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汉传中观学的三期发展 略论汉传中观学的三期发展

略论汉传中观学的三期发展

  • 期刊名字:理论月刊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丁建华
  •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
  • 更新时间:2022-04-13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中观派是印度大乘佛教的第一个派别,与唯识并称为佛教的两大基本流派.传入西藏后被藏传佛教尊为正见,在修行次第上将中观看作比唯识更高的层次,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相比较在印度和西藏的情况,中观学在汉传佛教中从未成为主流,直接发扬中观学的三论宗也是流传短暂,究竟中观学在中国佛教的历史中是如何发展的呢?综观整个中观学在汉地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形成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进行翻译,并在翻译的过程中初步确定诠释框架,罗什、僧肇等人都是以“有”‘无”等范畴展开对“空”的阐述.第二个时期是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对汉传中观范畴及体系的完善,以吉藏为代表的三论宗以“破邪显正”展开其思想体系.第三个时期是复兴时期,由于会昌法难等原因,三论宗很快消亡,直到民国时期,三论典籍从日本传回,藏传中观学从藏地传入,基于这两个契机,印顺、巨赞、欧阳竞无、法尊、熊十力、观空等人关于中观学的研究与讨论使中观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