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环境评价与排污许可证制度相关政策综述

环境评价与排污许可证制度相关政策综述

时间:2020-05-29 来源:煤化工网 浏览: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都是我国污染源管理的重要制度,作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排污许可与环评紧密相连。相对于前端的环评和后续的执法监管,排污许可处于承前启后的环节。环评结论可以作为颁发排污许可证的依据,而排污许可证是后续执法监管的依据。如何实现环评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的有效衔接是排污许可制改革的重点,《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中提出,通过改革实现对固定污染源从污染预防到污染管控的全过程监管,环评管准入,许可管运营。
一、背景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均不是新生事物,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自建立以来对环境保护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过去,环评被赋予了过多的功能,而且不少环评都是先上车后买票,失去了环评作为预防性工具的本意;而排污许可制在1989年《环境保护法》确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鉴于上述原因,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锐意推动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改革,遵循当前政府“放管服”的改革逻辑,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改革即做好“加减法”,对于环评是做“减法”,减掉环评不该承担的;而对于包括排污许可证制度在内的其他环境管理制度,是做好“加法”。因此,环评改革做减法和强化排污许可证制度都是为了让其恢复其本质。

二、政策历程

环境评价与排污许可证制度相关政策综述

三、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的关系及衔接

环评与排污许可,一个被喻为准生证,一个相当于身份证。环评重在事前预防,是新污染源的“准生证”,排污许可重点关注建设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建设项目完成后监管,是排污单位的“身份证”。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在建设项目建成前,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调查评估,重点关注新建项目选址布局、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和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再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等要求依法报批。

排污许可制度是由产生排污行为的单位申请,环保审核部门依法对污染源进行核实,并准予其排污活动的法律制度。在时间节点上,新建项目必须在发生实际排污行为之前,申领排污许可证。

环评制度与排污许可在污染物排放上进行衔接。在内容要求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与污染物排放相关的主要内容要纳入排污许可证;在环境监管上,对需要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应作为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主要依据。

我们对大家关注的二者关系及有效衔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汇总:

1、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证申领是什么关系?

环境影响评价,是申请排污许可证的前提和重要依据。申领排污许可证时,须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文号,或者按照有关国家规定,经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处理、整顿规范并符合要求的相关证明材料。

分期建设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以及审批文件应当列明分期建设内容及与污染物排放相关的主要内容,建设单位据此分期申请排污许可证。

 对那些存在环评历史遗留问题的,《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作了安排,排污单位如果承诺在最长不超过一年的时间内做出改正并提交改正方案,地方环保部门可以核发排污许可证。

2、二者对管理对象的分类,是否一致?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与《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衔接,按照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实行统一分类管理。

 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原则上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原则上实行排污许可简化管理。

此外,2019年9月生态环境部召开全国环评与排污许可信息化衔接试点工作推进会,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试点工作的目标和路线图,通过“两步走”打通环评和排污许可两个环节的管理数据,第一步是统一环评申报审批系统,第二步是通过项目编码和行业特征表,实现环评与全国排污许可管理信息平台的对接,并逐步构建生态环境“大系统、大平台、大数据”。

3、许可内容如何体现环评要求?

环保部门结合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进行审查,严格核定排放口数量、位置以及每个排放口的污染物种类、允许排放浓度和允许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自行监测计划等与污染物排放相关的主要内容。

2015 年1 月1 日及以后取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意见的排污单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审批意见中与污染物排放相关的主要内容,应当纳入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核发部门按照污染物排放标准、总量控制要求、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以及审批文件,从严确定其许可排放量。

4、排污许可证的执行情况,对项目验收和后评价有什么影响?

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是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要依据。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台账记录以及自行监测执行情况等,将作为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要依据。

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的,建设单位不得出具项目验收合格的意见。

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将作为现有工程回顾评价的主要依据,在申请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时,须提交相关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

为了推动排污许可制度和环评制度改革,环保部将完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信息申报系统,并与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充分衔接。

5、环评、验收跟排污许可到底先办哪个?

根据《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门槛,排污许可制是企事业单位生产运营期排污的法律依据。新建项目必须在发生实际排污行为之前申领排污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中与污染物排放相关的主要内容应当纳入排污许可证,其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应作为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要依据。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试生产行为竣工验收之前,需要试生产的企业,不能等到验收之后才申请排污许可证。企业新建项目在试运行阶段,可能会产生实际的排污行为,所以企业在投入运行并实际的排污行为之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这跟企业是否通过环保验收没有必然的关系。
因此,排污单位应当在启动生产设施或者在实际排污之前申请排污许可证。

综上,环保手续顺序应为:环评编制——取得环评批复——申请排污许可证——试运行——环保验收——验收批复。

 

四、关于环评备案

近年来,环评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是取消建设项目试生产审批,建设单位无需生态环境部门批准即可进行调试生产。二是环评登记表由审批改为备案,按照环评分类目录,登记表项目只需建设单位在备案管理系统自行备案即可。三是新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建设项目竣工后,由建设单位自行组织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四是取消环评资质管理,放开市场,建设单位可以委托技术单位为其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也可自行编制。

环评备案的相关内容:

1、备案范围

按照现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保部令第44号)规定属于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

2、备案方式

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采取网上备案方式,需要备案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用户点击链接“各省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和公示入口http://www.hj369.com.cn/djb/”即可登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网上备案系统。

3、备案流程

(1)用户注册时,根据情况选择是单位/个人进行注册;

(2)备案信息填写完整,点击提交后,系统自动生成备案号,同时对外公示;

(3)系统生成备案号后,单位/个人打印表单并由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签字,备查。

4、备案时间

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生产运营前,登录网上备案系统, 在网上备案系统注册真实信息,在线填报并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

5、备案要求

建设单位在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手续时,应当认真查阅、核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确认其备案的建设项目属于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填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时,应当同时就其填报的环境影响登记表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作出承诺,并在登记表中的相应栏目由该建设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签署姓名。

6、注意事项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完成后,建设单位或者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在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生产运营前发生变更的,建设单位应当依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管理办法》规定再次办理备案手续。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相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相关环境管理规定,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中填报的环境保护措施,有效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五、关于排污许可证申报

根据国家排污许可制改革工作精神,排污许可证申领、核发、监管执法等工作流程及信息统一纳入国家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统一收集、存储、管理排污许可证信息,实现各级联网、数据集成、信息共享;在线办理使企业申报排污许可证变得更加便捷,不过,在网上申报过程中企业经常会因各种问题,导致申请材料被打回或者需要多次修改重复提交,很难再最短时间内、一次性申报成功,鉴于此,本文借鉴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制的申报案例,提示一下关于排污许可证的申报规范、实际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
 

关于排污许可证相关政策可参考以下网址及微信信息

1、申报网址:

▼国家排污许可信息公开系统

http://permit.mep.gov.cn/permitExt/outside/default.jsp

▼国家排污许可申请子系统(企业端)

http://permit.mep.gov.cn/permitExt/outside/LicenseRedirect

2、微信信息:中国排污许可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