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研究: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小剂量更加安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研究: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小剂量更加安全

时间:2023-09-30 来源: 浏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研究: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小剂量更加安全

原创 阿司匹林也有梦想 医学原创故事会
医学原创故事会

miyideshijie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收录于合集
#阿司匹林 3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3
#北京大学 4
#副作用 5
#药效 1

阿司匹林,绝对称得上是神药。
目前全球阿司匹林年消耗量近年来基本维持在5万吨左右,相当于每年服下1500亿片阿司匹林药片。
1500亿,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问题来了,老百姓都有这样一个疑问,阿司匹林,为何如此畅销?
一切还要从阿司匹林被发现的历史说起,公元前1534年的古埃及,当时最古老的医学文献《埃伯斯纸草书》记录了埃及人至少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就已经知道了干的柳树叶的止痛功效,随后几千年的时间里,人们虽然知道柳树叶能够止痛,却不知道到底是什么物质发挥了作用。
直到1828年,法国药学家Leroux和意大利化学家Piria成功地提纯出水杨苷,这就是生产阿司匹林所需要的一种重要原材料,随后经过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德国拜耳公司最终取得了产品配方的销售权,并正式将其命名为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上市之初,主要的作用是解热止痛,随着同类型药物的问世,包括效果更好的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阿司匹林的神药地位开始下降。
于是阿司匹林一度遭遇危机,直到1982年,英国科学家约翰万发现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1996年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推荐阿司匹林作为预防心脏病的常规用药。
经此一战,阿司匹林获得了转机,瞬间又成为了流行全球的药物,但此时它被添加的标签,则是抗血小板聚集。
虽然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有好几种,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一种能彻底取代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依然是公认的抗血小板聚集最好药物,这使得它长盛不衰。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的人每天都在吃阿司匹林,这些人往往罹患心脑血管疾病,为了避免疾病恶化,他们不得不长期坚持服药,预防血栓时,阿司匹林的剂量是100mg,一天一次。
但是药三分毒,阿司匹林同样如此,阿司匹林最大的副作用就是伤胃,当阿司匹林抵达胃内后,会直接损伤胃粘膜,导致胃粘膜糜烂、溃疡,甚至出血,虽然药企研制出了阿司匹林肠溶片,即不在胃内分解只在肠道分解,但依然无法彻底解决阿司匹林的副作用,这是因为阿司匹林还可抑制胃黏膜COX-1和COX-2的活性,导致前列腺素生成减少,前列腺素能调控胃肠道血流和黏膜功能,故其减少可以损伤胃黏膜。
很多老年人的胃本来就不好,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导致消化性溃疡的风险就更高了,更糟糕的是,一旦诱发消化道出血,对于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可能是致命一击。
一方面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不可替代,一方面是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不可避免,如何权衡两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梅林等人在《中国循环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这项研究主要是针对服用阿司匹林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
这些人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165名患者,每天服用50毫克的阿司匹林,另一种是216名每天服用100毫克的阿司匹林。
最终根据相应的数据显示,如果每天服用50和100毫克的人都可以起到抑制花生四稀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但是每天如果服用100毫克的阿司匹林,会比50毫克的人群出现轻微出血的风险增加73.8%,总出血的风险率也会增加67.1%。
研究结论很明确,适当减少阿司匹林的服用剂量,既能发挥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又能降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风险。
不要小看这样的研究成果,当人们在药效和副作用之间不知如何选择的时候,退一步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上述研究虽然让人振奋,但并非是完美无暇的研究,大家可以看出,上面的研究人数实在是太少了,样本量如此少的研究,显然没有足够的依据让人信服。
还有一点,那就是新的阿司匹林合剂也已经上市,比如铝镁匹林片,铝镁匹林片的主要成分为阿司匹林81mg、甘羟铝11mg和重质碳酸镁22mg,甘羟铝和重质碳酸镁属于胃粘膜保护剂,可以减少阿司匹林对胃的伤害。
相对于单纯的降低阿司匹林的用量,医生和患者更愿意选择阿司匹林合剂,因为它的研究数据更充分,也更加安全。
还有的患者,他们则是一边服用阿司匹林,一边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以此来降低阿司匹林引起胃出血的风险。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