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让废活性炭“重生”为“无废城市”建设提速

让废活性炭“重生”为“无废城市”建设提速

时间:2024-04-03 来源: 浏览:

让废活性炭“重生”为“无废城市”建设提速

危废技术网
危废技术网

gh_58913d86f7dc

专注于危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致力于打造全国危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全产业链科技成果转化集成运营服务平台。

活性炭 被称为“ 环境的青霉素 ”,因 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使用安全 ,广泛应用于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家具制造、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等行业废气、废水的治理中。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废活性炭产生量为51万吨, 2019年增长到65万吨 ,增速约为9.1%,按此增速预测, 2025年我国废活性炭产生量将高达110万吨 废活性炭属于危险废物 “回收”量大,“再生”需求高

近年来,在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单位部署指导下,各省(市、自治区)稳步推进“ 无废城市”建设 ,从加强 循环利用 方面着手,开展了 活性炭集中再生项目试点建设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 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是:
(一)部分废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 存在“吃不饱”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 项目建设初期缺乏充分调研、合理规划 ,可能导致 项目选点不合理 对产废企业辐射度不够 。二是产废企业 出于成本考虑 活性炭用量不够、更换废活性炭不及时 废活性炭产出量小 。三是 废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服务水平不高 ,不提供统一收运、上门服务,产废企业集中再生处理不便、意愿不高。
(二) 废活性炭再生处理利用难以形成闭环 。废活性炭 来源广泛 再生技术复杂多样 集中再生中心的技术水平 管理能力有待评估 。同时, 目前处理后的活性炭是否具备二次利用价值 能否再次投入市场仍缺乏统一评价标准 ,废活性炭再生更多停留在固废处理的层面上, 二次利用率 不高 难以实现闭环管理
(三)废活性炭 再生处理存在二次污染风险 。当前常见的废活性炭 再生技术虽各有不同 但普遍存在产生污染的共性 ,如热再生法和微波紫外辐射再生法主要产生废气污染,溶剂再生法和电化学再生法主要产生废液污染,等等。废活性炭再生处理中的污染风险同样 值得警惕 ,需要处理。
为进一步提升废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效能 ,加快各地“无废城市”建设步伐,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建议:
(一)扛牢政治责任, 进一步加强废活性炭再生规划布局 。各地党委、政府要将“无废城市”建设与循环经济、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工作相互关联、协同推进, 开展区域活性炭集中再生市场需求摸底 调查 废活性炭处置 市场需求分布情况 以及有关 企业投资意向 等,按照“就近就地为主、区域协同为辅”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做到能力规模与处置需求相匹配
(二) 完善标准体系 ,编制活性炭使用及 再生项目技术规范 。由环保、工信部门牵头,邀请学界和业界专家,研究制定《 挥发性有机物活性炭分散吸附—集中再生管理和服务技术规范 》标准,明确废气、废水处理中的最少活性炭装填量和活性炭更换周期等技术指标,助推活性炭使用及再生领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复制推广。
(三) 提升技术服务 完善活性炭再生利用闭环 管理。按照“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互惠互利、环境受益” 的原则,一方面,加强对集中再生中心项目的 政策支持 ,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各级生态环境资金补助范围,引导再生中心让利于产废企业,最大限度降低废活性炭委托更换、收集、再生费用,减轻产废企业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加强对集中再生中心项目的 技术支持 引导其提升 再生技术 污染治理 服务水平 ,面向产废企业提供活性炭收集、运输、处置、再生、填装 全流程闭环服务

(四)强化监管宣传,规范废活性炭再生处理行为。一方面, 强化废活性炭全过程信息化环境管理 ,综合应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数据,推进废活性炭的电子标签、电子联单和电子证照的应用,对废活性炭的接收、运输、利用、处置、排污全过程加强核查监管;加强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监管力度, 严处涉废活性炭不正常使用的环境违法行为 。另一方面,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宣传规范化废活性炭处理经验做法,提升产废企业守法意识,规范引导产废企业废活性炭处理利用行为。

来源:农工党中央宣传部, 段青英委员:关于让废活性炭“重生”为“无废城市”建设提速的提案 。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图片、观点保持中立,图片文字均来自网络,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消息。版权归原作者。有版权方面不当之处,欢迎回消息告知删稿事宜,本号将尽快处理。谢谢!

危废事业部: 危废技术网聚焦危废领域会议培训、政策咨询、产业研究咨询、科技成果转化、区域综合治理、产业示范项目调研提升、投融资等相关业务。
王欣:15120037260(微信同)
尾矿事业部: 专项负责尾矿综合利用创新论坛,尾矿专项会议、尾矿及重金属专项培训,全面面向矿山企业提供尾矿固废管家咨询服务+矿山企业尾矿综合利用技术解决方案+尾矿综合利用技术选型方案+尾矿产业规划询,面向行业提供尾矿综合利用科技技术成果转化等。深度提供尾矿产业政策,洞悉产业走向,服务矿山企业。
王芳:13911273359(微信同)
科技成果转化标准部: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资源综合利用分会将以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加强政、产、学、研、用、金、介系统创新合作模式,构建资源的规模化、高质化利用模式,形成多元化技术及产业体系,紧跟碳中和、碳达峰发展政策契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方式,以绿色发展为主线,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标准制修订、科技成果评价、固废医生、职业培训等工作。
高蓉:17361645491 (微信同)
规划咨询部: 工业固废网规划咨询部专门为地方政府提供工业固废“十四五”专项规划、产业园规划、碳达峰实施方案,部委无废城市/无废园区/大宗固废/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申报/EOD项目包装/无废城市项目打造、精准招商引资等服务;为产废、利废企业提供整体固废管家、固废一体化技术解决方案(检测试验、中试、工业试生产、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ESG评级报告、骨干企业/无废工厂/绿色制造体系/“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能效领跑者等申报。
杜建磊:18730449128(微信同)
工业固废事业部:
大宗固废全产业链服务: 中国工业固废网作为北京固废通固废资源化有限公司旗下的核心产品,专注于推动尾矿、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钢铁冶金渣、有色冶炼渣、赤泥、建筑垃圾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进步和发展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包括信息集成与宣传推广、会议会展培训、产业咨询、科技成果转化与投融资、产业示范培育、区域资源循环产业规划等。
范海华:13718984266(微信同)
建筑垃圾、赤泥事业部: 专项负责建筑垃圾相关创新论坛会议、专项培训,面向政府和企业提供建筑废弃物管家咨询服务+技术解决方案+产业规划,面向行业提供建筑废弃物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等。深度提供建筑废弃物产业政策,洞悉产业走向,服务相关企业。
刘龙飞:15011463588(微信同)
煤矸石、煤基固废事业部: 煤矸石综合利用专项会议,全面提供煤矸石咨询服务、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解决方案、煤矸石产业规划、提供煤矸石综合利用科技成果转化;全方位解析煤矸石行业政策,全方位服务煤炭企业综合利用难等问题
罗靖宇:15701670706(微信同)
会员服务: 工业固废网以“以实现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健康持续发展”为使命,以“卓越、品质、专注、精准”的服务理念为指导,以六大子平台为支撑,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综合治理服务、投融资服务,助力企业成长,培育先进示范,推动区域产业生态链,打造互联网+产业新模式。特邀请相关固废单位加入我们,期待我们携手同行,共同助力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范海华:13718984266(微信同)
新能源固废事业部: 聚焦废旧锂电池、光伏板、风电叶片等新能源废物循环利用。为固废产出单位、处置单位、技术单位等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提供产业政策研究、市场咨询、成果转化等专业化服务;开展先进技术选型对接、示范工程参观考察、组织召开全国性新能源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行业论坛;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宣传优秀项目和典型案例,推广先进经验,宣传新能源产业废物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助力行业双碳目标实现。
王文军:13522009005(微信同)
危废/固废综合利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产业咨询 | 规划编制 | 可研报告 | 实施方案 
| 技术对接| 技术装备推广   | 产品宣传
 | 投融资服务 | 招商引资|

危废技术网

工业固废网

固废通咨询

矿山固废智库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丰管路16号(优橙创新中心B座)2号楼3层3003
电话: 010-88335135

下一条:返回列表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