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生物工程/生物合成主流之下,中国化妆品原料企业如何造“芯”?

生物工程/生物合成主流之下,中国化妆品原料企业如何造“芯”?

时间:2022-07-10 来源: 浏览:

生物工程/生物合成主流之下,中国化妆品原料企业如何造“芯”?

生物基能源与材料
生物基能源与材料

gh_d0a371a1bb96

传播生物基领域最新资讯,带您进入生物基时代!

收录于合集 #合成生物学 148个

01

四大主流技术:

生物工程是未来方向    化学合成在逐步边缘

目前,最主要的生产化妆品原料的核心技术有四种:

1、化学合成。 主要是利用天然资源或者简单分子,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得到另外一种物质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化学合成的原料同样能够实现天然原料的性能,并且相比之下,生产更加规范化、高效。

但化学合成技术在生产功效活性物时存在缺陷,如合成路径长、条件复杂、环境污染大等。因此,化学合成技术当下主要用来生产一些基础的、传统的、辅助性原料。主要是以下这些。

在化学合成原料领域,目前跨国原料供应商具有雄厚的专利和技术积累。但是,中国本土企业加工能力突出,暂时很难摆脱“世界代工厂”的地位。

以防晒剂的生产为例,专利主要掌握在禾大,陶氏、巴斯夫等国际原料巨头手里,但是南京科思一家公司的生产量却已经占到全球总量的27%。

2、植物萃取技术, 是将动植物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分离出来的技术。

得益于超临界提取技术、微波辅助提取技术、超声波提取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发展,目前通过植物萃取技术获得的化妆品原料是全球的主流技术之一。

在中国已经获得批准使用的接近9000种化妆品原料中,植物成分超过2000种。

目前在这一领域,市场整体比价分散。贝泰妮、珀莱雅、上海家化在这一领域都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其中贝泰妮在这方面积累的相关专利在国内企业中最多。

3、生物发酵技术, 是一项运用酶工程、微生物代谢工程和生化工程的现代生物高新技术,即利用细胞的生长特性及生物催化体系,与有机物底物结合发生反应,以定向得到目标活性产物,即生物反应合成物质或细胞。

生物发酵技术也是目前化妆品原料的主流生产技术 。它的优势是环保,成果上能够富集功效物质,降低毒性,甚至可以研发新功效。比较著名的SK-II神仙水的核心成分,二裂酵母发酵产物就是典型的生物发酵技术产生的原料。

国内企业中,目前华熙生物和福瑞达在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4、生物合成技术。 合成生物学是继DNA双螺旋结构发现(1953 年)和人类基因组测序(2003 年)之后的“第三次生物科学革命”。

合成生物学的目标是通过编写DNA来指导有机体按照设计的规范产生反应。为了实现目标,需要对生物原件进行组合装配成基因线路,设计改造基因线路来实现新的细胞或有机体按照设计的规范产生反应。

说得通俗一点,生物合成技术就是通过已知的DNA信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以细菌为载体,生产出所需要的成分的方法。

目前,离我们最近的是 巨子生物、丸美生物 等一批公司正在努力的“重组胶原蛋白”。目前正是这一技术应用的爆发期,也是化妆品原料生产的下一代主流技术。

根据SynBioBeta数据,2021年合成生物学初创企业的融资额达到了180亿美元,是2020年的2.3倍、2019年的5.8倍。根据Web of science显示,2021年发布的合成生物相关论文和专利数量达到8132篇,相比2010年增长了98.7%。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做一点小的总结:

1、尽管全球化妆品原料50%的消耗是水,但水的质量决定了化妆品最终的品质,所以,水是化妆品的重要原料;

2、化学合成技术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进入了阶段性衰败期。主要用来生产基础性原料和辅助性原料。国际原料巨头将技术和专利沉淀开始向活性成分领域转移,并正在建立新的技术壁垒。

3、植物萃取技术和生物发酵技术是目前化妆品原料生产的主流技术。在这两方面,中国的华熙生物、贝泰妮、福瑞达等公司已经有一定的技术和专利积累,不输国际大公司。

4、未来的核心技术是生物合成技术。这一技术在美妆市场的应用目前中国的巨子生物、丸美生物、锦波生物等一批公司已经有了阶段性成果,中国公司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5、从原料消耗占比看,中国市场目前基质性原料和活性成分原料的消耗占比均高于全球水平。这说明中国化妆品市场目前处于一个“两极分化”的状态。一方面,各种低科技含量的产品仍然占据大量的市场;另一方面,功能性、创新性产品的需求在爆发时增长,高于全球平均。

6、从原料的角度透视,随着消费者对护肤品功效性需求不断增大,活性成分类原料将是企业争夺的重点。目前中国已允许只用的化妆品原料还只有8900多种,很多在国外已经允许使用的原料,被拦在了国门之外。中国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全力进行科研攻关,尽可能多的拿到自主原料和发明专利,建立品牌技术壁垒。

7、在功效护肤时代,自主原料就是护肤品的“芯片”。

02

中国化妆品企业如何造“芯”?

最后,我国化妆品企业如何实现原料自主,造出自己的“芯片”。

1、从时机上来说,现在是一个关键期。

纵观全球市场,2003-2012年,化妆品专利申请数量保持每年6000件的平稳增长;2012-2018年,全球护肤品行业专利申请数量出现迅速增长,从每年6000件左右的申请量迅速增长至每年将近11万件的增长量;之后2018年至2022年专利申请量保持平稳增长,并有小幅回落。

可以说,中国市场目前整体上处于专利申请的高峰期,科研投入和科研结果的产出处于一个黄金时代。

与此同时,中国是目前全球美妆和个护基础最大的输入国,也就是说,目前全球最顶尖的技术几乎在中国都有应用和授权。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既是一种高压竞争,也是一种和全球顶尖人才切磋合作,快速提升自己的过程。

当然,整体上,中国目前的化妆品科研技术还不是最强的,但是已经绝对不是“弱”者。

目前以国家来划分,按技术来源国划分,专利占比最大的是美国,其次是中国,韩国,日本,法国。换句话说,中国在美妆个护领域近20年积累的专利数量,已经可以媲美日韩。

如果从公司的角度来看,情况要差得多。中国公司目前还没有一家能进入世界前列。这也说明中国市场目前极为分散,强者不强。目前应该是优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壁垒的关键期。

2、从方向上来说,最容易见效的是植物萃取领域,但更有竞争力的应该是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领域。整体上来说,中国企业要建立科研壁垒,核心还是应该放在“生物工程”技术方面。

3、从方法上来说,复配成分是进一步提升技术壁垒的有效方法。

所谓成分复配,是指其核心功效成分不是单一一种原料,而是多种原料的不同比例和技术的组合。比如欧莱雅的玻色因,尽管我们从化学的角度将“羟丙基四氢吡喃醇”等同于玻色因,但实际上欧莱雅的玻色因本身是一个复配溶液,如果要完全仿制,难度就加大了。SK-II的Pitera是一个道理,尽管我们经常将“二裂酵母发酵液”等同于SKII神仙水的核心成分,但要完全复制出Pitera,也有一定的难度。

资料参考 | 未来迹

  往期可追:
  • 中国首次提出“生物经济”五年规划!哪些产业将成为重点支柱?

  • 盘点:往功能食品、护肤方向狂奔的合成生物企业都有谁

  • 美妆开始卷“绿色研发”?合成生物下沉医美领域战况如何?

  企业动态:

Amyris    |    Genomatica   |   Lanzatech  |   Ginkgo

微元合成生物    |    尚科生物   |   联泓新科    |   微构工场

酶赛生物   |   东方集团    |   华熙生物    |   梅花集团

蔚蓝生物   |   元利科技   |  优信合生    |   百福安生物   

巨子生物   |   盛瑞生物(万盛股份)  |   浙江震元

蓝晶微生物  |   珠海麦得发     |   衍微科技    |   优信生物

通用生物   |   弈柯莱   |   恒鲁生物   |   和晨生物

论坛参会须知

在线扫码 预先报名
★ 平台声明
信息来源 :未来迹 ,版权归 原作 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欢迎参与投稿分享!
★ 平台咨询反馈
何经理  Hope
手机:153 5674 7796(微信同号)
邮箱:(如有反馈将在24小时内及时联系)。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