别人;管理工作不能让人对你心服口服那么管理工作也仅仅是浮在面子上的事情。

痛点九:职能部门与安全管理认知不足

企业生产部门、设备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未深刻认识“一岗双责”的理念,认为安全检查、隐患整改、安全培训、违章纠正等就应该是安全部门、安全人员的事,甚至对负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不闻不问、避而远之。

痛点十:公司领导重视安全流于表面

很多公司的领导表面重视安全,但对安全生产投入遮遮掩掩,对安全队伍培养和更新不闻不问,对安全工作部署走马观花,对安全会议形式大于内容,对安全文件学习蜻蜓点水,对安全承诺践行不全面,对安全违章处罚仁慈不决断,对安全工作落实用会议落实会议,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后仍然有恃无恐,不见棺材不落泪。

安全生产已“病入膏肓”,医生(安全员)却治标不治本!

“痕迹”就是“护身符”“痕迹主义”在安全生产领域已经蔓延到一个很严重地步了。

《安全生产法》生产法的出台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以及生产经营单位相关人员的责任,目的就是让企业和个人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但当“达摩克里斯之剑”高悬头顶的时候,很多人想到的却不是“履责”而是“免责”。一旦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免责”上,形式主义的立刻就有了很强的生命力。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怪相: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看似“码”到成功;下级哄上级,层层加水,结果“水”到渠成。而真实的情况呢,安全生产本身并没有提高,相反,基层由于疲于奔命,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痕迹”上,真正的安全反而没人管了。“痕迹主义”发展到目前,已经比较隐蔽了,而且有很多变种,如果不实事求是的去评价其效果和效率的话,不易发觉,甚至剧情会反转,以至于最后成了“皇帝的新装”,危害是很大的。

例如,一项自上而下工作的落实,应该是“提出要求—明确目标—制定措施—落实执行—检查考核—反馈改进”,但实际却变成了这样“提出要求—落实要求—严格落实要求—务必落实要求—坚决落实要求—圆满完成要求”。这种现象,最常见的就是文件层层转发,会议层层召开,但到了基层仍然是不知所措,最后只能应付差事,效果可想而知。看似层层履职尽责,该发的文件也发了,该开的会也开了,该提的要求也提了,但实际上工作安排根本不接地气,基层没法落实,这类工作如果出了问题,让基层背锅是不合适的。     

再例如,央视曾经曝光过“证明你妈是你妈”事件,这种情况在安全生产领域也不少。为了证明一项工作做了,要用很多文字、照片、表格、台账去证明你做了一项工作,结果成了一分干工作,九分证明干了工作,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无所事事。本来定期安全学习是一项很好的制度,通过学习别人的事故案例来教育自己,可是为了证明确实开展了学习,要拍照片、留记录,并且在信息系统里录入学习情况,细到每个人的发言都要录入。

更让人不解的是,有些人为了在安全学习上出业绩,更是变本加利的出各种花样证明自己安全学习做的好,各种花里胡哨的“痕迹”实际上成了名符其实的“客里空”。这也不禁让人想到一个问题,安全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为了证明确实学习了吗?基层一线的生产人员,很多精力都被“痕迹”所耗费,真正能投入到安全生产的精力可想而知,整个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一直运行在一个非常低的“功率因数”上,这就是现在安全生产管理处于瓶颈的主要原因。如果说近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做加法的话,那么现在确实到做减法的时候了。

安全生产的目的是安全,不是通过各种没有意义的形式主义来证明安全。

★ @各企事业单位丨2024年度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计划!请收藏
关于开展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压紧压实安全风险防范责任暨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研修班的通知

END

*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视频及图片来自网络;

* 源:网络 安全生产管 理知 识综合整理,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及版权问题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修正或删除

*联系方式: 010-87670115/15712983975(微信同号)

*转载请注明来源: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由于公众号推送修改了规则,为了您能正常接收最新资讯文章及课件,欢迎常互动,点赞或转发。建议(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 ··· ”设为星标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