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传统“礼制”中的三种等级:以荀子思想为例 儒家传统“礼制”中的三种等级:以荀子思想为例

儒家传统“礼制”中的三种等级:以荀子思想为例

  • 期刊名字: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曹成双
  •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
  • 更新时间:2022-05-05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与孟子不同,荀子关心的主要是“外王”而非“内圣”.礼制是“外王”主张的核心,由亲亲、尊尊和贤贤三种不同的差序等级形式组成.亲亲和尊尊的差序等级是宗法社会中的现实;在向帝制社会的转变过程中,贤贤的差序等级越来越重要.在三种差序等级中,尊尊最为重要,而亲亲和贤贤则为尊尊提供了合理性基础.荀子中的理想社会并不是以平等为基础的社会,而是以差序格局为基础的“治辩之极”(人性的自由发展)且“治平”(社会角色的充分发挥)的社会.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