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亿兰科工商业模块化光储系统的价值提升

亿兰科工商业模块化光储系统的价值提升

时间:2024-01-01 来源: 浏览:

亿兰科工商业模块化光储系统的价值提升

原创 高工关注 高工储能
高工储能

weixin-gg-ess

高工咨询旗下专注于储能领域市场应用、产品技术、供应链的第三方咨询和资讯平台,我们为产业链企业提供行业调研、信息资讯、会议论坛、品牌推广等综合服务。

工商业储能 是今 年增长最快的储能细分赛道 据高工产研( GGII 预计, 2023 中国工商业储能出货量规模将同比增长 200% 以上。

目前 工商业储能 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 盈利模式主要为用户侧峰谷套利,而在政策与市场的驱动下, 工商业储能 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零碳园区、光储直柔、配电台区、柔直互济等其它用户侧、电网侧场景中,并逐渐 参与 电网需求侧响应、需量电费管理、辅助服务

随着交易逻辑的改变,工商业储能的盈利空间也有望完全打开。工商业模块化储能企业亿兰科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并开始着力于储能的价值提升。12月15日, 亿兰科总经理何少强在2023高工储能年会上分享了主题演讲“工商业模块化光储系统价值提升”。

亿兰科 总经理 何少强

储能价值提升应该围绕应用场景思考

何少强表示,今年4月,产业界第一次感受到整个工商业储能的火,几乎所有企业都展出了工商业储能产品。而感受到从火到卷的形势转变,是因为出现了很多的新品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价格也几乎是去年的一半。

在2022高工储能年会上,行业讨论了储能产品价格降低一半需要三年还是五年时间,实际上仅用了一年。2022年底工商业储能柜的价格在1.6~1.7元/Wh左右,到2023年12月,风冷版100KW/200.704KWh标准柜现价0.84元/Wh,液冷版100KW/215.04KWh标准柜现价0.85元/KWh。

工商业储能行业从“火”到“卷”,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亿兰科对此有三点思考:

第一,对于储能,要冷静看待“火”,辩证看待“卷”。储能赛道“卷”的背后逻辑在于大家都看好这个长周期的赛道,“卷”代表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二,亿兰科始终坚持工商储不仅仅是储能,更不只是削峰填谷的产品,而是可以理解为其它的能源、其它的负荷、其它的发电中间环节缓冲配套的产品。所以在储能价值提升时,应该从产品功能、解决方案出发,围绕上下游应用场景思考。

第三,储能是一个低门槛+高天花板的行业。低门槛不是贬义词而是中性词,工商业储能的技术壁垒并不高,因此各类企业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赛道。高天花板则取决于不同入局企业产业背景、项目经验等的积累,以及其结合自身优势的能力。

何少强强调,亿兰科团队具备电子电气技术研发背景,在工商业储能领域坚持的打法是将产品做深做透,并形成业务壁垒。作为工商业、用户侧、电网低压配电网领域的设备供应商、方案供应商,亿兰科已推出了多种可定制化服务的工商业模块化光储设备及方案。

对于储能的价值提升,在具备“安全性”、“可靠性”、“创新性”的前提下,亿兰科主要聚焦在“可用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提升。

亿兰科工商业模块化光储系统的价值提升

亿兰科工商业模块化光储系统的价值提升主要聚焦在提升功能多样性、场景多样性、经济性、灵活性以及开拓海外市场等方面。

价值提升的第一个方面是功能的多样性 ,具体包括:一是 削峰填谷 :按分时电价自动充放电;二是 防反送电 :光伏消纳,峰值功率消纳;三是 需量控制 :负载率跟踪,负荷跟踪;四是 UPS储能 :并离网无缝切换,不间断供电;五是 效能提升 :油机联合供电,负载率跟踪。

价值提升的第二个方面是场景多 样。 在用户侧,原来用在工业生产的削峰填谷模式,可以移植到用户侧的零碳园区、光储直柔等其他领域和场景,设备企业可以据此开辟更多的盈利市场。在电网侧,储能在配电台区、柔直互济领域也有很多市场,且目前已有很多案例。

价值提升的第三个方面是提升经济性。 经济性是一个健康快速发展的行业所必然追求的,提升密度降低单位成本是其方向之一。当前电芯容量已经从100Ah、120Ah、150Ah发展到280Ah、300Ah以上,PCS功率也从50MW、100MW发展到125MW,甚至200MW以上。大容量、大功率的产品在工商业侧的应用已是必然趋势。

产品形态优化是另一个方向。前期储能示范都是单项目单柜,现在已经发展到每个项目5~10个柜。此外,在方案上也可以通过降低成本和提升可靠性进行价值提升,例如在离网系统中采用一拖多方案,实现多台并机。

价值提升的第四个方面是提升灵活性。 有些企业擅长直流侧,有些擅长交流侧,业务上的灵活性也可以帮助行业提升价值。此外,产业链分工也不同,江浙地区有很多pack产业,广东则聚集了电力电子产业,因此针对同一市场可以从两端运输降低物流成本,在产业合作上实现灵活性提升。

除了业务的灵活性外,还有产品的灵活性提升。在为工商业市场提供产品时,除了储能还需要考虑与光伏、柴油机等的结合。

何少强表示,回顾光伏产业的发展,真正赚到超额利润的企业几乎都关注海外市场。海外业务有比较高的门槛,包括产品认证以及本地化服务的门槛,因此不会像国内一样“卷”。在他看来,未来两年要在工商业市场进行突破,需要往海外寻求增量市场,亿兰科已在今年完成了十几张海外认证。

何少强总结道,尽管看起来似乎有12万家以上的入局者,但实际情况没有那么可怕,因为大家还是处在不同的赛道、不同的角色,有各自不同的定位。最终我们还是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并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和方式。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