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研究 河南省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研究

河南省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研究

  • 期刊名字:中国棉花
  • 文件大小:168kb
  • 论文作者:王振宇,郭小平,马奇祥,杨修身,娄永尚
  •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 更新时间:2020-11-03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河南省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研究王振字',郭小平”,马奇祥',杨修身',娄永尚'(1.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2.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摘要:利用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资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统计方法,对影响杂交棉产量的四个主要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表明,四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中,直接效应大小顺序为:密度>单株铃数>衣分>铃重;总效应大小顺序为:单株铃数>衣分>密度>铃重。在杂交棉品种选育时,应极力提高棉花单株铃数,同时提高衣分和单铃重。因四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间存在着显著的互作关系,所以育种时还应注意各因素间的相互协调。关键词:棉花;杂交种;产量因素;区域试验;相关;通径分析中图分类号: S562. 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32X( 2009)05-0018-02利用河南省杂交棉区试资料对杂交棉的构成培过程中,应适当降低密度、充分发挥杂交棉的生长因素进行分析,解析棉花杂交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优势。各因索的总效应结果亦有相同趋势(表1)。量的贡献率,找出适宜于河南省以及黄河流域种植表1产量主要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的杂交棉产量的最佳构成因素,为各育种单位和育因素直接→Xμ↔→Xx↔→X↔→X,间接总效应种者进行品种选育时确定主攻目标提供有益的思X 0.419-0.225 -0.011 0.012 -0.224 0.195路和借鉴。Xz 0.578 -0.1630.002 0.036 -0. 126 0. 452Xs 0.148 -0.032 0. 0070.028 0.003 0. 1521材料和方法X 0.186 0.028 0.111 0. 0230.161 0. 347资料来自于1999- 2004年河南省杂交棉区域注:决定系数=0.430,剩余通径系数=0.755.试验,并对6年来表现较好的35个杂交组合(426 .2. 2各产量因素互作对杂交棉产量的影响。皮棉产点次)的试验资料进行了重点分析。区域试验的试点分布于豫东南、豫东、豫南、豫量四大构成因素间及其之间的互作均有显著或极中和豫北5个棉花生态区。6年期间,试验主要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2)。对回归系数显著性测验点分布在内黄、卫辉、新乡、中牟、尉氏、民权、商丘后,得回归方程如下:Y= -317.477+0. 124X +1.196X; + 6. 373X,梁园区、睢阳区、鹿邑、太康、扶沟、淮阳、禹州、南阳-0.002X; XX +0.250X2 XX;宛城区、新野、邓州16个县区,年度间有适当调楚。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单独效应和互作效应,各种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和考虑互作的回归分析方效应大小顺序为:单株铃数X铃重>单株铃数>衣法1],对棉花皮棉产量(Y)的四大构成因素密度分>密度X衣分>密度。因此,在杂交棉育种时,(X)、单株铃数(X2)、铃重(X )和衣分(X )进行相关应通过铃重和单株铃数的协调,提高单株铃数,同和通径分析,分析4个产量因素对杂交棉皮棉产量时兼顾衣分的提高。的贡献大小,以此来指导杂交棉育种的主攻方向。2.3区试表现较好的33个杂交棉品系的铃重、衣2结果与分析2.1棉花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对杂交棉产量的直接.分、单株铃数分布。在河南省6年杂交棉区试中,贡献。在不考虑因素间互作的条件下,分析各因素优势杂交棉品系的铃重集中在5.5 g左右,其中9个已审定品种,铃重在5~6 g之间。衣分集中在对杂交棉产量的直接贡献大小。通过对35个杂交.40%左右。9个已审定品种的衣分多数在40%上棉组合产量与其构成因素分析,影响杂交棉皮棉产下,均大于38%。而单株铃数则集中在20~30个之量的四大构成因素中,密度与单株铃数成典型的负间,已审定的品种的单株铃数也多在25个左右,但相关,单株铃数与衣分、铃重与衣分为典型的正相随管理模式的不同单株铃数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棉皮棉产量的四大构3讨论成因素中,仅单株铃数的通径系数大于决定系数。3.1杂交棉的育种目标。1)培育大株型、单株结铃各个因素对皮棉产量的贡献大小为:单株铃数>密优势强、适宜简化栽培管理的品种。培育的新品种度>衣分>铃重。因此,在杂交棉选育时,应注意极要适宜于省工、省时、省力的要求,如具备无效叶枝.力提高单株铃数,其次是衣分和铃重;在杂交棉的裁和腋中国煤化工所分析,各个杂交棉CNMH G献最大。因此,收稿日期:2008-12-26培育军休珀费任强的乐父饰押U]是棉花杂交品种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1A05-11)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在河南省已审定的品种中,,18●表2杂交棉各因素和互作间的相关性XXxxX.XXz X,XXa XXX XXXs_ XxXX XXX_-0.389*-0. 0760.0120. 0660. 192° 0. 152*0.1030.220..0. 698*..-0.367.. 0. 901.. 0. 431.. 0. 233*.0.771.. 0.016-0. 218.*-0. 352*" 0. 968*. 0.049 0. 425*.0.843.. -0.234.. -0. 1220. 888*"-0.032、 0.101 0. 882** 0.598**0.1010. 581*.0.231.. 0. 460** 0. 242""0. 1950.452** 0.152*_ 0. 347**0.590"" 0.254"" 0.319""_ 0.478". 0.498" 0. 287"注:“*"为0.05水平显著,"* *”为0.01 水平显著.总相关系数R≈0. 661。表3杂交棉各因素及 互作的通径分析因子直接→X;→Xz→X:→X:XX→X2XX间接总效应T.321-0.1040. 042-0. 938-0. 126-1. 127X20. 268-0.5150.1230. 2650.3110. 1840.4520.6400. 0880. 051-0.5130.081-0. 2930.347-1. 0431. 189-0. 0680.315-0. 0751.3610.319_0. 345-0.4840.2410.150 .0. 2270.1330.478注:决定系数=0.433,剩余通径系数=0.753.标杂A具备以上特点,其源库比小,结铃优势极3.3配套的栽培管理措施。从目前已推广的棉花杂强,腋芽和二级果枝上均能正常成铃,甚至同一节交品种来看,合理的种植密度多在3.25万株●hm'.位能成两个铃,果节上又长果枝,这在其它品种上.以下[911],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密度要求则在2.7是很难见到的[2。2)培育特色优势品种。在追求万~3.3万株●hm*之间。要充分发挥杂交棉花品棉花产量优势和潜力的同时,应兼顾其它有利性种的超强个体优势,就必须给其提供适宜的生长空.状。生产上要求棉花品种抗病、抗虫、优质、丰产。间,获得更大的光合面积,创造更多的源物质。但生产上真正做到纤维的三个主要指标均达到优参考文献:质标准却是相当的难,长而不强、强而粗、粗而短。即使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由于环境及栽培条件的影[1]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响,稳定性也较差。已审定的品种也仅能做到相对[M].科学出版社,2002 :294-327.优质,如中杂980(中棉所46)、标杂A2,二者纤维[2]王振字.马奇祥,刘佳中,等.棉花杂交种标杂A.主要长度、强力均较好,可以纺60支以上的纱。农艺措施最优组合模型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23.2杂交棉育种方法。充分利用各性状遗传特点,(12):18-21.选择高衣分及大铃型亲本,培育结铃性强的超强优[3]潘家驹.棉花育种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61-势杂交品种。根据不同研究单位及对不同材料进[4]马育华.植物育种的数量遗传学基础[M]. 1982;17行的研究结果[3+8],铃重和衣分的遗传进度较小,仅438-470.依赖系选和自然变异的方法是较难的。衣分则偏[5]韩样铭,刘英欣.陆地棉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J].作物向双亲一方或居于中间,要想获得大铃型及高衣分学报,2002,28(4) :533-536.的品种,必须利用大铃型及高衣分的品种直接(或[6]杨 桦.高艳平.特早熟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初报改造后)进行杂交才能获得大铃或高衣分的F品[C].中国棉花学会论文汇编,200 ;128-129.种。在生产上大铃型品种具有很好的商品性,比起[7]叶子弘,朱军. 陆地棉开花成铃性状的遗传研究■不高衣分品种,其铃大、子棉产量相对较高,直观上易同发育阶段的遗传规律[J].遗传学报,2000.27<9):于被广大棉农接受,推广较易。但在实际收获时因[8]袁有禄,张天真,郭旺珍,等.陆地棉优异纤维品系的铃800-809.铃大皮厚,棉铃不易开裂,吐絮不畅,若遇连阴雨天气就更容易烂铃及发生霉变,进而影响棉花的产重和衣分的遗传及杂种优势分析[J].作物学报.2002,28(2) :196-202.量。在品种选育时,选择大铃亲本的同时,更应注[9]狄隹春,钱大顺.常规棉与杂交棉皮棉产量构成因素分意单铃子棉重与壳重的合理比率。就目前参加区.、- 2-26.域试验的棉花杂交品种米看,衣分-般应在40%左10]中国煤化工锦皮棉产量构成因素右,或更高;铃壳较薄,铃型中等偏大,单铃重在5.5DHC N M H G199,26(10);18.g左右的优势较好,铃重大于6.5 g的产量优势并[11]李秀兰.注者海.杂交楊的新进展及深化研究[C].中国不明显。棉花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2.,19●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