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储能行业之电网侧研究:发展背景、商业模式、经济性与装机量测算、表前市场分析

储能行业之电网侧研究:发展背景、商业模式、经济性与装机量测算、表前市场分析

时间:2023-10-10 来源: 浏览:

储能行业之电网侧研究:发展背景、商业模式、经济性与装机量测算、表前市场分析

孙潇雅(天风证券 3060
3060

gh_d21885a3f461

传播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政策、知识、技术与优良做法

收录于合集 #储能 325个

内容来源:   未来智库

3060 ”欢迎 广告 合作
3060

原文链接: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108111509398948_1.pdf?1628689514000.pdf

3060

一、电网侧独立储能发展背景

新能源并网比例加速提高,电网安全面临新挑战
中国新能源并网比例加速提高,21年风光新增装机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量58.1%。从中国发电结构看,煤电发电量占比从2015年 的72%下降至21年的61%,而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明显,21年风电、光伏发电占比达到8%、4%。从新增装机占比看,21年风电、 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占全国新增装机的27%、31.1%。
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占比提高后,我国电力系统呈现“双峰双高”&“双侧随机性”,电网的运行安全性面临新的挑战。随着 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将呈现显著的 “双峰双高”(双峰—电网夏、冬季负荷高峰;双高—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 电子装备)和 “双侧随机性”(风电、光伏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因此发电占比提升后,供电侧也将出现随机波动的特性,能 源电力系统由传统的需求侧单侧随机系统向双侧随机系统演进)。
“双峰双高”&“双侧随机性”催生电网侧对电化学储能的需求
风电、光伏并网比例增加带来的电力系统“双峰双高”&“双侧随机性”问题,对电网的安 全性挑战包括1)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2)影响电网电能的质量;3)影响电网的经济调度。
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电力系统需要时刻保持平衡稳定,而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的新能源并 网增大,将造成电压出现波动或者闪变现象,还会影响着系统的潮流分布,若风能、光伏并 网点功率超出规定范围,电力系统将无法稳定运行。
影响电网电能的质量:新能源发电并网时所产生的冲击电流,会使得电网电压下降,且出力 不稳定也会造成电网电压波动。因此,随着新能源机组容量的扩大,电网电压的波动会影响 电网的频率稳定性,给系统和新能源机组的稳定运行带来挑战。 
影响电网的经济调度:电网侧为了应对新能源出力不稳定的现象,系统需要预留一定的容量 当作备用,以增加新能源的接纳能力,因而增加了经济负担。
在此背景下,为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电网对电化学储能的需求亦有了快速增长的趋势。电化学储能具有响应速度快、功率及能量密度大、动态性能好等特点,因而运用在电网侧, 可以改善负荷走向、降低峰谷差、增大新能源的接入比例、通过参与系统频率的调节改善电 网的稳定性。电网侧储能具体可参与工作包括:
调峰:负荷低谷时刻充电,高峰时刻放电,均衡区域负荷,减小峰谷负荷差。
调频:电池储能系统具有快速的充放电响应能力,可通过快速释放或者吸收有功和无功来调 节变电站供电区域电网频率和电压,提高电能质量,保证供电区域电压和频率的稳定。
备用电源:实现变电站配电侧孤岛运行供电,提高供电安全保障能力,辅助电网实现黑启动。
电网侧对电化学储能的需求
1)调峰
需求来源:目前电网的调峰形势为在负荷尖峰时段有足够的旋转备用空间,但在 负荷低谷时期,机组的向下调节灵活性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大量弃风产生。风电、 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导致电网备用需求增加+风电出力的反调峰特性以及光伏出力 与高峰负荷的不匹配性,导致电网净负荷峰谷差增大。因此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和 电力供应保障带来了挑战——部分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弃风、弃光问题。
解决方法:包括水电等调峰电源建设、燃煤机组灵活性改造、储能系统建设等。
水电等调峰电源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是电力系统重要的调峰电源之一,具有调峰 填谷双重功能,反应迅速、运行灵活、启停方便。但抽水蓄能电站选址困难,对 地势要求大,投资周期较大,损耗较高。
燃煤机组灵活性改造:对机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燃煤机组爬坡速度、降低 最小稳定出力,以增加电厂调峰能力。但灵活性改造会对燃煤机组的安全运行、 节能减排、运行成本等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减排压力的上升和发电成本的上涨。
储能系统建设(包括火储联合调峰、独立储能两种):1)火储联合调峰:在火电 站引入储能系统参与调峰服务,可减少并优化火电机组的频繁增减出力,从而有 效缓解火电厂的调峰压力,依托于火电厂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2)独立储能:电 化学储能作为独立主体,参与深度调峰市场。
2)调频
需求来源:当电力系统发电出力与系统负荷不平衡时,频率将随之发生变化,当局部区域电力系统频率出现持续波动时,就可能 会影响电网稳定。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不确定性,且对电网不表现出惯性,大规模接入后显著加剧电网调频压力,尤其是当 电网发生冲击性负荷扰动时,传统电源的调频容量及响应速度将难以满足调频需求。
传统的电网调频主要包含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
一次调频:新能源机组不具备惯性,无法进行一次调频。一次调频为通过发电机组调节系统的自身频率修正电网频率的波动。新 能源机组通常采用电力电子变换器并网,不具备惯性和阻尼,因此缺乏一种与配电网有效的“同步”机制。
二次调频:是指发电机组的的调频器,对于变动幅度较大(0.5-1.5%),变动周期较长(10s-30min)的频率偏差所作的调整。实 现方法之一为采用自动控制系统(AGC),将发电设备向用户供电的频率调整到一定范围内(50±0.2Hz)。
解决办法:火电机组调节误差大、抽水蓄能受地势限制等,因而当前主流方法为火储联合调频、独立储能等。
火储联合调频:储能系统的响应时间仅为两秒钟,应用于联合调频,对煤电企业的调频性能拉升明显。
独立储能:作为独立主体,为电网提供调频辅助服务。

出于电网侧对储能的需求,国家及多地出台政策确立独立储能商业模式
基于近年我国电源结构变化、电力装机规模持续扩大、清洁能源发展迅猛的情况,辅助服务市场(针对调峰&调频)建设面临新 的挑战。21年至今,国家及多地出台相关政策,确定储能的独立主体身份(确立了独立储能的商业模式),且从政策趋势看,独 立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收益呈现上升趋势:
国家层面:21年12月,储能的独立主体身份得到确认。21年12月,国家能源局印发新版《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核心变化 包括:确认储能独立主体身份、丰富辅助服务交易品种(针对促进新能源消纳,新增了转动惯量、爬坡、稳定切机/切负荷等交 易品种)、扩大“付费群体”(辅助服务成本由原来仅发电侧承担向用户侧扩展)。
地方层面:明确储能调峰调频补偿标准:截至21年9月,已有至少19个省(市)明确调峰调频补偿标准。电力现货市场试点省份扩大至14个,部分省份现货市场电价差超过调峰补偿标准:17年,我国选取8个省份启动电力现货市场建 设试点工作,21年开展第二批现货试点,将试点省份扩大至14个。以山东省为例,电力现货市场运行过程中,日最高价差超过1 元/kwh,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进行峰谷价差套利的收益超出调峰补偿标准(山东补偿标准为0.2元/kwh)。
提高独立储能调峰调频补偿标准:以南方电网为例,22年3月南方能监局编制《南方区域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 稿)》,其中明确独立储能电站的调峰调频补偿标准(以广东为例,储能深度调峰补偿标准为约为0.792 元/千瓦时,较20年版提 高 0.292 元/千瓦时);并明确其他辅助服务(如一次调频、AGC、无功调节等)品种的补偿标准。  多省份提出电网侧共享储能发展目标或开展共享储能招标:22年3月,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透露,至23年该公司将推动浙江 建成400MW以上的电网侧大型(共享)储能;22年3月,广西电网发布共享储能公开招标信息等。

3060

二、电网侧独立储能商业模式及经济性测算

商业模式:主要为参与调峰、调频市场获得收益,容量租赁有望成为增量收入
1年政策层面明确独立储能的市场主体地位后,独立储能商业模式正式形成。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作为新型市场主体,可以接受 调度机构统一调管,凭借有功、无功、四象限连续可调及百毫秒级快速响应调节的优点,可以为电网提供深度调峰、快速调频、 旋转备用、有偿无功调节和黑启动等辅助服务,获得收益。
国外:调频和调峰是当前主要国家储能电站的主要应用场景;国内: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仍在发展初期,从政策看,独立储能项 目也同样主要依靠调峰、调频获得收益(已有至少19个省(市)明确调峰调频补偿标准)。
往未来看:国内独立储能除了参加调峰、调频市场外,通过向新能源电站进行容量租赁获得租金有望成为增量收入。容量租赁是 指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站提供一定容量的租赁服务,独立储能获得租金,新能源电站可通过租赁获得配置储能容量,避免自 建储能增加资产投入。在此模式下,独立储能的商业模式转变为调峰+调频+收取容量租金,收入进一步增加。
调峰经济性
度电成本0.63元/KWh,在部分省(市)已具备经济性。调峰原理为负荷侧低谷时充电、高峰时放电,评估单位为充放电量(KWh)。
收入:1)直接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赚取上网电价的峰谷价差;2)参与辅助 服务市场,赚取调峰的度电补偿。
成本:度电成本=总投资/总处理电量,并引入折现率计算。22年以来,原材 料涨价使储能系统单价涨幅较大,我们保守假设用于调峰的独立储能系统成 本涨至2元/Wh,并基于我们的核心假设,测算得到度电成本=0.63元/KWh。
经济性评估:根据部分省(市)调峰价格,目前独立储能参与调峰在8个省 (市)已具备经济性;此外,对于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省(市),当上网电 价峰谷价差>度电成本时,同样具备经济性。

以0.792/KWh补偿标准计算,全生命周期IRR=2.07%
基于我们的假设,并以南网“两个细节”征求意见中广东独立储能参与调峰市场的补偿标准(0.792元/KWh)作为度电补偿标 准计算,独立储能项目参与调峰的全生命周期20年(循环次数6000次,每年完全充放电300次)的IRR为2.07%,独立储能仅 参与调峰尽管在某些省(市)具备经济性,但项目内部收益率偏低。
调频经济性
里程成本3.47元/MW,在大部分省(市)具备高经济性。调频原理为短时间内(电化学储能可做到百毫秒级别)完成高精度、指定功 率的输出,评估单位为里程(MW)。 
收入:参与辅助服务市场,赚取调频(一次调频+二次调频)的里程补偿。
成本:里程成本=总投资/总调频里程,并引入折现率计算。22年以来,原材 料涨价使储能系统单价涨幅较大,我们保守假设用于调频的独立储能系统成 本涨至2元/Wh,并基于我们的核心假设,测算得到里程成本=3.47元/MW。
经济性评估:根据部分省(市)调频价格,相较于调峰而言独立储能参与调 频具有更高的经济性;此外,部分省(市)针对一次调频亦出台了相关补偿 机制,进一步增加调频的经济性。
以7.5元/MW补偿标准计算,全生命周期IRR=14.91%
基于我们的假设,同时基于各省独立储能参与调频的价格多位于0-15元/MW之间,假设调频补偿标准为7.5元/MW计算,则对 应独立储能项目参与调频的全生命周期10年(循环次数6000次,年衰减2%)IRR达到14.91%,经济性高于仅参与调峰。部分省份明确一次调频服务的价格机制,有望进一步增加独立储能参与调频市场的收入及经济性。如21年12月山西明确独立储 能电站一次调频服务报价范围为5-10元/MW;南方电网在征集意见稿中亦明确了一次调频的价格机制。
调峰+调频经济性
独立储能同时参与调峰+调频市场可获取更高收益。此外,我们认为,独立储能或可以通过同时参与调峰+调频,获取更高的 收益。独立储能项目当前在国内的商业模式主要为依靠调峰+调频获取收 益,因此,我们将对独立储能项目同时参与两项服务做经济性测算。
核心假设:
储能项目:建设成本、循环寿命与前文假设相同;由于同时参与调峰+调 频需要更高频的充放电,因此年衰减将达到3%,对应全生命周期缩小为8 年;
调峰运行比例:每日完全充放电1次,放电深度90%;
调频运行比例:由于每日完成1次调峰(完全充放电)需要4小时,因此当 天可用于调频时长为20小时,保守预计调频的年运行比例为80%。
全生命周期IRR上升至18.61%,证实独立储能高经济性
基于前述假设,独立储能同时参与调峰+调频的全生命周期8年(循环次数6000次,年衰减3%)的IRR可达18.61%。独立储能 同时参与调峰+调频将带来非常可观的收益率。基于我们的假设,国内独立储能已具备高经济性;在高经济性刺激下,我们认为独立储能的装机量有望超预期。

3060

三、国内电网侧储能装机量测算

调峰需求测算:预计25年需求达6.3GWh,21-25年CAGR+69%
测算依据:基于负荷侧社会用电量。由于国内发电侧新能源电站22年普遍具 有强制配储政策,对发电侧新增装机量带来的调峰需求不做测算。
趋势:预计22-25年电网对调峰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从负荷侧看,用电高峰 及低谷时段不因社会用电量提升而发生较大改变,因此社会用电量的提升将 进一步提高负荷侧峰谷差;从发电侧看,风光发电占比由19年的8.6%上升 至21年的12%,预计未来仍将进一步提升。风光发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的 明显特征,将使发电侧与负荷侧无法匹配部分进一步扩大,从而增加调峰需 求。
调峰对电网侧储能需求测算的核心假设:
国内社会用电量:2021年中国社会用电量达到83128亿kwh,yoy+10.3%, 预计22-25年每年同增5.5%; 
调峰占比:我们测算,19H1国内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中调峰的需求占比约 0.3%,基于国内新能源发电占比及社会用电量均不断提升的趋势,我们预计 21年调峰需求占比0.5%,并逐年增加0.3pct;
储能渗透率:基于火电灵活性改造、抽水蓄能增速逐年放缓,以及国内政策 端赋予储能参与调峰市场经济性的现状,我们预计21-25年储能渗透率将达 1%/1.5%/2.0%/2.5%/3.0%。
测算结果:基于调峰的储能需求及考虑储能年充放电时长,预计21-25年国 内调峰场景下储能需求将为0.8/1.8/3.0/4.6/6.3GWh,4年CAGR+69%。
二次调频需求测算:预计25年需求达3.6GWh,21-25年CAGR+50%
测算依据:基于国内最大用电负荷。电网的频率由发电功率与用电负荷大 小决定,因此用电负荷发生变化时,为了使系统频率维持不变,需要通过 调度自动化系统AGC改变发电功率,进而使频率恢复目标值。
趋势:最大用电负荷增大,使电网对二次调频的需求持续提高。2021年全 国最高用电负荷达11.92亿kw,yoy+10.8%,用电负荷增长将增大电网对 二次调频的需求,以匹配发电功率与用电负荷。
二次调频对电网侧储能需求测算的核心假设:
国内最大用电负荷:2021年中国最大用电负荷11.92亿kw, yoy+10.8%, 预计22-25年每年增长8%;
调频占比:以山东为例,22年1月山东省总调频里程为852万MW,对应调 频占最大用电负荷约3%。我们预计,国内21-25年二次调频需求占比为 3%/3.5%/4.0%/4.5%/5.0%;
储能渗透率:基于部分省(市)电网侧储能参与调频市场较高的经济性, 以及储能系统参加二次调频性能表现显著高于火电机组等,我们预计21- 25年储能在二次调频中的渗透率将不断提高,分别达 2%/3%/3.5%/4%/4.5%。
测算结果:预计21-25年国内调峰场景下储能需求将为 0.7/1.4/1.9/2.7/3.6GWh,4年CAGR+50%。

一次调频需求测算:预计25年需求达7.3GWh,有望成为电网侧储能装机量最大增量
测算依据:基于新能源发电未配储装机量。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不具备一 次调频能力,危害了电网的频率安全和稳定性,需要配备一次调频能力(主要 为加装储能)。因此,我们以国内新能源发电未配储部分装机量为测算基准。 
趋势:国家层面确定新能源电站必须配备一次调频能力,一次调频场景的储能 渗透率将快速上升。21年10月国家标准《并网电源一次调频技术规定及试验 导则》(下文简称为《导则》)正式发布,要求22年5月1日新能源发电站需 具备一次调频能力,此外山西、南方区域(征求意见)等多地明确一次调频价 格机制,赋予了一次调频经济性。我们预计,22年开始新能源电站未配储部 分装机量的一次调频配储渗透率将快速提升。
一次调频对电网侧储能需求测算的核心假设:
国内新能源发电未配储装机量:基于20年未配储新能源发电装机量及21-25 年新能源发电装机量及发电侧强配比例测算;
一次调频需求:根据国家标准《导则》要求,系统频率高于额定频率时,新能 源场站一次调频功率应不小于10%的运行功率,即假设一次调频需求为10%;
储能渗透率:21年暂无对一次调频相关政策,但22年政策+经济性提升趋势下, 我们预计21-25年一次调频的储能渗透率为0%/5%/10%/15%/20%。
测算结果:预计21-25年国内一次调频场景对储能需求将为 0.0/1.3/3.0/5.0/7.3GWh,有望成为电网侧储能装机量最大增量。
合计
基于前文各场景装机量预测,预计2021-2025年电网侧独立储能需求将达1.2/3.5/6.3/9.8/13.8GWh,CAGR+85%。
核心假设:考虑部分独立储能项目或同时为三个场景提供服务,因此我们保守预计合计装机量为三个场景装机量之和的80%。

3060

四、全球储能表前市场分析

国内表前市场:当前市场主要担心在碳酸锂涨价削弱装机需求
受动力电池需求爆发影响,电池级碳酸锂因供需紧张价格不断增长,由21年4月1日约8.7万元/吨涨至22年3月50+万元/吨。基于碳酸锂涨价情况,测算当前储能系统单位成本较21年4-12月均价上涨约0.23元/Wh。21年4-12月碳酸锂均价为13.8万元/ 吨,当碳酸锂价格涨至50万元/吨时,估算1GWh磷酸铁锂电池的碳酸锂用量为625吨,则我们测算碳酸锂涨价使得当前电池成本 较21年均价上涨约(50-13.8)万元/吨*625吨=22609万元,折算约0.23元/Wh。
由于碳酸锂涨价使得储能系统单位成本上涨明显,市场担心将影响国内表前储能市场的需求。国内表前储能市场的装机需求:1) 发电侧主要来自政策端要求新能源发电站强制配储;2)电网侧在政策确立储能市场主体地位前需求较弱。因此,在国内表前储 能经济性较弱的情况下,市场担心碳酸锂涨价将削弱国内表前储能市场的需求,导致22年储能整体装机量不及预期。但我们认为,国内表前市场需求被削弱的可能性不大:1)电网侧:如前文所说,政策变化已使独立储能具备高经济性;2)发电 侧:强制配储地区占比、强配比例不断增大,保障了国内表前市场的装机需求。
强制配储地区不断增加,为发电侧装机量带来政策保障
基于前文我们对国内电网侧储能需求的分析,我们认为21-25年国内电网侧 储能装机量将加速增长;而从表前市场另一场景—发电侧看,21-22年政策 变化同样向好,具体表现为强制配储地区明显加速增加。
主要政策变化:22年新能源强配政策(新能源与储能需同时并网)已覆盖 25个省(市),强制配储份额多为10%、2小时以上,政策层面为国内发电 侧储能市场带来保障。
国家层面:21年8月发布《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 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鼓励新能源发电企业通过自建或购买的方式配置 储能或调峰能力,明确超过并网规模外的规模初期按15%的挂钩比例(4小 时以上,下同)配建调峰能力,按20%以上挂钩比例进行配建的优先并网。
地方层面:至21H1共10个省(市)出台新能源电站的强配政策,21H2至 今,再新增15个省(市)出台强配政策。从政策覆盖地区、出台速度等来 看,政策端对发电侧配储的支持力度均明显提升。此外,部分地区最高配储 要求达到30%,最高配储时长达到4小时。
看未来:国内发电侧储能项目的经济性有望获得提升。1)成本方面:系统 装机成本有望降低。国家能源局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 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将降低30%以上。2)收入方面:发电侧储能项目有望通过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 减少分摊费用、甚至获取额外收入。
预计25年国内发电侧装机量达到68.4GWh,21-25年CAGR+95%
国内发电侧储能装机量测算:由于现有强配政策主要针对新建 新能源电站,我们将基于两个场景测算国内发电侧储能的装机 量:1)由强配政策带来的新增风电、光伏发电站配置储能装 机量;2)为减少弃风弃光及辅助服务市场分摊费用,而带来 的存量风电、光伏发电站配置储能装机量。
核心假设:
新增发电站储能装机量:1)强配地区占比:假设21-25年强 配地区占比为80%/88%/90%/95%/95%;2)配储比例:假 设21-25年配储比例为8%/10%/13%/15%/18%;3)锂电储 能渗透率:假设21-25年锂电储能渗透率为 50%/80%/80%/90%/90%;4)充电时长:假设21-25年充 电时长为1.8/2.0/2.3/2.5/2.8小时。
存量发电站储能装机量:1)锂电储能渗透率:假设21-25年 锂电储能渗透率为0.3%/0.4%/0.5%/0.6%/1%;2)配储比例:假设21-25年配储比例为3%/5%/8%/10%/10%;3)充电时 长:假设21-25年充电时长为1.5/1.8/2.0/2.2/2.5小时。
测算结果:21-25年国内发电侧储能装机量有望达到 4.7/14.3/25.2/42.4/68.4GWh,4年CAGR达到+95%。

全球表前市场:预计国内+海外表前市场将高增长,21-25年全球装机量CAGR+104%
基于我们前文对国内发电侧、电网侧储能装机量预测,以及此前我们对海外表前市场的装机量预测,我们预计:
国内表前市场:21-25年国内表前市场装机量有望达5.9/17.8/31.5/52.3/82.2GWh,CAGR+93%;
全球表前市场:21-25年全球表前市场装机量有望达15.3/53.9/96.6/156.5/265.8GWh,CAGR+104%。

CCTC®

想深入了解 碳排放 碳达峰碳中和

关注更多 CO 2 )资讯

请长按 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  3060

广告 / 投稿 etc 请   联系电话: 0755-21002565                              微信 / 邮箱: 995201502 @qq.com
关注更多 气候 狭义/泛义 )精彩资讯

请长按 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  华夏气候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