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同、约制与隐匿——"镜像理论"观照下翻译"自我"实现过程探究 虚同、约制与隐匿——"镜像理论"观照下翻译"自我"实现过程探究

虚同、约制与隐匿——"镜像理论"观照下翻译"自我"实现过程探究

  • 期刊名字:上海翻译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张晓雪
  •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 更新时间:2022-06-10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本文从拉康著名的"镜像理论"出发,将心理学和语言学认知相结合,尝试对翻译过程及其间译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发展作出全新的阐释.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大致经历理想界、象征界和实在界三个阶段,而最终的译作,是基于对主体的创作、模仿等欲望的压抑而生成,译者也由此实现了自身的隐匿及置换.笔者对一些翻译个例展开了分析和策略研究,考察了译者心理因素的影响与作用,并对今后这一领域的深入探究提出了展望,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创新意义.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