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空他亦空——宗喀巴对"他空"见的批判 自空他亦空——宗喀巴对"他空"见的批判

自空他亦空——宗喀巴对"他空"见的批判

  • 期刊名字: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万全勇
  •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政法学院
  • 更新时间:2020-03-24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第29卷第3期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月Vol 29 No.3oumal Of Tibet Nationalities Institut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May,2008自空他亦空宗喀巴对“他空”见的批判万全勇(西藏民族学院政法学院陕西成阳712082)摘要:“他空”见是藏传佛教觉囊派的主要哲学见解。但在宗喀巴看来,报本没有“自空"与“他空”的分别,因为他性于他亦是自性,所以不仅自性空他性亦空,即“自空他亦空”(毕竟空)才是佛陀之究竞了义说。宗喀巴认为,觉囊派将佛陀在第三转法轮时所宣说的权便义即常恒坚固不变之如来藏等胜义有,误认为是如来如实言而判为究竟了义说,实质上是于性空之空执为谛实或见为实事,是遮破太狭,故必堕常边。关键词:宗喀巴;自空;他空;了义;不了义中图分类号:B9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88(2008)030112-05在对龙树所说“性空”的理解上,宗喀巴抉择了相,承认它在法身三分位中存在之相,承认它虽然以佛护、月称为代表的中观应成派认为宇宙人生常住因位然说决不能在识上显现。住因位之相既森罗万象,从色乃至一切种智一切诸法,随于二谛,然如是,所以应依六瑜伽次第修习才能现证此果位皆是假名安立,皆无尘许自性故是(自性空。在宗法身。觉囊派另一大师多罗那他也说:“圆成喀巴看来,根本没有“自空”与“他空”的分别因为实善逝心者任何时候自性不空,由于有其他世俗,他性于他亦是自性,所以不仅自性空他性亦空,即所以,从初住空。圆成实胜义谛是他空非自空,诸世“自空他亦空”。但是藏传佛教觉囊派却以“他空”见俗在他自性空上自己的自性亦空,因为胜义是从他作为该派的主要哲学见解。觉囊派把中观学派分为自性空这种说法属于他空中观。”这是觉囊派自普通中观派和大中观派认为以佛护为代表的中观己对“他空”见的解释。我们再看现当代几位著名佛应成派和以清辨为代表的中观自续派所说的“诸法教学者对觉囊派“他空”见的理解法尊法师说:“言性空”,是一种“自空”见,觉囊派把“自空”见贬称为他空者,彼说世俗谛法为自空、断空、灭空、少分空普通中观派,而他们则主张“他空”见,并自称为大等,是求解脱者所应弃舍胜义谛实有不空,经言胜中观派,奉无著、世亲二人为始祖。那么,何谓“他义空者谓于胜义谛中无世俗,非胜义谛自体可空空”见?宗喀巴又是怎样对“他空”见进行批判的?但可名他空。世俗谛假有不实,乃可名自空,即真有俗空之见也。”回王森教授说:“觉囊派,这一派对一、命题的提出(宗于佛家‘性空义'的解释上和所有西藏佛教其他教派都不同。它认为事物有它的真实体性,这种真实何谓他空”见?觉囊派大师多布巴喜饶坚参体性本身不能说它是性空;由于人的虚妄分别’增说:“一切诸法实相胜义谛是常恒坚固不变的。含藏加上去的东西,才能说是性空;因此所谓性空,只识有识智二分,此属智分,复是胜义法性的三宝周能指由虚妄分别增加上去的东西是空的而事物遍一切情器世间是界觉性无差别的天众,此与如本真自身不能说是空的。事物本真是事物之‘自,来藏的本具种性,四续部中所说的百部诸尊等,皆加在事物上的虚妄分别’是他’,因此说性空,只同一意趣。承认它是因位果位无别的相续中居住之能是他空’,不能是‘自空'。索南才让研究员[收稿日期]2007-11-13作者简介]河南信阳人,现为西藏民族学院政法万全勇:自空他亦空一宗喀巴对“他空”见的批判(汉名:许得存)说:“中观他空见的主要意思是,不正确的所以宗喀巴说故是说以中道观察诸法一切事物都有它的真实体性,这个本体是常恒的,自性时,要从诸法自体空,乃为自性空。”《入中论善绝对的但是人们在思维活动中,由于错误的认识,显密意疏》又云:“有说:瓶不以瓶空,而以实空,是把本来存在的事物说成是空否定其绝对独立的实他空义。瓶以瓶空乃是自空。’极不应理。若瓶以瓶体。所以他们认为性空只能是错误认识加在本体空瓶应无瓶余一切法皆应如是作是说者亦应非上的东西空这种空'只能是他空’事物体性有。则说以此是空,以彼不空等建立应皆无有。如本身不能空,不是自空'。综观这几种对觉囊斯之空,有说是真空者,有许是断空者彼俱未知,派“他空”见的解释与理解的观点结合觉囊派的教诸佛菩萨数数宜说缘起远离常断二边之义。尤其宜义思想可以看出,觉囊派的“他空”见主要有以下说:一切世俗谛皆须抉择自法以自法空而复许彼两层立论:是断空者极不应理。宗喀巴的这段话主要有(一)一切事物都有其真实不变的体性(一切有以下几层含义:第一,觉囊派认为,“瓶不以瓶空,而情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无情众生皆有法性佛性与以实空是他空义。瓶以瓶空乃是自空。”宗喀巴认法性是同一个性即体性,与如来藏同一意义。)这个为这种观点“极不应理”这实际上是把佛护、月称体性是常恒的绝对的在因位时即已本有这种体所说的“自性空”说成是“断无”、“毕竟无”,因为若性是“诸法性空”之空所依或空的始因因此这种体瓶以瓶空是自空的话,则瓶应成毕竟无这种观点性是绝对不能空的法与法性(体性)是两个具有不严重曲解了佛护、月称所说的“自性空”的本来含能内涵的概念法可以空,但其法性(体性)是绝对义。宗喀巴认为佛护、月称所说的“自性空”是说:不能空的。如果没有这种体性那么一切事物将不以中观正理观察,于瓶口瓶颈、瓶腹、瓶底等复存在,则成断无毕竟无。这是就胜义谛而言。部分皆非有瓶诸分积聚处亦无有瓶离瓶诸分及(二)就世俗谛而言由于无明力的作用,人们积聚外亦无有瓶因此说瓶无自性故是“自性空”。在认识活动中总是将这种真实不变的体性也认为正因为瓶是“自性空”,所以说瓶之有只是一种无自是空,从而否认其绝对独立的实体。因此这种空只性有、假名安立而有、名言有、缘起有等,而不是自是人们的“虚妄分别”空,是“他空”,而不是体性自性有、自相有等谛实有。但并没有说瓶是断无、毕竟身空“自空”。换句话说这种空只是说胜义谛中无无。瓶只所以是名言有、缘起有而不是断无、毕竟世俗,而非胜义谛自体空。如瓶与瓶内所装水奶无是因为瓶之有是由量(世间名言识量)所成就。等若瓶内所装水奶等物为“他”瓶本身为“自”的若与量相违,则成断无、毕竟无如绳上之蛇。正如话那么我们所说的瓶空是指瓶内无水、奶等物因后来的格鲁派高僧喜饶嘉措所说:“所谓物自性就此这种空是“他空”,而不是“自空”。若瓶“自空”的像兔角(自)性空是说兔角之空,并不是说兔子之话,则毕竟无瓶,则成断无、毕竟无。因此瓶空只能空。"四我们所说的瓶空是说瓶无自性,并非说瓶是“他空”而不是“自空"”。无。因此,觉囊派把佛护、月称所说的“自性空”说成觉囊派认为,如果胜义谛也空的话,或者说一是断无毕竟无的观点是错误的。第二,宗喀巴认为,切事物的真实体性也空的话,成佛的涅架境界也将“性空之空义是缘起义,非作用空无事之义。”是空,一切将成毕竟无那么持戒学佛还有何意义?这就是宗喀巴“缘起自性空”思想的核心。既然“空这将最终危及佛教自身的生存。在党囊派看来佛即缘起义”,缘起一方面无自性另一方面“非作用护、月称所说的“自性空”即“自空”是一种“断空灭空无事之义”,因此“缘起远离常断二边”,故“许彼空、少分空,是求解脱者所应舍弃的”。觉囊派把佛是断空者极不应理”。第三,宗喀巴在这里还指出护、月称所说的“自性空”说成是断空、灭空、少分了觉囊派“他空”见所犯的逻辑错误,即违反了逻辑空,这对宗喀巴来说是决不能容忍的事情宗喀巴的矛盾律。觉囊派认为,一切事物皆是“他空”而“自对此进行了驳斥。《人中论善显密意疏》云:“《宝积不空”,即一切事物的真实体性不能空空的只是人经》云:复次迦叶,中道正观诸法者不以空性令诸们的“虚妄分别”增加上去的东西宗喀巴认为若法空但法性自空。无相无愿无作无生、无起亦自法上无自法他法上亦应无自法”换句话说他如是说。此说诸法,若有自相之体性,则非诸法自性于他亦是自性何故“他空”而“自不空”?因此宗空。经说法性自空,则不应理。倘不以自体破除自喀巴的观点是:不仅自性空,他性亦空即“自空他性,须以他空而说名空,则违经说不以空性令诸法亦空”(毕竟空)。不仅世俗谛空胜义谛也空,从色空。故是说以中道观察诸法自性时要从诸法自体乃至一切种智一切诸法皆无尘许自性皆是性空空,乃为自性空。”宗喀巴引《宝积经》云“不以因此,笔者拟以“自空他亦空”(—宗喀巴对“他空性令诸法空但法性自空。"因此觉囊派“他空”空”见的批判”)这一命题来概括宗喀巴在批判“他见认为诸法之法性是绝对不能空的,而以“他空”令空”见方面的思想。诸法之世俗空。这种观点是违反佛经所说,所以是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命题提出的理由(因)关于觉囊派的“三时判教说宗喀巴在其重要的佛学著作《菩提道次第广论》、《入中论善显密意宗喀巴主要以究竟了义为因对“自空他亦空”疏》《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中都对之进行了驳斥的思想进行了论证认为只有“自空他亦空即“毕与批判。宗喀巴认为判定“了义”与“不了义”的标竟空”才是究竞了义说所谓的常恒坚固不变之如准不应该主要依据时间的先后顺序,不能说凡是佛来藏等胜义有,只是佛陀之不了义说,非如来如实先讲的都是“不了义”,只有最后讲的才是“了义"。言宗喀巴对觉囊派“他空”见的批判主要从以下两这种主要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判定“了义”与“不了个方面展开:义”的标准的说法显然是不恰当的。宗喀巴主要依(一)关于觉衰派的“三时判教”说据《无尽慧经》同时又引《三摩地王经》、《中观光明觉囊派认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觉悟成道后论》《人一切佛境智慧光明庄严经》、《本地分)十开始传教先后进行了三转法轮。初转法轮是在鹿万颂》《显句论等为佐证认为判定“了义”与“不野苑对声闻缘觉乘众主要宣说“四谛”等转四谛了义”的标准应该是是显示胜义还是显示世俗若法轮,此是依不了义而说。第二次在灵鹫山转无相显示世俗,是“不了义”。若显示胜义,才是“了义”。法轮,主要为大乘中等根性徒众讲自空,此亦是依《菩提道次第广论》云:“何等名为了义何等名为不不了义而说。第三次在毗舍离城转广分别法轮,主了义耶?答此就所诠安立。诠显胜义是名了义诠要为大乘上根徒众讲他空,此才是佛陀之究竟了义显世俗应知即为不了义经。”宗喀巴引《无尽慧说。《觉囊派教法史》云:“首先佛在印度婆罗疤斯经》云:“何等名为了义契经何等名为不了义经?若仙人说法野兽栖息的森林(鹿野苑)中,主要考虑小有安立显示世俗此等即名不了义经。若有安立显乘种姓初转分别四谛法轮、以《别解脱戒经》、《四示胜义此等即名了义契经若有显示种种字句,此部毗奈耶》、《百业经》、《缘起经》《法轮经》《解深等即名不了义经。若有显示甚深难见难可通达,此密经》等大小五十部经典为代表。这次所转的小乘等是名了义契经。”那么,何谓世俗?何谓胜义?无量藏法轮乃佛因势因时,依不了义而说,成为后宗喀巴又引气无尽慧经》云:“若有由其种种名言宜来产生争论之根由这是《解深密经疏》所说。佛在说有我、有情命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印度如何宜讲大乘法?以后如何发展传播?首先般童作者、受者,于无我中显似有我此等名为不了若乘是佛于中转法轮和末转法轮中所讲佛在灵鹫义经若有显示空性、无相、无愿、无作、无生、不生、山、吉祥米积山等地,为大乘中根种姓的徒众二转无有情、无命者、无补特伽罗,及无我等诸解脱门法轮讲无相离戏论法轮所讲经典以广、中、略品此等是名了义契经。”宗喀巴认为,开示无十七部《般若经》为代表转无量藏法轮。《解深密经我、无生等是为胜义,因此是了义,“于无我中显似疏》说:亦为因势所说成为争论之根由。'又在印有我”即宜说我等生等是世俗故是不了义。这就度毗舍离城(广严城),佛主要考虑大乘之上根徒是宗喀巴判定“了义”与“不了义”的标准宗喀巴并众,三转法轮讲说分别胜义、究竟诸佛本性、法性以此为标准对佛陀的三转法轮何为了义何为不了光明善逝如来藏不退了义、能示轮语的法轮,以义作了重新的判定。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宗喀巴并《如来藏经》、《胜鑿经》、《央掘魔罗经》等多部不共没有否定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成道后先后进行了经典,以及《解深密经》《楞伽经)等二十部共同经三转法轮的说法,而是反对觉囊派以时间的先后顺典为代表转无量藏法轮这次转法轮不因势因时,序为标准对佛陀三转法轮所作的“了不了义”的判唯依胜义讲说所以不生争论。”朱丽霞在其《藏定。《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云:“若尔,此宗如何安传佛教判教思想之分析比较》一文中说:“这段文字立三转法轮了不了义?答:初转法轮中诸说人法无基本上就概括了觉囊派的整个判教思想。这就自性者是为了义。若惟破除异诸蕴相自立实体补是觉囊派的“三时判教"说。从这里可以看出,觉囊特伽罗,而未破自相说人无我及说蕴等诸法有自相派的“三时判教”说主要依据《解深密经》,以时间的者是不了义。…次第二转法轮中宣说人法皆胜先后顺序为主要标准认为初转法轮“乃佛因势因义空或自相空惟于世间名言而有谓若有自相,系时依不了义而说成为后来争论之根由”因此判缚解脱等皆不得成。然必须许系缚解脱等诸缘起为“不了义”。二转法轮“亦为因势所说,成为后来争法故系缚等皆自相空。是对能达诸缘起义即性空论之根由”因此也判为“不了义”。只有最后一次即义,大乘者说此乃究竟了义。"m关于第三转法第三转法轮才是“不因势因时,唯依胜义讲说所以轮时佛陀宣说如来藏等胜义有宗喀巴说“自宗此不生争论”,因此才是佛之究竟了义说。换句话说,引说如来藏是不了义之经者是为成立《解深密经只有第三转法轮时宜说的他空”见才是究竟了义说阿赖耶非如言义,此中先须了知说如来藏非如言说第二转法轮时所宜说的“自空”见如同初转法轮之义如《楞伽经)云:顺有情所说诸经,是权便义时所宣说的“四圣谛”等都是不了义说非如实言,譬如阳焰实无有水欺惑渴鹿。彼所说万全勇:自空他亦空宗客巴对“他空”见的批判法,亦为令诸愚夫欢喜非是圣智安立之言。故汝惟名、相分别的真如。《密严经》有偈总摄三性义:“名应随顺其义,莫著其言。'又云:大慧问曰,有契经为遍计执,相是依他起,名相二俱谴,是为第一义中说如来藏自性光明、本来清净,具足成就三十二(圆成实)。其中依他起自性是三性之中心相,一切有情身中皆有如摩尼宝垢衣缠裹如是亦藏传佛教觉囊派在宜说该派教义时,借用了“三性被蕴界处衣之所缠裹,而有垢染然是常住、坚固、说作为该派论证“他空”见的主要方法,并对“三性”不变。此如来藏与诸外道所说神我有何差别?外道作出了符合自己教义的解释。多布巴说:“有人说亦说常住、无作、无德周遍不坏为我。'次答彼云:若胜义法性自性不空,与诸法无自性相违。回答说:诸佛为除愚夫无我恐怖及为引诱执我外道说空无过。为何不相违?因为遍计执无自性是因自相而无相无愿等句义,诸法无我、无现行境名如来藏故无自性。……依他起无自性是因为于世俗有从他生与外道说我不同。mm宗喀巴以是显示胜义(开之自性,无从自生之自性。……是故,有人将此二者示无我、无生等)还是显示世俗(宜说我等生等)为认作自空,无自性,两者没有之所依法圆成实非无标准对佛陀的三转法轮何为了义何为不了义作了自性,从其无他世俗诸法之自性之所依故,胜义谛不同于觉囊派的判定。宗喀巴认为初转法轮不能自性是自体之身或自性之身、自性光明、自性共生笼统的判为“了义”或“不了义”,应分为两种情况:之智慧、自性清净、自性任远、住自性之理。”多布1、“诸说人法无自性者”是为了义。2、“若惟破除异巴认为,胜义法性自性不空与诸法无自性并不相诸蕴相自立实体补特伽罗,而未破自相说人无我及违,因为如果说自性空,首先应该有空所依或空的说蕴等诸法有自相者"是不了义关于第二转法轮,始因。没有空所依或空的始因,诸法不可能自空佛陀开示无我、无生等,“人法皆胜义空或自相空,“遍计执性空所依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空所依是惟于世间名言而有”,是显示胜义,“此乃究竞了法性圆成实性,法性圆成实性空所依绝对不存在,义”。关于第三转法轮宗喀巴认为佛陀为顺应有是恒常任运住于一切之空性。咽因此,多布巴说:情众生,亦令诸愚夫欢喜而除无我恐怖,及为引诱“遍计执者性相无自性。依他起者,生无自性。圆成执我外道,宣说如来藏等胜义有,是“权便义非如实实者,胜义无自性。”多罗那他也说:“一般世俗能言譬如阳焰实无有水欺惑渴鹿”“非是圣智安执所执除了出现错乱有外没有自性所以自性立之言”。因此第三转法轮时佛陀宜说如来藏等空,所知不可能有自他之有所区分的他性。一切相胜义有,宜说我等生等是显示世俗是不了义宗空故空。智慧法性是指自性从初成立恒常无变喀巴还引《楞愣伽经》认为佛陀在第三转法轮时宜说化自性非空而常有。那么诸经中为何不说法界常恒坚固如来藏等胜义有之“我与外道所说“神空?因为是空和空性不需要自性空。从智慧本身我”是不相同的。宗喀巴认为佛陀在第三转法轮时说他性戏论或一切能所执空故说空性。这里分遍宜说常恒坚固如来藏等胜义有之“我”,非如来如实计执依他起和圆成实三种其中的遍计执是指虚言,“其密意之所依,是空相、无相、无愿法无我性。空等一切无为法和出现于分别的色境之有,以及义密意之所为,是除愚夫之无我恐怖及为引摄著我住名乱义为名的名义关系、内外边中大小善恶等之外道与曾习彼见之有情,令彼渐次入真实义故各方面心所增益所执的一切。依他起者,是指能执说有常恒坚固之如来藏。现在及未来之菩萨,不应所执法中的识即成为无明习气的依他起,故为有。于此妄执为我也。此义是说:如言执著,则与执著外圆成实,指远离自证自明的一切戏论,即法性、法道神我相同,故不应如言执著也。”宗喀巴认界、空性胜义谛等名的差别。依他起和遍计执是等为,觉囊派将佛陀在第三转法轮时所宣说的权便义无谛实,“等”为幻有,“等”是世俗虚妄。必须各别分即常恒坚固不变之如来藏等胜义有误认为是如来性者,世俗没有遍计执,世俗有依他起世俗无圆成如实言而判为究竟了义说,是为过失。因此,佛陀在实胜义有圆成实故实有。若尔遍计执是假有依第三转法轮时所宜说的所谓常恒坚固不变之如来他起是实有圆成实既不是安立有也非实有而是藏等胜义有是不了义说只有在第二转法轮时所宣无戏论有进一步说遍计执是无的空性依他起是说的“自空他亦空”即“毕竟空”才是究竞了义说。有的空性圆成实是胜义空性。”m可见,多罗(二)关于觉囊派的“三性”说那他也认为胜义法性自性不空与诸法无自性并不“三性”,梵文 Trilaksana,亦称“三自性”“三自相违因为遍计执自性是假有依他起自性是实有,相”、“三相”,指遍计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原圆成实自性是无戏论有。换句话说遍计执自性是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唯识学派(又名瑜伽行派)的无的空性依他起自性是有的空性,圆成实自性是中心概念被奉为诸法实相之宗要。所谓遍计执性胜义空性。是指“以名言概念表述的诸法自相差别凡夫于此宗喀巴在论述自己的“缘起自性空”思想时也执为实我实法,故名遍计、妄计。”所谓依他起性是借用了“三性”说,但是宗喀巴对“三性”的解释不同指“依待因缘而生起之性。"所谓圆成实性是指“离于觉囊派对“三性”的解释。《菩提道次第广论》云: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中论释》云:‘如于绳上蛇是遍计,于实蛇是圆如言义同。然依何义说如来藏,即依彼义说阿赖耶?成实。如是自性,若于缘起诸所作性依他起上是为观待密意所依惟是异名故义是一由说前者是不遍计,于佛行境立为圆成。如是了知三性建立次当了义,故亦能成立后者是不了义。”宗喀巴认解说经中密意:若经所说非实意,知不了义当引为所谓常恒坚固不变之如来藏与阿赖耶是同义异释。'谓《解深密经》立三自性是不了义。自宗之遍名皆是佛陀之不了义说非如来如实言“其密意计谓于依他执有自性故于名言亦不许依他有自之所依是空相无相、无愿法无我性。密意之所相之性。宗喀巴认为遍计执自性如绳上之为是除愚夫之无我恐怖及为引摄著我之外道与蛇是毕竟无依他起自性如盘绳是名言假有故曾习彼见之有情令彼渐次入真实义故说有常恒是自性空,圆成实自性如蕴上之蛇(实蛇),亦是名坚固之如来藏。~如医生治病,因病发药,随时言假有故亦是自性空。一切法,从色乃至一切种处方,故非了义。换句话说,佛陀宣说的所谓的常恒智无论是世俗谛还是胜义谛皆无尘许自性皆坚固不变之如来藏等胜义有如医生治病,因病发是性空觉囊派认为遍计执自性是假有依他起自药随时处方故是不了义,只有“自空他亦空”即性是实有,圆成实自性既不是安立有,也不是实有,“毕竟空”才是佛陀之究竟了义说。而是无戏论有。又说遍计执自性是相无自性(无的以上便是对“自空他亦空”(宗喀巴对“他空性),依他起自性是生无自性(有的空性),圆成实空”见的批判)这一命题所作的粗略介绍,现在可以自性是胜义无自性(胜义空性)。在宗喀巴看来,觉把宗喀巴对“他空”见的批判这方面的思想,以佛教囊派实质上是于性空之空执为谛实或见为实事。因明逻辑的三支论式作如下归纳《菩提道次第广论》云:“若许空性是有自性,则当破宗:自空他亦空除若尔于无自性云何能起有自性执?谓缘苗芽无因:究竟了义故,自性时虽不执苗有自性然能起执苗之无性是有喻(异喻)如医生治病因病发药,随时处方。自性。如于无瓶虽不执谓瓶实是有,然能执谓无瓶是实。”此是说觉囊派虽不执苗有自性然执[参考文献]苗之无性是有自性宗喀巴引《中观论》云:“空亦云Ⅲ1土观·罗桑却吉尼玛著刘立千译注土观宗派源流M北何有?”“诸佛说空性,为出(除)一切见,若复见于京:民族出版社,20空说彼无可治。”空亦复空。诸佛宣说诸法性(2多罗那他著许得存译注中观他空思想述略西藏民族空是为谴除一切有性见若于空(无自性)而执为学院学报,99(1有自性则“说彼无可治”,不可救药。宗喀巴还用了3]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思想史纲[M]上海:三联书店,199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对觉囊派于性空之空执为谛4]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实或见为实事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宗喀巴说,比喻(李翼诚,许得存蝙著西藏佛教诸派宗义M北京:今目中有一乞人向人乞财告曰:无财。此乞人于无财而起国出版社,195执著,反执为有财,曰:愿施无财之财!宗喀巴认为,间宗客巴著,法尊译入中论善显密意疏[A]宗喀巴大师集若于性空(无自性)而起执著,反执为有自性犹如(第三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无财而起执著,反执为有财是为过失。因此觉囊多识爱心中爆发的智慧M北京民族出版社,19派于性空之空执为谛实或见为实事,是遮破太狭,宗嘧巴著,法專译菩提道次第广论(宗容巴大师集(第故必堕常边。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6⑨9阿旺洛遑扎巴著,许得存译陈庆英校觉囊派教法史三、对命题所作的譬喻(喻)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0]朱丽霞藏传佛教判教忠想之比较分析西藏研究1995(1).入中论善显密意疏》云:“如《楞伽经》云:‘如(1]宗喀巴著,法尊译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A宗喀巴大师对诸病者医生给众药如是对有情佛亦说惟心。’褰(第四卷川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谓于医生对各别病人,给各别药。此非由医生自主D2陈兵编著新端佛教辞典国]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是须顺病人之病情而给药也。如是佛说惟心,亦非1994.由大师自主是随顺众生意乐增上而说。故知前经3索南才让试论多布巴的《了又山法海论》门中国藏学(《解深密经》是不了义。”又云:“如《密严经》1992(2)云:‘地等阿赖耶亦善如来藏,佛于如来藏,说名阿[14许得存觉震派他空思想浅论门西藏研究,1993(1).赖耶,劣慧者不知,藏名阿赖耶。’《楞伽经》亦云说如来藏名阿赖耶识具前七识。’多说彼二,是异[审稿乔根锁名也。由说彼二;一是常住,一是无常,故非说彼二[校对夏阳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