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中央通过!高校教师,“涨薪”!

中央通过!高校教师,“涨薪”!

时间:2023-08-07 来源: 浏览:

中央通过!高校教师,“涨薪”!

募格学术
募格学术

mugexueshu

这里有你关心的学术与生活资讯,帮助科研工作者更好地发表英文学术文章,助力于中国学术之崛起。

收录于合集

以下文章来源于软科 ,作者发现优质高等教育

软科 .

高等教育评价领先品牌

本文来源: 软科公众号
一日两份文件,高校教师的薪酬,再次引起关注。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意见》。 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把推动高校教师、科研人员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逐步建立保障激励兼顾的薪酬制度。 开展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向扎根教学科研一线的人员倾斜,向从事基础学科教学和基础前沿研究、承担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人员倾斜。
同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湖南省推进以创新为支撑的高校师生创业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高校科研人员可以到科技企业兼职,并获取兼职报酬,其创业或兼职期间的 工作业绩可作为职称评审的依据。
谈起高校教师,手捧“铁饭碗”、身处“象牙塔”的高薪群体等形容词,已然成为社会对他们的刻板印象。实际上, 这一群体还面临着背负科研、任课双重压力, 如“职场浮萍”一般晋升之路艰难的另一面。
近几年,网络上出现高校青年教师揭底“哭穷”、名牌大学教授自爆工资条等现象,诉说着这个职业背后不与人说的“心酸”。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薪酬,基本上都采取“基本工资+绩效+津贴”的制度。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曾表示:“与国际同行相比, 我国高校教师待遇总体偏低, 学校运行经费中用于人力开支的比例偏低。”
研究论文《薪酬满意度提升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师薪酬改革路径探析》在2020年的调查中发现,一半以上高校教师实际月实发工资的绝对水平不足1万元,约1/3的高校教师期望基本工资占比低于实际基本工资占比, 教师工资水平满意度和工资增长满意度均较低。
这种窘迫的“低薪”情况,正在发生转变……

企业兼职,放开

2016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 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
允许高校教师兼职,对很多收入欠佳的老师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霖”。不可忽视的是,在《意见》发布前,高校教师课外兼职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而这一举措,对其从事“副业”经营活动开了口子,让其拥有“合法化”的从业底气。
口子放开以后,各地陆续跟进,发布相应措施。
2022年底,山东省德州市人民政府明确提到 “允许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今 年2月,安徽省宣城市发布通知,鼓励民营企业聘用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担任“科技副总”,并给予相应补助, 预计一位“科技副总”一年到手十几万元起。
云南省人民政府在4月发布文件, 明确支持兼职教师取得合法报酬 ,兼职教师在聘用单位取得的工作业绩,可作为派出单位对其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的参考。
国家对教师兼职的态度逐渐放开,政策上的转向,打开了高校科研人员创业创新及其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流动的“旋转门”。

创新创业,支持

与允许兼职一样被逐渐放开的,还有 鼓励教师创新创业
成果转化对于大学与社会的意义不言而喻 。从高校角度而言,研究成果束之高阁,不利于其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对社会来说,如果大学不能有效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那么学术成果从生产到应用的链条将被无限延长,导致资源浪费。
而在推动成果转化过程中,大学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说兼职是教师以“辅助”身份,充当高校和企业间的桥梁,助推企业科研创新, 那“创业”一词则意味着,教师将从0到1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
2014年以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 促使高校教师离岗创业、在岗创业等学术创业活动的政策, 从“可以创办”发展到“全面鼓励”阶段, 高校教师可名正言顺通过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致富”。
在此之下,近几年国内创业公司多了不少高校教师的身影,在从教师到创业者身份转变过程中,高校成为其坚实的后盾。
成立于2021年的中国第一家光量子计算公司图灵量子由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贤敏创立, 他带领团队在新赛道上勇闯无人区,相继诞生了国内首家量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首套“飞秒激光直写三维光量子芯片系统”。金教授曾表示,上海交大支持科研产业转化和创业的环境让其备受鼓舞。
《新闻联播》报道国内首个量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揭牌
2022年3月,上海交大发起了“天工计划”, 为入选者聘请创业导师,进行创业培训, 帮助其在学术和产业两个世界中穿梭。目前,上海“大零号湾”内聚集了图灵量子、术锐技术、辉羲智能、节卡机器人、唐锋能源、荣骏科技、霖鼎光学等一批上海交大教师参与创业的企业。
上海科技大学 对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视、对教师自主创业的激励,同样让在校教师感到惊喜。学校成立技术转移办公室,帮助教师实现技术转移、创新创业, 生命学院副教授陈佳所创立的研究基因治疗的公司便是上科大重点孵化企业。 目前,已经完成了近3亿元A轮融资,陈佳表示,企业在产生效益的同时,还能反过来促进自己的科研。
在今年刚成立“天开园”的天津,毗邻这片创新创业热土的 天津大学鼓励在职教职工离岗创业, 引导他们开辟新的职业发展通道。由天大校友发起创立的北洋海棠基金慷慨支持,解决科技成果“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由智变金。
把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市场对接,聚焦和学科相关的创业项目, 高校教师将知识转化为经济并获得回报的这条路,日益开阔

薪酬制度,改革

在放开兼职和创业外,薪酬体制的改革,也不容忽视。
教育部在2021年就提出,把参与教研活动,承担命题监考任务,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创新创业等计入工作量。 不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直接挂钩 ……让扎根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也有了抵抗教学研究功利化、短视化的底气与定力。
作为教师们施展才华、实现个人成长的舞台,高校也意识到薪酬制度是人才资源配置的重要一环,积极为“提高教师的幸福感”而作出改变。
复旦大学 形成了动态岗位津贴体系,在此体系中基础岗位津贴占80%,绩效津贴占20%,调整向优秀教师、教学工作倾斜, 青年教工增长幅度最大 ,以此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推动学校发展。
还有一些高校,用实实在在的薪酬增长,为在校教师们注入一剂强心针。
今年6月, 长沙医学院 发文称,5月该校教职工薪酬实现人均上涨5000元/月,本次调增后该校入职3年及以上在校教职工月平均薪酬达16880元。 长春建筑学院 在4月召开的会议上表示,新增投入1500万元用于本次教职工工资和福利调整,进一步完善薪酬体系,优化工资结构。
无论是允许兼职、鼓励创业还是推进改革, 高校都应继续积极探索符合教育与科研规律的薪酬制度 ,为教师提供更大自主空间,让其减轻考核负担,有时间和空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创新,为“甘坐冷板凳”想要做一流研究的教学科研人员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让教师们都能“往前走,少一些羁绊,往后退,少一些顾虑”。

END

关注募格学术后台回复【333】

领取科研人专属头像

募格编辑提供专业的 英文论文修改、润色服务 及科研学术 论文翻译服务 拥有超2000名各学科编辑,以英语为母语,具有丰富的文稿修改编辑经验,让您的论文语言更加准确、地道和优美。

↓详情咨询客服微信,并领取优惠

好文章需要您的点赞加赏~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