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从深圳光明新区到阿拉善露天煤矿,滑坡灾害何以再次发生?这7年间我们得到了什么教训?

从深圳光明新区到阿拉善露天煤矿,滑坡灾害何以再次发生?这7年间我们得到了什么教训?

时间:2023-02-27 来源: 浏览:

从深圳光明新区到阿拉善露天煤矿,滑坡灾害何以再次发生?这7年间我们得到了什么教训?

安全永无止境
安全永无止境

aqywzj

一群当E(环境)H(健康)S(安全)是事业的小伙伴,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学习探讨专业知识,共享全球资讯,分享生活中的趣味儿。安全永无止境,天更蓝,水更清,生活工作更happy。

收录于合集

以下文章来源于王老师说安全 ,作者王志勇

王老师说安全 .

有情怀、接地气的安全管理专家‍致力于现代安全管理理念、文化和体系的研究与传播

点击上面微信号关注我 关注我哟

每一个注重安全的人

关注置顶 了“安全永无止境”

大家好!这里是@安全永无止境 微信公众号!欢迎关注!避免事故,从关注安全开始!

本公众号发送的任何课件都支持原版PPT下载,详情请关注文末公告!

本文转自“王老师说安全”微信公众号,欢迎关注!原文地址: 从深圳光明新区到阿拉善露天煤矿,滑坡灾害何以再次发生?这七年间,我们吸取了什么教训,又改变了什么呢?

【前言】
“二月二,龙抬头”。
春节刚过,大地复苏。三年疫情基本结束,被压抑了三年,各行各业都在酝酿着复工复产的热潮,要追回被疫情耽误的三年。
可就在这个关头,素来以沙尘暴闻名的阿拉善,此次却传来不一样的大事件:位于阿拉善左旗的内蒙古新井煤业的露天煤矿发生大范围边坡坍塌事故,大量工程车辆和人员被掩埋!
开年的这一重大事故,引发了安全圈和矿山等相关行业领域,乃至于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一、内蒙古阿拉善深井煤业边坡坍塌事故

据陆续披露的消息,事故的相关情况逐渐明朗:

  • 2月22日13时许,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新井煤业有限公司露天煤矿发生大面积坍塌 ,整个工作面及其大量作业车辆和人员被掩埋。18时44分左右,现场又发生了第二次比较大的严重塌方。
  • 截至
    2月23日15时,
    遇难人数升至5人,6人受伤,但仍有 48人 失联。 (这些被突如其来掩埋的失联人员虽然生死未卜,但还是让我们祈祷奇迹会发生,仍有幸存者吧
  • 据央视报道,此次坍塌事故发生在该露天煤矿西采区,为西采区北边坡的山体整体发生塌方。
    北边坡的山体净高垂直高度是180米,塌方发生后,大概 形成了一个东西走向500米、南北走向200米、净高约80米的渣土堆 ,将作业车辆和人员掩埋其中。
  • 据介绍,该 煤矿最早是井工矿,2012年改造成露天煤矿。 事发的露天采区基本是一个山谷,发生边坡坍塌后,基本上将底部作业面全部覆盖。

二、事故现场暴露出来的边坡管理问题

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此次坍塌(或称滑坡更合适)发生的原因到底是设计问题,工艺问题,还是作业本身的问题,亦或是自然条件或天气因素所致,尚不得而知,还有赖于后续的事故调查。

但从现场的视频来看,该露天煤矿的边坡管理存在明显的不规范,却是不争的事实!由此来看, 边坡角的设计是否规范合理,边坡的支护和防护是否规范,平台采煤作业是否规范,坡底是否存在超挖,临近到界台阶时的爆破是否控制和规范,包括放炮时炮眼和装药量的设计是否合理等生产性问题和隐患 ,都可能会导致边坡的失稳、坍塌和滑坡的发生。

如果对于边坡的事故隐患,企业忙于生产而有所忽视,作为地方政府相关的煤矿行业及安全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管或监察过程中,又是否发现这些问题的存在,进而又是否实施了有效的监管或监察呢?

其实,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内蒙古局的“ 双周例会执法情况 ”通报中,我们看到了如下的信息:

其第二条就是关于 采场北部滑坡区域警示标示 的执法信息。而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在发现有滑坡征兆时,必须要设置明显的警示牌

由此而见,该区域或者已经存在了滑坡征兆,需要进行处理和警示;或者被认为存在重大滑坡风险,要求进行处理和警示。但无论其具体情况如何,总之滑坡的风险已经被认识到,这却是事实。

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执法是发生在去年的6月初,但当时的警示和提醒并没有避免事故的发生!其中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也许只能等后续的事故调查给社会和遇难者家属一个解释了!

如果去年的执法和警示能够被重视或处理,也许这起事故会避免,这些遇难人员也会幸免于难! 可事故没有如果,时光不会回流! 我们只能痛定思痛、吸取教训,避免以后的事故再次发生!

三、2015年的广东深圳光明新区渣土受纳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的教训
【事故情况】 2015年12月20日,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的红坳渣土受纳场发生滑坡事故,造成73人死亡,4人下落不明 ,17人受伤(重伤3人,轻伤14人),33栋建筑物(厂房24栋、宿舍楼3栋、私宅6栋)被损毁、掩埋。

在半年多以后正式发布的事故调查报告中,我们得以了解该起事故的原因及应该吸取的事故教训。

1、事故直接原因:

红坳渣土受纳场没有建设有效的导排水系统,受纳场内积水未能导出排泄,致使堆填的渣土含水过饱和,形成底部软弱滑动带;严重超量超高堆填加载,下滑推力逐渐增大、稳定性降低,导致渣土失稳滑出,体积庞大的高势能滑坡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力,加之事发前险情处置错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事故主要教训:
  • 涉事企业无视法律法规,建设运营管理极其混乱。

  • 地方政府未依法行政,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固。

  • 有关部门违法违规审批,日常监管缺失。

  • 建筑垃圾处理需进一步规范,中介服务机构违法违

    规。

  • 漠视隐患查处举报,整改情况弄虚作假。

3、引以为戒和反思

转眼间,深圳渣土场滑坡事故已经过去了七年多,可平心而论,这七年,我们又改变了些什么呢?设计的落实情况和审核力度?边坡稳定性的检测方式及系统运行质量监控?行业监管和监察能力和水平提升?社会监督和隐患反馈处理?

如果这些都没有明显的改变和改善 ,那么这起事故中七十多人遇难的代价岂不是太大了? 如果报告说有所改善,那么改善的体现呢? 阿拉善新井煤业露天矿事故视频中的边坡管理,先不说管理的怎么样,但凡是有基本的管理和维护,也不至于是那种状态吧!

4、深圳滑坡事故对边坡稳定性的监测和建议

在《广东深圳光明新区渣土受纳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调查报告》的最后,整改建议的最后一部分提出:

要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各类垃圾填埋场表面水平位移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堆积体沉降监测、堆积体内水位监测等实时监测工作,实现事故风险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处置、早解决。

信息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今天这个水平,无论是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对照,还是位移监控检测技术,我们都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和能力来实现对危险区域的监控。可同样 遗憾的是,我们不同行业的技术水平,以及同一行业不同企业间的管理水平差距之大,远超我们的想象,这就导致了在有些行业有些企业已经普及的高技术手段,在其他行业其他企业中却如天方夜谭般难以企及! 我们做了什么呢?

在已经于去年结束的“三年行动计划”,其核心目的之一,不应该就是解决此类行业性系统性问题吗? 可实际情况呢?我们都真正解决些什么问题了,弥补什么漏洞了,补足什么短板了呢?

四、从深圳到阿拉善,这七年间我们改变了什么?

1、政策和规范要求

在2020年修订的 《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中,煤矿重大事故隐患15个方面最后一条的“其他重大事故隐患”,其“第十八条”的十一种说明的“(十)”即针对露天煤矿的边坡管理:

(十)露天煤矿边坡角大于设计最大值,或者边坡发生严重变形未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的;

由此可见,边坡管理不规范,这是属于重大事故隐患范畴的问题,但我们现场的管理要求和监管程度,到底落实的怎么样呢?可以说, 阿拉善这起事故,以惨痛的代价给我们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

2、现场是滑坡还是坍塌?

目前主要精力还是在救援,其他相关情况报道的并不多。但从目前相关的视频来看,现场情况好像并非是边坡那么简单。这可以从央视播出的一段远处的监控视频看的出来。

我们看到现场其实并非是局部的坍塌,甚至并非是局部坍塌引发的滑坡,而是 从一开始就是从上到下的整个山坡的大范围滑坡 ,直至将整个山谷掩埋。正如另外一个视频中所惊叫的:整个山坡都塌了!

而这种规模滑坡的发生,要说是部分边坡的管理不规范和不到位所致的,就有些牵强了; 如此大规模和大范围的山体滑坡,更多的还是来自山体的岩层结构稳定性问题所致 ,至于这种稳定性是源自 结构本身的脆弱,还是爆破扰动,或者是冰冻底层在初春回暖后所引发 ,就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查、试验和分析了。

但总之,赏了这几个视频后,原先对于管理层面导致的边坡坍塌的想法要少了一些。当然, 这并非是说该企业的边坡管理没有明显的问题,只是说,即便其管理存在问题,也不足以引发如此大规模的边坡滑坡事故。

3、预防固然重要,监控和应对才是重点

无论是对日常的生产安全事故防范,还是自然灾害的应对, 我们总是习惯于预防,希望首先去控制事故的发生,避免问题的出现 。说起来,这原本是无可厚非的,毕竟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最好的应急是预防 ;以及那句耳熟能详的话: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

但同时我们更应看到和承认的是, 人总是会犯错,设备也总是会发生故障,环境也难免出现失调 。而只要这些因素出现了,险情乃至于事故的发生就是难以避免的了。所以, 我们在尽量做好防范的同时,必须还要做好险情的识别和应对! 也正如我们常讲的应急领域的那个原则: 宁可千日不用,不可一日无备 。这就要求我们, 凡事都要多想个万一 :万一出现险情,应该如何应对?万一发生意外,会有什么征兆,会导致什么后果?万一应对失效,需要如何尽快逃生?

回到阿拉善这次的滑坡事故,从现场监控视频来看, 在大规模的滑坡发生之前的几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现场已经出现了小范围的坍塌,并出现了明显的尘土飞扬,而这些就是明显的滑坡征兆! 在发现这些明显的征兆后,如果现场设置了基本的边坡位移监控和报警系统,如果现场作业人员的风险意识稍微敏感一些,如果有人能提醒一下,尽管滑坡依然会发生,但掩埋的人肯定会少一些,伤亡程度肯定会小一些!

4、媒体更广泛的报道和参与值得肯定

最后想说的是,尽管今天只是事故的第二天,但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和了解情况的途径,感到已经是很丰富了。这得益于更多媒体的参与,无论是国字号的媒体,还是区域性的媒体,乃至于 各级官媒,都可以通过各自的渠道在获取和发布相关的报道和信息,让社会可以更多的了解事故的进展和动态

而这种媒体报道的丰富,与之前的一些事故信息的渠道单一和缺乏,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对 媒体此次的自由采访和报道,真的值得肯定和点赞! 希望媒体的这种广泛和深入的采访,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有价值的线索,对事故背后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关注和报道。毕竟, 事故对我们而言,除了警示之外,更多的应该是深挖根源、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后记】

事故已经进入第二天,也才是第二天,我们在关注事故情况的同时,更关注现场的救援!面对现场高达千万方的滑坡土堆,尽管其中被掩埋的作业人员生还的希望渺茫,但我们依然心存一线希望,祈祷那些被掩埋的工人兄弟们可以好运吧

——以上文章来自“王老师说安全”微信公众号

山体滑坡应急预案

本文资料下载方法

需要下载原版PPT及视频的小伙伴, 可以在本公众号回复“资料下载”四个字,按照回复的方法获取。 如果有问题,请扫描最底部的二维码,加微信好友咨询!

  ——【关注我们】——

公众号:安全永无止境

ID:aqywzj

联系我们


好文大家读 不管你在哪里读到有价值的(EHS或管理类)好文章,请记得随手发给安全无止境。 投稿邮箱: 投稿请您准确核实文章原作者姓名及文章出处, 鼓励原创,我们会将原创文章的赞赏金交给原作者。

EHS微信公益课堂社群服务

加入安全无止境EHS微信社群,与数千EHS小伙伴交流、听专业课程,快乐玩耍,共同进步!

入群请加微信账号:seeyoudayday

扫描右边二维码

图文版权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或来自安全无止境微信社群EHS小伙伴,若您是原作者且不希望文章被转载,请联系我们处理;欢迎转载 安全无止境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