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打脸!曾毓群直戳丰田等日企固态电池痛点

打脸!曾毓群直戳丰田等日企固态电池痛点

时间:2024-04-06 来源: 浏览:

打脸!曾毓群直戳丰田等日企固态电池痛点

真锂研究
真锂研究

RealLiResearch

新能源锂电投研价值融媒体平台

“尽管日本汽车制造商大力鼓吹固态电池技术,但该技术距离真正的商业化应用还有数年时间。”

3月28日,英国《金融时报》公布了对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的专访内容。在专访中,曾毓群针对电动汽车固态电池的发展前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曾毓群认为,固态电池虽然避免了当前技术中使用的液态电解质,从而有望增加行驶里程,但在耐用性和安全性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尽管日本丰田公司宣称在固态电池研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并承诺最早将于2027年实现商业化应用,但他对此表示质疑,认为日本厂商是否真的走上了能够近期商业化的道路需要打个问号。

曾毓群强调,他完全支持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并已经在该领域投资了长达十年之久。 他透露,自己几乎每个月都会了解研发人员在固态电池方面的工作进展,因此对当前的技术瓶颈和难点有着深入的了解。

然而,他同时也指出,要将固态电池推向市场仍面临诸多困难,包括电池寿命短、以及在车祸等极端情况下电池破裂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妥善解决,才能真正实现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

 日企近期相关进展 

在固态电池方面,日本是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并且据报道,目前已取得诸多进展。

在汽车领域,日本三大汽车品牌日产、本田和丰田纷纷涉足固态电池研发。 2023年2月,日产汽车公司(Nissan)宣布其全固态电池研发取得重大突破,计划于2025年开始试生产,并在2028年推出一款由固态电池驱动的全新电动汽车。

2023年4月,本田在电动化改革发布会上宣布,计划于2024年启动全固态电池示范生产线,并预计将其应用于2020年代后半期的新车型中。

2023年7月,丰田宣称将于2027年向市场投放配备“全固态电池”的纯电汽车,充电10分钟,行驶1200公里,续航距离延长至现有EV的2.4倍。

不仅汽车企业,日本科研方面在固态电池领域也消息频出。 据报道,日立造船推出了第3款全固态电池试制品AS-LiB,适用于多种极端环境;麦克赛尔则计划成为全球首个量产大容量全固态电池的企业,应用于工业设备。

 国内固态电池领域呈现积极态势 

尽管在固态电池领域,日本企业展现出了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市场布局,但其进展也遭到了曾毓群的审视和质疑。 相比之下,国内固态电池的进展也呈现出积极的态势。

首先 看宁德时代,今年1月,宁德时代透露,公司持续对固态电池等新技术进行前沿研究和高强度研发投入,在固态电池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拥有大量技术储备。与此同时,公司发布了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最高可达500Wh/kg。

其次, 南都电源表示,公司储备了氧化物电解质、卤化物电解质、干法电极等技术,离子电导率达10-3S/cm,环境稳定性好,研制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50Wh/kg,可通过国标安全测试。公司储能电池产品应用了固态电解质技术,已实现量产。

此外, 欣旺达也表示虽然目前还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研发进度正常。恩捷股份则表示公司高度重视前沿技术研发,同时也在积极推进固态电池相关研发工作,并持续关注该领域未来的技术和市场发展。

结语

尽管中日在固态电池领域都在暗中发力,但正如曾毓群所强调,固态电池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固态电池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不仅是日本企业需要正视的现实,更是全球范围内固态电池研发者共同解决的难题。

去年,丰田公司宣布其全新一代固态电池将于2027年实现量产,这一消息曾让部分日媒沾沾自喜,声称“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将不复存在,即使再给中国二十年也追不上我们!”

然而,相关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我国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全球专利申请量增速高居榜首,也展现出了不容小觑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

在固态电池领域的中日激烈竞争中,究竟谁能笑到最后,最终的答案还需时间来揭晓。

您怎么看待曾毓群的相关看法?

中日固态电池进展中,

您认为谁将率先取得突破?

欢迎各位读者在评论区留言,

一起参与讨论!

 --精彩内容推荐 -- 

* 文章 转载 、进 读者 ,请扫码添加 “真锂小助手”

真锂研究提供以下行业报告订阅服务

1.《锂电信息动态与分析》产业研究月度报告

2.《汽车动力电池月度分析报告》

3.《新能源汽车月度分析报告》

4.《2024年正极材料行业年度分析报告》

5.《2024年负极材料行业年度分析报告》

6.《2024年电解液行业年度分析报告》

7.《2024年隔膜行业年度分析报告》

8.《2024年动力电池行业年度分析报告》

9.《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年度报告》

10.《2017-2024年新能源汽车终端销量数据》

11.《2016-2024年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配套数据库》

12.《2018-2024年锂电四大材料产量数据库》

13.《全球主要电池企业产能规划数据库2016-2025》

报告订阅联系人: 谢女士  

手机号: 133 2116 8100(同微)

E-mail: .cn

点点 “分享” ,给我充点儿电吧~

下一条:返回列表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