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叶萍等:水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提高库存动用关键技术——以板中北储气库为例
【论文】叶萍等:水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提高库存动用关键技术——以板中北储气库为例
tianranqigongye
创刊于1981年,是由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关注地质勘探、开发工程、钻井工程、集输加工、安全环保、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Ei检索、CSCD核心、中文核心、中国科技核心、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
本文版权归天然气工业杂志社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叶萍, 施金伶, 王权国, 等. 水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提高库存动用关键技术——以板中北储气库为例[J]. 天然气工业, 2023, 43(10): 141-148.
YE Ping, SHI Jinling, WANG Quanguo, et al. Key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storage utilization of flooded gas-reservoir UGSs: A case study of the Banzhongbei Underground Gas Storage[J]. Natural Gas Industry, 2023, 43(10): 141-148.
作者简介 : 叶萍,女,1984 年生,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储气库方案研究及运行管理等工作。地址:(300280)天津市滨海 新区创业三路。ORCID: 0009-0006-1370-579X。
E-mail : .cn
叶 萍 施金伶 王权国
韩世庆 周春明 李德宁
王 雪 许 倩 刘 薇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天津储气库分公司
摘要: 国内已建的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大部分是由水淹气藏改建而成,为了进一步提高水淹气藏型储气库库存动用程度,进而实现储气库达容达产高效运行,以板中北储气库为例,深度剖析注采气运行各项指标及周期扩容达产能力,分析了影响库存动用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库存动用关键技术和措施,优化了储气库运行的关键参数。研究结果表明:①水侵气藏流体分布复杂、注采速度、气井产水、压力差异、井网井距是影响储气库库存动用程度的主要因素;②建立了不同区带单井合理配注方法,实现储气库均衡驱替,提高储气库波及效率;③建立了含水气井产能修正数学模型,指导了含水气井的合理配产,延长了生产时间,提高了水淹区库存的利用率;④论证了合理井网井距,优化了注采结构和地面压缩机配置,地下地面整体联动,实现了储气库差异化、精细化注采气,提高了气驱扩容效率。结论认为,板中北水淹气藏型储气库库存动用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储气库库存动用程度提高了近10%,有效指导了水淹气藏型储气库的高效运行,对同类储气库库存分析与动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水淹气藏;气藏型储气库;库存动用因素;运行压力;配产配注;注采能力;库存动用率;调峰能力
0 引言
当前,国内已建的储气库大部分是由水淹气藏改建而成 [1-5] 。国际上,自 20 世纪 50 年代水侵气藏开始建库以来已形成一系列配套关键技术。而我国储气库建设较晚, 20 世纪末第一座商业化储气库大张坨正式开始投运,经过 20 余年的发展,目前国内已建成了超过 100 × 10 8 m 3 的工作气量。但由于我国复杂的建库地质条件,受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及边水选择性侵入等因素影响,气藏改建储气库后,气水多相渗流机理复杂,储气库运行过程中暴露出达容达产效果差、工作气量增速缓慢等问题。大港储气库群目前已运行近 20 年,运行动态分析跟踪结果表明,除大张坨储气库是在开采中期改建储气库,目前储气库参数达到设计指标之外,其余 5 座水淹枯竭气藏型储气库经过近 17 周期运行目前基本处于稳定阶段,但是储气库均未达到设计指标。水淹枯竭气藏型储气库在注采过程中水侵严重影响气井的产能,库容动态变化过程中的驱水达容规律具有复杂性和普遍性,直接影响其注采能力和达容达产时间。笔者以板中北储气库为例,深度剖析注采运行各项指标及周期扩容达产能力,分析影响库存动用的原因,提出提高库存动用关键技术和措施,优化储气库运行的关键参数,从而提高了储气库的运行质量,为同类型储气库提高库存动用提供方法借鉴。
1 气藏型储气库库存动用程度评价方法
库存量是指某地层压力下储存的天然气量在标准参比条件下的体积,一般由有效库存量和未动用库存量组成。有效库存量是指在现有注采井网下能动用的天然气量在标准参比条件下的体积。而库存动用率是有效库存量与库存量的比值,反映库存动用程度。
根据储气库注采运行库存曲线,某周期有效库存量等于注气末期库存量减去采气曲线向下外延至 X 轴交点对应的库存量(图 1 )。针对弱—中等水侵气藏型储气库,有效库存量应按下式计算:
从有效库存量关系曲线和库存动用率公式可以看出,提高有效库存量是提高库存动用率的关键因素,有效库存量的大小取决于注采气阶段压力波及范围内能够有效动用的库存量。
2 板中北储气库库存动用程度影响因素
以板中北储气库为例,该气藏为一个半背斜构造,圈闭受断层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构造边部为油环和水体封闭。由于边水的入侵 [6-7] ,建库后的注采运行过程中,气驱水淹区的微细孔道难以有效驱替,注采井网对砂体控制程度降低 [8-10] ,部分气体不能及时动用。加之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边部水侵导致气井产能大幅降低等 [11-13] ,使得现井网的库存动用率远远低于设计指标,也是储气库不达标的主要原因。
2.1 流体分布复杂
板中北气藏自 1975 年投入衰竭式开发, 至 2000 年底枯竭加水淹停采, 2003 年该气藏改建为储气库,设计库容为 24.48 × 10 8 m 3 ,设计压力介于 13.0 ~ 30.5 MPa ,以 b840 断层分界将板中北储气库分为东、西两个区块。板中北储气库建库前东区低部位与西区大部分区域已水淹,流体分布遵循上轻下重的重力分异规律 [14-15] 。同时由于气藏内部岩性非均质性的存在,造成气水移动界面出现舌进、指进等现象,进而导致储气库内部流体分布趋于复杂化。
2.2 气井产水影响单井产能
板中北储气库气水过渡带的注采井,尽管物性与高部位气井大致相当,但在采气生产过程中会出现气水两相流动,地层渗流阻力增加,气井采气能力受到限制 [16-18] ,与高部位井具有一定差距(图 2 )。
2.3 不同区带运行压力存在差异
储气库多周期注采气平衡期单井静压测量值显示(图 3 ),气井整体连通性较好,采气末期东区中高部位井基本能实现下限压力 13.0 MPa ,边部井因受液量影响下限压力较高,达 21.0 MPa 。板中北储气库东、西两区采气结束后压力分别为 15.9 MPa 、 21.8 MPa ,压力相差 5.9 MPa 。同时构造边部位井由于水淹程度高,采气后测压值相对较高,构造边部的 k3-11 井压力为 17.0 MPa , k3-19 井压力为 19.3 MPa ,比构造高部位的 k3-1 井分别高 2.7 MPa 、 5.0 MPa 。
3 板中北储气库提高库存动用关键技术
3.1 合理配产配注,实现气库均衡驱替
板中北储气库由枯竭式气藏改建,地层亏空较为严重,储气库构造高点海拔为- 2 706 m ,闭合高度为 94 m ,圈闭面积 8.9 km 2 。储层分布稳定,平均有效厚度为 19.4 m ,测井平均孔隙度为 20% ,平均渗透率为 220 mD ,属于中孔隙度、中高渗透率砂岩储层,构造较平缓,构造主体部位倾角 2 °~ 3 °。投产注气后注气压力高,配注量大,容易形成天然气渗流优势通道,进而产生指进或气水互锁现象,导致气驱波及效率大幅降低,因此,结合板中北储气库地质特点及井网分布情况,应用临界注气速度方法和物质平衡方法对单井合理配产配注进行计算 [19-23] 。
当注入气地层渗流速度恰好等于地层水渗流速度时,能确保气水前缘平稳外推。单井注气量( Q gc )计算公式如下:
k3-5 井日均注气量( Q gm )计算公式如下:
针对水淹气藏储气库注气期,遵循“先高后低”“先强后缓”的注气原则,在注气初期加强气藏高、中部位注气,实施强注气,尽快把采气过程中侵入进来的液相流体向外驱替,随着地层压力的升高逐步增开构造中低部位井,注气后期地层压力高,采取缓注、间注方式注气。
截至 2022 年, 板中北储气库共增加库容 16.92 × 10 8 m 3 ,其中累计排液量为 115.03 × 10 4 m 3 ,按排出液全部被气占据,估算约形成 2.3 × 10 8 m 3 库容,计算结果表明储气库库容主要为气驱水形成。通过均衡驱替,储气库纯气区、气水过渡带含气饱和度不断提高,数值模拟显示气液界面均匀外推约 120 m (图 4 )。
3.2 边部控水,提高库存利用率
建立不同地层压力、水气比下得合理产气曲线,随着不同区带注采井液气比的不断升高,在气水过渡带单井液气比达到( 6 ~ 10 ) m 3 / 10 4 m 3 ,合理产气量为( 15 ~ 30 )× 10 4 m 3 /d (图 5 )。
采气期通过优化单井采气配产,位于构造边部的井采取“稳产排液”方式采气,以控制合理日采气量,减缓边水内侵,避免造成井筒积液停喷,延长边部位井采气生产时间(图 6 ),实现控制边水入侵的目的。
3.3 分区动用,优化注采结构,提高单井注采能
力 利用物质平衡方法计算了目前井网的控制库存量。板中北储气库累计控制库存量为 14.5 × 10 8 m 3 ,控制程度为 57.5% 。其中东区控制库存量为 11.6 × 10 8 m 3 ,控制程度为 80% ;西区控制库存量为 2.9 × 10 8 m 3 ,控制程度为 20% (图 7 )。
板中北储气库高点东区气顶区存气量较多,已形成有效库容,但东区边部和西区存气量较低,含水较多,压力较高,井网控制程度低,没有形成有效库容,为了提高储气库扩容速度和控制边水侵入速度,依据含水井产量约为纯气井产量 50% 的比例关系,在气水过渡带部署实施 6 口加密井( k3-19 、 k3-20 、 k3-21 、 k3-11 、 k3-16 、 k3-17 井,图 8 ),通过强化注气驱水和控制边水侵入,加速扩容增产。
板中北储气库原有流程只能对 A 、 B 井场进行混合注气,由于停采末期东、西区地层压力差异,笼统注气的西区块各井压力较高,吸气滞后不能满足低部位水淹区气井的注气需求。 2018 年对站内工艺进行改造, 实现 B 井场 6 口井( k3-11 、 k3-12 、 k3-13 、 k3-16 、 k3-17 、 k3-18 井)独立注气,提升了单井注采能力(图 9 )。
4 提高库存动用关键技术应用效果
4.1 库存动用率提高
在储气库多周期注采运行过程中,可根据运行曲线定性分析储气库的运行状况,如储气库扩容、气体漏失等现象;也可根据各运行指标变化规律和趋势,将储气库划分为不同的扩容阶段 [27-32] 。通过板中北储气库多周期库存曲线变化规律看出,储气库库存曲线向右移动,整体处于不断扩容阶段,库存曲线斜率变小,说明有效库存量增加(图 10-a )。有效库存量和库存动用率曲线表明(图 10-b ),库存动用率由初期的 50.3% 增加至目前的 61.2% ,库存动用率提高了 10.9%。
4.2 调峰能力增强
板中北储气库经历了 19 个注采周期,初期工作气量为 1.9 × 10 8 m 3 。伴随储气库达容扩容工程的实施,不断优化单井配产配注,调整注采结构,精细注采扩大运行压力区间,库存动用程度提高的同时,调峰能力不断增强, 2009 — 2010 年季节调峰气量 5.6 × 10 8 m 3 , 2021 — 2022 年季节调峰气量 6.19 × 10 8 m 3 ,储气库当前工作气量已达到 7.2 × 10 8 m 3 ,整体运行效果不断改善。
5 结论
1 )从储气库库存动用程度评价方法出发,结合注采动态跟踪分析研究,提出了复杂的油气水流体分布、储气库注采气速度、气井产水、运行压力区间差异、井网井距是影响板中北水侵气藏型储气库库存动用程度的主要因素。
2 )以临界注气速度和物质平衡方法为约束,结合板中北气藏地质特点和井网分布情况,建立单井合理配注方法,实行单井差异化注气,确保气水前缘平稳外推,实现气库均衡驱替。
4 )通过水侵气藏型储气库合理井网井距论证,优化不同区带注采井网,调整注采结构和压缩机配置,解决了水侵气库压力差异大的问题,实现气库精细化注采,提高扩容效率。
5 )通过单井合理配注、含水气井产能修正、完善井网、分区动用优化注采结构等提高库存动用关键技术的应用,板中北水淹气藏型储气库的库存动用程度提高了近 10% 。
参考文献请点击 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编 辑 何 明
论文原载于《天然气工业》2023年第10期
基金项目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地下储气库地质与气藏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编号:2015E- 4002)。
编辑:张 敏
审核:王良锦 黄 东
点击
阅读原文
,链接到《
天然气工业
》官网
-
2023年血糖新标准公布,不是3.9-6.1,快来看看你的血糖正常吗? 2023-02-07
-
2023年各省最新电价一览!8省中午执行谷段电价! 2023-01-03
-
GB 55009-2021《燃气工程项目规范》(含条文说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2021-11-07
-
PPT导出高分辨率图片的四种方法 2022-09-22
-
2023年最新!国家电网27家省级电力公司负责人大盘点 2023-03-14
-
全国消防救援总队主官及简历(2023.2) 2023-02-10
-
盘点 l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现任领导班子 2023-02-28
-
我们的前辈!历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完整名单! 2022-11-18
-
关于某送变电公司“4·22”人身死亡事故的快报 202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